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九龙坡区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收录时间:2013-03-12来源:重庆市九龙坡区统计局

2011年,全区人民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五个重庆”建设,全面落实“314”总体部署,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坚决执行国家和市政府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各项政策措施,坚持走民生导向、共富发展之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步,人民生活得到进一步提高,实现了“十二五”时期的良好开局。

一、综合经济

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690.5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6.7%。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62757元,比上年增长14.0%。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8.49亿元,增长1.0%;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331.00亿元,增长17.9%;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51.05亿元,增长16.0%。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全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2%,与上年比重持平;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7.9%,下降1.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50.9%,上升1.7个百分点。

从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看,一、二、三产业对全区经济的贡献率分别为0.1%、49.9%、50.0%。从对经济增长的拉动看,第二产业拉动经济增长8.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拉动经济增长8.4个百分点。

城镇新增就业人员46595人。12756名下岗和失业人员、5257名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再就业。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2.10%,比上年上升0.02个百分点。

二、农业

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13730公顷,比上年下降4.8%,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6328公顷,下降6.5%;经济作物播种面积514公顷,下降5.9%;蔬菜瓜果类播种面积6375公顷,下降2.7%。花卉种植面积857公顷,增长0.1%。

全年粮食总产量27038吨,比上年下降24.9%。蔬菜产量122925吨,下降5.7%。肉类总产量7580吨,下降7.4%。全年农用化肥施用折纯量2778吨,下降18.0%。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300.4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7.6%,占全区生产总值的43.5%,下降2.1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7.9%。

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法人工业企业,以下均为规上工业数据)达到316个,其中,大中型工业企业59个。规上工业现价总产值986.44亿元,比上年增长27.4%。其中,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三大主要行业总产值737.84亿元,增长31.5%,占规上工业比重为74.8%,上升2.4个百分点。工业销售产值966.87亿元,比上年增长25.2%;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8.0%,下降1.7个百分点。新产品产值308.19亿元,增长33.1%;新产品产值率31.2%,增长1.3个百分点。工业出口产品交货值55.46亿元,增长25.8%。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966.70亿元,比上年增长25.8%。实现利税总额55.44亿元,增长2.6%。利润总额33.41亿元,增长2.1%。年末亏损企业个数36个,增长24.1%,亏损企业亏损额4.37亿元,增长203.8%。反映工业经济效益整体水平的综合指数达到222.8,提高16.2个百分点。反映全部资产获利能力的总资产贡献率为7.5%,下降0.3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为222385元/人,增长17.8%。

全区主营业务收入上亿元的工业企业118个,营业收入达874.63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比重为90.5%,比上年上升4.5个百分点。

全年建筑业增加值30.54亿元,比上年增长20.4%。全区具有资质等级建筑企业(按企业在我区登记注册口径,不含劳务分包企业)完成总产值283.56亿元,增长32.9%。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92.5亿元,增长37.5%。全年建筑施工面积2462.12万平方米,增长23.5%;建筑竣工面积622.85万平方米,下降4.5%。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0万元以上,2010年口径)352.73亿元,比上年增长25.0%。固定资产投资(500万元以上,2011年口径)332.69亿元,比上年增长26.8%,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311.55亿元,农村固定资产投资21.14亿元。

按产业划分,第一产业投资0.41亿元;第二产业投资127.24亿元,其中,工业投资79.28亿元,增长44.0%;第三产业投资205.04亿元,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162.88亿元,增长17.5%。

全年商品房施工房屋面积1580.45万平方米,增长15.7%。其中,本年新开工面积467.62万平方米,下降1.1%。商品房竣工房屋面积285.60万平方米,下降2.5%。商品房销售面积309.13万平方米,与上年持平。商品房销售额158.38亿元,下降1.4%。商品房待售面积53.62万平方米,增长3.7%。其中,住宅待售面积13.14万平方米,增长73.6%。

五、国内贸易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8.14亿元,比上年增长24.0%。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283.99亿元,增长23.3%;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34.15亿元,增长30.5%。

在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中,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比上年增长52.7%,金银珠宝类增长70.1%,日用品类增长128.6%,石油及制品类增长22.8%,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23.2倍,汽车类增长31.5%,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29.3%,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增长67.2%。

全年批发和零售业商品销售总额1741.55亿元,比上年增长30.7%,住宿和餐饮业实现营业额45.23亿元,增长28.1%。

全年成交额上亿元的商品交易市场共20个,实现成交额638.40亿元,比上年增长13.2%。销售额超过百亿元的有绿云石都、恒冠物流等市场。

六、对外经济

全年进出口总额179127万美元,比上年增长59.3%,其中,进口总额22010万美元,增长16.2%;出口总额157117万美元,增长68.0%。

全年新增外资企业30家。新签对外工程承包合同5947万美元,完成营业额4826万美元,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额511万美元。全年实际利用外资39558万美元,增长86.7%。全年实际利用内资240.61亿元,增长89.6%。

七、交通、邮政和旅游

区交通局统计的公路里程有817.748公里(区交通局口径),区市政园林管理局管理的城市主、次、支干道285.46公里(区市政园林管理局口径)。全区行政村公路通达率和通畅率均为100%。

据区交管所统计,区级交通全年公路旅客运输量4233万人,比上年增长20.4%,公路货物运输量6240万吨,比上年增长39.5%。

年末全区民用机动车保有量达到13.06万辆,比上年增长20.1%。其中,私人汽车保有量9.96万辆,增长25.4%。全年新注册民用汽车3.03万辆,增长15.9%;其中,新注册汽车2.25万辆,增长13.7%。

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总量6929万元,比上年增长4.0%,全区邮政网点数28个。

全年旅游业共接待国内游客1541.7万人次,旅游总收入33.24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4.3%、50.0%。年末拥有三星及以上星级饭店数16个,星级饭店客房总数3196间,名胜风景区和文物保护区13个。

八、财政和金融

全年地方财政收入60.22亿元,比上年增长38.8%。其中,一般预算收入60.07亿元,增长88.4%。一般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35.54亿元,增长42.9%,税收收入中,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分别增长20.4%、43.3%、52.7%、24.2%。

全区地方财政支出83.79亿元,比上年增长45.6%。其中,一般预算支出77.14亿元,比上年增长73.8%。一般预算支出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教育、文化体育与传媒、医疗卫生、科学技术、节能环境分别支出68.18亿元、10.47亿元、0.45亿元、2.95亿元、0.64亿元、2.98亿元,分别增长24.9%、41.8%、21.9%、20.8%、64.1%、330.0%。

全区银行现有35家支行,银行网点数176个,年末从业人员2795人。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047.65亿元,增长15.8%。其中,城乡居民储蓄余额492.72亿元,增长22.3%。城乡居民储蓄余额中定期272.50亿元,增长20.2%;活期220.22亿元,增长25.2%。年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921.22亿元,增长20.5%。

全区保险支公司有10家,全年保费总收入8.32亿元,比上年增长20.0%。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2.52亿元,下降2.5%;寿险保费收入5.80亿元,增长33.5%。保险赔款支出1.84亿元,增长5.7%。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区现有学校94所(不含高等学校,下同),专任教师7994人;全年招生34768人,在校学生126051人,毕业生32969人。

全区拥有区级研发中心累计达10家。全年共提交专利申请2621件,比上年增长38.5%,其中,发明专利申请513件,增长53.6%。授权专利1710件,增长31.9%,其中,授权141件,增长43.9%。全年共有5家企业认定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8家通过2011年第二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评审及公示,83项产品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产品,91项新产品认定为市级重点新产品。全区拥有中国驰名商标7个、着名商标69个、注册商标8319个。拥有中国名牌6个、重庆市名牌156个。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全区建成农家书屋70个、图书外借点210个、街道文化中心4个、社区文化活动室20个。全年开展区级大型红歌传唱活动100余场次,群众性活动2000场次,全年获奖34件(次),荣获国家级奖项3个,市级奖项21个。全区广播、电视覆盖率达100%。公共图书馆藏书22.35万册,比上年增长71.9%。

全区有卫生机构599个。其中,医院和卫生院67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妇幼保健院1个。卫生机构人员数8313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数6667人。卫生技术人员数中,执业(助理)医师2790人、注册护师(护士)2683人。卫生机构床位数6249张。其中,医院和卫生院床位数5999张。现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站)51个,村卫生室80个。

全年体育人口36万人,人均体育场地面积1.15平方米,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35.1余万人,比上年增长15.5%。全区新建城乡社区健身路径40条,建成中小学校塑胶运动场16块。创建市级新农村镇体育健身示范广场2个。电脑体育彩票销售点235个,全年销售体育彩票金额12660万元,增长34.2%。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据区公安分局户籍人口统计,年末全区总户数33.15万户,比上年增加1.01万户。户籍总人口83.74万人,增加1.5万人。非农业人口64.53万人,增加2.05万人。男性人口42.10万人,增加0.69万人。截止2011年末,农转城共完成5382户,30561人。

据重庆市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显示,2011年末全区常住人口为111.63万人,比上年增加3.19万人,增长2.9%。

据区人口与计划生育委员会统计,人口自然增长率1.94‰,比上年上升0.51个千分点。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03:100。

全区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146元,比上年增加2830元,增长14.7%。

全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0473元,比上年增加1777元,增长20.4%。

城乡居民收入比从2010年的2.21:1下降为2011年的2.11:1。

年末全区城市低保家庭9492户15763人,比上年减少1171人,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290元/月人提高至320元/月人,共发放城市低保金6160.2万元。农村低保家庭3459户5610人,比上年减少2117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1920元/年人提高至2040元/年人,共发放农村低保金1098.2万元。

全年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331151人,比上年增长9.9%;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95270人,增长70.8%。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407415人,增长12.7%。参加工伤保险人数245917人,比上年增长23.5%。参加生育保险人数173380人,增长26.7%。参加失业保险人数211115人,增长20.5%。全区共有350242人参加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其中,农村197269人,城镇152973人。城乡居民参保率达95%以上。

年末全区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15个,福利收养单位床位数1750张。全区集中、分散供养农村五保户1284人,集中供养率达60%以上。区救助管理站全年救助2138人次,增长56.1%。全年城市医疗救助4556人次,增长35.8%。农村医疗救助8918人次,增长20.5%,共发放医疗救助金1202万元。在全市率先建立了含进城务工人员在内的城乡居民临时生活困难救助基金,救助城乡困难群众1799人次,发放救助金399万元。全区福彩电脑投注站达243个,销售福利彩票3.03亿元,比上年增长124.4%。

十二、环境、安全生产

全年空气质量达到或好于II级(优良)的天数为321天,占全年比例达到87.9%,比上年增加了12天,比例提高了3.2个百分点。空气中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氮分别比上年下降24.1%、下降13.3%、下降32.6%。主城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99.8%。全区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达54.7分贝(国家标准60分贝),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66.7分贝(国家标准70分贝),均控制在国家标准范围内。

全区森林覆盖率为35.4%。城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9.51平方米,比上年增加6.96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9.98%,比上年提高7.8个百分点。

全年生产安全事故840起,比上年下降27.7%,死亡人数50人,下降21.9%,直接经济损失957万元,增长44.9%。其中,国家公路道路交通事故336起,下降32.4%,直接经济损失98.87万元,下降13.6%;消防火灾事故492起,下降24.2%,直接经济损失32.15万元,下降68.0%。

注:

1.本公报为初步统计数,最终数据以统计年鉴为准。

2.从2011年开始,固定资产投资统计的起点标准从计划总投资50万元提高到500万元,因此2011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绝对数与2010年不可比,但比上年增速是按可比口径计算的。

3.2011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主城六区核定数22146元,2010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调为19316元。

4.2011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主城五区核定数10473元,2010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调为8696元。

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