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县上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全县经济承压前行,全年经济实现了总量新突破、速度稳增长。
初步核算,2022年全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39.85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4.1%,位居全市第十。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8.27亿元,增长5.6%,位居全市第二;第二产业增加值192.86亿元,增长4%,位居全市第八;第三产业增加值38.72亿元,增长3.9%,位居全市第十二。
一是农业经济平稳增长,粮食生产再获丰收。全县农林牧渔及其服务业完成总产值14.87亿元,增长5.6%;实现增加值8.53亿元,增长5.5%。分产业看,农业产值9.48亿元,增长3.8%;林业产值0.81亿元,增长23.1%;牧业产值4.05亿元,增长5.7%;渔业产值0.1亿元,增长4.2%;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0.43亿元,增长5.5%。粮食播种面积26.96万亩,增长0.7%,粮食总产量7.51万吨,增长2%。肉类总产量4936.5吨,增长1.5%。园林水果产量29788吨,增长51.9%,其中苹果产量27010吨,增长58.1%。猪存栏24835头,增长8.5%,出栏42918头,增长5.1%;牛存栏1660头,下降2.4%,出栏1362头,下降0.7%;羊存栏107469只,与去年持平,出栏80943只,下降1%;家禽存栏17.43万只,增长0.2%,出栏13.75万只,下降3.6%。
二是工业生产稳步增长,制造业快速增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242.19亿元,增长33.4%,其中石油工业实现产值217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89.6%。实现工业增加值196.59亿元,增长4.4%。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5%。
三是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长,工业投资拉动有力。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3%,位居全市第十一。
四是消费市场稳步回暖,生活类商品快速增长。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2.77亿元,增长9.2%,位居全市第六。其中限上单位社会消费品零售额5.48亿元,增长10.5%,占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1%。
按销售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7.2亿元,增长9.4%;乡村消费品零售额5.57亿元,增长8.4%。按消费形态分,商品零售19.41亿元,增长10.5%;餐饮收入3.36亿元,增长2.1%。
限上企业各类商品呈现不同程度增长,其中粮油、食品类商品销售额5231.1万元,增长83.13%;蔬菜类商品销售额3235.9万元,增长201.94%;烟酒类商品销售额686.7万元,增长7.31%;服装类商品销售额11307.3万元,增长2.98%;化妆品类商品销售额2225.7万元,增长16.32%;金银珠宝类商品销售额979.9万元,同比增长17.38%;家具类商品销售额3906.1万元,增长9.71%;汽车类商品销售额3646.9万元,增长8.81%。
五是财政收入持续增长,金融规模稳步扩大。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4.93亿元,增长22.9%;上划收入完成26.05亿元,增长67%;财政总收入完成40.98亿元,增长47%。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构成看,税收收入完成13.4亿元,增长34.9%;非税收入完成1.53亿元,下降35%。全县一般预算支出完成33.59亿元,增长1%。12月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38.73亿元,增长9.6%,各项贷款余额74.36亿元,增长8.9%。
六是两项收入稳步提高,城乡差距逐步缩小。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333元,较去年同期提高1474元,总量位居全市第三,增长3.6%,位居全市第十三;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614元,较去年同期提高1083元,总量位居全市第五,增长7.5%,位居全市第一。全县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71,较去年同期缩小0.1。
七是非公占比不断提升,产业培育持续壮大。全县非公经济实现增加值52.78亿元,占GDP比重22.01%。分产业看:第一产业非公经济增加值0.98亿元,占第一产业比重11.8%;第二产业非公经济增加值30.7亿元,占第二产业比重15.9%;第三产业非公经济增加值21.1亿元,占第三产业比重54.5%。2022年新入库“五上”企业12家,其中工业5家,零售业2家,建筑业3家,房地产业2家。截至12月末,全县在库“五上”企业114家,其中工业36家,批零住餐业39家,建筑业15家,房地产业8家,服务业16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