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襄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收录时间:2013-03-30来源:襄阳市统计局

  2011年,全市上下紧紧围绕“产业襄阳、都市襄阳、文化襄阳、绿色襄阳”的发展目标,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抓重点、破难点、抢进度、重实效,全市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巩固了跨越式发展的坚实基础,实现了“十二五”的良好开局。

  一、综合

  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初步核算,2011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132.2亿元,比上年增长16.0%。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91.66亿元,同比增长4.3%;第二产业增加值1216.99亿元,同比增长20.2%;第三产业增加值623.57亿元,同比增长15.0%。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5.2:51.9:32.9调整为13.7:57.1:29.2。

  县域经济发展壮大。2011年,全市7个县(市)区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分别增长17.4%、34.2%、47.7%、20.9%、69%,分别高于全市平均增幅1.4、7.4、6.4、1.9、8.2个百分点。

  市场物价同比上涨。2011年,市区居民消费价格上涨5.8%,八大类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全面上升,其中,食品类涨幅最大,同比上涨14%,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居住类分别上涨4.9%和4.1%,衣着类、交通和通信类分别上涨1.3%和1.0%,烟酒类、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分别上涨0.8%、0.5%和0.1%。零售物价价格指数同比上涨5.7%;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上涨4.2%;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上涨5.5%。

  二、农业

  主要农作物喜获丰收。2011年,全市粮食种植面积694.6千公顷,比上年增加26.9千公顷,粮食总产量475.05万吨,比上年增产15.62万吨,同比增长3.4%,粮食产量实现八连增。棉花产量4.81万吨,同比增长10.9%;油料产量29.73万吨,同比下降7.5%;蔬菜产量289.22万吨,同比增长3.9%;茶叶、水果产量分别达到1.03万吨和54.72万吨,同比分别增长28.3%和6.3%。

  主要畜牧水产保持稳步增长。2011年,全市生猪出栏达到574.35万头,比上年净增18.86万头,同比增长3.4%;羊出栏150.57万只,同比增长10.61%;牛出栏60.33万头,同比增长23.8%;家禽出笼8083.13万只,比上年增长1.1%;水产品产量17.92万吨,同比增长3.2%。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强劲增长,2011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突破千亿元大关,达到1034.6亿元,同比增长26.8%,其中:轻工业完成增加值348.7亿元,同比增长28.4%;重工业完成增加值685.9亿元,同比增长26%。轻重工业结构比由上年的33.0:67.0调整为33.7:66.3。

  企业成长工程成效显着。2011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个数达到1105家,比上年的1031家,净增74家,其中,产销过亿元的企业571家,过10亿元的企业47家,两百亿元左右的企业2家。

  工业结构不断优化。2011年又新增一个千亿元产业,目前全市千亿元产业达到2个,百亿元产业达到3个。汽车产业和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分别达到1338.8亿元和1034.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1.1%和65.1%;医药化工产业、装备制造业和电子信息产业分别实现产值270.3亿元、306.3亿元和177.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82.8%、36.9%和42.2%;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实现产值98.9亿元,同比增长62.9%;新能源汽车产业实现产值7.6亿元,同比增长46%。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七增三降”。2011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白酒产量5.7万千升,同比增长27.2%;卷烟产量300.9亿支,同比增长11.2%;纱产量39.5万吨,同比增长28.0%;布产量15.0亿米,同比增长33.2%;服装产量6967.3万件,同比增长82.0%;化肥产量37.0万吨,同比增长43.7%;硫酸产量28.7万吨,同比下降42.8%;水泥产量837.4万吨,同比下降16.7%;汽车产量48.2万辆,同比下降1.9%;发电量145.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8.3%。

  经济效益大幅提升。2011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946.1亿元,同比增长59.9%。实现利税总额228.7亿元,同比增长21.2%。其中,利润总额138.6亿元,同比增长24.6%。全市全社会用电量105.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4%。其中,工业用电量77.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3%。

  建筑业稳定发展。2011年,全市建筑业实现增加值99.02亿元,同比增长12.8%。

  四、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总量高位增长。2011年,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突破千亿元大关,达到1135.1亿元,同比增长41.3%,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097.95亿元,同比增长42.5%。全市在建施工项目2431个,其中,新开工项目1699个。

  三大产业投资全面增长。2011年,全市第一产业完成投资43.5亿元,同比增长90.9%;第二产业完成投资641.7亿元,同比增长42.9%;其中:工业投资640.6亿元,同比增长43.0%。分行业看,采矿业完成投资40.7亿元,同比增长145.8%,制造业完成投资583.4亿元,同比增长39.9%,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完成投资16.5亿元,同比增长15.3%。第三产业完成投资412.7亿元,同比增长38.3%。

  房地产开发稳步发展。2011年,全市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145.3亿元,同比增长36.4%,房屋施工面积1193.5万平米,同比增长40.9%。其中,住宅994.8万平米,同比增长44.6%。商品房销售面积577.9万平米,同比增长51%。其中,住宅销售面积511.7万平米,同比增长45.1%。商品房销售额193.7亿元,同比增长65.4%。其中,住宅销售额162.2亿元,同比增长84.1%。

  五、国内贸易

  消费市场持续活跃。2011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86.6亿元,同比增长19%。其中,城镇消费品市场实现零售额455.3亿元,同比增长27.3%;乡村消费品市场实现零售额231.3亿元,同比增长11.5%。分行业看,批发业实现零售额81.3亿元,同比增长7.9%;零售业实现零售额525.3亿元,同比增长23.1%。住宿业实现零售额5.7亿元,同比下降9.9%;餐饮业实现零售额74.3亿元,同比增长31.3%。

  六、对外经济

  外资外贸全面增长。2011年,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100312万美元,同比增长40.6%。其中:外贸出口总额76584万美元,同比增长38.2%;进口总额23728万美元,同比增长48.7%。2011年,全市新批外资企业30家,同比增长15.4%;完成合同外资44341万美元,同比增长112.1%;直接利用外资31290万美元,同比增长15.0%。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业

  交通运输业稳步发展。2011年,全市公路里程25683.24公里,其中,等级公路通车里程23975.3公里。全年完成县乡公路改建1772.94公里、通村公路12475.04公里,基本实现村村通。设置乡镇五级站63个、简易站及招呼站1906个。新发展农村客运班线381条,村村通客车率达到100%。交通运输安全服务保障能力进一步提高。全市公路货物周转量149.76亿吨公里,同比增长27.7%;公路旅客周转量61.97亿人公里,同比增长20.3%。襄阳机场通达能力逐步增强,现已开通襄阳-北京、襄阳-上海、襄阳-广州、襄阳-深圳、襄阳-武汉、西安-襄阳-武汉、襄阳-武汉-海口等7条航线。2011年,机场旅客进出港人数突破20万人次,达到20.37万人次,同比增长26%;货运量611吨,同比增长29.1%。

  邮电通信业稳定增长。2011年,全市邮政业务总量2.36亿元,同比增长6.0%;电信业务总量24.57亿元,年末全市移动电话用户333.08万户,固定电话用户73.98万户,年末互联网宽带用户44.21万户。

  旅游业加快发展。全年接待入境旅游者4.76万人次,同比增长6.52%;旅游外汇收入2694.59万美元,同比增长1.99%;接待国内旅游者1804.55万人次,同比增长29.13%;国内旅游收入116.05亿元,同比增长35.08%。

  八、财政、金融与保险

  财政收入快速增长。2011年,全市地方财政总收入189.47亿元,同比增长33.8%。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97.41亿元,同比增长60.8%。全市各项税收总收入75.94亿元,同比增长60.6%,占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达77.9%。

  2011年,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达到1523.6亿元,比年初增加227.9亿元,其中,个人存款余额926.8亿元,比年初增加111.5亿元。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达820.3亿元,比年初增加141.7亿元,其中全市金融机构中长期贷款余额415.9亿元,比年初增加44.7亿元。

  2011年,全市保费收入40.6亿元,同比下降2.3%。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9.1亿元,同比增长19.1%;人身险保费收入31.5亿元,同比下降7.1%。全年各项赔款和给付支出7.9亿元,同比增长13.02%,其中人身险赔款和给付支出3.5亿元,同比增长4.3%,财产险赔款支出4.4亿元,同比增长21%。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事业成效显着。2011年,全市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7家,全年共有135个项目被列入国家或省级科技计划项目,全市共申请专利4470件,实用新型专利1451件,外观设计专利1912件,发明专利1107件。

  高新技术产业稳步增长。2011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377.7亿元,同比增长29.1%,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36.5%。

  教育事业全面发展。2011年,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学校1527所,在校生88.53万人。其中,普通高校5所,在校生5.66万人;中等职业学校37所,在校生6.47万人;普通中学244所,在校学生28.35万人;小学741所,在校生35.31万人。全市现有专任教师5.18万人。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稳步发展。2011年末,全市专业艺术表演团体为10个,文化馆10个,博物馆7个,公共图书馆9个,藏书量达1400千册。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7.52%;电视综合覆盖率为98.58%。全市有线广播电视用户55.6万户。全年新建32个城市社区流动图书站。全年策划和主办各项演出活动2549余场,送戏下乡1847多场次。

  卫生事业持续发展。2011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3229个,其中医院、卫生院192个,疾病控制中心(防疫站)8个,卫生监督局8家,妇幼保健院10个;卫生机构床位数19791张;卫生机构人员33162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28606人,执业医师9652人,注册护师(士)9106人。

  体育事业健康发展。2011年,襄阳籍运动健儿在国际比赛中获得3枚金牌,4枚银牌,2枚铜牌;在全国比赛中获得6枚金牌;全年共举办全民健身活动近百场,参与人数3万多人次;完成农民健身体育工程110个。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2011年末,全市常住人口552.72万人(指常住本市半年以上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1.99%。人口出生率为12.11‰;死亡率为6.32‰,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79‰。

  城乡居民继续增收。2011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352元,同比增长15.1%。其中,市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845元,同比增长14.2%。全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549元,同比增长18.6%。

  社会保障进一步加强。2011年,全市五项社会保险参保人数达到402.5万人次。城镇新增就业人员9.5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99万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3.1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1.6万人,开发公益性岗位3378个,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06亿元。全市共完成570户危房的改造任务,新增农村低保对象0.9万人,农村低保对象达17万人。应对自然灾害中,紧急转移安置灾民0.9万人,争取资金172万元用于灾民生活安排,有效保证了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

  十二、资源、环境保护与安全生产

  土地资源管理成效明显。2011年,全市常年耕地面积447.3千公顷,比上年增加10.4千公顷。

  环境保护力度不断加大。2011年,市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311天,占全年天数的85.2%,比2005年增加35天。汉江干流水质一直保持良好,完全符合功能区划的要求,汉江支流水质较以前相比有所改善。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工作扎实推进。初步测算,全年的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排放量比上年减少1.59%,氨氮排放量比上年减少0.5%。

  安全生产情况良好。2011年,全市安全生产事故起数、受伤人数和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2.19%、6.96%和10.1%。

  注: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襄阳市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2011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统计标准为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2010年同期数按此口径进行相应调整。
  4.2011年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统计范围为计划总投资500万元及以上的所有在建项目(不含农户),2010年同期数按此口径进行相应调整。

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