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市场消息 近年来,泾阳烟草分公司高度重视应急管理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局、省局、市委、市政府应急管理工作相关会议和文件精神,按照“形成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体制机制,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能力”的总体思路,加强宣传教育,健全组织机构,制定有效措施,抓好贯彻落实,有力地保障了本单位安全和谐稳定发展。
一是领导重视,组织机构健全。我公司多次召开党委会、行政会研究部署应急管理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局、省局、市委、市政府、县政府关于应急管理工作的一系列通知精神和会议要求,成立了以一把手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的应急管理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了办公室、应急救援队、应急增援队、后勤保障组、善后调查处理等应急处置机构,明确了工作职责,落实了任务担子。形成了统一指挥、通讯顺畅、反应灵敏、保障有力的应急管理组织体系,为有力防范、快速处置突发事件奠定了坚实的组织领导基础和应急指挥处置体系。
二是梳理完善,制度预案健全。我公司在梳理完善以往应急安全管理预案的基础上,发布并实施新的《咸阳市烟草公司泾阳分公司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包括了1个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8个专项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几乎包括了可能遇到的各种应急事件的情况,预案内容更加具有针对性、操作性,并反复在职工大会上进行学习,使全员普遍明晰了发生突发性事件后的处置办法、任务要求和注意事项,不断提高应对处置突发事件的快反能力、信息判断能力和综合协调运转能力。形成了一整套的预案体系,并结合实际,进行了宣贯演练,所有单位进行了防火、防洪、防地震的演练,演练结束后都进行了分析评估整改完善,使员工基本上掌握了应急预案和应急救援的应知应会内容,在突发事件来临时,做到不慌不乱,有条不紊地开展自救和救援。并增加了应急管理机构人员2至3次预案知识的培训和教育,在突发事件中能够熟悉站位,迅速进入角色,切实履行职责。
三是加强值班,应急预警到位。我公司从2008年8月份起,建立并实施了行政值班和安全值班双岗制,并设立了值班室,配备了专用值班电话,由领导带班,24小时落实值班人员,建立健全应急预警管理机制。一是形成了预测预警机制,要求各股室按照职责分工和工作范围建立和完善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检测、预测、预报、预警体系,认真开展,风险调查和隐患分析,排查危险源,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预警、早处置,把灾害与危险消除在萌芽状态,二是形成了突发公共事件的信息报告机制。明确信息报告的责任主体,落实信息报告责任追究制度,发生突发公共事件,要求责任人必须第一时间报告市局总值班室。严格执行信息报告时限要求,特大、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必须在1小时内上报,不得迟报、漏报。对没有按照要求上报信息的,严格依规追究责任人员责任。三是形成了应急响应处置机制。从分级响应的报告时间、方式、内容,到信息共享和处理,从应急指挥和协调,到紧急处置的方法,从应急处置的评估到后期处置,从应急通讯保障到应急支援与装备保障,都制订了详细具体的工作措施,明确了具体任务和工作方法,达到了“流程清晰、环环紧扣,操作可行、处置有力”,有效地防范和处置突发性事件的发生。
四是舍得投入,应急物资储备和管理到位。按照应急管理工作要求,我们一次性投入资金5万元,检修增补了公司的灭火器材,统一发放了雨衣、雨鞋、手电、铁锨、麻绳、沙袋、担架、电池、对讲机、喊话器、帐篷、应急灯等31种必要应急专用物资,并建立了应急物资储备库,实行了各类物资的统一存放,专人管理、维护和保养,确保各项物资设备随时处在临战状态。还投资10万元,为公司院内和办公区安装了视频监控和电子巡更系统,实现了重点安全部位的集中统一监控。并建立了应急保障经费,做到专款急用,保证应急管理工作需要。
五是加强应急宣传教育,注重应急实战演练,提高全员应急救援意识。通过大会宣贯、专家宣讲、展板宣传、日常讲解等方式,宣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等应急法律法规和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减灾等知识,增强全员的忧患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形成共同正确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良好局面。我们针对不同类别的人员工作性质,通过组织观看应急防灾影像资料、防抢劫应急演练等多种形式进行培训,提高员工应急知识和自我救助的理解与运用,以保证相关人员熟悉和掌握应急预案规定的职责、程序、任务和措施等,提高执行应急预案的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
六是强化队伍建设,突出救援演练。救援队伍建设和救援演练是强化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我公司将应急队伍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来抓,分别成立了抢险救援组、救护组、后勤保障组、善后处理组、调查组、义务消防队等6个应急处理工作机构,并根据各类人员岗位变化情况,适时调整充实应急救援队伍。按照“4+3”的模式(即:注重提升“组织、调动、应急和协作”4种能力,检验“预案程序是否科学、应急意识是否到位、演练效果是否明显”3种效果)扎实组织各类应急预案的演练,通过实战演练不断提升应急队伍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