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十堰经济发展环境复杂多变、面临困难较多的一年。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五城”目标,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开拓进取、克难攻坚,有效应对了国际金融危机深度蔓延、国内商用车市场强势回落、农业自然灾害持续发生等对经济增长的各种不利影响和挑战,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基本完成了年初预定的各项任务目标,实现了“十二五”规划良好开局,为在“十二五”期间实现跨越式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一、综 合
2011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851.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6.9亿元,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451.9亿元,增长10.8%;第三产业增加值302.5亿元,增长13.2%。第一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1.4%,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53.1%,下降1.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35.5%,提高0.7个百分点。人均生产总值达25427元。在第三产业中,金融保险业增长9.1%,批发和零售业增长9.7%,住宿和餐饮业增长8.7%,房地产业增长4.5%,其它服务业增长9.5%。
居民消费品价格指数上涨6.0%,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上涨5.0%。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上涨3.9%,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上涨6.2%。
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制约发展的资源、环境、成本、市场等因素日益增加,节能减排形势比较严峻;第三产业比重不高,转方式、调结构的任务依然比较艰巨,城乡居民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尚需健全和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还相对滞后,工业生产和外经贸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等;物价总水平涨幅超出调控目标,市民实际生活水平受到影响等等。
二、农林牧渔业
全年农林牧渔业增加值达到96.9亿元,增长4.5%。其中,农业增加值57.7亿元,增长3.4%;林业增加值4.0亿元,增长13%;牧业增加值29.3亿元,增长5.7 %;渔业增加值5.3亿元,增长6.2%;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0.6亿元,增长1.1%。
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107.6万吨,比上年增加1.9万吨,增长1.7%,是近十年来最高点。其中,夏粮29.5万吨,比上年减少1.0万吨,减幅3.2%;秋粮78.1万吨,增长3.8%。全市粮食作物播种达到408.2万亩,比上年的410.2万亩减2.0万亩,减幅0.5%;油料面积116.0万亩,增加3.2万亩;蔬菜面积106.7万亩,增长6.4%。全年油料产量11.7万吨,增长3.9%;蔬菜产量137.6万吨,增长7.1%;水果产量30.79万吨,下降14.2%,其中柑橘产量25.5万吨,下降12.6%。当年造林面积3.0万公顷,新增造林面积1.0万公顷。
全年生猪出栏170.3万头,比上年增长5.9%;家禽出笼2333.01万只,增长3.5%。肉类总产量18.9万吨,增长11.5%。其中,猪肉产量12.8万吨,增长10.6%;禽肉产量3.4万吨,增长10.9%。禽蛋产量4.6万吨,增长12.0%;奶类产量850吨,增长8.9%。全年水产品总产量5.9万吨,增长5.2%,再创历史新高。
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156.8万千瓦,增长15.8%;农村用电量4.5亿千瓦时,增长43.5%;全年化肥施用量13.2万吨,增长2.8%;有效灌溉面积35.9千公顷,机电排灌面积3.6千公顷。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358.7亿元,增长9.9%,实现工业增加值386.5亿元,增长10.1%。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65家。分登记注册类型看,国有企业增加值比上年下降7.2%,集体企业增长0.9%,股份制企业增长14.7%,股份合作制企业增长36.2%,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5.4%,其他企业增长19.8%。分轻重工业看,重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7.9%,轻工业增长34.4%。轻重工业结构比为5.8:94.2。分行业看,汽车工业增加值273.1亿元,增长8.1%;医药制造业增加值5.2亿元,增长12.8%;纺织行业增加值2.9亿元,增长9.9%;化学制品业增加值9.5亿元,增长30.4%;有色金属冶炼业增加值9.2亿元,下降5.3%;黑色金属冶炼业增加值7.1亿元,增长23.8%;电力生产及供应业增加值18.9亿元,下降3.0%。规模以上企业用电量为81.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6%。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34.6亿元、利润总额182.8亿元、税金总额21.1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15.5%、23.9%和10.5%。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亏损企业102家,亏损面比上年扩大5.6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产品产销率97.1%,同比下降0.5个百分点。
初步统计,全年资质以内建筑企业139家,完成施工产值199.8亿元,增长11.3%;实现利润4.4亿元,增长25.7%;税金6.1亿元,下降0.5%。建筑单位房屋建筑施工面积548万平方米,增长15.9%,其中招投标承包面积380.9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23.2亿元,比上年增长33.1%。全年新开工项目846个,完成投资262.6亿元,增长72.0%。
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经济投资263.1亿元,增长34.2%;集体经济投资37.8亿元,增长77.1%;股份制经济投资17.7亿元,增长41.8%;个体私营经济投资181.4亿元,增长20.7%。按投资用途划分,新建投资252.4亿元,增长39.8%;扩建投资78.7亿元,增长26.9%;改建和技术改造投资66.5亿元,增长2.4%。按产业划分,全市三次产业投资分别为20.9亿元、182.3亿元和283.7亿元,分别增长69.8%、13.6%和42.3%。其中工业投资182.2亿元,增长14.6%;高新技术产业投资4.7亿元。
全市房地产开发企业投资完成52.9亿元,比上年增长28.7%。其中,住宅投资35.3亿元,占全部房地产开发投资的66.8%;商业营业用房投资8.5亿元,占16.1%。全年商品房屋施工面积736万平方米,增长34.4%,其中住宅施工面积565.9万平方米,增长33.8%。商品房销售面积172.4万平方米,下降9.4%;商品房待售面积56万平方米,下降29.6%。
新增的主要生产能力有:水力发电18万千瓦,输电线路长度43.5公里,水泥180万吨/年,新建公路219公里,改造公路816公里。
五、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
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7.1亿元,比上年增长17.9%,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1.9%。分城乡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314.8亿元,增长18.0%;乡村消费品零售额52.3亿元,增长16.7%。
批发零售贸易业销售总额595.3亿元,增长20.0%,其中,批发业实现销售额259.6亿元,增长15.3%;零售业实现销售额335.7亿元,增长23.9%。
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28586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8.9%。其中,进口5017万美元,增长22.2%;出口23569万美元,增长18.2%。全市新批利用外资项目12个,比上年增加4个,合同利用外资46791万美元,增长14.1倍;实际利用外资10725万美元,增长71.0%。
六、交通、邮电和旅游
全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完成增加值45.1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3.2%。全年完成旅客运输量5759万人次,增长15.2%。其中,公路5732万人次,增长15.5%。全年货物运输量4361万吨,增长19.9%。其中,公路4166万吨,增长22.1%。全年完成公路和水运客运周转量49.3亿人公里,比上年增长29.3%;完成货运周转量78.01亿吨公里,增长18.8%。
年末公路通车里程20665公里。等级以上公路里程19096公里,占公路总里程的92.4%。全市年末机动车拥有辆46.7万辆,增长16.1%,其中,私人机动车拥有量43.1万辆,增长16.4%,私人拥有轿车5.7万辆,增长28.4%,其中本年新增1.4万辆。
2011年末,全市拥有邮政网点150个,邮路总长度达到4640.5公里;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4.7亿元,比上年增长11.5%。在邮政业务中,完成函件业务量352.2万件,增长42.0%;订销报刊累计数3263万份,增长5.0%;EMS特快专递57.13万件,下降1.5%。电信业务总量12.67亿元,增长13.5%。年末固定电话用户66.8万户;移动电话用户248.1万户,计算机互联网用户33.4万户。
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119.3亿元,比上年增长33.6%。其中,国际旅游外汇收入4384.9万美元,增长32.7%;国内旅游收入116.4亿元,增长33.8%。全年接待国内外旅游1864.1万人次,增长26.2%。其中接待入境旅游者13.2万人次,增长20.9%。年末全市拥有旅游星级宾馆饭店70家,A级旅游景区46家,各类旅行社85家,其中经营出境旅游业务的旅行社3家。
七、财政、金融、证券和保险业
全年财政总收入首次越过百亿元大关,达到106.8亿元,比上年增长25.8%,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66.7亿元,增长29.2%。在地方一般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55.5亿元,增长20.4%。全年财政一般预算支出179.3亿元,比上年增长24.7%。
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016.5亿元,比年初增加156.8亿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569.3亿元,增加77.6亿元。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488.5亿元,比年初增加100.7亿元。其中,短期贷款余额117.0亿元,比年初增加18.5亿元;中长期贷款346.3亿元,增加72.2亿元。年内新增上市公司1家,实现了本地上市公司零的突破。
全市拥有地市级保险机构28家,全年完成保费收入27.7亿元,比上年下降2.8%;赔付5.4亿元,增长34.9%。其中,寿险公司13家,全年完成保费收入21.2亿元,下降8.2%;人身险赔付2.2亿元,增长37.8%。财产险公司15家,保费收入6.5亿元,增长19.7%;赔付3.2亿元,增长32.9%,赔付率为48.5 %。
八、科学技术和教育
全市有各类学校1158所,招生20.3万人,在校生65.2万人。其中,普通高校5所,招生1.1万人,在校生3.8万人;成人高等学校2所,在校学生0.8万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20所,招生1.2万人,在校生5.9万人;技工学校5所,招生1186人,在校生5106人;普通中学192所,招生5.9万人,在校生19.1万人;小学700所,招生5.1万人,在校生25.5万人。幼儿园在园幼儿8.6万人,特殊教育学校7所,在校学生758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初中入学率达到97.3%,初中三年巩固率达99.5%,初中毕业生升学率98.0%。全市各类学校共有教职工4.3万人,其中专任教师3.6万人。农村小学、初中生人均公用经费基本标准分别达到500元、700元。义务教育、普通高中、中等职业教育补助总金额分别达到8209万元、1301万元、1900万元。
2011年,全市安排市级科技项目80项,科技投入2470万元;省级以上科研项目86项,科技投入3523万元。专利申请受理1602项,比上年增加375项。全市全年专利申请1602件,比上年增长30.6%。全市县属以上科研机构24家。全年共取得各类科技成果75项,获省科技奖10项,其中省科技进步三等奖8项,中小企业创新奖2项。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72.3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18.7%。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年末全市文化系统拥有各种艺术表演团体 8 个,艺术表演场所 3 个;公共图书馆8个,藏书107.7万册;群众艺术馆、文化馆10个;博物馆11 个,其中民俗馆3个;文物管理所2个,文物藏品6.4万件,全年参观人数达114.7万人次。
年末全市共有医疗卫生机构2816所,其中三级甲等医院4家,农村卫生院113所。卫生技术人员2.0万人,其中医生7129人,护师、护士7972人,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4449人。病床床位1.78万张,其中医院11809张,乡镇卫生院4535 张;疾病预防控制、监督机构20个,妇幼保健机构8个。全市累计新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136个。全面落实了艾滋病、结核病、麻疹、手足口病等重点传染病防控措施,儿童免疫接种率继续维持高水平。
全市共有体育场411个,体育馆30座。全年共举办县级以上运动会104次,在省以上比赛中,全市运动健儿共获奖牌28枚,其中,金牌4枚,银牌9枚,铜牌15枚。全民健身活动进一步开展,全市参加全面健身运动的市民达96.2万人,有87个乡镇成立了全民健身机构。
十、城市管理和环境保护
全年全市生产安全事故823起,死亡人数80人,受伤114人,直接经济损失1730.9万元。与上年相比,各类事故死亡人数下降 10.1%,直接经济损失上升96.8%,事故起数和受伤人数下降13.6 %和65.0%。其中,道路交通事故100起,造成死亡和受伤人数为48人和108人,直接财产损失20.7万元;工矿商贸企业发生事故26起,死亡32人,受伤6人,直接经济损失1469万元。
城区建成区面积65.2平方公里,其中居住用地面积19.9平方公里。城市道路长度774.5公里,面积 771.5万平方米。园林绿化覆盖面积12500公顷,其中,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2849公顷。全市自来水综合能力49.7万立方米/日,全年供水总量9957.1万立方米。供热能力860吨/小时,供热总量459万吉焦,供热面积787.9万平方米。全年垃圾无害化处理量37.9万吨。
市区二氧化硫年均值为0.028毫克/立方米,符合国家Ⅱ级标准,市区二氧化氮均值为0.028毫克/立方米,符合国家Ⅱ级标准。可吸入颗粒物年均值为0.064毫克/立方米,符合国家Ⅱ级标准。市区降水pH年均值为5.17,酸雨频率为41.8%。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及万元GDP能耗分别下降3.2%、1.0%和3.5%,均完成了省定减排目标。全年环境保护投资21915万元,治理污染项目18个。
2011年全市地表水质监测河流总长676公里,其中,Ⅰ类水河长39公里,占5.8%;Ⅱ类水河长567公里,占83.9%;Ⅲ类水河长23公里,占3.4%,劣于Ⅲ类的河流总长47公里,占6.9%,主要污染河流为神定河,主要污染项目为氨氮、五日生化需氧量、总磷、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高锰酸盐指数。全市13个饮用水源地水质均合格。
十一、人口、居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市公安户籍总户数116.9万户,户籍人口348.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万人,其中,男性184.3万人,女性164.1万人。全年常住人口334.8万人。全年出生人口4.77万人,死亡2.65万人,人口出生率13.69‰,人口死亡率7.62‰,人口自然增长率6.07‰。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4172元,比上年增长12.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7%。人均消费性支出10709元,同比增长16.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6%。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40.8%。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29.66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2平方米。
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4044元,扣除价格因素比上年增长9.6%。城乡居民收入比为3.5:1。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662元,增长18.1%。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45.91%。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35.19平方米,增加2.4平方米。
年末全市城镇登记失业人员29467人,比上年增加661人,城镇登记失业率4.21%,与上年比基本持平。全年实际安置失业人员 36189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3835人。
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和生育保险实现了市级统筹。城镇医疗保险参保101.4万人,净增 5.1 万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116万人,其中基本养老保险33.9万人,农民工参保 2.9万人。工伤保险参保23.5万人;生育保险参保19.2万人;失业保险参保 21.7万人。全年累计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6665人次。年内征缴城乡各项社会保险费26.1亿元。
全市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9.5万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 24.6万人,城乡大病医疗救助3.7万人次,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3.6万人。年末全市各类社会福利院385个,床位2万张,收养1.7万人,城镇社区服务设施465个。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2.2亿元。
注: 1、本公报所列各项数字均为初步统计或初步核算数字。
2、全市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农业粮食产量根据全国农业普查数据做了调整,因此与上年公报数据不可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