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金市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收录时间:2024-06-29来源:瑞金市统计局

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特别是新冠感染疫情的严重冲击,瑞金市积极贯彻新发展理念,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全年经济持续稳定恢复,就业民生保障有力,发展主要目标任务较好的完成,“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入选2020年度中国全面小康百佳示范县市,取得了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的阶段性胜利。全市绝大多数主要经济指标增幅高于全国、全省、赣州平均水平,固定资产投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项指标稳居赣州第一方阵,9大主要经济指标中8项指标增幅进入赣州前10名。

一、综合  

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746884万元,比上年增长3.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74303万元,增长2.7%;第二产业增加值628603万元,增长3.2%,其中工业增加值528749万元,增长3.5%;第三产业增加值843978万元,增长4.3%。三次产业结构比15.7:36:48.3,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9.6%、35.7%、54.7%。人均生产总值28456元,增长10.1%。

二、农业 

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46689万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3.2%。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507700亩,增长2.4%,产量185280吨,其中稻谷播种面积428998亩,增长2.7%,产量164336吨,下降1.3%;油料播种面积56785亩,增长13.4%,产量10646吨,增长22.2%;蔬菜及食用菌播种面积151670亩,增长9.3%,产量207620吨,增长18.1%;烟叶种植面积12500亩,增长5.5%,产量1696吨,增长43.4%;水果产量118197吨,增长19.4%,其中脐橙109773吨,增长23%。年末全市耕地面积43.32万亩,有效灌溉面积23万亩。

全市育种育苗537公顷,造林面积1275公顷,幼林、成林抚育管理4600公顷。林产品产量:原木13548立方米,竹材450万根,油茶籽5460吨。 

  主要农产品产量如下:

产品名称

单位

 量

比上年增长(%)

粮  食

185280

0.2

#稻  谷

164335

-1.3

油   料

10646

22.2

#花  生

9700

24.3

烤   烟

1696

43.4

蔬菜及食用菌

207620

18.1

水   果

118197

19.4

#脐  橙

109773

23.0

 

主要畜牧、水产品产量如下:

产品名称

单位

  

比上年增长(%)

肉类总产量

42982

-3.5

#猪肉

28549

-11.8

禽蛋

7198

18.0

猪出栏

万头

37.3

-8.6

猪存

万头

17.75

-7.1

牛出栏

万头

3.7

11.5

家禽出笼

百羽

71649

10.6

水产品产量

23260

10.1

 

三、工业、能源和建筑业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3户,实现总产值214.2亿元,同比增长14.7%,增加值增长4.6%;实现营业务收入207亿元,增长10.3%;利润总额15.0亿元,增长36.8%;实现税金14.2亿元,增长9.2%。铜加工企业实现营业务收入106.1亿元,占全市规上工业的51%;营业收入超10亿元的企业6家,其中超30亿元的3家,纳税超亿元的企业4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的比重为46.68%,较上年提高18.29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33.55%,较上年提高2.54个百分点;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32.81%,较上年提高0.92个百分点。年内净增高新技术企业7家,全市共有高新技术企业39家。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如下:

产品名称

计量单位

2020

2019年

玩具

万个

3191

3127

发制品

万条(套)

13.4

20

服装

万件

194

365

啤酒

千升

11653

11120

烤鳗

2101

2594

水泥

万吨

407

401

水泥熟料

万吨

401

387

水力发电量

万千瓦时

10549

14114

机制纸

32510

52500

电力电缆

千米

70273

60475

皮革鞋靴

万双

261

374

 

“一区五园”(瑞金经开区,石城、兴国、于都、宁都)平台作用和集聚效应凸显。园区实际开发面积26.08平方公里,投产企业534户;完成基础设施投入85亿元,同比增长18.6%;招商实际到位资金154.9亿元、增长17.5%,其中省外资金106.7亿元、增长21.1%;实现营业务收入717.8亿元、增长10.5%,利润总额54.2亿元、增长31%;吸纳就业人员73449人。其中瑞金市本级经开区面积6.6平方公里,投产企业94户;完成基础设施投入25.8亿元,同比增长35.1%;招商实际到位资金33.5亿元、增长7.1%,其中省外资金19.2亿元、增长3.2%;实现营业务收入205.2亿元、增长10.5%,利润总额14.6亿元、增长39.6%;吸纳就业人员1.17万人。

全市全社会能源消费总量90.97万吨,其中工业能源消费59.58万吨,占总能源消耗的65.5%。余热余压能源回收利用127.5万百万千焦,折算电力产出1.24亿千瓦时,折算标煤1.52万吨。全社会用电12.5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9%,其中工业用电6.09亿千瓦时,下降2.1%。全年发电合计2.61亿千瓦时,其中水力发电1.45亿千瓦时,光伏发电0.84亿千瓦时,垃圾发电0.33亿千瓦时。

全年地区能源消费构成

指标

万吨 (标

能耗构成(%)

能源消费总量

90.97

100

第一产业能源消费

2.14

2.35

第二产业能源消费

60.61

66.63

  工业能源消费

59.58

65.49

          规上工业

57.2

62.88

          规下工业

2.38

2.62

  建筑业能源消费

1.03

1.13

第三产业能源消费

10.88

11.96

  交通运输业能源消费

2.8

3.08

居民生活用能

8.08

8.88

  城市居民生活用能

17.34

19.06

  农村居民生活用能

6.87

7.55

 

全市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55家,签订合同300675 万元,同比增长 34.6%,其中新签订合同 227966万元、增长21.2%;完成建筑业总产值226247元、增长11.8%。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

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2%,增幅自下半年以来稳居赣州前列。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下降40.8%,第二产业投资增长7.9%,第三产业投资增长18.9%;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投资增长33.2%,非国有投资增长2.1%。民生领域投资力度大。全年基础设施投资增长52.5%,高于总投资增幅43.3个百分点,民生等短板领域投资是拉动投资的主力军,对总投资的增长贡献率达67%,占基础设施投资44%的交通领域投资同比增长5.2倍,教育领域投资增长1.6倍,卫生和社会工作领域投资增长62.6%;项目建设推进力度加大。年内施工在建项目164个,比上年同期增加15个,增长9.3%,其中新开工项目85个,新开工项目个数在赣州各县市中排名第1,实际完成投资24.2亿元,较上年同期实现翻番;“北上南下”效果明显,“北上”争资46.5亿元,争取各类用地指标7623亩,争取融资51.2亿元;“南下”签约引进项目49个,同比增长53.1%,签约资金达460.2亿元,增长156.6%。其中亿元以上项目34个,成功引进正大集团、智佳科技、济民可信等3个“5020”项目,实现单个项目投资超50亿元零的突破。

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19.9亿元,同比增长3.2%,施工面积102.2万㎡、增长4.1%,其中新开工面积65.8万㎡、增长8.9%。销售商品房住宅3180套,同比增长6.1%,销售面积40.7万㎡、增长6.9%,销售金额27.2亿元、增长8.5%;销售非住宅1305间,同比下降1.7%,销售面积10.5万㎡、增长3%,销售金额5.6亿元、下降4.4%。全年商品住房销售均价6681元/㎡,较上年增长1.5%。

五、国内贸易、对外经济和招商引资

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0.2亿元,比上年增长3.4%,分地域看,城镇市场消费品零售总额74.1亿元,增长3.1%;农村市场消费品零售总额16.1亿元,增长4.7%。分行业看,批发业实现零售额12.7亿元,增长7.7%;零售业实现零售额64.1亿元,增长4.5%;住宿业实现零售额2.5亿元,下降6.3%;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0.9亿元,下降4.0%。分规模看,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总额12.9亿元,增长15.7%。

电商孵化园入驻商户127 家,其中本年新增31家,实现网络销售额6.95亿元,增长40.1%。

全年出口创汇35亿元,增长16.3%。全市实际利用外资9444万美元,增长5.8%;全年引进内资项目20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4个,实际进资65.38亿元,增长8.9%。

六、交通和物流 

全市公路通车里程3329公里,拥有民用汽车65695辆,公交车路数8路,实有公共汽(电)车营运车102辆,实有出租汽车90辆。

全市拥有物流企业89 家,其中货运企业66家,仓储企业6家,实现物流业增加值19.3亿元,同比增长18.9%。

七、财政、金融 

全市实现财政总收入251282 万元,增长2.3%,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45379 万元,增长3.8%。财政总收入占GDP比重为14.4%;人均财政收入4093元,比上年增加 268元,增长7 %。财政总收入中税收收入232140 万元,增长5.3%,税占比92.4%,同比提高2.6个百分点。全市财政支出639501 万元,同比下降4.3%,其中民生支出553194万元,下降6.9%,占财政总支出的86.5%。

12月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355762万元,比年初增加374138万元,比上年末增长12.5%,其中:住户存款余额2358996万元,比年初增加270311 万元,比上年末增长12.9 %。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3102748 万元,比年初增加400371万元,比上年末增长14.8%,其中:短期贷款591553万元,比年初增加84450万元;中长期贷款1185436 万元,比年初增加60338万元。 

八、科技、教育、文化、卫生、旅游、体育  

全市有高新技术企业 39家(本年净增7家),省级研发中心9家,赣州市级研发中心8 家。专利申请量276 项、授权量19项,其中有效发明拥有68 项,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0.97件。 

全市基础教育校园数456所,其中幼儿园288所,义务教育163所(小学133所、初中30所),高中4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学生130757人,其中:学前教育招生 8505人,在校学生24760人;小学招生7302人,在校学生52364人;初中招生10254人,在校学生34060人;高中招生5438人,在校学生15819人。中等职业学校招生2240人,在校学生5676人。全市参加高考6676人,其中二本以上录取 2512 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入学率100%,高中(含职高)毛入学率92.1%。  

全市共有专业表演团体1个,全年开展公共文化活动300余场。图书馆1个,农家书屋223个,中心文化站1个,乡镇综合文化站17个,藏书68.6万册。全市广播人口覆盖率 99%,电视人口覆盖率100%。共有规模以上文化产业企业 12家,实现营业务收入17亿元,同比增长31.2%。

全年旅游人次达1205.8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8.2亿元,分别下降34.2%、42.8%;三星级及以上宾馆16家,三星级及以上客房床位3281张;成功承办全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连续三年获评中国县域旅游竞争力百强县市,成功创建浴血瑞京国家4A级景区、幸福花海国家3A级景区、道花香四星级旅游民宿等品牌,采茶戏《十七棵松》入选全国基层文艺院团网络展演。

全市共有卫生机构615家,拥有病床3417张,每千人拥有病床5.57张;卫生技术人员3097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260人,每千人拥有执业(助理)医师2.05人;乡村医生441人。

全年开展篮球、足球、轮滑等全民健身活动20余次。现有体育服务企业46家,主要为健身房、武术道馆、篮球馆、羽毛球馆等,其中还有体育产品制造业1家。总投资约3.1亿余元、占地面积150亩、座席15000座的体育中心投入使用,正完善周边配套的篮球场、网球场、足球场等场地建设,城东全民健身中心正有条不紊建设,为14个乡村配置体育健身器材,目前共有12个行政乡(镇)220个行政村建成了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占全市17个乡镇的82.3%。

九、人口、人民生活和环境保护  

全市年末户籍人口707387人,比年初减少2350人,其中城镇人口193411人,乡村人口513976人;常住人口613894 人,其中城镇人口306358人,乡村人口307536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49.9%,比上年提高2.95个百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为7.44‰。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792元,增长6.5%,收入总量列赣州第3位,比上年增收2133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655元,增长9.2%,收入总量列赣州第5位,比上年增收1145元。

全年新增城镇就业5061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7415人。全市 56205人参加了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316450万人参加了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243790人参保缴费),18100名职工参加了失业保险,679908人参加了基本医疗保险,其中29672人参保职工医疗保险。全市共有27308人被确定为农村低保对象,有3379人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

全年森林覆盖率75.74%,森林蓄积量776.9万立方米,自然保护区面积5342公顷。四大主要污染物下降率指标中,化学需氧量下降 4.32% ,氨氮排放下降4.77%,二氧化硫下降2.5%,氮氧化物下降 5.5%。地表水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比例100%,空气质量优良率98.07%。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90%,城镇垃圾处理率100%,农村垃圾处理率100%。 

十、精准扶贫

2020年末,全市贫困人口全部脱贫,49个贫困村全部摘帽,221个行政村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全部提升至10万元以上。产业扶贫方面,拥有赣州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659家,家庭农场459家,脱贫致富带头人896人,形成了以蔬菜、脐橙、油茶、白莲主导产业以及烟叶、生猪、蛋鸭、肉牛、水产、蜂蜜等特色产业为引领发展的农业产业扶贫新格局,完善光伏扶贫收益分配模式,链接1.12万户贫困户实现户均年增收3000元以上;就业扶贫方面,共有扶贫车间74家,开发扶贫公益性岗位3280个,有效保障了贫困群众稳定就业;兜底扶贫方面,对符合条件的城镇和农村低保、五保等对象做到应保尽保,并逐年提高兜底保障标准。从2020年1月1日起,农村低保月人均保障标准提高到470元,月人均补差水平达到325元。

附注:

1、生产总值、农业总产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绝对值为现价,增长速度为可比价。

2、商品房销售、外贸出口、实际利用外资、交通、旅游、财政、金融、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户籍人口、人民生活、环保、精准扶贫等数据来自相关主管部门。 

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