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年、快报统计,现将2020年东港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公报如下:
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全市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社会事业再上新台阶,为“十四五”东港市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一、经济总量
据丹东市统计局统一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19.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2.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9.5亿元,增长3.1%;第二产业增加值42.7亿元,增长5.5%;第三产业增加值97.2亿元,增长0.6%。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35.8:19.9:44.3变为36.3:19.4:44.3。
二、农林牧渔业
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39.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3.1%。全年农林牧渔业增加值82.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3.1%。
全年粮食产量为54.2万吨。其中,水稻34.1万吨,玉米19.1万吨。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为7.4万公顷。其中,水稻播种面积为4.3万公顷,玉米播种面积为2.6万公顷。蔬菜播种面积0.5公顷,产量31.4万吨,其中食用菌0.4万吨。年末设施农业个数2.8万个,设施蔬菜产量8.6万吨。
全年肉类总产量8.5万吨,增长21.4%。其中,猪肉产量1.7万吨,下降1.3%;禽肉产量6.7万吨,增长28.6%。全年禽蛋产量10.4万吨,增长11.9%。猪全年出栏数24.7万头,下降1.4%。家禽全年出栏数4,128.1万只,增长28.1%。
全年水产品产量46.6万吨。其中,海水产品产量43.8万吨,淡水产品产量2.8万吨。
三、工业和建筑业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1%。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24户。其中,内资企业119户,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5户。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143.28亿元,增长10.6%,其中,内资企业产值133.2亿元,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产值10.08亿元。按轻重工业分,轻工业产值69.08亿元,重工业产值28.24亿元。
我市规模以上工业涉及20个行业大类,其中:农副食品加工业及食品制造业等食品加工产业50户,实现工业产值74.13亿元,占规模工业总产值比重为51.7%;纺织业、纺织服装和服饰业、制鞋业等纺织服装产业18户,实现工业产值12.11亿元,占规模工业总产值比重为8.5%;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医药制造业等医药化工产业7户,实现工业产值9.42亿元,占规模工业总产值比重为6.6%;金属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等装备制造产业27户,实现工业产值33.62亿元,占规模工业总产值比重为23.5%。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44.33亿元,增长7.2%。
全市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企业完成总产值29亿元,增长23.9%。其中,建筑工程产值27.8亿元,增长27.2%;安装工程产值0.8亿元,下降20.8%。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11.4%。其中建设项目投资增长28.5%,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16.5%。
从产业分布看,第一产业投资增长129.8%;第二产业投资下降5.7%;第三产业投资下降4.5%。
从投资规模看,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建设项目188个,当年竣工投产项目123个。其中,亿元以上建设项目25个,占全部建设项目个数的13.3% ;亿元以上建设项目中,新开工项目13个,占全部新开工项目个数的8.2%。重点建设项目进展顺利,东港经济开发区城北物流园项目、东港市工业污水处理厂建设项目、凤东线(东边线)东港至赤榆段改建工程、丹东安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滨海产业园一期项目、丹东铭程环保制品有限公司纸质环保餐具扩建项目、丹东翠林文化旅游有限公司古韵步行街改造项目、赛普瑞特分子生物科技(辽宁)有限公司年产100吨阿拉伯木聚糖项目、城市内河综合治理工程项目等稳步推进。
全年房地产企业房屋施工面积147.4万平方米,下降26%。其中,住宅施工面积121.8万平方米,下降24.4%。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52.1万平方米,下降11.3%。其中住宅销售面积48.7万平方米,下降11.2%。全年商品房销售额25.4亿元,下降3.6%。年末,全市商品房待售面积89.9万平方米,增长11.6%。
五、国内贸易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8.8亿元,下降12.8%。分经营地看,城镇实现零售额37亿元,下降12.6%;乡村实现零售额11.8亿元,下降13.2%。分规模看,限额以上贸易单位实现零售额15.8亿元,增长0.9%;限额以下贸易单位实现零售额33亿元,下降18.1%。分消费类型看,商品零售额达到43.4亿元,下降15.3%;餐饮收入额5.4亿元,增长14.7%。
在全市67家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单位中,石油及制品类零售额1.27亿元,下降12.8%;汽车类零售额2.5亿元,增长16.9%;服装、鞋帽、针织品类零售额0.7亿元,下降20.4%;粮油、食品类零售额1.03亿元,增长38.8%;饮料类零售额472.8万元,下降11.4%;烟酒类零售额732万元,下降21%;文化办公用品类零售额481.8万元,下降23.3%;金银珠宝类零售额1133.5万元,下降64.3%;中西药品类零售额1499.6万元,下降0.87%;化妆品类零售额412.4万元,下降13.4%。
六、交通运输和旅游
年末普通公路通车里程2,147.5公里。全年公路货运量674万吨,下降73%;公路客运量802万人,下降52%;公路货物周转量273,027万吨公里,增长86%;公路旅客周转量24,107万人公里,下降68%。全年水运客运量14.9万人,下降81%;水运旅客周转量185.3万人公里,下降80%。全年港口旅客客运量29.6万人,下降81%。
年末全市共有A级旅游景区9处,旅行社7家,星级饭店3家。
七、财政和金融
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2亿元,增长1.6%。其中,税收收入完成9.3亿元,下降4.8%;非税性收入5.9亿元,增长13.5%。
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9亿元,增长2.3%。其中,教育支出7.9亿元,增长9.1%;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7.5亿元,下降15.2%;卫生健康支出3.2亿元,增长6.7%;城乡社区支出3.3亿元,下降10.6%;农林水事务支出10.6亿元,增长14.5%。
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607.8亿元,比年初增加76.4亿元。其中:住户存款余额538.5亿元,比年初增加73.3亿元。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605.9亿元,比年初增加76.1亿元。
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272.7亿元,比年初增加0.7亿元。其中:住户贷款余额97.5亿元,比年初增加10.5亿元。在住户贷款中,短期贷款余额36.3亿元,比年初增加6.4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61.3亿元,比年初增加4.1亿元。在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中,短期贷款余额85.8亿元,比年初增加6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78.5亿元,比年初减少20.3亿元。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272.7亿元,比年初增加0.7亿元。
八、教育、卫生和体育
全市普通类学校140所,其中,小学107所,初中30所,高中3所。公办幼儿园5所,特殊教育、职业教育学校各1所。小学在校学生21,996人,初中在校学生12,330人,普通高中在校学生9,755人(含职教中心高中班)。
年末全市共有各类卫生机构388个,其中医院3所,卫生院27所。全市各类卫生机构拥有床位(以下均为实有床位)3,064张,其中医院1,540张,卫生院1,384张。全市共有卫生技术人员3,919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308人,执业医师1428人,注册护士2,183人。
全市有各类体育场地1,222个,其中室外体育场地1,196个,市内体育场地26个,篮球场640个,乒乓球场213个,田径场74个,足球场36个,排球场9个,羽毛球场8个。城乡人均占有体育场地面积1.8平方米。
争取上级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及城社区健身项目健身器材累计70余套,939件。有单项体育协会26个,各级别社会体育指导员1,378人。
九、文化和科技
年末全市拥有文化、文物事业机构22个。公共图书馆年末藏书130千册。广播电台自办节目5套,全年播出时间34,360小时,综合人口覆盖率99.12%;电视台自办节目7套,全年播出时间46,298小时;有线广播电视转播干线网络总长7230公里,综合人口覆盖率98.82%。
全年申报省级科技计划项目8项,丹东市科技后补助项目17项,完成东港市本级科技计划项目23项。24家企业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累计高新技术企业61家。新增瞪羚企业1家,全市共计2家。
全年申请专利438件,其中发明专利112件。有效授权专利343件,其中发明专利95件。按60万人计算,万人拥有发明专利1.58件。累计注册商标3,864件。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生产高新技术产品的企业19家,增加13家;全年完成高新技术产品产值11.9亿元,增长48.5%;完成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3.4亿元,增长42.7%;完成高新技术产品销售产值11.7亿元,增长54.8%,其中出口交货值0.8亿元,增长141.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战略性新兴产业14家,全年完成战略性新兴产业工业总产值13亿元,增长4.3%。其中新材料产业产值3亿元,增长4.3%;生物产业产值6.5亿元,下降3.8%;新能源产业实现2.5亿元,增长2.4%;节能环保产业产值1.1亿元,增长131.9%。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年末研发人员820人,全年研发费用2.3亿元,当年专利申请数125件,其中发明专利41件,全年新产品销售收入10.2亿元,其中出口4亿元。
十、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92元,增长9.2%;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4,528元,增长4.2%。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532,184人,其中女性269,340人。全年实名制就业人员10,064人,城镇新增就业人数4,008人,城镇登记失业率4.47%,参加失业保险人数28,931人。全市稳定脱贫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户4人,按照现行标准下,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全部实现脱贫。拥有养老服务机构数量30家,床位2,464张。其中:公办养老机构15家,床位数1,240张,入住人数922人;民办养老机构15家,床位数1,224张,入住人数926人。
十一、能源和环境保护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能源消耗量18.1万吨标准煤,增长26.2%,其中六大高耗能行业综合能源消耗量3.7万吨标准煤,下降1.7%。
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65天,比上年增加32天,二级以上优良天数比例99.7%,可吸入细颗粒物(PM2.5)浓度年均值20微克/立方米, 下降16%,可吸入细颗粒物(PM10)浓度年均值36微克/立方米,增长3%。
十二、人口
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587,669人,其中男性人口293,542人,女性人口294,127人,男女性别比为99.8:100。在户籍人口中,0-17岁人口66,440人;18-34岁人口117,950人;35-59岁人口244,724人;60岁及以上人口158,555人。
注释:
[1]本公报中2020年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部分指标数据在年报时可能还有调整。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着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2]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及各行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
[3]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7)规定,第一产业是指农、林、牧、渔业(不含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第二产业是指采矿业(不含开采专业及辅助性活动),制造业(不含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第三产业即服务业,是指除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
[4]规模以上工业:统计范围为年营业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法人单位。
[5]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统计范围为各种登记注册类型的法人单位以及个体经营进行的计划总投资500万元及以上的投资项目,不包括军工和国防项目。
[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统计中限额以上单位:指年营业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业企业(单位)、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业企业(单位)、200万元及以上的住宿和餐饮业企业(单位)。
[7]规模以上服务业分三个统计范围:一是统计范围为年营业收入2000万及以上的服务业法人单位。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三个门类和卫生行业大类。二是统计范围为年营业收入1000万元及以上服务业法人单位。包括: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类,教育三个门类,及物业管理、房地产中介服务、房地产租赁经营和其他房地产业四个行业小类。三是年营业收入500万元及以上服务业法人单位。包括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两个门类,以及社会工作行业大类。
[8]货物运输周转量:指在一定时期内由各种运输工具实际完成的货物运量与相应的运送距离的乘积之和。
[9]旅客运输周转量:指在一定时期内由各种运输工具实际运送的旅客人数与相应的运送距离的乘积之和。
[10]可吸入颗粒物:指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10微米的颗粒物。
[11]资料来源:本公报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粮食产量、全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等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东港调查队;猪牛羊禽肉产量、禽蛋产量等数据来自市农业农村局;水产品产量来自市渔业 渔民渔船管理局;公路运输、港口等数据来自市交通运输局;财政数据来自市财政局;金融数据来自中国人民银行东港市支行;教育数据来自市教育局;旅游数据、文化馆、艺术馆、公共图书馆、体育、广播、电视、体育数据来自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卫生数据来自市卫生健康局;科技项目来自市科技局;专利数据来自市知识产权局;城镇基本医疗保险数据来自市医疗保障局;就业情况来自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脱贫攻坚数据来自市扶贫开发服务中心;养老服务数据来自市民政局;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数据来自丹东市生态环境局东港分局;户籍人口数据来自市公安局;其他数据均来自市统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