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头沟区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收录时间:2013-03-07来源:门头沟区统计局

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全区在区委区政府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生态涵养发展区和建设首都西部综合服务区的功能定位,紧抓机遇、科学发展、敢于发展,在城市建设、招商引资、主导产业等领域取得重大发展成果,推动全区经济实现强劲增长,社会发展和谐稳定,实现“十二五”时期良好开局。

一、综合经济

经济总量:初步核算,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02.7亿元,比上年增长18.8%。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8亿元,比上年增长29.9%;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53.3亿元,比上年增长19.8%;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47.6亿元,比上年增长17.4%。三次产业结构为1.78:51.87:46.35。

财政收支:全区实现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6.9亿元,比上年增长58%,完成调整预算的145.4%。实现共享税收12.6亿元,比上年增长54.7%,其中,实现增值税1.9亿元、营业税5.6亿元、企业所得税2.5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1%、75.4%、38.1%。实现固定税收3亿元,比上年增长56.6%;实现非税收入1.3亿元,比上年增长103.7%。

全区完成财政一般预算支出55亿元,比上年增长20.1%,完成调整预算的167%。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4.7亿元,比上年增长15.9%;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7.3亿元,比上年增长27.1%;教育支出7.3亿元,比上年增长25.7%;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突破1亿元,比上年增长10.8%。

投资:全区项目建设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42.3亿元,比上年增长58.4%。其中,区属重点工程67个,完成投资90亿元,比上年增长108.4%。完成政府投资114.7亿元,比上年增长54.5%;完成社会投资27.7亿元,比上年增长76.7%。政策性住房完成投资64亿元,比上年增长160.8%。BT在建项目达到22个,完成投资5亿元。基础设施投资完成59.4亿元,比上年增长16.3%,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41.8%,其中城镇基础设施投资47.5亿元,农村基础设施投资11.9亿元。

二、生态环境、能源消耗及安全生产

生态环境:全区坚持不懈地打造生态环境优势,完成京津风沙源、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修复治理废弃矿山及砂坑,被确定为国家生态修复科技综合示范基地。完成永定河及清水河河道生态修复治理,形成青山绿水百里画廊。2011年,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37.27%,林木绿化率达到58.76%,成为国家生态示范区。启动国家生态区和环保模范城区创建工作,空气质量二级和好于二级天数达到272天,完成率达为74.5%,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

资源及能源消耗:我区按照功能定位的要求,继续淘汰资源开采业,大力调整农业结构,逐步退出传统种养业,三次产业结构日趋合理,节能减排成效显著。初步测算,2011年全区万元GDP能耗降至0.6437吨标煤。全区能源消费总量66.1万吨标煤,比上年下降7.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能耗量为15.1万吨标煤,比上年下降34.9%;全区用电量8.4万千瓦时,比上年下降3.1%。

安全生产:2011年,全区共发生安全生产事故122起,伤71人,死亡18人。与上年相比,事故起数减少16起,下降12%;受伤人数增加8人,增长13%;死亡人数减少1人,下降5%。其中交通事故58起,比上年减少2起,伤71人,死亡13人;铁路交通事故2起,死亡2人;火灾事故61起,比上年减少10起,死亡1人,造成损失12.8万元,比上年下降61%;生产安全事故1起,比上年减少4起,死亡2人。

三、行业发展

农业:2011年,我区启动中芬生态谷、中瑞生态谷等重大生态产业项目建设,成立生态产业园区管委会,有力推进了沟域经济及农业产业化发展。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1亿元,比上年增长28.7%。其中,林业实现产值2.9亿元,比上年增长69%;畜牧业实现产值1.2亿元,比上年增长1.7%。都市型现代农业效益全面提升,实现产值2.2亿元,比上年增长18.9%。由于我区全面禁止对生态环境带来破坏的养殖项目,我区牛奶、鸡蛋和出栏羊只等下降较多。

工业:2011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值89.7亿元,比上年增长14%。实现销售产值84.1亿元,比上年增长10.6%,其中出口交货值实现27.1亿元。都市型工业、现代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全年都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分别实现产值8.2亿元、22.1亿元和23.3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6.2%、17.4%和71.2%。

建筑业:全区有资质的建筑业企业实现建筑业总产值58.8亿元,比上年增长15.6%;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46.8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2.6%,其中新开工面积55.3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4.5%;房屋建筑竣工面积28.4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20.7%。

房地产开发业:全区项目建设地房地产企业完成开发投资额49亿元,比上年增长400.1%。房屋施工面积130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27.4%,其中住宅施工面积78.9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15.2%;施工面积中新开工面积99.8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767.1%。房屋竣工面积10.3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67.9%,其中住宅竣工面积2.3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85.9%。商品房销售额5.2亿元,比上年增长87.9%,其中住宅销售额4亿元,比上年增长436.1%。

商业: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38亿元,比上年增长16.7%。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及个体实现零售额24.3亿元,增长19.1%;限额以下企业及个体实现零售额11.3亿元,增长16.2%;商品交易市场实现零售额2.3亿元,下降2.5%。

旅游业:2011年,全区大力发展旅游文化休闲产业,编制旅游文化休闲产业战略规划,启动若干重大旅游项目建设,成功举办北京市第七届农运会、第二届北京国际山地徒步大会、环北京职业公路自行车赛等重大活动,地区吸引力不断增强。全年接待游客292.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2.8%,实现旅游收入14.6亿元,比上年增长41%。其中住宿业接待39.7万人次,增长3%,实现营业收入2.6亿元,增长9.3%;旅游景区接待游客129.5万人次,增长31.1%,实现营业收入1.8亿元,增长17%。

年末全区实际经营的观光园为56个,民俗旅游农户1006户,全年共接待游客120.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9.7%,实现经营收入1.3亿元,比上年增长62.3%。

金融业:截至年末,金融机构存款余额达到351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3.9%,其中对公存款173.3亿元,储蓄存款177.7亿元,分别比上年末增长23.4%和24.4%。全区金融机构贷款余额67.1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2.3%。其中,短期贷款16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21.2%;对公贷款55.9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4.3%。

交通运输业:2011年,全区运输企业拥有货运车辆8200辆,客运车辆892辆。货运量74.9万吨,货运周转量2753.2万公里;客运量17017.8万人次,客运周转量595621.999亿人公里,同比增长3.16%。

邮电业:截至年末,全区共有邮政局所15处,其中局1处,支局6处,所8处。全年报刊亭邮政业务总量4740.3万元,通信业务总量5718.9万元,出口函件209.7万件,包件3.2万件,汇票5.6万张,报纸累计数847.3万份,杂志34.9万份,特快专递5.8万件。

四、社会事业

科学技术:2011年,我区共实施科技计划项目12项,年内新立11项。其中区级科技计划项目6项,年内新立6项;市级科技计划项目6项,年内新立5项。通过科技计划的实施,共引进市科技经费935万元,培训各类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100人次,引进技术人员2人。举办各种科技培训班20期,1500人次参加培训。实施区玫瑰、黄芩产业科技示范等科研计划项目12项。

教育:年末全区共有幼儿园16所,班数174个,全年入园(班)人数3043人,在园(班)幼儿5066人,离园(班)2829人,教职工477人,其中专任教师268人。小学学校35所,班数409个,毕业生1859人,招生数1974人,在校学生数11471人,教职工1555人,其中专任教师1222人。中学学校17所,其中初级中学13所,高级中学2所,完全中学2所,毕业生2509人,招生数2398人,在校学生数7597人,教职工1351人,其中专任教师939人。

2011年,我区的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全区小学及格率达到97.92%,中考及格率达到95.97%,优秀率达到26.54%,比上年提高9.3个百分点。小学、初高中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合格达标率均达到100%;全区高教自考专业40个,参加考试1098科次,合格率27%;全年专科毕业11人,本科毕业16人,实考率54%。全年参加岗位培训、技术培训7893人次。

文化:2011年,全区共有文化俱乐部、文化室239个,全年组织演出8826余场,观众90.4万人次。公共图书馆共有藏书59万册,其中本年新购2.7万册,书架单层总长度288米,发放个人借书证2648个。截至年末,全区共有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4个,市级10个,区级71个。

卫生:2011年,区属医疗卫生机构中,医院5个,乡镇卫生院7个,医疗站所14个。医疗卫生机构床位797张,卫生技术人员1512人,其中执业医师521人,注册护士518人。全年医疗服务门急诊量114万人次,出诊量6835人次。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人数55100人,参合率为98.6%。

体育事业:2011年末,全区有等级运动员65人,等级裁判341人,其中国家级1人,一级55人,二级284人。全年组织区级比赛278次,参赛人数5.5万人;参加市级比赛10项,共获金牌20枚、银牌16枚、铜牌24枚;向上一级体校输送优秀运动员9人。

五、人民生活

人口状况:2011年末,全区有常住人口29.4万人,比上年增加0.4万人。户籍人口总户数118113户,总人数247504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90618人,农业人口56886人。户籍人口中,全年出生人口1789人,死亡人口2139人,人口出生率7.26‰,死亡率8.68‰,自然增长率-1.42‰,计划生育率98.21%,比上年提高1.31个百分点。

劳动和社会保障:全区不断加强就业及社会保障工作,采取多项措施改善就业环境,全面消除“零就业”家庭。截至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11%,比上年降低0.54个百分点;本年安置下岗失业人员6780人,年末实有登记失业人员3746人。将城镇无医疗保障老年人、劳动年龄内无业居民及学生儿童纳入医疗保障体系。全区养老、失业、工伤和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分别比上年增长4.2%、4.5%、1.4%和5.7%;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数为55100人,参合率达到98.6%。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应保尽保,城镇、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分别达到11305人、2643人,农村五保户人数为264人。

城乡居民收支: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172元,比上年增长15.2%;人均消费支出18578元,比上年增长5.5%,恩格尔系数为33.6%。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4031元,比上年增长15.6%;人均生活消费支出9516元,比上年增长10.2%,恩格尔系数为36.9%。

公报注释:
1. 地区生产总值及其结构数据为北京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初步核算数据,地区生产总值按当年价格计算。
2. 本公报部分数据由其它部门提供。
3. 根据国家统计局相关规定,2011年起固定资产投资统计起点由50万元调整至500万元,增长速度按可比口径计算。
4. 2011年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调整为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全部法人工业企业。
5. 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批发企业和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零售企业。
6. 公报中部分数据合计数或相对数由于计量单位取舍不同而产生的计算误差,均未作机械调整。

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