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全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把握“高位追赶、跨越发展”的工作基调,突出“投资拉动、产业支撑”的着力重点,把工作重心放在“促增长、调结构、稳物价、惠民生”上,扎实开展“招大引强年、环境创优年”活动,加快推进我市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工作,积极融入成渝经济区。2011年我市顺应全省经济社会总体向好的发展态势,继续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实现了“十二五”的良好开局。
一、综 合
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603.36亿元,比上年增长15.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140.95亿元,增长3.3%,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8%,拉动经济增长0.7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为309.43亿元,增长22.2%,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75.2%,拉动经济增长11.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152.98亿元,增长11.4%,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9.9%,拉动经济增长3.0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2.1:51.4:26.5调整为23.4:51.3:25.4。
年末全市法人单位10276个,产业活动单位11672个,法人单位从业人员359583人。全部法人单位中,一产业法人433个、二产业法人1799个、三产业法人8043个;企业法人4506个、机关和事业法人2078个、其他法人3691个。全年新增法人单位314个,新增产业活动单位328个。
全年实现民营经济增加值344.63亿元,比上年增长19.0%,民营经济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71.1%,拉动经济增长10.8个百分点。年末全市市场主体107608户,比上年增长2.3%,从业人员22.47万人,比上年下降6.4%,其中个体企业99884户,增长1.7%,个体企业从业人员14.79万人,下降13.5%;私营企业7609户,增长11.3%,私营企业从业人员7.68万人,增长11.3%;外资企业115户,增长33.7%。
2011年第四季度,反映全市企业综合生产经营状况的企业景气指数和企业家对宏观经济感受与信心的企业家信心指数与三季度相比基本持平。其中,企业景气指数为129.60点,比第三季度低0.23点;企业家信心指数为129.59点,比第三季度高0.51点,两者仍在较为景气区间运行。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比上年上涨6.5%,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15.2%,烟酒及用品价格上涨1.0%,衣着上涨0.3%,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上涨1.2%,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上涨1.8%,交通和通信上涨1.7%,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上涨1.1%,居住类上涨7.2%。
据财政局初步核算,全年完成地方财政收入60.95亿元,比上年增长21.2%,其中一般预算收入24.01亿元,比上年增长35.2%。地方财政支出145.09亿元,比上年增长21.6%,其中一般预算支出108.84亿元,比上年增长22.5%。
二、农、林、牧、渔业
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38.10亿元,比上年增长3.4%,其中农业总产值93.53亿元,增长2.4%;林业总产值6.70亿元,增长15.2%;畜牧业总产值127.71亿元,增长2.5%;渔业总产值6.99亿元,增长13.9%;农业服务业总产值3.17亿元,增长12.0%。农林牧渔及其服务业占农业总产值比重由上年的46.1:3.2:45.9:3.3:1.5调整为39.3:2.8:53.6:2.9:1.3。
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42.64万公顷,比上年增加0.19万公顷,增长0.4%。全年粮食总产量169.53万吨,比上年增产3.16万吨,增长1.9%;油料总产量14.36万吨,比上年增产0.83万吨,增长6.1%;蔬菜产量94.62万吨,比上年增产2.40万吨,增长2.6%。
全年猪、牛、羊、禽出栏分别为470.80万头、9.69万头、71.06万只和3231.64万只,分别下降2.8%、增长0.7%、增长0.9%和增长1.0%。肉类总产量46.18万吨,比上年下降3.2%;禽蛋产量11.19万吨,比上年增长5.7%。
全年水产品产量3.71万吨,比上年增长3.4%。
全年继续以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和退耕还林工程为重点,生态环境进一步得到改善。全年共完成退耕还林工程造林面积534公顷,对10.53万公顷森林资源进行了有效管护。林业用地面积达到205.27万公顷,活立木蓄积量达到912.69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36.63%。
全年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18.70亿元,解决农村饮水安全17.50万人;新建户用沼气池1.60万口,累计建成32.34万口;完成中低产田改造12.8万亩;全年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3.68万亩;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104万千瓦,增长4.0%。
三、工业和建筑业
年末全市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29家,比上年减少24家。全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020.44亿元,比上年增长39.8%;规模以上工业实现销售产值1011.45亿元,比上年增长32.7%;产销率为99.1%,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
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增速23.5%,拉动经济增长68.5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24.5%,其中,股份制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速24.1%;大中型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速20.1%;轻、重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速分别为23.4%和25.6%;电子产业增加值增速62.2%;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45.7%。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中,“4+3”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23.4%,其中绿色食品产业增长23.4%;油气盐化工产业增长13.4%;高档家纺和服装业增长17.1%;机械配套制造业增长40.7%;电子制造业增长62.2%;生物工程产业增长26.3%;绿色能源产业增长9.5%。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55.34亿元,增长49.3%;实现利润86.00亿元,增长105.9%。工业企业效益综合指数368.96点,比上年提高79.5点。
全市重点统计的71种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中有54种实现增长,增长面达76.1%,14种工业产品同比增幅超过50%。
年末全市施工总承包和专业承包资质以上建筑企业163个,比上年减少1.2%。全年建筑企业实现总产值115.61亿元,比上年增长10.1%。其中,建筑工程产值102.56亿元,比上年增长9.2%。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13.00亿元,比上年增长23.3%。其中,基本建设投资304.46亿元,增长30.6%;更新改造投资124.12亿元,增长21.5%;房地产开发投资73.26亿元,增长7.9%。
全年新开工项目801个,比上年增长1.0%。其中计划总投资1千万元及以上项目716个,增长11.9%;3千万元及以上项目433个,增长36.6%;5千万元及以上项目270个,增长59.8%;亿元及以上项目41个,下降29.3%。全年新开工工业项目325个,比上年下降13.6%,其中计划总投资1千万元及以上项目305个,下降3.5%;3千万元及以上项目189个,增长10.5%;5千万元及以上项目108个,增长24.1%;亿元及以上项目18个,下降43.8%。
全年第一产业完成投资14.42亿元,比上年下降13.7%,占固定资产投资的2.8%;第二产业完成投资199.58亿元,比上年增长20.5%,占固定资产投资的38.9%;第三产业完成投资299.00亿元,比上年增长27.9%,占固定资产投资的58.3%。
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73.26亿元,比上年增长7.9%,占投资总额的14.3%。其中住宅投资51.81亿元,下降1.3%;商业营业用房投资9.28亿元,增长77.1%。房屋施工面积658.21万平方米,增长4.6%;房屋竣工面积140.34万平方米,增长14.2%,商品房销售面积208.42万平方米,增长5.8%。
全年完成重点项目投资523.38亿元,为年计划的109.8%,超计划9.8个百分点。
五、国内贸易和旅游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0.40亿元,比上年增长17.9%。其中,城镇实现零售额173.19亿元,增长18.7%;乡村实现零售额57.21亿元,增长15.5%;批发零售业实现零售额193.43亿元,增长17.1%,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84.0%;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36.97亿元,增长22.0%,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6.0%。据对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25类主要商品销售统计,零售额增长较快的有烟酒类、粮油食品类、电子出版物及音像制品类、饮料类、服装类、汽车类,分别比上年增长280.9%、124.4%、80.9%、57.2%、54.3%、23.2%。
全年旅游接待总人数136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4.7%;实现旅游总收入103.10亿元,比上年增长36.2%。全年新增A级旅游景区3个,累计达到11个;新增星级饭店2家,累计达到20家。
六、招商引资和对外贸易
全年共到位国内资金313.63亿元,比上年增长37.1%,其中:国内市外资金294.52亿元,比上年增长39.7%;国内省外资金246.64亿元,比上年增长28.8%。全年新签约项目366个,总投资1040.27亿元,其中投资10亿元以上项目21个, 5亿元以上项目30个,1亿元以上项目76个。
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3.9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1.0%。其中,出口3.34亿美元,增长47.0%;进口0.63亿美元,增长16.0%。全年直接利用到位外资3409万美元,比上年增长48.9%。
七、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
全年共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31.89亿元;完成县通乡油路(水泥路)建设87.2公里,县乡断头油路(水泥路)建设224.30公里,村道联网路1536.51公里。年末全市机动车保有量为34.93万辆,比上年增加3.69万辆,其中营运车辆1.62万辆,比上年增加0.14万辆;非营运车辆33.31万辆,比上年增加3.55万辆。营运车辆中客运汽车0.40万辆,货运汽车1.11万辆;非营运车辆中民用车辆33.28万辆,其中民用汽车6.69万辆,比上年增加1.37万辆。全年完成营运性旅客周转量:公路207075.93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5.3%;水路2379.40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7.6%。完成营运性货运物周转量:公路413844.48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4.2%;水路3269.00万吨公里,比上年下降6.6%。
全年邮电业务总量12.85亿元,比上年增长16.3%。全年通信业主营业务收入10.43亿元,比上年增长12.3%;年末全市固定电话用户37.17万户, 比上年增长4.2%,其中住宅电话32.71万户,增长5.0%;移动电话用户179.04万户,比上年增长16.9%;互联网用户20.51万户,比上年增长34.0%。
八、金融和保险
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625.87亿元,比上年增长19.6%。其中,企业存款余额190.46亿元,增长23.1%;居民储蓄存款余额423.37亿元,比上年增长18.1%。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329.47亿元,比上年增长19.8%。其中,短期贷款余额122.86亿元,增长6.6%;中长期贷款余额205.52亿元,增长31.1%。
年末全市保险公司共18家,全年实现保费收入18.87亿元,比上年增长12.5%,其中财险收入4.64亿元,比上年增长18.6%;寿险收入14.23亿元,比上年增长10.7%。全年处理各项赔款和给付金额4.23亿元,比上年增长49.5%,其中财险赔付金额2.12亿元,比上年增长23.3%;寿险赔付金额2.12亿元,比上年增长91.0%。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年末全市有各级各类学校(不含技工学校)686所,在校学生50.71万人,教职工3.16万人,其中专任教师2.84万人。
年末全市小学221所,招生2.96万人,在校小学生19.10万人,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99.8%;普通中学163所,招生6.31万人,在校学生19.05万人。全市对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除杂费,对所有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和城市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做到应免尽免。“普九”覆盖率保持100%。
全年普通高中招生人数2.40万人,普通高中在校生6.16万人。全年我市被高等院校录取新生15967名,成人高校录取新生3898人。
年末全市中等职业学校(职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17所(不含技工学校),市内中职学校招生2.44万人,在校学生4.91万人,其中学历教育4.84万人。
年末全市有各类民办教育机构283所,在校学生7.35万人,民办学校在校生占全市在校生总数的14.5%。
全年取得市级科研成果33项,省科研成果8项。申报省级科技进步奖10项,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三等奖2项;市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23项。全年共申请专利450件,实施专利675件,实施专利技术实现产值44.97亿元。
全年推广重大科技成果23项,其中工业9项,农业7项,社会发展7项。年末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31家、市级高新技术企业87家。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年末全市有文化馆6个,公共图书馆6个,博物馆3个,美术馆2个。全年共出版小说和散文集11部,新创作剧目 6个,在省级及以上文学刊物发表作品52个。
年末全市有无线广播电台4座,广播人口覆盖率100%,调频共缆传输已通2070个行政村,行政村通率100%;电视台4座,电视人口覆盖率100%;电视用户71万户,新增2万户;2070个行政村连通光纤电视,行政村通率100%。
全市卫生机构3724个(包括村卫生室),床位10468张;卫生技术人员12017人,其中执业医师4512人,执业助理医师1003人,注册护士4010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6个,卫生技术人员174人;妇幼保健机构6个,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88人,注册护士98人;乡镇卫生院105个,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1119人,注册护士558人。
全年全市启动新建体育场馆10个、改建体育场馆6个,新建农民体育健身工程34个,新建全民健身路径13条。全市公共体育场馆免费接待群众69.85万人次。成功举办2011年环中国国际公路自行车遂宁站比赛、省跆拳道锦标赛、省游泳锦标赛等4项体育重大赛事。全年获得省级以上比赛金牌 16 枚。全年体育彩票销售额6900万元。
十一、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全年共完成市政基础设施投资8.85亿元,建成区面积101.78平方公里,建成区绿地率30.1%,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2.4%,人均公园绿地面积7.55平方米。我市率先在全省对城市生活垃圾进行分类收集和处理,完成城市公共自行车一期工程,共投放自行车830辆。
全年共对5家重点工业污染企业和5家规模化畜禽养殖企业进行污染治理。成功创建省级环境优美乡镇15个,生态村 210个和生态家园240户,绿色学校119所。
初步核算,全年能源消费总量594.33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17.9%。煤炭消费量增长7.0%;原油消费量增长21.9%;天然气消费量增长9.5%。全社会用电量309956万千瓦时,比上年增长20.1%。全市单位GDP能耗下降3.25%,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7.00%。
全年市城区空气质量日均值达标率为98.63%;所有地表水和饮用水水质监测断面达标率为100%。
全年出让土地447.56公顷,实现土地出让总收入44.55亿元。
十二、居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6528元,比上年增长21.1%。其中工资性收入3106元,增长37.4%;家庭经营收入2837元,增长9.4%。
全年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113元,比上年增长1.6%。其中食品消费支出2016元,增长13.4%。年末每百户农村居民家庭拥有彩电86台、家用电冰箱46台、洗衣机60台、固定电话39台、移动电话117部、摩托车27辆。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093元,比上年增长16.8%。其中工资性收入11022元,增长16.3%;经营性收入2107元,增长16.0%;财产性收入334元,增长15.5%;转移性收入3626元,增长17.6%。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2851元,比上年增长15.7%,其中食品消费支出5765元,增长14.5%;衣着消费支出1597元,同比增长16.0%;居住类消费支出1139元,增长20.5%;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支出925元,增长12.3%;医疗保健支出671元,增长9.1%;交通和通讯支出1111元,增长20.3%;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1188元,增长16.3%;其它商品和服务支出454元,增长22.8%。年末每百户城市居民家庭拥有彩电165台、冰箱95台、洗衣机98台、空调器136台、照相机25架、固定电话73部、移动电话205部、家用电脑62台、接入互联网的计算机52台、家用汽车7辆。
年末全社会从业人员194.04万人,比上年增加1.30万人,其中城镇单位从业人员16.70万人,比上年增加0.55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员14135人,登记失业率4.39%。全年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15564套,实施农村危房改造9258户。年末城市居民人均住房面积为36.92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为39.56平方米。
年末全市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1.28万人,征缴养老保险费15.06亿元。机关养老保险参保人数5.43万人,征缴机关养老保险费2.23亿元。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人数22.70万人、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42.80万人,征收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费3.68亿元、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费1.17亿元。失业保险参保人数8.01万人,征缴失业保险费4671万元,全年为1.69万人次发放失业保险金。参加工伤保险人数8.84万人,征缴工伤保险费1388万元;参加生育保险人数5.98万人,征缴生育保险费674万元。市辖区城市低保标准提高到270元/月.人,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1080元/年.人。全年销售福利彩票9432万元。
全年农村五保供养对象23241人,月供养标准2820元;全市共有农村敬老院128所,集中供养率50.6%。全年走访慰问重灾户、特困户和农村五保对象2.82万户,发放慰问金1827.70万元。市慈善总会全年设立经常性社会捐助点13个,共接收捐赠善款872万元。
全年共发生安全生产事故1008件,比上年下降4.3%;死亡79人,比上年下降1.3%;受伤325人,比上年下降30.9%;经济损失663.73万元,比上年下降9.9%。工矿商贸企业从业人员十万人死亡率为0.5;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为2.1。危险化学品、特种设备、农业机械、水上交通等行业领域未发生伤亡事故。
注:
1、公报中各项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正式数据以《遂宁统计年鉴——2012》为准。
2、公报中生产总值及增加值指标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 公报中林业、渔业、农业机械化、交通运输、邮政、电信、金融、旅游、对外贸易、财政、保险、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环境保护、市政建设、减排、安 全生产和社会保障数据来源于市林业局、水务局、农业局、交运局、邮政局、通信运营商、人民银行遂宁分行、旅游局、商务局、经信委、投促委、财政局、保险协 会、教育局、科知局、文广局、卫生局、体育局、住建局、环保局、安监局和民政局等相关部门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