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伟大旗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及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建设工业威远、打造丘区示范、迈向全省十强”的奋斗目标,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克服了“5.12”汶川大地震、金融危机等重大考验,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社会事业取得全面进步,城乡面貌进一步改善,居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全县经济社会保持了平稳较快的发展。
一、综 合
2008年全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230654万元,比上年增长14.9%,首次突破百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91791万元,增长4.8%;第二产业增加值799465万元,增长18.2%;第三产业增加值239398万元,增长12.4%。全县三次产业结构为16:65:19,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1.8%、76.3%和11.9%。人均GDP达17553元,增长14.9%。
全年民营经济增加值达到636538万元,增长20.7%。民营经济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72.4%,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1.7%。
2008年城镇新增就业5752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56%。转移农村劳动力17.3万人。
全年财政总收入124295万元,增长28.7%。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37787万元,增长25.7%。国税、地税收入合计114108万元,增长27.1%。
二、农 业
农业经济发展较快,结构不断优化,粮油喜获丰收。全年粮食种植面积64250公顷,比上年增加233公顷,增长0.4%;油料种植面积8340公顷,增加1545公顷,增长22.7%;蔬菜种植面积12438公顷,增加368公顷,增长3.1%。全县进一步扩大了优质农作物种植面积。其中,优质水稻种植面积11200公顷,增加1533公顷,增长15.9%;优质玉米种植面积6040公顷,增加240公顷,增长4.1%;优质油菜种植面积5601公顷,增加1561公顷,增长38.6%。
全年粮食总产量310854吨,增产5.7%;油料总产量15360吨,增产33.5%;茶叶产量1017吨,增长3.7%;水果产量31231吨,增长17.7%;蔬菜产量357000吨,增长12.4%。(见表1)
表1 2008年主要农产品产量(吨)
产品名称 产 量 比上年增长%
粮食 310854 5.7
#:水稻 110445 17.5
小麦 67634 4.3
玉米 68204 3.8
红苕 45295 -10.9
油料 15360 33.5
#:花生 3570 8.9
油菜籽 11790 43.2
茶叶(吨) 1017 3.7
水果(吨) 31231 17.7
蔬菜(吨) 357000 12.4
全年出栏肉猪73.66万头,增长6.4%。主要畜产品产量继续增加,结构有所优化。全年肉类总产量72926吨,增长7.1%。其中,猪肉产量54197吨,增长6.0%,猪肉产量占肉类总产量的比重由上年的75.1%下降到74.3%;禽肉产量8855吨,增长10.2%,禽肉产量占肉类总产量的比重由上年的11.8%上升为12.1%。禽蛋产量9251吨,增长10.9%。全年水产品养殖规模扩大,养殖品种增多。水产养殖面积1946公顷,水产品产量17080吨,增长10.1%。(见表2)
表2 2008年主要畜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单 位 产量 比上年增长% %%%%%
肉猪 万头 73.66 6.4
肉牛 头 6652 6.2
山羊 万只 26.75 7.0
兔 万只 279.3 13.9
家禽 万只 611.8 10.5
全年农业产业化经营产值13.6亿元,增长43.2%。10个市级重点示范新村建设顺利推进,完成5个新村扶贫建设,8790人实现脱贫。
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得到改善。全年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330公顷,年末有效灌溉面积29700公顷。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380公顷。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1.41万吨,增长5.2%;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27万千瓦,比上年增加3万千瓦;农村用电量1.98亿千瓦小时,增长5.6%。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增势强劲,优势产业不断壮大。2008年全县实现工业增加值773075万元,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74.3%,比上年下降1.5个百分点。规模工业企业100户,全年规模工业实现总产值2273439万元,增长34.7%。规模工业增加值实现765820万元,增长23.5%。基本形成“以冶金、建材为骨架,化工、食品为两翼,机械加工为补充”的产业格局,四大支柱产业实现产值201.4亿元,增长29.8%,占全县规模工业的比重达88.6%。全年工业企业入库税金88361万元,增长24.8%。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73926万元,增长48.9%。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199.4%,比上年提高25.1个百分点。全年规模以上工业新产品产值406552万元,增长48.4%,新产品产值率为18.8%;规模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6.24吨标准煤,比上年下降11.73%。主要工业产品中,建材产品如水泥、耐火材料、平板玻璃等增长明显,原煤、鲜冷藏冻肉稳步增长,焦炭、釉面砖、成品钢材略有增长,钢、墙地砖、玻璃原料球产量有所下滑。(见表3)
表3 2008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单位 产量 比上年增长%
原煤 万吨 228.1 14.5
焦炭 万吨 136.1 0.8
墙地砖 万平方米 2376.7 -2.7
釉面砖 万平方米 1886.5 5.4
耐火材料 吨 49334 35.8
平板玻璃 万重量箱 79.7 31.6
玻璃纤维纱 吨 56167 66.9
玻璃原料球 吨 68584 -8.3
水泥 万吨 149.5 33.9
钢 万吨 257.7 -2.1
成品钢材 万吨 263.5 5.1
硫酸(100%) 万吨 6.7 13.5
化学肥料(100%)% ) 吨 27946 -20.4
塑料制品 吨 10427 24.7
发酵酒精 吨 24833 -7.2
丝 吨 333 52.8
机制纸板 吨 29465 31.5
合成橡胶 吨 582 65.5
鲜冷藏冻肉 吨 39763 8.2
全社会建筑业实现增加值26390万元,增长27.4%。全县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企业20个,实现总产值72438万元,增长43.4%;房屋建筑施工面积99.75万平方米,增长15.4%;房屋建筑竣工面积53.39万平方米,增长28.1%。
四、固定资产投资
2008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40230万元,增长49.6%。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319779万元,增长52.4%,农村投资20451万元,增长15.5%。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10438万元,增长117.4 %;第二产业投资173091万元,增长28.3%;第三产业投资156701万元,增长78.5%。
在城镇投资中,基本建设投资65689万元,增长142.8%;技改投资188612万元,增长35.5%;房地产开发投资59288万元,增长66.8%;全年商品房竣工面积28.54万平方米,下降9.6%,商品房销售 30875万元,下降25.1%。
全年施工项目258个,其中投产项目224个,建设项目投产率为83.7%。全年新增生产能力主要有:原煤开采92.5万吨/年,水泥111.5万吨/年,新建独立公路桥梁1座110米长,学生席位7323个,医院病床200个。
五、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7200万元,增长20.8%,比上年提高3.4个百分点。其中,城市市场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21898万元,增长22.5%;农村市场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25302万元,增长19.3%。在各种经济类型中,国有及集体经济的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1.4%;私营个体经济零售额的比重为78.1%。从行业看,批发贸易业零售额200911万元,增长19.9%,其中限额以上贸易企业零售额6217万元,增长39.9%;餐饮业零售额45875万元,增长24.9%;其他行业零售额415万元,增长23.0%。
全年出口总额3257万美元,增长95.0%;进口390万美元,增长54.5%。
全年新签招商引资项目44个,到位域外资金245187万元,其中工业生产性项目到位资金225744万元,分别增长126.2%和125.8%。
六、交通运输和旅游
交通条件有所改善。2008年末全县公路通车里程达2211公里,其中等级公路1279.8公里,比上年增加135.8公里。全年完成公路货运周转量82735万吨公里,增长38.5%;水路货运周转量159万吨公里,增长38.3%。完成公路客运周转量103357万人公里,增长26.5%;水路客运周转量244万人公里,增长50.6%。
旅游业有序发展。2008年启动了《威远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开展了“生态威远、人文威远”的旅游宣传活动,精心包装了俩母山、静宁寺等5个重点旅游项目。2008年全县实现旅游总收入44175万元,增长31.8%;接待旅游人数95万人次,增长5.5%。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
财政增收较快。全年财政总收入124295万元,增长28.7%。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7787万元,增长25.7%;财政支出114631万元,增长27.6%,对农业、科技、教育、公共卫生、社会保障、环境保护等的投入继续加大。
金融存贷款规模继续扩大,金融运行平稳。2008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725221万元,比年初增加177247万元,同比增长32.3%。各项贷款余额390996万元,比年初增加30312万元,同比增长8.4%。其中,短期贷款余额267826万元,比年初增加29451万元,增长12.4%;中长期贷款余额58897万元,比年初增加7773万元,增长15.2%。
全年金融机构现金收入1781462万元,现金支出1791917万元,现金净投放10455万元,同比少投放现金58617万元,减少84.9%。
保险事业健康发展。全年保险公司保费收入13282万元,增长41.5%,其中,寿险业务保费收入6716万元,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保费收入3280万元,财产险业务保费收入3286万元。支付各类赔款与给付4201万元,增长9.3%。其中,财产险赔付金额1831万元,增长24.7%;人身险赔付金额520万元,增长27.0%。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2008年,继续大力实施“科教兴县”战略。基础教育进一步完善,高考本科万人人均上线率连续16年居全市第一,各类教育协调发展,素质教育全面推进,教育事业快速发展。年末全县有各级各类学校184所,在校学生84898人,教职工6410人。小学学龄人口入学率100%,初中学龄人口入学率98.6%。幼儿园65所,在园幼儿14118人。全县高考上线5268人,比上年增长9.6%;被高等院校录取2867人,下降13.1%,中等专业学校录取2601人,下降12.8%。(见表4)
表4 2008年各类教育情况 (单位:人)
指 标 在校学生 毕业学生 专任教师
普通小学 40755 8986 2788
初中 23579 6019 1916
普通高中 14756 5870 741
中等职业教育 4527 1092 257
职业初中 579 139 58
特殊教育 702 128 39
技术市场持续发展,科技进步不断取得新成果。全年完成重点科研项目20项,推广应用新技术2项,开发新产品10个。6项科技成果获省科技进步奖,3项科技成果获市级科技进步奖,5项科技成果获县级科技进步奖。全年受理专利申请23件,专利申请授权量18件。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年末全县共有文化馆站21个,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8.0%,电视台1座,有线电视入户率48.0%。艺术表演团体1个,艺术表演场所1个。全年发表各类文艺、文学作品458件,其中,省级以上刊物发表35件。公共图书馆1个,图书总藏量15000册。
卫生事业发展迅速,医疗服务体系和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得到了进一步完善。2008年全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进展顺利,参合率达94.2%,参合群众受益面达47.0%。年末全县有卫生机构31个,其中医院8个,卫生院20个,疾病预防控制机构1个,妇幼保健机构1个,卫生监督所1个。医院、卫生院床位1448张,卫生技术人员1665人,其中,执业医师及执业助理医师704人,注册护士411人。全年医院诊疗89.9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31.9%;医院入院病人数6.07万人次,增长244.9%。卫生防疫工作得到了较好的开展,乙肝疫苗接种率94.0%,卡介苗接种率90.0%。农村改水受益率71.0%,城市享有安全饮用水的人口覆盖率达100%。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群众体育活动丰富多样,竞技体育取得新的进步。全年成功举办县级以上运动会33次,在市级以上运动会中,获取前三名共86个,其中,第一名28个,第二名25个。
十、市政建设、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2008年,青龙山公园、城东休闲绿地、污水管道、垃圾处理厂、污水处理厂等市政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城市污水管道建成并投入使用。新增城市道路3公里,新增城市绿化覆盖面积3公顷,县城建成区面积11平方公里,城镇化率36.9%,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
环境治理成效显著。实施了川威烧结脱硫、变频节能改造、高炉压差发电、污水处理截流干管建设等多项节能环保改造工程,2008年工业企业节能45.5万吨标准煤。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化学需氧量排放量控制在3800吨、氨氮排放量控制在440吨、二氧化硫排放量控制在2.55万吨。绿化环境进一步得到改善, 2008年造林面积667公顷,全县森林覆盖率35.8%。
2008年全县安全形势明显好转,共发生各类伤亡事故164起,死亡40人,分别比上年下降10.4%和24.5%。全县亿元国内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0.33人,比上年减少0.23人。
十一、人 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县总人口为746824人,比上年末增加1861人。全年出生人口8859人,人口出生率11.88‰,比上年下降5.58个千分点;死亡人口5589人,人口死亡率7.49‰;人口自然增长率4.39‰,全年净增人口3270人。年末常住人口70.11万人。(见表5)
表5 2008年人口主要构成情况
指 标 年末数(人) 比重 %
全县总人口 746824 100
其中:农业人口 591931 79.3
非农业人口 154893 20.7
其中:男 384923 51.5
女 361901 48.5
其中:18岁以下 122091 16.3
18-35岁 186709 25.0
35-60岁 311830 41.8
60岁以上 126194 16.9
城镇居民收入继续保持较快增长,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139元,增长25.4%,其中,工薪收入8090元,增长24.1%。人均消费性支出8276元,增长16.5%,其中,用于食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等方面的费用增加较多,食品支出增长31.7%,衣着支出增长23.9%,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支出增长50.1%,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下降16.8%。由于食品价格上涨影响,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达到49.4%,比上年提高5.8个百分点。
农民收入稳步增加。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531元,增收606元,增长15.4%。从收入构成看:工资性收入2131元,增长10.5%;家庭经营收入2059元,增长17.4%。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487元,增长18.3%。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55.2%。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
年末,全县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598087元,增长29.7%。其中,活期储蓄存款余额165257万元,增长30.8%;定期储蓄存款余额432830万元,增长29.2%。人均储蓄余额达到8008元,增长29.2%。
年末全县城镇单位从业人员35469人,增加754人;城镇单位在岗职工34045人,增加472人。在岗职工人均货币工资20181元,比上年增加2878元,增长16.6%。
年末全县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74298人,比上年末增加5160人。其中,参保职工50479人,参保离退休人员23819人,全年为离退休人员发放养老金2.78亿元。全县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人数为60753人,比上年末增加6854人。其中,参保职工39776人,参保退休人员20977人。参加失业保险23193人。参加农村养老保险5208人。城乡居民共有36967人得到最低生活保障救济。其中,城镇低保人员17962人,农村低保人员19005人,共发放保障资金3043万元。
注:1、公报中各项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公报中生产总值及增加值指标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