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东港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收录时间:2024-06-28来源:东港区统计局

2019年,全区上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唱响“创新、落实”工作主旋律,全力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加快“双招双引”和项目建设,全区经济呈现出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

一、综合

经济提质增效,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2019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571.3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9%,总量、增量在各区县中均居首位,增幅居第2位。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5.58亿元,增长0.9%;第二产业增加值144.44亿元,增长10.4%;第三产业增加值391.3亿元,增长7.5%。三次产业比例为6.2:25.3:68.5。根据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市统计局对2018年各区县生产总值进行了统一核算修订。修订后全区生产总值由570.4亿元调整为503.31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4.8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28.47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350.04亿元。

2019年地区生产总值构成

2019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总量及增速

物价水平总体稳定。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2.4%,八大类商品价格“六升二降”。其中,衣着类上涨1.6%、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上涨0.7%、交通和通信类下降1.7%、居住类下降0.1%,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上涨4%,食品烟酒类上涨6%,医疗保健类上涨0.9%、其他用品和服务类上涨5.3%。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1.8%,购进价格上涨0.9%,比上年分别下降7.9和3.3个百分点。

服务业较快发展。全区82家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59.49亿元,增长23.3%。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营业收入86.02亿元,增长11.9%;其他营利性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17.58亿元,增长73.5%;非营利性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7.84亿元,增长42.1%。

市场主体繁荣发展。全区年末实有市场主体12.08万户,其中:企业4.19万户,个体工商户7.89万户。全年新发展市场主体23659户,其中:企业8712户,个体工商户14881户,农民合作社57户。

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全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现全部脱贫,42个贫困村全部“摘帽”。全年区级扶贫资金投入2254万元,增长10%。67个产业扶贫项目带动贫困群众户均增收1500余元,2844户贫困户依托小额扶贫信贷“委托经营”户均增收3000元。全区累计完成贫困户危房改造2143户,发放“雨露计划”、贫困学生教育补助8790人次、1409.85万元,为7291名患病贫困人口减免医保报销后个人自付费用265.2万元。1411名贫困户领取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248.5万元,1722名80岁以上的贫困老年人,领取经济困难老年人补贴331.5万元。

二、农林牧渔业

农林牧渔业保持稳定。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5.76亿元,其中:农业产值17.57亿元,林业产值1.52亿元,牧业产值13.55亿元,渔业产值27.79亿元,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5.33亿元。创建市级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示范场6处,培育发展养殖企业通过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认证2处。新增农业生产企业5家,全区农业生产企业达136家(其中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2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7家,市级重点龙头企业31家)。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49家,全区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达740家。全区新发展家庭农场29家,总数达155家。全区新增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31个,总数达到126个。

农业生产平稳发展。全区粮食播种26.8万亩,单产427.09公斤,总产11.45万吨。夏粮(小麦)播种面积10.38万亩,单产363.99公斤,总产3.78万吨。秋粮播种面积16.42万亩,单产466.98公斤,总产7.67万吨,其中:玉米播种面积13.52万亩,单产444.95公斤,总产6.01万吨。花生播种面积11.02万亩,单产272.6公斤,总产3.01万吨;烤烟总产90吨;茶叶总产4398吨;水果总产9.61万吨;蔬菜总产7.83万吨。

畜牧业生产健康发展。全区生猪存栏18.5万头,出栏30.87万头;家禽存栏475万只,出栏1465万只。全区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4.22万吨、2.02万吨和0.03万吨。

渔业生产质量提升。全区现有捕捞渔船720艘,37716千瓦,海洋捕捞产量41962吨。海水养殖面积4400公顷,内陆养殖面积302公顷。现有水产加工企业62家,水产品加工总量112669吨。

“林水会战”实现新突破。全区共完成造林2.73万亩,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全年建设重点水利工程210项,完成投资3.72亿元。治理河道30.3公里,整治村庄汪塘、门前河112处,加固小型病险水库14座,建设6处农田节水工程,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8.3平方公里,完成移民扶持、避险解困项目27处。全区已建立区、镇、村三级河湖长体系,出台了河湖长制有关工作制度。完成62个村自来水改造工程,农村集中供水村庄覆盖率达到87%。

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全年共有农业机械总动力45.2万千瓦,农用拖拉机2.7万台。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较快增长。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126.9亿元,增长7.4%。增加值增长7.7%。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7.6亿元,增长2.2%;实现工业利润3.7亿元,下降4.2%;实现利税6.3亿元,下降0.7%。工业产销衔接良好,产品销售率达到97.7%。

建筑业繁荣发展。全区资质以上建筑企业完成总产值378亿元,增长26.3%。实现建筑业增加值95.52亿元,增长13.3%。实现建筑业竣工产值138.5亿元;施工房屋建筑面积1661.4万平方米;竣工房屋建筑面积466.9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结构继续优化。2019年,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0.8%。其中:269个5000万元以上项目完成投资占总额的69.6%,增长5.1%。从三次产业来看,第一产业投资下降11.6%,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6.7%,第三产业投资下降4.3%。三次产业投资比例为0.6:16.8:82.6。

房地产市场整体运行平稳。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05.41亿元,下降4.6%。其中住宅投资76.21亿元,下降7.8%。全年房屋施工面积975.73万平方米,增长13%。房屋竣工面积161.89万平方米。房屋销售面积102.71万平方米,下降1.9%。其中现房销售面积10.8万平方米,期房销售面积91.91万平方米;住宅销售面积96.79万平方米,增长1.6%。房屋销售额109.99亿元,增长18.5%。

五、国内贸易、对外经济

消费品市场平稳发展。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8%。其中,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企业实现消费品零售额81.11亿元,下降3.8%。按消费形态分,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企业实现零售额78.09亿元,下降3.7%;限额以上住宿餐饮企业实现零售额3.02亿元,下降5.7%。分行业看,汽车类实现零售额6.8亿元,增长1.1%,石油及制品类实现零售额24.73亿元,下降4.7%,八大商场实现零售额34.78亿元,下降3.4%。

对外贸易稳定发展。全区实现货物进出口总值505亿元(含开发区、高新区和山海天,下同),增长7.4%。其中:出口总值186亿元,增长15%;进口总值319亿元,增长3.4%。实际利用外资2010万美元,同比增长723%。

六、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

科技创新能力稳步提升。全区新增省级以上各类人才平台载体12个。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0家,总数达到84家。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46.46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36.6%。全社会研发经费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17%,较上一年度提高0.28个百分点。全区申请发明专利508件,全省区县排名第29位;授权发明专利121件,全省区县排名第30位。

教育事业健康稳步发展。全区现有幼儿园176所,在校生数30928人。小学59所,招生10932人,毕业生9046人,在校生58689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初中18所,招生9307人,毕业生9518人,在校生28431人,初中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小学、初中人数含5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及1所十二年一贯制学校)。特殊教育学校3所(含2所民办),在校残疾儿童225人。中等职业学校1处,学生数为3719人,毕业学生1179人,招收学生1305人。青少年综合素质教育基地1处,分批次对初一学生进行为期一周的封闭式综合素质教育实践培训。

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在全区组织开展“戏曲进乡村”“文化走亲”“戏曲进校园”等惠民演出400余场,放映公益电影6128场,各类群众性文化活动100余场。“日照黑陶”省级代表性传承人邢葆东荣获2018年度山东省非遗保护十大模范传承人称号。新建6处非遗工坊,国家级非遗《满江红》填词作品《旅游观光到日照》获山东首届“非遗+旅游”文创大赛三等奖,并作为我省唯一代表作品参演2019年中国原生民歌节。加大文物保护力度,完成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回龙观遗址修缮工作。承办山东省第四届中小学研学旅行高端论坛,组织东港乡村旅游文化节系列活动、遇见日照·城市坐标定向赛等活动56场。

体育事业跨越发展。荣获山东省第九届全民健身运动会先进单位,山东省老年人体育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成功承办日照市第六届运动会暨第六届残疾人运动会开闭幕式及大众健身项目比赛。举办东港区第九届全民健身运动会、东港区青少年体育锦标赛等赛事活动85场。成功承办山东省青少年无线电测向锦标赛。开展体育志愿服务“五进”活动,举办花绳操、太极拳、手拍鼓等项目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班,培训学员1000余名。深入11个镇街道举办东港区创建全国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区培训班,培训人员1000余人。开展国民体质监测,完成监测数据1000余份。全区人均体育场地超3.14平方米。体育产业经济高速发展,全区共有各类体育企业1961家,全年体育彩票销售额达1.07亿元,体彩销售网点达72家。

卫生健康服务水平持续强化。全区现有医疗卫生事业单位19处,包括三级综合医院1处(市中心医院),直属医疗卫生单位7处(区卫生综合服务中心、区红十字会、区医养健康事业发展服务中心、区计划生育协会办公室、区疾控中心、区卫生计生监督所、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和11处镇街道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349处。创建国家级卫生镇1个、省级卫生镇1个,省级卫生先进单位5个、省级卫生村57个。全区医疗机构现有干部职工2282人,其中卫生专业技术人员2054人。卫生系统现有登记注册执业医师1398人,助理执业医师437人,注册护士1702人,乡村医生711人。全区千人口病床数2.55张,千人口医生数2.55人。

七、城建、交通、环保、旅游

城乡建设事业持续提升。截止2019年拆除各类拆迁尾子553处,2016年以来,累计招标安置区工程总建筑面积670万平方米。城建工程顺利推进,扎实推进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创建工作,新建(改造)东营路、兖州路等城市道路24条,绿化提升山海路、公园路等城市道路14条,新建改建公园绿地56处,实施居住区庭院绿化项目211处,整治老旧小区28个、23.83万平方米。加强物业服务管理,推进成立业委会、物管会179家。城乡人居环境持续改善,河山镇诗茶小镇、陈疃镇莓香小镇列为市级特色小镇,实施南湖镇、陈疃镇库区村搬迁改造。年内完成45个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任务,建成符合标准的农村公厕45座;实施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五保户、低保户、残疾户等农村危房改造125户,完成农村地区清洁取暖改造1448户。全年共受理农民工投诉786件。

道路交通事业较快发展。全区农村公路累计投资3.6亿元,农村公路通车里程已达1560公里。三年“集中攻坚”专项行动新改建农村公路187公里,其中路网提档升级78公里,自然村通达工程13公里,路面状况改善96公里;开展农村道路“户户通”工程,启动实施全区257个村户户通建设,硬化村内道路总面积约320万平方米。年内新增货物运输企业77家、新增营运货车1345台,总量分别达到205家、4673台,载重总吨位70643.5吨。全年完成货运量1584万吨,货物周转量32.2亿吨公里。全区区管维修企业共计365家,其中一类1家,二类38家。

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我区崮河流域2个断面达到V类水体标准,市级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近岸海域水质功能区达标率100%。全区环境空气质量PM2.5、PM10、SO2、NO2四项污染物年平均浓度分别为46μg/m3、85μg/m3、8μg/m3、35μg/m3。

旅游市场活力不断释放。东港区被评为省级购物旅游示范城市。全年接待游客1837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92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0%和12.2%。在全省率先出台《东港区民宿管理办法(试行)》和《关于加快精品民宿发展的实施意见》。创建市级精品民宿2家,组织10家文化旅游企业参加山东省第三届文化惠民消费季。伊纳芙纺织的桌旗绣品《阳光海岸-渔悦》荣获2019年度国家旅游商品大赛铜奖。打造“念念不忘,还是东港”文旅宣传主题,东港文旅网络营销获评全省年度十佳优秀案例。推出陈疃蓝莓节、涛雒渔民节、天台山太阳文化节、后村杏坊黄金梨采摘节、西湖状元文化节、涛雒稻田文化节、竹洞天竹文化节等精品活动。

八、财政、金融

财政实力不断增强。全区累计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2.68亿元,同口径增长6.6%,其中税收收入39.39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为92.3%。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3.68亿元,增长1.1%。

金融体系不断完善。区共有各类金融机构104家。其中,银行机构25家,保险机构27家,证券机构4家,其他各类金融机构48家。全年银行业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623.45亿元,同比增长6.42%;本外币各项贷款1791.39亿元,同比增长8.04%。

资本市场稳步发展。年内13家企业在区域性股权交易中心挂牌,全区累计上市挂牌企业达到51家,直接融资10亿元。组织金融投资机构对接融资企业40余家,实现社会融资8000余万元。摸清企业底数,制订完善企业上市挂牌三年工作计划。进一步完善上市后备资源库,对兴业汽配等3家入库后备企业定期走访和跟踪服务。

九、人口、居民生活、社会保障

人口保持平稳增长。全区年末户籍总人口为75.04万人。出生7682人,死亡3394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69‰。

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全区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551元,增长8.4%。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823元,增长7.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922元,增长9.3%。

就业形势保持稳定。全年新增城镇就业8376人。其中: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803人;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279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6%,失业再就业培训301人,企业职工失业保险参保人数37884人,征缴失业保险金2226.02万元。

社会保障更加全面。全区社保基金征缴10.06亿元,基金累计结余达到21亿元。其中:企业养老保险征缴收入7.32亿元,待遇支出11.03亿元,工伤保险征缴收入1605万元,待遇支出1288万元。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征缴收入2.06亿元,待遇支出3.12亿元。居民养老保险征缴收入0.53亿元,发放城乡居民养老金1.31亿元。

医疗保障更加健全。全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597673人,其中城镇职工76034人、城乡居民521639人,生育保险参保64491人。全区医保基金征缴35319万元,其中职工医疗征缴收入33154万元,增长15%;生育保险征缴收入2165万元,增长26.98%。

社会救助事业发展取得新成效。年内对全区低保、特困、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参加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给予补贴缴费,共计18868人,补贴资金415.10万元。一站式医疗救助城乡困难群众10937人次,救助资金1129.17万元。

安全生产成效明显。全区各类生产安全事故7起,同比下降58.8%,死亡人数9人,与去年持平。

 

注:1、本公报数字主要是年快报数或初步统计数,最终数据以统计年鉴为准。

2、公报中生产总值(GDP)、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为现价,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固定资产投资包括计划总投资500万元及以上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投资、房地产开发项目的投资。

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企业。

5、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企业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业企业、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业企业和年主营业务收入200万元及以上的住宿和餐饮业企业。

6、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一是指辖区内年营业收入1000万元及以上或年末从业人员50人及以上服务业法人单位。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以及物业管理、房地产中介服务、自有房地产经营活动和其他房地产业等行业。二是指辖区内年营业收入500万元及以上或年末从业人员50人及以上服务业法人单位。包括: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