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璧山县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收录时间:2013-03-12来源:璧山县统计局

2011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在县委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紧紧围绕“1365”总体工作思路,狠抓“五个重庆”、“六件大事”、“民生十条”、“共富十五条”,促进了全年经济继续保持高位稳定增长,实现了“十二五”的良好开局。

一、综合

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08.3亿元,同比增长24.0%,增速比上年加快4.6个百分点。按三次产业分,第一产业增加值14.9亿元,同比增长5.5%;第二产业增加值136.0亿元,同比增长32.0%;第三产业增加值57.4亿元,同比增长12.6%。三次产业结构比由上年的7.9:59.8:32.3调整为7.1:65.3:27.6。与上年相比,第一、三产业比重分别下降0.8、4.7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提高5.5个百分点。

从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看:第一产业贡献率为1.8%,拉动经济增长0.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贡献率为82.3%,拉动经济增长19.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贡献率为15.9%,拉动经济增长3.8个百分点。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5.4%,其中食品类价格同比上涨11.7%。在食品价格中粮食价格同比上涨9.6%、水产品价格同比上涨9.4%、菜价格同比上涨8.1%、蛋价格同比上涨10.0%、肉禽及其制品价格同比上涨27.2%、油脂价格同比上涨6.3%。

二、农业

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3亿元,按现价计算,同比增长24.4%,实现农业增加值14.9亿元,同比增长5.5%。农业产值10.6亿元,同比增长20.5%;林业产值0.2亿元,同比增长40.7%;牧业产值11.1亿元,同比增长29.2%;渔业产值0.9亿元,同比增长17.4%;农林牧渔业服务业产值0.2亿元,同比增长1.0%。

全年水果、蔬菜、禽兔、花卉苗木四大主导产业产值14.6亿元,同比增长27.4%,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比重达63.6%,比同期提高0.4个百分点。璧北10万亩蔬菜基地新增蔬菜基地面积1.1万亩,播种面积达到26万亩,产量达到54.7万吨,同比增长10.2%。璧南10万亩苗木基地全年新增绿化苗木种植面积1万亩,基地面积达到5.2万亩。璧山葡萄风情园新建设葡萄标准园1000亩,新发展葡萄基地4100亩。全年水果产量8.5万吨,同比增长5%。全年出栏生猪27.8万头,同比下降0.9%;出栏家禽2902.7万只,同比增长4.6%;出栏肉兔350万只,与同期持平。大力推广生态环保养殖技术,璧山县万红青年鸡养殖场、璧山县四面山福荣肉鸡养殖场被农业部评定为肉鸡标准化示范场。

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9392公顷,同比下降0.6%。油料种植面积2166公顷,同比增长0.7%。蔬菜种植面积17361公顷,同比增长4.1%。

全县新认定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2个,无公害农产品27个,有机转换产品10个。我县生产的“奇星”牌微耕机被评为市名牌农产品。“璧山儿菜”地理标志认证商标已获得国家工商总局通过,“小汤山”黄瓜、“比昂扣”葡萄获得国家金奖。

全年阳光工程培训665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新增4597人,全县农村劳动力转移累计总人数达到201119人。制定了“三权”抵押融资权益评估、风险补偿、资产流转等方案,加强和金融单位的沟通与合作,“三权”抵押融资达1.39亿元。新建农村村社便道205公里,新建农村沼气3000口。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656.2亿元,同比增长58.9%。实现工业增加值124.3亿元,同比增长32.8%。工业对全县经济的贡献率达76.6%,拉动经济增长18.4个百分点。

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25户,完成工业总产值388.9亿元,同比增长42.8%。其中轻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04.8亿元,同比增长22.9%;重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84.1亿元,同比增长51.9%。大中型工业企业26户,完成工业总产值176.9亿元,同比增长17.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83.4亿元,同比增长46.7%。实现利税30.5亿元,同比增长46.3%。其中实现利润21.5亿元,同比增长40.9%。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233.6%,同比提高18.7个百分点。其中产品销售率98.5%,同比提高0.4个百分点;总资产贡献率18.2%,同比提高3.3个百分点;资本保值增值率124.3%,同比下降13个百分点;成本费用利用率6%,同比下降0.2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58.5%,同比下降1.2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周转率3.6次,同比提高0.4次;全员劳动生产率180518元/人,同比增长13.5%。

工业园区规模工业企业124户,完成工业产值294.8亿元,同比增长55.3%,拉动规模工业产值增长38.5个百分点。

全县完成建筑业产值52.4亿元,同比增长124.8%。全县实现建筑业增加值11.7亿元,同比增长24%,对经济的贡献率为5.7%,拉动经济增长1.4个百分点。我县注册的建筑企业有47个,其中三级以上施工总承包建筑企业32家,三级以上专业承包建筑企业15家;完成建筑业产值32.3亿元,同比增长38.8%;房屋建筑施工面积324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6.7%,其中本年新开工面积17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6.2%;房屋建筑竣工面积76万平方米,同比下降44.8%。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20.1亿元,同比增长75.3%。

分经济类型看,国有经济投资89.2亿元,同比增长124.4%;集体经济投资0.3亿元,同比增长56.1%;私营个体经济投资114.0亿元,同比增长38.1%;港澳台及外商投资10.6亿元,同比增长579.4%;其他经济投资6.0亿元,同比增长299.9%。分城乡看,城镇投资215.2亿元,同比增长76.0%;农户投资3.7亿元,同比增长237.3%;非农户投资1.2亿元,同比下降44.7%。分行业看,第一产业投资6.1亿元,同比增长137.0%;第二产业投资103.9亿元,同比增长48.8%,其中工业投资103.2亿元,同比增长49.4%;第三产业投资110.1亿元,同比增长107.1%。工业园区完成投资71.3亿元;绿岛新区完成投资38.8亿元。

房地产开发投资37.3亿元,同比增长73.4%。全年房屋施工面积494.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37.0%,其中新开工面积320.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9.9%。住宅施工面积407.4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3.1%;住宅新开工面积267.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8.3%。全年房屋竣工面积151.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612.6%,其中住宅竣工面积130.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520.4%。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95.2万平方米,同比增长7.2%,其中住宅销售面积91.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0.9%。

五、国内贸易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0亿元,同比增长22.1%。其中限额以上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40.5亿元,同比增长31.0%。限额以上单位分行业看,批发业零售额4.8亿元,同比增长117.9%;零售业零售额26.3亿元,同比增长24.8%;住宿业零售额0.1亿元,同比增长19.9%;餐饮业零售额9.3亿元,同比增长23.0%。

六、交通、邮电、旅游

年末全县公路里程1513.3公里,其中等级公路889.0公里。全县机动车拥有量(不含摩托车)31000辆,同比增长43.1%。全社会公路客运量4071万人次,同比增长15.8%;旅客周转量118243万人/公里,同比增长16.1%;全社会公路货运量1308万吨,同比增长35.8%;货运周转量125095万吨/公里,同比增长35.4%。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收入2.7亿元,同比增长21.7%。其中邮政业务收入0.4亿元,同比增长44.8%;电信业务收入2.3亿元,同比增长18.3%。年末固定电话用户9.3万户,同比增长11.5%;移动电话用户40.2万户,同比增长11.2%;互联网用户6.8万户,同比增长41.2%。

全年接待游客298万人次,同比增长129.7%;实现旅游收入5.1亿元,同比增长161.0%。

七、对外经济、招商引资

全年引进71家笔电配套企业,投资总额133亿元,招引笔电配套企业已累计达到101家。全年实际利用内资102.9亿元,同比增长140.1%。实际利用外资6500万美元,同比增长983.3%。

实现进出口总额16500万美元,同比增长14.9%,其中进口额4450万美元,同比下降25.6%;出口额12050万美元,同比增长43.8%。

八、财政、金融、保险

全年辖区内财政收入完成71.4亿元,同比增长84.4%。地方财政收入完成61.5亿元,同比增长98.8%。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5.0亿元,同比增长64.1%,一般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11亿元,同比增长48.7%;非税收入14.0亿元,同比增长78.8%。地方财政支出79亿元,同比增长111.4%,其中一般预算支出41.7亿元,同比增长75.1%。在一般预算支出中,教育支出6.9亿元,同比增长106.1%;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4.0万元,同比增长46.7%;医疗卫生支出2.4亿元,同比增长54.8%;节能环保支出1.6亿元,同比增长115.3%;城乡社区事务支出8.8亿元,同比增长48.2%;农林水事务支出3.2亿元,同比增长19.5%。

年末,全县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为211.8亿元,同比增长16.8%,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48.8亿元,同比增长22.6%。全县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143.7亿元,同比增长29.7%。

全年保费收入4.7亿元,同比增长7.7%;赔付支出1.3亿元,同比增长7.4%。

九、科技、文化、教育、卫生

全县市级以上技术中心11个,高新技术企业10家,高新技术产品7个,重点新产品26个,其中优秀重点新产品1个。全年全县共获得授权专利425件。

年末全县拥有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档案馆1个,街镇文化服务中心15个,电影发行公司1个,歌舞娱乐场所56家,综合性体育中心1个,体育馆1个,承办2011环中国国际公路自行车赛重庆赛段、第八届渝西园林·重庆杯乒乓球比赛、2011中国升钟湖国际钓鱼精英赛暨第三届钓鱼大奖赛、重庆市第四届农民运动会等市级以上体育比赛36次。

年末全县拥有各类学校175所,其中普通中学24所、小学46所、幼儿园102所、职高1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教师进修学校1所。全县各类学校在校学生83958人,其中普通中学在校学生31966人,小学在校生33144人,幼儿园在校生15744人,特殊教育学生91人,中职生3013人。全县各类学校招生人数26484人,其中普通中学招生10192人,小学招生5259人,幼儿园招生9838人。全县各类学校教职工人数5436人,其中专任教师4544人。在专任教师中,普通中学1986人,小学1825人,幼儿园604人。璧山县就读上线考生人数专科1658人、本科1517人。

年末全县共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430个。其中,政府举办的医疗卫生机构22个(包括综合医院3个、卫生院15个、妇幼保健院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卫生监督所1个、卫生进修校1个),私人诊所112个,医务室18个,乡村卫生室272个,中国人民解放军56013部队医院1个,新桥医院璧山分院1个,股份制医院1个,民营医院3个。

全县共有住院病床1668张,卫生技术人员2005人,其中执业医师1249人,注册护士734人,每千人拥有床位数、医师数及护士数分别达2.61张、1.98人和1.17人。卫生技术人员中,高级技术职称109人,中级技术职称262人,初级技术职称842人。

2011年卡介苗、糖丸、白三联、麻苗接种率分别达100%、99.05%、99.05%、98.57%;流脑、乙脑接种率达96.19%、97.62%;乙肝合格接种率、乙肝首针及时率分别达99.52%、96.67%;产妇住院分娩率99.94%;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12.86‰;婴儿死亡率9.64‰。

十、人口、人民生活、社会保障

年末全县总户数24.05万户,总人口(户籍人口)63.5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6.9万人,农业人口36.6万人。在总人口中,男性32.4万人,女性31.1万人。全年出生人口5171人(不含漏统),死亡人口4081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71‰。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08.68。

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总收入为21978元,同比增长15.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615元,同比增长16.5%。在总收入中,人均工资性收入12560元,同比增长12.6%;人均经营性收入2202元,同比增长83.5%;人均财产性收入1386元,同比增长15.6%;人均转移性收入5830元,同比增长7.9%。人均消费性支出13431元,同比增长14.6%。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0.394。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8863元,同比增长24.1%。在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中,人均工资性收入3860元,同比增长22.7%;人均家庭经营性收入4018元,同比增长21.8%;人均财产性收入211元,同比增长102.9%;人均转移性收入774元,同比增长30.5%。人均生活消费支出6601元,同比增长34.4%。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0.454。

全年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62349人,同比增长38.8%;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55032人,同比增长32.5%;城乡合作医疗参保人数563804人,同比增长6.6%;失业保险参保人数37962人,同比增长23.6%;工伤保险参保人数68510人,同比增长13.4%;生育保险参保人数27514人,同比增长77.7%。城镇失业人员登记数2926人,同比增长6.4%;城镇登记失业率2.59%,同比下降0.2个百分点。全年城镇居民54285户次、87396人次,农村居民9107户、16527人得到最低生活保障,财政资金分别支出1951万元和2368万元。

十一、资源、环境、安全生产

全年水资源总量33781万立方米。全年降水量915.9毫米。年平均气温18.3℃。年末水库蓄水总量2985万立方米。全县总用水量7073万立方米,其中农业用水3909万立方米,工业用水1075万立方米,生活用水和其他用水2089万立方米。全县总用电量15.91亿度,同比增长11.4%,其中工业用电量12.1亿度,同比增长8.1%。全县天然气用气量9288万立方米,同比增长14.3%,其中工业用气2926万立米,同比增长11.8%。

全年居民义务植树200万株。完成森林工程建设任务8.4万亩。森林面积55万亩,森林覆盖率40.2%。全年完成外墙立面改造171万平方米,完成19.18万平方米道路实施“白改黑”改造,城区主、次、支干道沥青化率100%;完成架空线缆入地管网建设2.38万米,实施城区架空线缆改造入地24.12万米;新增临时占道停车位3200个,完成花岗石人行道改造铺装21.9万平方米,更换花岗石路沿5.4万米;新建、改造路灯1183组,路灯灯杆维护喷色2000余组;规范设置店招店牌3.7万平方米;拆除道路两侧实体围墙约8000米;完成北二环路、永嘉大道延伸段、工业园区二横四纵道路、观音塘湿地公园、东林大道及延伸段等道路景观绿化,建成重庆最大、植物品种最多的观音塘湿地公园,全年新增城市绿地399万平方米,城市绿地面积达到1245万平方米,其中本年新增公园绿地306万平方米,公园绿地面积达到585万平方米。

县城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22天。区域环境噪声和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控制在52分贝和66.2分贝。医疗废物、危险废物集中处理率100%。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91.2%。

全年各类事故死亡21人,同比下降16%。其中生产安全事故死亡9人,同比下降25.0%;交通事故死亡12人,同比下降7.7%。

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