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崇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收录时间:2013-04-03来源:崇阳县统计局

  2011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面对严重的自然灾害等困难挑战,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真抓实干,顺势而为,深入推进“一府一城”战略,开创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实现了“十二五”规划的良好开局。

  一、综 合

  经济实力持续增强。全县实现生产总值达67.44亿元(现价),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1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7.93亿元,同比增长8.6%;第二产业增加值22.06亿元,同比增长12.6%。二产业中,工业增加值19.55亿元,同比增长13.5%;第三产业增加值27.45亿元,同比增长21.3%。按初步统计的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17112元(现价),比上年增加3028元,增长21.5%。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三次产业结构比例由2010年的23.7:37.4:38.9调整为26.6:32.7:40.7,第一产业比例上升2.9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下降4.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上升1.8个百分点。

  市场物价高位运行。全县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CPI)为105.4%,同比上升5.4个百分点,服务项目价格指数为101.5%,同比上升1.5个百分点,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为111.8%,同比上升11.8个百分点。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经济增长速度放缓,规模工业总量偏小,商贸企业规模偏小,市场物价高位运行,外贸出口形势严峻,利用外资出现空白,城市整体功能有待加强。

  二、农 业

  2011年,县委县政府大力调整农村产业结构,认真落实各项惠农政策,确保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全县农林牧渔业现价总产值29.97亿元,同比增长24.2%。其中农业产值15.26亿元,同比增长20.4%;林业产值2.33亿元,同比增长49.4%;牧业产值9.92亿元,同比增长30.4%;渔业产值2.2亿元,同比增长7.3%;农林牧渔业服务业产值0.26亿元,同比增长8.3%。

  农业生产稳定发展。全年粮食播种面积66.63万亩,扩大3%,总产量19.01万吨,增长3.8%;油料播种面积12.76万亩,扩大5.5%,总产量9038吨,增长38.6%;蔬菜瓜类播种面积16.92万亩,缩小4.9%,总产量21.24万吨,下降8.2%。年末园林水果面积12.06万亩,同比扩大0.52万亩,扩大4.5%;水果产量12408吨,同比增加1463吨,增长13.4%。

  林业生产持续发展。年末有林地面积204.18万亩,当年植树造林6.42万亩,木材采伐量10.04万立方米,竹材采伐量332.47万根,其中楠竹270.17万根。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61.83%。

  牧业生产全面发展。全县年末牛存栏3.01万头,同比增加0.01万头,增长0.7%;全年肥猪出栏40.07万头,同比增加2.79万头,增长7.5%;年末生猪存栏43.16万头,同比增加0.41万头,增长1%,其中年末母猪存栏3.41万头,同比增加0.43万头,增长14.4%;山羊饲养量6.91万只,同比增加9177只,增长15.4%;家禽出笼925.88万只,同比增加19.67万只,增长2.2%;禽蛋产量4114吨,同比减少128吨,下降3%;肉类总产量4.98万吨,同比增加1764吨,增长4%。

  渔业生产平稳发展。全县水产养殖面积7.26万亩,比上年扩大0.1%;水产品产量达到10106吨,比上年增长1%。

  农村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农村自来水受益村92个,普及率达到49.5%,比上年提高10.5个百分点;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31%,比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农村粪便无害化处理率24.4%,比上年提高2.4个百分点;农村沼气建池成功率100%,全县沼气建设基本实现了清洁化、高效化和无害化。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16.56万千瓦,有效灌溉面积19.67万亩,农用化肥施用折纯量1.95万吨。

  三、工业和建筑业

  2011年,全县上下按照县委县政府年初工业发展目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全力推进工业园区建设,加快工业发展进程。全年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19.55亿元,同比增长13.5%(可比价)。

  主要指标全面攀升。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各项指标与同期相比增速明显,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434887万元,同比增长41.4%;工业增加值129400万元,同比增长19.6%;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82934.6万元,同比增长48.5%;实现税金总额10448.2万元,同比增长26.8%;实现利润总额11118.7万元,同比增长80.5%;全县工业用电量达到19568.9万千瓦时,同比增长22.4%。

  经济效益显著提高。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223.82%,比同期提22.39个百分点。其中:总资产贡献率14.46%,比同期提高1.03个百分点;资本保值增值率89.93%,比同期减少50.65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48.2%,比同期提高3.61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周转率4.01次,比同期加快0.8次;成本费用利润率3%,比同期提高0.48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180411.6元/人,比同期人均增加29287.3元;产品销售率92.4%,比同期下降1.6个百分点。

  建筑行业稳步发展。全县三级及以上资质建筑企业总产值3.96亿元,同比增长33.8%。房屋建筑施工面积36.4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9.2%;房屋建筑竣工面积27.02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4.4%。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全县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5.62亿元,同比增长32.6%。其中500万元以上项目投资(含房地产)完成53.1亿元,同比增长32.1%。在总计中,城镇以上项目投资40亿元,同比增长26.2%;农村投资完成15.63亿元,同比增长52.1%。全年施工项目259个,同比增加61个,增长30.8%。其中城镇500万元以上项目175个,农村500万元以上项目84个,分别增加42个和19个。全县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3.05亿元,同比增长4.7%。房屋施工面积53.91万平方米,同比增长47.1%,其中新开工面积24.43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2%;房屋竣工面积30.6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72.8%。

  招商引资有所回落。全年共引进招商项目49个,同比下降53.8%,合同引进资金44.1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5%,到位资金29.46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7.4%。

  五、国内和对外贸易

  消费市场不断繁荣。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24亿元,同比增长17.5%。按销售地区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完成26.68亿元,同比增长16.9%;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完成2.56亿元,同比增长24.5%。按行业分,批发业完成1.57亿元,同比增长2.7%;零售业完成24.11亿元,同比增长17%;住宿业完成4467.7万元,同比增长28.5%;餐饮业完成3.12亿元,同比增长29.8%。

  对外贸易出现萎缩。全县完成外贸出口2802万美元,同比下降5.5%。实际利用外资没有实现零的突破。

  六、交通、邮电、能源

  交通运输业持续发展。全年公路货运量1414万吨,客运量1100万人次;货物周转量64563万吨公里,旅客周转量55133万人公里。全县公路通车里程2483公里,其中等级公路2327公里,农村通公路行政村比重达到100%。

  邮电通信业稳步发展。全县邮电通信业务总量达到16282万元,同比增长5.1%。其中邮政业务总量1652万元,通信业务总量14630万元。全县固定电话用户6.4万部,其中农村用户4.98万部,同比分别减少5016部和2189部;移动电话21.89万部,同比增加2.4万部;网络用户2.63万户,比上年增加600户。

  电力消耗需求不断增加。全社会用电总量37365万千瓦小时,同比增加4434万千瓦小时,增长13.5%。其中工业用电17956万千瓦小时,同比增加2524万千瓦小时,增长16.4%;城乡居民生活用电15351万千瓦小时,同比增加1804万千瓦小时,增长13.3%。

  七、财政、金融

  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地方财政总收入33335万元,比上年增加6629万元,增长24.8%。一般预算收入24605万元,同比增长26.2%,其中地方税收收入15268万元,同比增长43.5%。基金收入73847万元,同比增长102.7%,其中政府性基金收入58162万元,同比增长134.6%,社会保险基金收入15685万元,同比增长34.9%。地方一般预算支出155422万元,同比增长23.5%。

  金融存贷健康发展。全县金融机构年末各项存款余额64.55亿元,比年初增长21.5%,其中个人储蓄存款46.84亿元,比年初增长19.4%;单位存款13.44亿元,比年初增长42.5%。全县金融机构年末各项贷款余额16.75亿元,比年初增长16%,其中短期贷款7.6亿元,下降5.6%;中长期贷款8.49亿元,增长40.9%。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突破发展。全县各类学校220所(含幼儿园),其中普通高中3所,普通中学12所,普通小学122所,普通中等专业学校2所,职业高中1所,幼儿园79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学生人数95824人,其中普通高中7480人,普通中学16385人,普通小学44400人,中等专业学校3592人,职业高中2330人,幼儿园21589人,特殊教育学校48人。适龄儿童入学率100%,九年义务教育完成率达到97.4%。全县高中毕业生(含复读生)3421人,高考本科以上录取人数1814人,其中文科412人,理科1402人。

  科技活动成效显著。全县各类科研机构24个,从事科技活动人员6500人,全年应用技术成果65项,签订各类技术合同92项。全年先后开展了短、平、快项目技术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和适用技术培训,共培训10万人次。深入186个行政村进行科普咨询、科普培训、科普讲座、科普服务,咨询人数5万余人,现场培训3万余人,发放资料4万余份,数以万计的农民掌握了1-2项种养技术。积极开展“百家企业振兴服务行动”,重点跟踪服务10家工业企业,组织3家企业参与省科协“百家企业振兴服务行动”。完成新型农民培训计划2.5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9800余人。在全县青少年中开展“比科学、比创新”竞赛,参与学生达2.1万人。重点申报了中国科协科普惠农兴村行动计划项目2个,已立项1个,即“崇阳县食用菌科普示范基地”。先后与15所大专院校、20家科研院所建立了合作关系,进行技术开发60余项。全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8878.5万元,同比增长28%,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6.9%,同比增加2.7个百分点。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活动精彩纷呈。全县电影放映单位13个,放映电影2232场,观众45万人次。各类艺术表演团体49个,演出场次3080场,观众达51.8万人次。2011年《隽水天城》戏完成了100场演出任务,为推介崇阳民俗文化,延续《隽水天城》影响力,请国家一级作曲家王原平老师作曲,4名国家一级专家作词,投入60万元创作了10首反映崇阳民俗文化精品歌曲。多次举办元宵晚会、主题晚会等文艺演出28场次,参加演出人员达1000人次以上,同时组织举办灯谜晚会、送文化下乡、春联下乡等活动,成功举办了三年一届的提琴戏剧节,丰富了城乡文化生活。新建标准农家书屋25家、社区图书室7家,共配送标准书柜266个,电视机、影碟机等50台套,配送图书3.8万余册。结合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新发现文物点13处,其中有历史研究价值的有白霓镇金城山庙一座古董和米应生墓。在全省地方戏曲调演比赛中,我县参赛的剧目《双合莲》选段获一等奖。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一年来实现彩票销售额215万元,其中电脑票186万元,即开票29万元,可实现体彩公益金10.5万元。组织举办了全县中小学生篮球、乒乓球运动会、象棋邀请赛、老年乒乓球赛、电力系统职工篮球赛等。按照全民健身活动要求,分类登记、培训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38名。全县26个村级篮球场硬化及设备配置工作已全部到位。已注册湖北省十四运会跆拳道4人、乒乓球运动员8人,教练员3人。在隽水河以北地区建设100公里健身步道,2011年完成30公里建设任务,该步道是全国第四条、华中第一条健身步道。

  旅游开发卓有成效。全县拥有国家AAA级景区1个,星级旅游饭店3家,省级休闲农业示范点2个,旅行社6家,年旅游接待量达到65万人次,旅游收入达到34450万元。引进了湖北崇阳正基文化建设有限公司在崇阳建设五星级园林酒店及文化商业影视商业街项目,项目总投资15亿元。成功举办首届崇阳水果采摘旅游节,期间共接待游客3000余人次,销售水果2.2万吨 ,旅游总收入300余万元。该活动被《湖北日报》《中国旅游报》《长江日报》《楚天金报》、湖北电视台、咸宁电视台等主流媒体报道,并在《中国旅游报》发专版宣传。

  卫生事业快速发展。全县卫生机构数256个,卫生技术人员1946人,卫生机构床位数1150张,全年诊疗人次数达到113.3万人次。全县共计36.93万人参加合作医疗,占全县总人口的77.4%。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达到85%;儿童保健系统管理率达到90%;全县孕产妇住院分娩率、系统管理率、产后访视率分别达到100%、92%、97.5%;65岁及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达到40%;适龄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达98.1%。共投入资金300余万元,新建卫生室63个,改建卫生室45个,达标村卫生室有108个,占行政村卫生室的60%。总投资2.31亿元的卫生城建设即将完工,占地面积300亩,建筑面积7万平方米开设病床600张,每年可满足35万人次门诊病人,2.6万人次住院病人就医需求。

  新闻宣传不断创新。一是着力提高宣传成效,给力崇阳跨越发展。2011年,崇阳电视台编播新闻360组,2160条;播发《今日崇阳》专栏节目50期;拍摄专题片23部;录播文艺活动26场。《崇阳周刊》出刊48期,发稿2000多条,100多万字。崇阳网上载新闻5000多条,其中图片新闻1000多幅,视频新闻1000多条。二是开展对外宣传,影响有力。崇阳电视台共在上级广播电视台用稿684条。其中,中央电视台31条,省电视台134条。特别是在今年抗击6.10特大洪灾对外报道中,摄制的《209个学生一个都不少》的新闻在央视播出后,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批示。三是着力舆情监测,促进社会和谐。今年共监测发现涉及崇阳的重要网络舆情信息45件,崇阳网新建乡镇和部门网15个,乡镇和部门网达到35个。

  十、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城市功能不断完善。2011年,随着“五城共建”的深入推进,我县城市面貌得到改观、城市功能得到完善、城市品位得到提升。天城城区面积达到14平方公里,全年筹措建设资金5000万元,对城区进行了绿化、亮化、美化改造。已建成绿化覆盖面积128公顷,绿化覆盖率达到15.3%,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9.2平方米,道路面积150万平方米,排水管道长度65公里,供水总量660万吨,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

  环境保护全面提高。全县自然保护区个数5个,面积达到4427公顷。环境污染得到了有效治理,城乡环境面貌焕然一新。全县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额达到1.69亿元,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95%,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77%,工业烟尘排放达标率95%,万元工业增加值化学需氧量(COD)和二氧化硫排放强度分别为0.75千克、1.83千克。

  十一、人口、居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增长得到有效控制。全县年末总户数133009户,年末总人口477349人,其中男性257426人,女性219923人,常住人口初步统计39.41万人;全年出生人口6840人,死亡人数2013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8.67‰。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全县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652元,比上年增加641元,增长12.8%。人均消费性支出4852.2元,同比增加1426.2元,增长41.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080元,比上年增加1178元,增长10.8%。人均消费性支出9041.5元,同比增加894.2元,增长11%。

  社会保障事业快速发展。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33560人,比上年增加518人;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8248人,比上年增加1521人。农村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23513人,城镇失业保险参保人数16032人,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总支出15234万元,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14个,床位数1030张。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已保人数33855人,其中城镇居民10681人,农村居民23144人。社会救济总人数8.23万人,其中农村传统救济人数6.03万人,享受低保人员数占救济总人数比例达到41%。

  注:1、本公报所列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据。

   2、财政、电力、教育个别指标同期数全市统一调整或统计口径发生改变。

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