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面对国际、国内复杂的宏观环境,全区人民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民生导向发展,加强城市建设管理,加快产业优化升级,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着成效,实现了“十二五”规划良好开局。
一、区域经济
综合实力。全年地区生产总值(GDP)665.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5.5%。地均产出35.9亿元/平方公里;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为104844元,按当年平均汇率(1:6.4588)计算为16233美元。
产业结构。全年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37.3亿元、628.0亿元,分别增长10.1%、15.8%。二、三产业比例为5.6:94.4,第三产业对GDP的贡献率为96.8%。现代服务业占第三产业的比重为60.0%,科技信息业、中介服务业、文化及相关产业、创意产业占GDP的比重分别为8.6%、13.6%、5.3%、3.7%。
财税收入。全年区域税收收入144.0亿元,增长19.3%,占GDP的比重为21.6%。区级财政收入51.2亿元,增长30.6%,其中税收收入35.5亿元,增长23.8%,税收收入占区级财政收入的比重为69.3%;区级财政支出73.5亿元,增长37.2%。
固定资产投资。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50.1亿元,增长26.0%,投资强度13.5亿元/平方公里;固定资产投资占GDP的比重37.6%。建设改造和房地产开发投资分别为134.4亿元、115.7亿元。重点建设项目投资142.0亿元,增长14.1%,其中政府主导类项目和市场主导类项目分别为43.4亿元、98.6亿元。
对外开放。全年区域实际利用外资10.6亿美元,增长78.0%。实际利用内资156.2亿元,增长38.0%。进出口贸易总额实现7.0亿美元,增长9.9%。货物贸易总额与服务贸易总额分别为7.0亿元、5.8亿元,分别增长9.9%、38.1%。
二、产业发展
金融业。全年实现增加值211.3亿元,增长11.0%,占GDP的比重31.8%。年末银行存款余额3583.8亿元,增长16.4%,占全市的22.6%,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583.0亿元,增长11.7%;银行贷款余额为3075.5亿元,增长10.7%,占全市的23.7%。股票成交额、基金成交额、期货成交额、要素市场成交额分别为2301.8亿元、8.6亿元、39696.8亿元、469.2亿元。市级以上金融机构145家。
商贸业。全年实现增加值161.5亿元,增长9.4%,占GDP的比重24.2%。商品销售总额1672.1亿元,增长21.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14.3亿元,增长20.2%。四大商圈销售额1466.7亿元,增长18.3%,占全区的87.7%,其中解放碑商圈实现销售额948.0亿元,增长17.0%,占全区的56.7%。亿元市场成交总额386.3亿元,增长13.0%。区域国际知名品牌160个。区域各主要商品销售种类石油及制品类、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中西药品类、家用电器音像器材类分别增长46.9%、38.4%、8.7%、24.3%。
房地产业。全年实现增加值58.0亿元,增长29.4%,占GDP的比重8.7%。商品房施工面积636.4万平方米,竣工面积75.0万平方米,其中办公楼和商业营业用房分别为0.3万平方米、16.1万平方米。销售商品房面积95.5万平方米,其中住宅70.0万平方米、办公楼15.5万平方米、商业营业用房3.7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额87.0亿元,增长20.4%。按建筑面积计算,住宅、办公楼、商业营业用房销售单价分别为7500元/平方米、13603元/平方米、33375元/平方米。
旅游业。全年旅游业总收入126.3亿元,增长16.0%,其中国内旅游收入103.1亿元,增长15.5%,旅游外汇收入3.87亿美元,增长30.3%。接待旅游者人数2340万人次,增长14.5%,其中国内旅游者2266万人次,增长13.9%,海外旅游者74.6万人次,增长36.1%。旅行社140家,其中出境旅行社17家;4A、3A、2A景区分别为6个、1个、2个,游船6艘。
三、城市建设
基础设施。年末城市道路铺装总面积为155.1万平方米;全年新建改造排水管道5.7公里,年末排水管道总长度为191公里;新建、改建公共厕所27个,公共厕所总数为164个;新建、改造灯饰项目67个,灯饰景观项目总数为67个;新建停车场数29个。停车场总数为522个;新增停车泊位数2824个,停车泊位总数为41867个。
城市管理。年末市容环卫专用设备174台。全年清扫保洁道路总面积724.7万平方米。垃圾袋装化率、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垃圾清运率均为100%。整治背街小巷暴露垃圾950吨,拆除违法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整治摊群摊点7000个,拆除户外广告5427块,整治店招门楣5488块。
环境质量。全年空气质量好于二级以上天数为318天,增加17天。大气可吸入颗粒年日均值0.09毫克/立方米。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工业废气排放达标率、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地表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均为100%。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道路交通噪声分别为55.7分贝、66.9分贝。
园林绿化。年末公园数量为21个,公园面积126.2公顷;园林绿地面积607.2公顷,其中公共绿地面积340.0公顷;绿化覆盖率、绿地率分别为37.1%、34.9%,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6.0平方米。全年新栽胸径8厘米以上各类树木11361棵,年末胸径8厘米以上树木为128592棵;胸径20厘米以上大树乔木13471棵,其中银杏1997棵、香樟730棵、桂花51棵。
四、社会事业
科技事业。全年建成互联网产业科技园公共服务平台协作共享网、软件评测服务平台、电子商务创业培训服务平台等专业化科技服务平台。建设互联网科技产业孵化基地,科技小巨人8家。区级企业技术创新中心6个,专利申请受理901件,其中发明专利250件。专利申请授权数645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数168件。全年举办科普讲座92次,科普展览次数达到10次,参观人数达到6万人次。
教育事业。全年教育经费(区教委系统)总支出109597万元,增长30.4%。九年义务教育完成率保持100%。成人识字率、中小学三残儿童入学率、儿童家长家庭教育知晓率均保持100%。年末普通中学14所,职业中学2所,小学31所。全年学校招收学生普通中学8750人,职业中学1660人,小学5153人;在校学生普通中学26185人,职业中学4020人,小学33106人;毕业生普通中学9090人,职业中学1506人,小学5587人。幼儿园教师662人,在园幼儿11305人。
文化事业。全年建成街区文化中心3个。年末社区图书室为76个,地区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2个。艺术表演团体16个,全年原创首演剧目39个;艺术表演场馆3个,全年演出152场,观众达到17.8万人次。群众艺术馆、文化馆(站)3个,全年举办展览12次,组织文艺活动140次。开展红歌传唱1800场次,组织大型文化艺术活动56次。年末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为11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7个,其中国家级3个。
卫生事业。年末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65家(不含诊所),拥有8112张床位和13057名卫生机构人员;其中三级甲等大型医院7家、街道社区卫生服务站23家。全年诊疗人次713.8万人次,出院25.8人次,实际占用总床日数297.6万日。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2.94‰,5岁以下儿童中重度营养不良患病率0.3%,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98.6%。
体育事业。全年体育经费525万元,体育彩票收入9221.2万元,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比例为50%。市民体质抽样合格率为92%。全民健身路径548处,登山步道3条。人均体育场地面积1.1平方米,社会体育指导员1270名。
五、民生保障
人口。年末户籍人口56.4万人,比上年减少0.9万人,其中男性27.9万人,女性28.5万人;常住人口63.9万人,比上年增加0.9万人;城镇化率100%。
居民生活。全年城市居民人均家庭总收入24316元,增长14.2%;其中工薪收入15251元,增长15.9%;经营净收入1974元,增长13.8%;财产性收入312元,增长6.7%;转移性收入6779元,增长10.7%。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146元,增长14.7%;人均消费性支出19127元,增长14.1%;恩格尔系数为32.8%,降低0.2个百分点。
社会保障与救助体系。年末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为45.0万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为53.3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为31.7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为30.0万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为26.1万人。年末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为17692人,下降5.2%,全年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6316万元,增长15.5%。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员14377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61%,下降0.19个百分点;城镇调查失业率4.6%,下降0.1个百分点。“人生关怀”工程投入1.2亿元,受益居民53.0万人次。
消费价格。全年城市居民消费价格上涨5.3%,其中食品、烟酒及用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居住类消费价格分别上涨14.1%、3.7%、1.3%、2.2%、2.0%、3.7%,交通和通讯、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消费价格分别下降0.9%、1.1%。
注:①根据国家统计局重庆调查总队相关文件精神,主城六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2011年起统一口径、采用相同统计数据。因此,2010年主城六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统一调整为19308元,2011年为22146元,增长14.7%。
②本公报中统计数据为快报数据,最终数据以统计年鉴公布的指标数据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