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城中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收录时间:2024-04-30来源:西宁市城中区人民政府

2021年,城中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牢把握市委提出“中央活力区”远景目标定位,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工作和经济发展要求,全区经济持续稳定恢复,高质量发展蹄疾步稳,国民经济稳步增长,“十四五”实现良好开局。

2021年累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35.67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8.6%;完成城中地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639万元,同比下降4.7%;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53151 万元,同比增长7.1%;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5.6%;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98021万元,同比增长6.7%;完成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903元,同比增长6.2%;完成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353元,同比增长6.0%。

一、综合

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全区2021年地区生产总值为235.6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8.6%,高于全市0.5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3.1%。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为0.38亿元,同比增长4.0%,对全区地区生产总值的贡献率为0.03%;第二产业增加值为90.11亿元,同比增长19.4%,对全区地区生产总值的贡献率为80.72%,拉动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9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为145.17亿元,同比增长3.6%,对全区地区生产总值的贡献率为19.25%,拉动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66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比为0.16:38.24:61.60。

2021年,经济增速为8.6%,高于7.5%以上的预期目标。一、二、三、四季度GDP同比分别增长16.4%、10.5%、10.6%、8.6%,经济运行总体平稳。

二、农业

2021年,全区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0262.5万元,同比增长3.8%。其中:农业总产值3821.49万元,增长6.1%,占总产值的37.2%;林业总产值765.08万元,增长48.1%,占总产值的7.5%;牧业总产值5137.93万元,下降1.7%,占总产值的50.1%;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538万元,增长1.5%,占总产值的5.2%。

据国家统计局西宁市调查队反馈数据显示,2021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5831亩,较上年增加471亩,同比增长8.8%;油料作物播种面积2801亩,同比增长0.6%;蔬菜播种面积3002亩,同比增长28.3%。畜牧业生产有增有降。生猪出栏同比增长161.1%;牛、羊、家禽出栏下降,分别为14.3%、16.3%、77.9%;猪肉产量同比增长159.1%。

三、工业、建筑业

截止2021年底,城中地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23家,其中南川工业园区21家,城中区属2家。2021年全地区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09419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5.9%,工业对我区地区生产总值的贡献率达到80.9%,拉动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95个百分点。其中城中区属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639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4.7%。南川工业园区实现增加值607780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72.8%,占全区工业增加值总额的99.7%。园区工业对全区工业的贡献率为100%,拉动全区工业增长46.07个百分点。

2021年,城中地区“四上”建筑业共有51家,建筑业总产值444363万元,其中有6家总产值达到亿元,占建筑业总产值的70.0%。

四、固定资产投资

2021年,全区区属固定资产投资专业(含房地产行业)较去年同期上升了15.6%,居五区第二。其中非房行业(项目投资)增速为29.3%,居五区第二。

2021年,全年累计完成项目投资额为122483万元,同比增长29.3%。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在库项目总计73项,2021年全年新入库项目共计44项,新项目本年完成投资额达到了104500万元,占总投资额的85.3%。

2021年,城中地区房地产投资累计完成85.4亿元,同比下降4.5%。其中住宅投资76.8亿元,同比下降5.0%。完成商品房销售面积76.9万平方米,同比增长5.6%;商品房销售额72.8亿元,同比增长4.9%;商品房施工面积514万平方米,与上期持平,其中住宅施工面积409.4万平方米,与上期保持不变。

五、财政

2021年,全区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8021万元,较去年91881万元增长6140万元,同比增长6.7%。其中:税收收入84811万元,下降1.2%。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60453万元,较去年同期193713万元减少33260万元,同比下降17.2%。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20417万元,增长7.1%;国防支出112万元,下降14.5%;公共安全支出3557万元,下降4%;教育支出28732万元,增长2%;科学技术支出102万元,增长41.7%;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2120万元,下降71.7%;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42590万元,增长6.7%;卫生健康支出14982万元,下降33.5%;节能环保支出2017万元,增长18.3%;城乡社区支出16487万元,下降21.8%;农林水支出5835万元,下降33.5%;交通运输支出39万元,下降88.3%;资源勘探信息等支出521万元,下降54.5%;商业服务业等支出910万元,增长50.7%;自然资源海洋气象等支出290万元,下降83.8%;住房保障支出16998万元,下降48.9%;灾害防治及应急管理支出4212万元,增长76.8%;其他支出59万元,下降58.5%;债务付息支出473万元。

六、国内贸易

2021年,城中地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53151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7.1%。恢复到2019年同期的97.3%。全区限额以上批发业累计完成销售额3526723.5万元,同比增长99.5%,较2019年同期增长125.3%。

2021年,我区经济较2020年保持恢复态势,但恢复不平衡、不稳固,尤其是2021年四季度以来,10-12月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分别增长9.0%、8.1%、7.1%,经济增速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回落,除基数效应逐季消退的因素以外,8月份全国疫情、汛情以及11月的本地疫情暴发,都使商品销售和服务业增速大幅回落,对市场的预期产生了较大影响。

在限额以上销售的17大类商品中,销售占比前三位的商品是汽车类、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和粮油、食品类。但今年汽车行业受汽车资源配置问题影响,4S店出现没有汽车销售的情况,同比下降6.0%;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受网购、直播的影响,销售持续下滑,同比下降16.1%。下降较为严重的还有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同比下降33.0%;通讯器材类同比下降32.6%。累计增速最高的是饮料类、石油制品类、烟酒类等3类商品。另外由于2020年全区共有6家企业退库,但是在2021年计算同期数时还要计算在内,所以对增速也产生一定的影响。

2021年,实现服务业营业额133229万元,较上年同期营业额121758万元增长11471万元,同比增长9.4%。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同比增长3.2%;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同比增长2.6%;房地产业(物业)同比增长2.5%;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同比增长38.1%;卫生行业同比增长0.4%;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同比下降7.0%;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同比下降17.1%。

七、人口、民生和社会保障

2021年,全区常住总人口32.68万人,增长0.25%,城镇化率为99.76%。

2021年,全区户籍人口情况:户籍总户数86312户,总人口255597人(男性122882人,女性132715人),年末民族人口情况:汉族221665人、藏族9144人、回族15439人、土族3606人、撒拉族1134人、蒙古族1882人、其他14人。

2021年,完成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903元,同比增长6.2%,位列五区第三,较上季度放缓0.6个百分点。完成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353元,同比增长6.0%,较上季度放缓0.4个百分点。

社会事业稳步推进。各阶段学生入学率保持稳定。辖区学校学前教育毛入园率107.6%、义务教育巩固率99.31%、高中毛入学率102.81%。有序推进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新增学位3348个。公办园和普惠型民办园在园幼儿占比已达到90%以上。稳就业工作精准务实。创新开展“直播带岗”活动,全年城镇新增就业6601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7109人(次),各类失业人员就业7547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6%。组织人员开展技能培训班11期、创业培训班12期。设立高校毕业生服务窗口,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88%。社会保障体系继续完善。养老、失业、工伤三险申报业务实现“一网通办”,实现高频事项“跨省通办”,失业保险参保40100人,发放失业保险金504.9万元、补助金1248.72万元,工伤保险参保12378人,社会保障卡持卡人数15.37万人。医疗保障体系建设不断强化。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12.28万人,参保率稳定在96%以上。不断增强医疗救助托底保障功能,核准全区低保、重残、优抚等六类人员3574人,发放救助金额113.51万元。社会救助成效显著。积极落实“分类施保”等政策,发放低保金1682.29万元,一次性生活补贴159.4万元,取暖补贴206.45万元,发放临时救助金338.71万元,疫情临时救助143.44万元,残疾人“两项”补贴421.8万元。

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