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收原调” 福建烟叶经营模式的创新探索

2007-06-18来源:福建烟草网作者:付晓红
  今年,国家局决定在“一省五市”(福建全省、云南红河、贵州遵义、四川广元、河南信阳、湖南衡阳)全面推行烟叶原收原调工作,为明年全面推行积累经验。作为国家局确定的唯一全省试点省份,在6月12日至14日福建三明市召开的全国烟叶基层建设会议上,福建省今年即将全面推行的原收原调受到了各方面的关注。  
 
  烟叶原收原调,即将烟草站收购的烟叶直接与工厂进行工商交接,工厂根据需要再委托复烤企业进行清选、加工。今年,福建在“分级指导、预检交售、编码评级”和厂办基地“原收原调、厂站直调”的基础上,在全国率先总结推广“原收原调、一打三扫”的烟叶经营模式。国家局局长姜成康认为这是“烟叶经营模式的创新”。  
 
  福建省“原收原调”的两种模式
 
  2002年,全国实行“原烟交接、委托加工”后,福建省烟叶交接有三种模式:一是先清选后交接。将各烟草站(点)收购的烟叶先集中到市公司仓库,经验收入库后,根据库存烟叶情况组织清选后进行工商交接。这是目前福建省烟叶的主要交接模式。二是交接后清选。将各烟草站(点)收购的烟叶集中到市公司仓库,经验收合格后先进行工商交接,再按烟叶客户要求进行清选加工。三是厂站(县)原烟交接。近年来按照厂办基地要求,在厂办基地站(县)进行原烟工商交接。后两种模式属于原收原调。
 
  原烟交接中虽然没有明确清选环节,但国内大多数烟区普遍存在清选做法。清选主要有两个好处:一是能够较好地解决烟叶收购中不同收购站(点)等级不平衡等问题,均衡工商交接等级质量,满足客户需求;二是能够较好地解决烟叶收购中出现个别等级滞销问题。但是先清选后交接的模式,工商交接等级质量的平衡与公正完全依赖于商业企业的自律程度,易产生或被误认为提级交接行为。
 
  随着烟叶生产水平和收购管理水平的提高,先清选后交接这种模式也表现出增加了烟叶清选环节和清选费用,同时无法真正满足客户配方加工需要等问题。为此,福建省通过对近几年烟叶交接情况进行研究,来思考对烟叶交接模式的改进与创新。
 
  去年福建省收购烟叶224.7万担,烟叶客户35家,其中通过交接后清选的客户22家,调拨量30.5万担,占全省调拨量13.6%;通过厂办基地实行烟叶厂站直调的客户有11家,调拨量在48.5万担,占全省调拨量的20.7%。
 
  从烟叶客户和基层反映情况看,这两种交接方式效果良好,有利于维护烟农利益,正确处理好烟农、商业、工业企业之间利益关系;有利于优化流程,减少中间环节,减少经营费用;有利于促进工商协作,增强互信,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有利于加强管理,规范经营行为,防止烟叶体外循环。
 
  因此,福建省公司在总结这两种模式的基础上,提出2007年要全面推行烟叶原收原调的工商交接模式。
 
  “一打三扫”与“一打一扫”
 
  2006年11月、12月,福建省烟叶部门与中软海晟经过反复调查,确定了两种烟叶交接模式,并相应规范了流程。
 
  “一打一扫”模式:工商双方根据厂办基地协议,“全等级收购、原收原调”。按照工商双方共同制定的烟叶交接样品组织收购,在烟草站成包打码,工商交接时出库扫码,交接后的烟叶委托加工,或委托脱水备货保管,集中加工。该模式烟叶在烟站原烟直调,业务流程简单,操作简便。
 
  “一打三扫”模式:市公司将各县烟草站(点)收购的烟叶集中到市公司仓库,按照工商衔接的采购计划组织工商交接。该模式是烟草站对收购的烟叶成包打码,出库时扫码,烟叶移到市公司仓库入库时扫码,烟叶工商交接出库时扫码,称为“一打三扫”。该模式在业务流程上将取消清选环节,实行原收原调。
 
  这次全国烟叶基层建设会议中的随行记者记录下了泰宁县朱口烟草站模拟了烟叶“一打三扫”的全过程:
 
  经过编码收购程序的烟叶,由工作人员按等级每25公斤烟叶打成一包后送到成包打码处打码。打码人员使用全省统一的“烟叶收购管理系统”,将烟叶产地、等级、重量、品种等基础信息编入条形码,打印出来的条形码悬挂在烟包上,成为这个烟包唯一的身份数码标识。打过码的烟包,在烟草站出库、市公司中心库进、出库时分别进行一次扫码,将烟叶的流向信息录入系统,这些信息与调动单、入库单以及销售单等相关单据关联,从而建立了烟叶从收购到向工业企业销售全过程的完整数据流。
 
  据演示人员介绍,“烟叶收购管理系统”是福建省烟草商业管理信息系统下的一个子系统,这个系统包括收购数据处理和进销存数据处理等模块,其中,进销存数据处理模块下设烟叶入库、出库开单、烟叶出库、销售反馈、烟叶移库出库、烟叶移库入库、退货开单、烟叶退货入库、烟叶打包打码、条形码维护管理和库存盘点等项目,“一打三扫”就属于这个模块的处理范畴。
 
  “一打三扫可以实现烟叶收购到工商交接全过程的质量与流向跟踪。”演示人员告诉记者,通过“一打三扫”,烟叶原等级收购、原等级调出就可以成为现实;而完整的烟叶数据流,又可以让管理者对烟叶流向了如指掌。“我们对烟叶物流的监控,可以细到掌握这包烟叶是通过哪辆车进行移库的。”为了证明这个说法,演示人员打开了一个调运窗口,记者从这个网页对话窗中看到了一个非常完整的调运信息,从调运单号、发货单位、调运日期、车号,到小等级、库区、库位、件数、重量,都有明细的记录。而这些明细的记录,都是在“一打三扫”基础上完成的。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系统还可以自动纠错。演示人员模拟出库调运扫码时,对一张条形码进行了两次扫码,第一次扫码信息自动录入后,第二次扫码,系统就出现了一行文字提示:“该条形码编号不允许二次调运。”“这种自动纠错功能,可以避免误操作现象发生。”演示人员说,通过这些软硬件系统支持,“一打三扫”就可以规范开展,所有进出库烟叶的等级、来源以及去向等重要数据就可以完整保存,为原收原调提供强有力的信息化支撑。
 
  前关——烟叶收购等级质量把握
 
  实行原收原调,核心问题是把握好原烟收购等级质量。从2004-2006年3年间福建省烟叶销售情况看,共收购烟叶646.2万担,平均收购价532.37元/担;共调拨烟叶共646.1万担,调拨烟叶等级还原收购价532.07元/担,说明福建省对烟叶收购等级质量把握基本到位,为原收原调工作打好了基础。
 
  原烟收购等级质量的标准即合格率和纯度。为此,福建省将严把“三关”。一是要加强入户预检。确保预检后的烟叶达到部位清、颜色纯,烟叶水分控制在16-18%,无霉变、无油印、无虫蛀、无杂物或带茎、无污染等条件;二是抓好收购环节质量关,建立收购质量管理考核办法,对烟叶收购质量的好坏采取严格的奖罚措施,确保烟叶收购等级质量符合烤烟国家标准,达到工商交接要求;三是加强原烟由烟草站调入市公司仓库的移库验收管理。目前,省公司已经就开展原收原调工作制定了相关文件,并与省内外工业企业进行了充分沟通协商,省内三个烟区的各项培训及准备工作均已就绪。
 
  烟农分级扎把的把头纯度是抓好收购等级质量的前提。福建省将全面实行“分级指导、预检交售、编码评级”的烟叶收购模式,从源头上抓好烟叶质量,同时全面实行编码评级收购工作。编码评级收购是近年来福建省在烟叶收购管理上一大创新。编码评级收购从根本上解决人情烟问题。今年福建省将全面推广编码收购,以逐把评级为重点,提高烟叶等级合格率。
 
  声音——来自各方的肯定与支持
 
  对于福建省在“原收原调”工作方面的尝试,获得了各方肯定。国家局副局长何泽华强调表示,原收原调是烟叶工作的重大突破,是对现有流方式的调整和完善,是建设诚信烟草、和谐烟草、责任烟草的需要,是对烟叶基地化建设的有力促进,有利于商业企业在烟叶生产方面把质量放在首位。因此,原收原调工作可谓“牵一发动全身”,是进一步加强烟叶流通管理的策略性措施。
 
  作为工业企业代表,上海烟草(集团)公司副总经理施超在本次会议中最关心的议题莫过于原收原调。对于福建率先推行原收原调试点,施超表示乐见其成。他认为,福建实施原收原调是有基础的。“福建整个烟叶生产的水平长期以来是比较先进的省份,在工业企业中有非常良好的印象。福建的烟叶生产始终把品牌、工业生产需求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这一点来说,福建实施原收原调有很好的基础。”而且,福建烟区的管理水平、技术水平、烟农素质都比较高,这也为福建实施原收原调提供了有利条件。除了管理与技术,福建还善于在工作中创新,“比如一打三扫的整个信息化过程,实现了流程再造,同样为原收原调试点工作创造了非常好的条件。”
 
  施超建议福建下一步实施原收原调时,要将工作前移到收购站、前移到农户,以确保原收原调试点取得成功。“作为工业企业,我们也在思考,如何围绕我们的品牌发展和原料需求,配合商业企业做好原收原调工作。”
 
  湖南烟草公司烟叶处的陆中山处长则说,原收原调在福建有较为深厚扎实的基础,近年来福建通过强化合同收购、规范收购行为、完善收购设施、提高信息化等管理,烟叶收购质量显著提高,烟叶生产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另外,福建已经拥有龙岩、三明、南平三大烟叶种植区,均对烤烟原收原调工作充满信心,相信此项工作一定能在福建全省顺利实施。
 
  结语:烟叶流通模式的创新
 
  在本次会议上,“通过严格规范经营秩序,加强烟叶流通管理,力争实现烟叶流通模式整体性规范”是何泽华副局长指出的烟叶工作三个主要任务之一。而“福建的入户预检、编码收购、原收原调、信息控制,代表的是烟叶流通模式的创新”。随着重点骨干品牌的加快发展,高等级烟叶如何满足需求已经成为烟叶工作的主要矛盾,“原收原调”将被证明是解决这一矛盾的有力措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