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大冶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收录时间:2013-03-30来源:大冶市统计局

  2010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我市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努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断改善民生,经济呈现又好又快发展态势。各项经济指标圆满完成了市委市政府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超额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的目标任务,为 "十二五"规划开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综 合

  经济运行速度快速增长,综合实力明显增强。经初步核算,全市地区生产总值(GDP)251.08亿元(含黄金山开发区),比上年增长17.1%,总量是2005年的2.51倍,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的147.69%。从动态变化看,一季度GDP增长12.2%,上半年GDP累计增长15.8 %,前三季度GDP累计增长11.4%,全年GDP累计增长17.1%。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4.59亿元,增长5.48%;第二产业增加值150.65亿元,增长22.91%;第三产业增加值75.84亿元,增长11.97%。

  第一产业占GDP的比重为9.79%,比上年下降1.0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为60%,比上年上升5.4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为30.21%,比上年下降4.39个百分点。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为31028元,增长31.6%,是2005年的2.79倍,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的169.74%。

  市场物价水平上升。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1.8%。八大类价格呈现七涨一平态势。其中:食品类上涨3.8%,烟酒及用品上涨1.7%,衣着上涨0.6%,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上涨1.3%,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上涨1.3%,交通和通讯上涨0.6%,居住上涨1.3%,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与上年持平。生产价格呈上涨态势。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20.7%,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那个25.6%。

  二、农业

  农林牧渔业稳定发展。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8.44亿元,比上年增长16.1%,总量是2005年的1.82倍,完成"十一五"目标的136.36%。其中农业产值14.53亿元,比上年增长17.4%;林业产值0.15亿元,比上年下降12.6%;牧业产值15.74亿元,比上年增长16.6%;渔业产值7.53亿元,比上年增长14.3%。农、林、牧、渔、服务业分别占总产值的37.79%、0.38%、40.95%、19.58%和1.3%。

  全年粮食种植面积58.81千公顷,比上年增加1.5千公顷;棉花种植面积1.24千公顷,比上年增加0.09千公顷;油料种植面积21.46千公顷,比上年增加1.18千公顷;蔬菜种植面积10.82千公顷,比上年增加1.01千公顷。

  全年粮食产量28.08万吨,比上年增长2.2%;棉花产量1628吨,比上年下降37.3%;油料产量3.69万吨,比上年增长2.6%;蔬菜产量22.94万吨,比上年下降0.6%。

  全年牲猪出栏 53.14万头,比上年增长4.7%;家禽出笼2305.3万只,比上年增长35 %;猪、牛、羊肉总产量7.59万吨,比上年增长16.3%。其中猪肉产量3.98万吨,比上年增长4.7 %;禽蛋产量2.33万吨,比上年增长1.1%;全年水产品产量6.18万吨,比上年增长5.7%。

  农村基础条件继续改善。年末共有农业机械总动力 31.96万千瓦。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 2.25万吨,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686吨,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8.79千公顷。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企业规模不断增长。2010年,全市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50家,比上年增加58家。年产值亿元以上企业 83 家,总计完成工业产值317.72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82.2%。其中,产值超 2亿元的企业42家;产值超5亿元的企业16家;产值超10亿元企业4家。全市工业增加值(含黄金山开发区)140.11 亿元,比上年增长22.11%。规模以上工业产值(不含黄金山开发区)386.33亿,比上年增长65.05%,完成"十一五"目标的199.14%;完成增加值118.49亿元,比上年增长37.9 %,完成"十一五"目标的169.27%。产值分轻重工业看,重工业完成产值312.45亿元,比上年增长65.8%;轻工业完成产值73.88亿元,比上年增长62.4%。

  工业经济效益不断提高。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46.69亿元,比上年增长55.65 %;实现利润总额19.45亿元,比上年增长88.83%;实现利税32.52亿元,比上年增长56.05%。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258.11%,比上年增加47.76个百分点。

  工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四大产业集群共完成工业产值 364.36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94.31%。其中,纺织产业集群完成工业产值7.81亿元、新型建材产业集群完成工业产值63.51亿元、饮料、食品产业集群完成工业产值57.29亿元、机电制造产业集群完成工业产值235.75亿元,分别占规模以上工业的 2.02%、16.44%、14.83%和61.02%。规模以上矿产资源型、高耗能企业完成产值259.73亿元,占全部规模以上企业产值的比重比上年下降0.62个百分点,其中采矿业下降0.16个百分点,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下降1个百分点。

  电力事业平稳发展。全社会用电量22.57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5.13%,其中工业用电量18.84亿千瓦时,增长16.02%。

  建筑业持续发展。具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 54.34亿元,比上年增长157.17%。其中,建筑工程产值53.69亿元,增长160.5%;安装工程产值1.05亿元,增长356.5%。全市资质以上建筑企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900.64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304.07万平方米。建筑企业期末从业人员3.14万人。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1.63 亿元,比上年增长51.68%,"十一五"期间累计完成投资410亿元,完成"十一五"目标的141.38%。其中城镇50万元以上项目完成投资130.04亿元,比上年增长52.45%。。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4.51亿元,比上年下降20.34 %;第二产业投资91.23亿元,比上年增长69.61%;第三产业投资55.89亿元,比上年增长37.93%。一、二、三产业投资结构为2.97:60.17:36.86。

  民生行业得到明显加强。在三产业中,全年民生行业完成投资28.7亿元,占第三产业的51.35%。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完成投资11.51亿元,比上年增长130.02%;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投资1亿元,比上年增长44.93%;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6.45亿元,比上年增长32.99%;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完成7.61亿元,比上年增长4656%。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10.38亿元,比上年增长101.07%,其中,商品住宅投资9.89亿元,比上年增长120.76%。商品房竣工面积22.76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45.9%。商品房销售额10.37亿元。其中,期房销售额为8.64亿元,所占比重为83.3%。

  五、贸易和外经

  消费品市场活跃。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0.57亿元,比上年增长26.22%,完成"十一五"目标的123.95%。分城乡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54.12亿元,增长31.82 %;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26.45亿元,增长16.12%。分行业看,批发业完成20.54亿元,比上年增长24.17%;零售业完成42.81亿元,比上年增长27.81%;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17.22亿元,比上年增长24.81%。

  限额以上企业对消费品市场增长的拉动作用强劲。限额以上企业实现零售额23.89亿元,比上年增长61.42 %,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9.65 %,对全市零售总额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4.3 %,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1.28个百分点。

  全年外贸出口总额 3538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14.49%;实际利用外资270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46.82%;招商引资总额(市外资金)56.2亿元,比上年增长21.83%。

  旅游业蓬勃发展。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3.61亿元,增长12.46%,其中国内旅游收入3.6亿元,增长12.5%;旅游外汇收入19万美元,增长18.75%。年末全市拥有星级宾馆、饭店3家,星级饭店客房总数276间。拥有名胜风景区和文物保护区8个。

  六、财政、金融

  财政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2010年全市完成财政收入25.96亿元(不含社保基金),比上年增长40.2%,完成"十一五"目标的144.22%。其中:各项税收收入21.34亿元,比上年增长29.29%。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1.84亿元,比上年增长68.9%,完成"十一五"目标的190.97%。财政支出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年地方财政支出33.26亿元,比上年增长55.1%。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支出达17.88亿元,占支出总额的53.76 %。农林水事务、教育、科技支出、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分别增长33.7%、7.6%、17.6% 、41.1和25.9%。

  金融市场稳步运行。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 165.9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3.87%,其中:城乡居民储蓄94.58亿元,比上年增长19.46%。各项贷款余额87.5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1.22%。其中,短期贷款余额51.7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27.97亿元,分别比年初增加19.88亿元和9.33亿元。

  七、交通、运输和邮电业

  交通运输业、邮电业稳步发展。年末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到2720公里,比上年增长15.24%。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完成增加值18.47亿元,比上年增长9.8 %。全年完成旅客运输量1180.4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5.01%;货物运输量3092.3万吨,比上年增长24 %。年末全市民用汽车保有量达到2.64万辆,比上年末减少32.29 %,其中私人汽车保有量1.89万辆,增长13.56%;民用客车保有量 0.21万辆,减少84.57%;民用货车0.95万辆,增长13.91%。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2.39亿元,比上年增长11.51%。其中,邮政业务总量4157万元,比上年增长3.95%;电信业务总量1.97亿元,增长13.22%。固定电话用户年末达到13.96万户,其中,城市电话用户5.87万户,农村电话用户8.09万户。年末全市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到36.32万户,互联网用户4.07万户。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年末全市普通中学59所,在校学生60553 人;普通小学199所,在校学生68207人;幼儿园53所,在园幼儿15215人;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初中毕业生升学率为70%。

  科学技术开发经费持续增加。全年财政科技经费支出2237 万元,增长17.6 %。2010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完成产值(新口径)11.65亿元,比上年增长246.89 %;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新口径)3.83亿元,增长249.48%。

  九、文化、卫生、体育

  文化、卫生体育服务能力继续提高。文化馆1个,博物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公共图书馆图书总藏量达149万册(件),体育馆1个。电影放映单位16个,放映电影4308场,电影观众66万人次。艺术团1个,演出场次286场,观众人数3万人次。年末全市有线电视用户6.76万户,年末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达97%。年末,全市共有各类卫生机构20个。其中医院2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妇幼保健院(所)1个。全市各类卫生机构共拥有床位1907张;其中,医院拥有床位1122张。全市共有各类专业卫生技术人员2563人。其中,执业医师(含执业助理医师)783人,注册护士979人。

  十、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城市建设迈出新步伐。2010年全市投入城市维护建设资金2.6亿元。全年自来水供水总量2307万吨,其中居民家庭用水874万吨。年末煤气(液化气、天然气)供应4399万立方米,其中家庭用量66.3万立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741.27公顷,园林绿地面积123公顷,公共绿地面积192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7%。全年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85.2%。公共汽车营运308辆,出租汽车运营车辆400辆。

  环境保护事业取得新成效,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下降。全年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额50010万元,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达到99%,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12837吨,比上年同期下降8.61%,工业烟尘排放达标率98%,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34%。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市总人口(含汪仁、四棵)为94.26万人。全年出生人口1.12万人,出生率为11.88‰;死亡人口0.41万人,死亡率为4.35‰;自然增长率为7.53‰。出生人口男女性别比为136:100 。

  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加。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020元,比上年增长14.9%,完成"十一五"目标的139.07%。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 9515.6元,比上年增长6.44%。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9%。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6688元,比上年增长19.34%,完成"十一五"目标的152%。其中工资性收入3867.58元,比上年增长27 %;家庭经营纯收入2515.76元,比上年增长5.1 %;财产性收入127.86元,比上年下降15.1%;转移性收入176.92元,比上年增长209.1%。

  劳动就业取得较好成效。年末,全市社会从业人员58.59万人,比上年末增长0.57%。其中,第一产业从业人员12.9 万人,比上年末减少4.44%;第二产业从业人员18.52万人,比上年末增长4.63%;第三产业从业人员27.17万人,比上年末增长0.41%。

  社会保障体系稳步发展。年末全市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为7.3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46万人,比上年增长6.73%;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人数为8.1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21万人,比上年增长2.61%;全市参加失业保险的人数为3.0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28万人,上去年增长10.4%;全市参加农村合作医疗人数67.3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24万人,比上年增长3.44%;由于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不断健全,参加农村养老保险人数为8.4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7.74万人。

  社会民政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共有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 16个,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床位1380张。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以保人数35886人,其中城镇居民13383人。社会福利企业23个,安置残疾人员600人。

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