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人民抢抓全省脱贫奔小康试点、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等一系列特殊机遇,以科学发展观总揽全局,进一步解放思想,扩大开放,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居弱图强谋发展,克难奋进上台阶,全县经济较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实现了“十二五”的良好开端。
一、综合
全年完成当年价生产总值796512万元。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230372万元,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232039万元,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334101万元。按可比价计算,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14.0%,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分别增长4.5%、18.9%、17.1%。一、二、三产业比重为28.9:29.1:41.9,分别拉动GDP增长1.3%、5.6%、7.1%。
二、农业
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18752万元,比上年增长24.5%(可比增长7.4%);实现农业增加值230372万元,比上年增长17.1%(可比增长4.5%)。农作物种植总面积119.97万亩;粮食种植面积60.87万亩;粮食产量27.58万吨。油料种植面积36.61万亩;油料产量5.5万吨。林业、牧业、渔业都有较大幅度增长。
全县造林面积22500亩,主要经济作物产量有较大增长。
全县牲猪出栏41.7万头,比上年增长3.1%。肉类总产量46277吨,比上年增长1.7%;禽蛋产量20987吨,比上年增长19.2%。水产品产量23950吨,比上年增长3.3%。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177311万元,可比增长17.8%。规模以上工业48家(12月月报数),完成工业总产值483099万元,同比增长37.7%;实现增加值153572万元,可比增长19.7%;实现利润38453万元,比上年增长27.1%,实现税金22994万元,比上年增长64.6%;产品销售率为98.7%。其中县属工业46家,完成工业总产值285860万元,比上年增长47.8%;实现增加值113311万元,可比增长25.5%;产品销售率为98.1%。
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65328万元,比上年增长23.3%。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84870万元,比上年增长37.3%,其中500万元以上投资732570万元,比上年增长39.1%(房地产开发投资69120万元,比上年增长20.1%);农村私人完成投资52300万元,比上年增长14.1%。
五、商贸外经、物价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13427万元,比上年增长19.1%。分城乡看,城镇实现零售额376219万元,比上年增长19.0%;乡村实现零售额37208万元,增长20.1%。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销售额353769万元,比上年增长18.9%;住宿餐饮业59657万元,增长20.2%。
全年内联引资32.46亿元,比上年增长48.1%。实际利用外资72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7.9%;外贸出口1132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03.3%。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比上年上升7.4%,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比上年上升10.9%。
六、财政、金融和保险
全年完成财政收入66113万元,比上年增长25.7%;完成地方一般预算收入41093万元,比上年增长24.0%。一般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完成27390万元,比上年增长29.1%。全县一般预算累计支出137240万元,比上年增长44.0%。
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843450万元,比年初增加133911万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594014万元,比年初增加96429万元。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46983万元,比年初增加34849万元。
财产险保费收入2845.7万元,财产险赔款1274万元;寿险保费收入10966万元,寿险赔款及给付540.4万元。
七、交通运输、邮政
全县公路通车里程2489公里,其中高速公路55公里,省道124公里,县道292公里,乡道177公里,村道1841公里。以“京珠高速”为主轴、以省道为骨架、以县道为支撑,辐射乡村道路的三纵三横公路网络基本形成。全县道路运输车辆共计1463台,其中营运客车466台,出租车150台,货车819台。恢复了城区公交线路四条,营运公汽28台。
全年邮政业务总量3310万元,比上年增长20.0%;完成邮政业务收入2679万元,比上年增长24.7%。
八、科技、教育
科技服务注重实效,技术创新全面展开。全年共申报专利26件,其中发明专利8件,实用新型专利18件。向国家科技部、省科技厅申报各类科技计划项目15个,批准立项实施9个,争取科技无偿资金380万元。累计建立技术创新机构50个,其中新建各类科技机构12个;完善县域科技公共服务机构8家;全县49家企业与省内38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了稳定的技术合作;引导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科技人员193人次帮助企业建立研发中心、技术开发中心、产业集群基地、实验基地,推广各类技术成果42项,培训技术骨干1900多人次。
教育设施进一步完善,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全县学校总数209所,在校学生总数91772人,专任教师5148人。适龄儿童入学率为100%,适龄少年入学率为100%,残疾少儿入学率为100%;2010-2011学年度,小学在校学生辍学率为0,初中在校学生辍学率为1.81%,15周岁人口中初等教育完成率为100%,17周岁人口中初等教育完成率为98.5%。实施校舍安全工程项目35个,重建、加固校舍11960平方米,投入资金1196万元。完成14所标准化学校建设任务,总投资1200万元,新建300套教师周转房,建设面积达10500平方米。落实校舍维修建设和寄宿制学校建设项目36个,投资736万元,改扩建面积10920平方米。共筹装备专项经费425万元,建标准化实验室26个、音乐室31个、美术室31个、图书阅览室30个、信息技术教室30个,新增班班通教室66个、健康教室152个。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共计8205人,合计补助729万元。资助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数4800人,共计金额360万元。全县2769名中职学生享受中职国家助学金的资助,国家补助金额208万元。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全县申请贷款3137人次,申请贷款1871.48万元。
九、广电、文体、卫生
广播事业进一步发展。全县有线电视用户56860户,电视综合覆盖率91.73%,广播综合覆盖率100%。城乡数字电视网络建设加快推进,改造了城区A、B、C区和河口、大新、宣化等乡镇的网络数字化。城区网络改造放光缆29640米,-9同轴电缆61530米,新增光节点70个;城网改造新增有线电视用户4600户,农网完成大悟境内28公里的钢绞线更换及杆路整理工程,新增农村电视用户700户。全面启动数字电视前端。全年查处破坏广播电视案件6起,没收非法安装地面电视卫星接收设备180套(件),清理用户800余户,办理入网560户。
文化服务亮点纷呈。6月,省楹联诗词学会授予大悟县“楹联文化县”称号,8月省诗词学会授予大悟县“荆楚诗词之县”称号,9月份中华诗词学会授予大悟县“中华诗词之乡”称号。县“两馆一站”实现免费开放。17家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基本完成,完成86家农家书屋的基础设施和23家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达到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和农民健身工程的全覆盖。启动了大悟县37位开国将军及一批历史名人故居维修保护方案的编制工作。向县政府申请公布第四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92处,向省政府申请公布1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公共卫生事业较快发展。全县拥有卫生机构数28个,其中医院、卫生院19个;卫生机构床位数976张,卫生院技术人员1785人。2011年,新农合参合率达99.2%,补偿率68.7%。统一标准、统一图纸模式,全县兴建50个高标准村卫生室。在艾滋病防治上,主动监测高危人群513人,完成自愿咨询检测268人,筛查孕妇2515人,筛查羁押、监管场所人员158人。累计抗病毒治疗47例,中药治疗12例,随访56人,CD4检测41人次。落实关怀救助的家庭75个,发放相关救助资金40余万元,报销抗机会性感染治疗相关费用21万。共接诊结核病人1531人,发现活动性肺结核病人386例。共对4202名孕产妇发放相关补助及救助资金163.08万元。全县住院分娩率、孕产妇系统管理率等相关指标均达指定标准。筛查新生儿5039名,对育龄妇女发放叶酸片5556人份,免费开展孕产妇HIV-抗体检测5664人,免费为孕产妇检测乙肝587人,对15岁以下儿童开展乙肝疫苗查漏补种3982剂次。
十、人口
据县公安局统计,2011年全县年末总人口647658人。总人口中,男性341004人,女性306654人;农业人口497891人,非农业人口149767人;18岁以下129716人,18-35岁186627人,35-60岁244311人,60岁以上87004人。全年出生7448人,死亡9432人。
十一、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居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421元,比上年增长16.1%;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0262元,比上年增长14.5%。农民人均纯收入5132元,比上年增长18.1%,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756元,比上年增长44.9%。
全部职工工资总额85318万元,职工年人均工资22149元。
劳动保障实现全覆盖。全年新增城镇就业5396人;指导帮助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750人,其中帮助困难人员再就业950人;组织劳务输出5971人。组织再就业培训2064人,开展创业培训420人,就业前培训1891人,农村劳动力转移2840人。五项社会保险累计参保总人数达到131908人,其中企业养老保险27016人,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6091人,失业保险25401人,医疗保险30730人,工伤保险24420人,生育保险18250人;征收社会保险费12571万元。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居民45.5万人,参保率95.6%。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3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4%以内。受理劳动仲裁案件35件,结案率97.2%;受理劳动监察案件16件,结案率94%。
民政工作充分体现党和政府的温暖。全县城市低对象3784户、11447人,核发低保金2756.9万元;农村低保对象22708户、46326人,核发低保金5750.1万元。农村五保供养对象3130人,核发资金802.5万元;孤儿求助对象237人,核发资金276万元。全年结婚对象6319对(包括补发结婚证),离婚587对。
注:1、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为可比价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