百色烤烟 又是一个丰收年

2007-11-01来源:烟草市场作者:姚善策

    金秋时节的桂西百色烟区,烟叶飘香,流金淌银。壮乡苗寨涉涉传来烟叶丰收、烟农增收的喜讯。

    百色,新兴起的优质烟区。今年继连续8年丰收之后,又获得全面丰收。全市8个县70个乡(镇)15606户种植烤烟11.88万亩,收购烟叶32.2万担,比去年增2.4万担,烟农收入1.99亿元(含产前补贴),同比增3900万元。户均收入12760元, 同比增4760元;烟叶综合税5500万元,同比增1200万元;上等烟比例43.95%,比去年增8.9个百分点。实现了收购量、亩产量、总产值、均价、亩产值、烟农收入、上等烟比例、烟叶创税以及企业烟叶利税等9项指标创历史新高,跨入了全国重点地(市)级优质烟叶生产基地行列。

烤烟产业凸现

    区域化规模种植基本形成。本着“优化布局,突出重点,集中连片,规模发展”的原则,把生产布局相对集中到自然生态好,土地资源丰富,能够轮作,社会经济条件适宜,生产基础好的适宜区,形成了以靖西、隆林、德保等县为主产区,以新靖、地州、蛇场、敬德等30个乡镇为重点的区域化生产布局,涌现了一批烤烟 生产专业乡、专业村、专业户。种植1万亩以上收购量3万担以上有3个乡镇,其中靖西县新靖镇种植1.48万亩,收购量达4.68万担;种植500亩以上收购1000担以上有30个村,其中靖西县亮表村种植5331亩,收购量达1.69万担;种植10亩以上收购30担以上的大户达3383户,其中乐业县新化镇谐里村永爱屯赖勇志承包种烟50亩,交售烟193.4担,总收入11.2万元。提高了烟叶生产专业化水平、组织化程度和产业集中度,从而使重点烟区的烤烟业呈现质量优、规模大、成本低、相对较高的比较效益。

    产业化经营模式基本形成。目前初步建立了烟厂、烟草公司、烟区政府与农民四位一体联办烟叶基地的产业化运作模式和组织生产管理体系,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产业链。烟草公司根据生产需求与资源条件,与农民签订烟叶生产购销合同,提供物资、资金、技术、销售等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农民按合同定向生产,按时交售烟叶。烤烟生产已成为完全意义上的订单农业;从县到乡都成立了烤烟生产领导小组,建立有烤烟生产办公室(服务站),参与组织生产和各项服务;相应完善了政策引导、企业支持、部门配合、示范带动的产业化运作机制。分解和降低了烟农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解决了各户办不到、不配套、形不成产品规模的问题。实现了扶贫资金、项目、市场的有效结合。

    规范化种植技术基本普及。得益于国家烟草专家冯国桢长时间的具体帮助,编写了百色烟区干部、烟农必读物《百色优质烤烟生产实用技术手册》、《百色优质烟叶生产关键技术指南》、《百色优质烟叶生产关键技术规范》等三本书,完成了《百色市烤烟综合标准体系》,修订完善了《百色优质烟叶生产技术方案》,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技术规范体系,成为全市烟叶生产统一的技术目标和必须执行的技术标准,同时依托国家局科教司和青州烟草研究院等科研单位开展了《以成熟度为中心配套生产技术试验示范推广》、《优质烟叶关键技术研究与推广》等9个国家级、省级科研项目,用科研成果指导了生产实践。一批先进实用技术得到大面积推广,一整套烟叶规范化生产技术大普及。推行了以选用良种培育壮苗为基础,以平衡营养施肥为重点,以搞好田间管理实现烟田“四无”(无花、无芽、无病虫、无板结)为中心,以成熟采收、烤熟烤香为突破口的技术路线,构成了百色烟叶生产特点的10项先进技术。即选用适应百色烟区种植易烘烤的优良品种;选择适宜播、栽期;控氮适磷增钾补硼镁肥平衡营养施肥技术;小苗膜下移栽技术;灌足旺长水;病虫害农业综合防治;适时打顶,合理留叶,全面推行化学抑芽;田间成熟采收;五步法烘烤技术。使全市烟叶生产整体水平大提升,一批烟区达到和基本达到国内先进生产水平。百色清香型优质烟叶品牌日益凸显,烟叶品牌应运而生,冠名为“天香”品牌。

    烟叶市场拓宽基本实现基地化。烟叶除重点保证区内烟厂的需求外,还销往上海、郑州、武汉、杭州、宁波、蚌埠、梅州等十一家名烟集团(公司),建立起互惠互利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共创烟叶基地建设,形成相对稳定的产销关系和供货渠道,推动厂办基地的发展,烟叶基地化供应比例达到100%。

烤烟业推动了新农村建设

    走进百色烟区的主产区,人们不仅能领略到奇山秀水的魅力,还可以感受到烤烟产业在促进山区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感受到烤烟业对构建和谐社会的贡献。

    发展烤烟,促进农民增收。百色烟区大多是偏僻民族山区,受自然条件的制约,致富门路较少,是扶贫攻坚的重点。发展烤烟业使这些地方群众开启了治穷之门,找到了一条发挥本地自然资源优势,发展商品经济,引导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成功之路。许多农户靠种烟有了存款,购进了电视机、摩托车、洗衣机、电冰箱等高档消费品,盖起了楼房,走上脱贫致富奔小康之路。烟农称赞烟叶为“黄金叶”:“黄金叶飘香,花钱不用慌”。隆林各族自治县蛇场乡是个偏僻边远的苗族聚住贫困乡,今年全乡1617户种植烤烟10532亩,收购烟叶3.04万担,烟农收入1853万元,户均收入1.15万元,人均收入2490元,烟叶税341万元。靠种烟苗乡面貌焕然一新。苗胞吹着芦笙边舞边唱道:“种烟好,种烟好,种烟使苗胞奔上小康道;花的烟钱,住的烟楼,苗家种烟乐悠悠。”

    发展烤烟,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过去单一种粮,耕地利用率低,产出率低,商品率低,产业结构单一,制约着民族山区的经济发展。发展烤烟以后,可以实行烟粮轮作。光种中稻的水田,都可以先种一季烟,收完烟再种一季晚稻;种双季玉米的旱地,也可以先种烟后种玉米。而且烟田有残留肥料,烟株的茎叶又是极好的肥料,可心防病,达到培养地力,用地养地,实现粮食稳产高产的目的。生产实践证实,种烟后种晚稻亩增200-300斤,旱地种烟后种晚玉米,亩增100-200斤。实现粮钱双丰收,达到农田保护、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统一。

    发展烤烟,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发展烤烟生产进程中,烟区各行各业各部门都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精神,关心、支持烤烟生产的基础设施建设。整合各类农村工程力量和资源,将农田水利、农村公路、农网改造、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资金,倾斜于烟区,大大加强了烟区的基础设施建设。2007年度,市烟草部门计划投入9633万元,规划建设烟水配套工程168个,建设水利渠道209条,水池1253座,辅设管网4处,建栏水坝22座,工程建成后惠及烟区7个县22个乡镇,受益面积 5.2万亩,受益农户1.6万户。将大大改善烟区生产条件,不仅为烤烟生产项目,而且为整个农业生产提供了良好的水利、交通等基础条件,也为不少少数民族群众提供了良好的人畜饮水条件和其他生产条件,推动新农村建设。近年靖西县引入区财政厅、发改委等部门支农资金2000多万元,在亮表、新荣、坡豆、八德等基本烟区建设“田园化”工程,全面配套沟、渠、路、桥、涵设施,兴修水利干渠30公里,农毛渠20公里、修通机耕路18公里,把基本烟田美化成“田成方、路成网、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现代化的烟草农业基础设施装备水平。

打造“百烟”新优势

    连日来,百色烟区各级党委、政府,各族干部、烟农以及广大烟草干部职工,技术人员,掀起了学习十七大精神热潮,决心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站在新的起点谋划新发展,抓住新机遇促进新发展。各烟区立足建设现代烟草农业制定明年烤烟生产规划措施,加大工作力度,坚持科技兴烟,着力培育优质特色“天香”烟叶品牌,做精做强做大百色烤烟业,打造百色烟叶新优势,用实际行动落实十七大精神。据初步统计,全市明年规划种植烤烟面积15.5万亩,计划收购烟叶42万担。许多烟区已拉开新建烤房、翻土、沤肥备耕生产序幕。

    为了搞好2008年的烤烟生产,百色市局(公司)领导班子也作了认真的研究,确立了明年烤烟生产发展的思路:围绕一个中心(探索发展现代烟草农业),突出一个重点(稳定发展种植规模),抓好两个工程(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和烟草农业机耕化工程),持续推进三项创新(技术、管理、服务),努力提高五化水平(规模化种植、集约化经营、精细化管理、标准化生产、知识化烟农)。他们正视取得的成绩,找出差距,克服不足,“早”字当头,落实当前,谋划明年,决心以减工增效为目标,加大投入力度,加大扶持力度,积极探索推行专业化机耕服务、集约化漂浮育苗,专业化烘烤,全心全意为烟农服务,为明年的烟叶生产再上一个新台阶,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和谐烟草作出新的贡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