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河县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收录时间:2024-06-21来源:白河县统计局

 2022年是极为不平凡的一年,面对经济持续下行和新冠疫情反复冲击等多重挑战,全县上下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省和市各项决策部署,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国民经济顶住压力持续发展,质量效益稳步提升,人民生活持续改善,经济社会大局保持稳定,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一、综 合

根据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2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86.48亿元,比上年增长5.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3.92亿元,增长5.1%;第二产业增加值39.80亿元,增长5.6%;第三产业增加值32.75亿元,增长5.1%。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6.1:46.0:37.9。人均生产总值53557元,比上年增长5.3%。

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53.44亿元,占生产总值比重为61.8%,较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

二、农  业

全年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14.42亿元,比上年增长5.1%。其中:农业增加值10.56亿元,增长4.8%;林业增加值0.29亿元,增长8.7%;牧业增加值3.0亿元,增长6.0%;渔业增加值0.065亿元,增长4.4%;服务业0.50亿元,增长4.8%。

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6.08万亩,比上年增长0.2%。粮食总产量5.61万吨,比上年下降3.9%。其中夏粮2.52万吨,增长0.5%;秋粮3.09万吨,下降7.3%。

全年生猪出栏12.37万头,比上年增长6.1%;牛出栏0.41万头,增长1.9%;羊出栏3.83万只,增长1.7%;家禽出栏56.68万只,增长5.6%。肉类总产量1.21万吨,比上年增长1.7%。其中,猪肉产量0.97万吨,增长4.4%。禽蛋产量0.47万吨,增长1.5%。

全年水产品产量0.16万吨,比上年增长4.0%。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33.81亿元,比上年增长3.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0%。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中,采矿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20.4%,制造业增长5.9%,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下降43.0%。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比上年增长5.3%,利润总额增长6.1%。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为85.3元,比上年增加0.5元;营业收入利润率为5.3%,上升0.1个百分点。

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5.99亿元,比上年增长15.5%。全县17家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实现总产值15.92亿元,比上年增长15.3%。签订合同额21.91亿元,增长28.5%;房屋建筑施工面积30.72万平方米,下降19.0%。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比上年增长12.8%。

固定资产投资中(不含农户),第一产业投资比上年增长29.6%,第二产业投资下降18.4%,第三产业投资增长21.5%。

全年民间投资比上年增长19.4%,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73.0%。

全年基础设施投资增长9.8%,文化产业投资增长59.6%,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04.7%。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比上年下降21.9%,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屋施工面积下降6.9%,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长4.7%。年末商品房待售面积5.05万平方米,比上年末下降60.6%。

五、交通和邮电

年末民用车辆拥有量43519辆。其中:载客汽车13342辆,载货汽车2742辆。截至2022年末全县公路里程(不含高速公路)总计2120.7公里,其中:普通国省干线公路197.6公里,县乡村道1923.1公里。

全年邮政业务总量比上年增长4.4%,电信业务总量增长23.8%。年末固定电话用户9956户,移动电话用户167259户,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69394户。

六、国内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25亿元,比上年增长9.2%。其中: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16.59亿元,增长17.4%。

按经营地统计,城镇实现零售额19.12亿元,增长8.5%;乡村实现零售额7.12亿元,增长10.9%。

按消费形态统计,商品零售21.44亿元,增长9.7%;餐饮收入4.80亿元,增长6.9%。

在限额以上企业(单位)消费品零售额中,粮油食品类增长17.3%,日用品类增长16.2%,中西药品类增长17.5%,书报杂志类增长14.6%,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15.2%,汽车类下降12.6%。

七、财政金融

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4.22亿元,比上年增长43.2%。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0.87亿元,增长6.5%。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5.51亿元,比上年下降13.5%。其中:民生支出21.87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5.7%。

年末,全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113.73亿元,比上年增长10.5%。其中,住户存款101.10亿元,增长13.6%;非金融企业存款9.45亿元,下降1.3%。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60.31亿元,比上年增长12.0%。其中,住户贷款28.46亿元,增长9.2%;企(事)业单位贷款30.62亿元,增长10.2%。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县共有小学33所(不含小学教学点),在校学生14174人;普通中学11所(其中初级阶段10所,高中阶段1所),在校生11368人(其中初中6893人、高中4475人)

全县共有中等职业教育学校1所,当年招生552人,在校学生1233人。

全县共有幼儿园58所,在园幼儿6075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残疾学生47人。

年末全县有认定有效期内高新技术企业2家。

全年签订各类技术合同42项,合同成交总额5251万元。

全年专利申请量36件,其中,发明专利6件,实用新型专利27件,外观设计专利3件。专利授权量51件,其中,授权发明专利2件,实用新型专利42件,外观设计专利7件。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年末全县有文化馆1个,博物馆1个。全县公共图书馆15个,其中县级图书馆1个。图书馆图书藏量219.56千册。

2022年末全县拥有卫生健康机构157个,其中,县级医院3家、卫生院12家、民营医院2家、村卫生室113家。共有床位1054张,其中,县级医院病床515张、卫生院病床385张、民营医院病床154张。共有卫生人员1366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154人;卫生技术人员中执业(助理)医师406人,注册护士467人。

十、人口

年末全县常住人口161256人,较上年减少416人。其中:城镇人口75810人,占47.01%;乡村人口85446人,占52.99%。全年人口出生率7.49‰,死亡率9.57‰,自然增长率-2.09‰。

年末全县户籍总人口212022人,其中:男性113753人,女性98269人。

十一、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据城乡一体化住户调查,全年全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291元,比上年增加1262元,增长6.6%。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739元,比上年增加1478元,增长4.9%。全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222元,比上年增加928元,增长7.5%。

城乡收入比为2.40:1,较上年同期缩小0.06。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956人,登记失业人数309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12%。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38万人。

年末全县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23380人;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1155人,其中,在职职工人数7779人,离退休人员3376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5819人,较上年减少42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8812人,较上年减少1359人。

年末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95419人,比上年减少2326人。其中: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84315人,减少2439人;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11104人,增加113人。

年末全县提供住宿的民政服务机构24个,提供住宿的民政服务机构床位2675张。年末全县共有995人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12115人享受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农村特困救助供养人数4243人。

十二、资源与环境

全县森林覆盖率67.4%。全年营造林面积17.70万亩。森林蓄积量累计386.3万立方米,林地保有量185.88万亩。

全年全县城区空气质量优良以上天数350天,空气中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25微克/立方米,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PM10)年均浓度41微克/立方米。

全县城区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状况安全良好,水质达标率100%,境内汉江和主要河流水质保持国家Ⅱ类标准。

注释:

1、本公报部分指标为初步统计数。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2、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计算。 根据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对历史数据进行了统一修订,2018年生产总值为修订后数据。2019年、2020年、2021年生产总值为最终核实数。

3、根据国家统计局规定,从2011年开始,纳入规模以上工业统计范围的工业企业起点标准从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提高到2000万元。

4、根据国家统计局规定,从2011年开始,固定资产投资统计的起点标准从计划总投资50万元提高到500万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统计范围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和农户投资。固定资产投资统计范围包括城镇项目投资、非农户项目投资和房地产开发投资。

5、限额以上企业(单位)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业企业(单位)、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业企业(单位)、200万元及以上的住宿和餐饮业企业(单位)。

6、2018-2020年常住人口中及城镇化率按第七次人口中普查数据修订。

资料来源:

本公报中邮电数据来自县邮政局、县移动公司、县电信公司和县联通公司;财政数据来自县财政局;金融数据来自县人行;教育、科技成果、技术合同等数据来自县教育体育和科技局;专利数据来自县市场监管局;水产品产量数据来自县农业农村局;林业数据来自县林业局;图书馆、文化馆数据来自县文旅广电局;卫生数据来自县卫健局;环境数据来自县生态环境分局和住建局;城镇就业、失业、社会保障数据来自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医疗保障局;社会福利数据来自县民政局;户籍人口数据来自县公安局。 

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