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城关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收录时间:2024-04-25来源:城关区统计局

2018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国内形势,区委区政府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深入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全区经济运行平稳向好,提质增效持续推进。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20.91亿元,同比增长5.6%。从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0.52亿元,同比增长2%;第二产业增加值134.75亿元,同比下降1.1%;第三产业增加值885.64亿元,同比增长6.7%。三次产业结构由2017年的0.23:13.51:86.26调整为2018年的0.05:13.2:86.75。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77483元。

图1 2014-2018年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长速度

年末全区常住人口131.91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3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30.22万人,城镇化率为98.72%。男性66.75万人,占50.6%;女性65.16万人,占49.4%。0-14岁人口占12.8%;15-64岁人口占74.35%;65岁及以上人口占12.85%。出生率为7.42‰,死亡率为4.25‰,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17‰。

图2 2014-2018年常住人口数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40542人,其中失业人员再就业14620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91%。全年输转城乡富余劳动力8181人,同比下降1.65%。其中,省外输转211人,同比下降17.25%;省内输转7889人,同比下降2.16%;境外就业81人,同比下降36%。

二、农业

农村经济稳定增收。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5481.31万元,同比增长2%。其中,农业增加值3761.14万元,同比增长15.91%;林业增加值913.8万元,同比下降28.06%;牧业增加值495.95万元,同比增长5.84%;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310.42万元,同比增长3.91%。

现代农业快速发展。全面完成《兰州市城关区城郊特色蔬菜产业技术集成与示范》国家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引进蔬菜新品种185个,其中适宜项目区种植品种42个,建成育苗中心100亩,无公害生产示范区600亩,现代生态农业园150亩,建立农业科普基地,建成配送中心1个、冷藏库3个,推广农超对接、社社合作、电子商务,基本实现“基地+农户+合作社+市场”的产业化模式。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下滑明显。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58.33亿元,同比下降2.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1.01亿元,同比下降2.6%。

从企业经营状况看,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2.72亿元,同比增长3.67%;利润总额21.25亿元,同比下降10.1%;产品销售率98.94%,同比下降0.42%;主营业务利润率为20.69%;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66.98元,较上年提高0.07元。

分行业看,医药制造、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燃气生产和供应业、水的生产和供应业、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等六大重点行业完成工业增加值48.56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95.18%。

图3 2018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分行业构成图

建筑业低位运行。全年资质内建筑业实现产值399.15亿元,同比增长7.2%。其中,全年产值上亿元的企业有39家,产值为348.2亿元。实现增加值76.8亿元,同比增长0.15%。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达2171.25万平方米,同比下降7.2%;房屋建筑竣工面积426.16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1.95%。建筑企业全年在省外完成产值87.13亿元,占全部产值的21.83%。

图4  2014-2018年建筑业增加值

四、服务业

服务业持续优化。全年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124.48亿元,同比增长3.9%;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46.59亿元,同比增长6.2%;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37.52亿元,同比增长5.8%;金融业增加值111.53亿元,同比增长5.6%;房地产业增加值39.65亿元,同比下降2.8%;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256.67亿元,同比增长13.8%;非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268.79亿元,同比增长3.5%。

全年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80.64亿元,同比增长3.53%。批发业实现商品销售额1198.59亿元,同比增长8.23%;零售业实现商品销售额730.28亿元,同比增长10.05%;住宿业实现营业额20.91亿元,同比增长10.61%;餐饮业实现营业额98.71亿元,同比增长13.65%。

图5 2014-2018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及增长速度

五、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止跌回升。全年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8%。其中5000万元以下项目投资同比增长191.7%;5000万元以上项目投资同比下降14.04%;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9.85%。

图6  2018年固定资产投资三次产业构成

项目建设成效显著。实施重大项目100个,培育入库5000万元以上项目25个,银河国际二期、东岗立交桥拆除重建等19个项目开工建设,盛达金融广场、东湖广场等41个项目进入主体建设阶段,亚欧国际、兰州汽车新东站等28个项目即将竣工,项目开工率达到88%。

房地产开发投资稳定增长。房地产开发投资205.15亿元,占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的64.7%,较上年提高5.48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面积183.17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8.2%,其中住宅销售面积154.63万平方米,同比下降33.92%。商品房销售额169.83亿元,同比下降21.11%,其中住宅销售额128.78亿元,同比下降25.55%。

六、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稳中向好。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39.18亿元,同比增长7.32%。其中:批发和零售业实现零售额638.59亿元,同比增长6.27%;住宿和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00.59亿元,同比增长14.47%。

在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中,粮油、食品类零售额同比增长0.3%;饮料类同比增长9.1%;烟酒类同比增长8.2%;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同比下降2.9%;化妆品类同比增长12.5%;金银珠宝类同比增长1.1%;日用品类同比下降5.9%;书报杂志类同比下降1.8%;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同比增长5.3%;中西药品类同比增长13.6%;文化办公用品类同比增长20.1%;家具类同比增长15.4%;通讯器材类同比下降19.9%;石油及制品类同比增长4.7%;机电产品及设备类同比下降26.2%;汽车类同比下降6.4%。

图7 2014-2018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速度

七、财政和金融

财政实力持续扩大。全年实现地域性财政收入303.27亿元,同比增长10.46%。实现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4.06亿元,同比增长10.01%。其中:税收收入39.93亿元,同比增长12.41%,占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90.63%;非税收入4.13亿元,同比下降8.85%,占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9.37%。实现公共财政预算支出59.03亿元,同比增长7.01%。其中,民生和社会各项事业支出32亿元,同比增长8.4%,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54.8%。

图8 2014-2018年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及增长速度

金融资本加快聚集。截止2018年底,全区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为5489.24亿元,同比增长3.71%;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5381.35亿元,同比增长17.02%。

八、科技、教育

科技工作开拓创新。全年科学技术支出7208万元,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达1.22%。受理专利申请3818件,同比增长16.58%。授予专利权1935件,同比增长6.26%,其中授予发明专利权574件,同比增长19.83%。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19.72件。全年共签订技术合同2019项,同比增长3.54%;技术合同成交金额40.25亿元,同比增长7.94%。

加快国家区域“双创”示范基地建设,制定《城关区深入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方案(2018-2020)》,投入1359万元,扶持丝路品味等众创平台13家,成功孵化甘肃微领地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114家,育乐萌等项目7个,转化科技成果5项,累计培育各类众创空间52家,其中国家级14家,占全省近40%,各类双创平台入孵企业1815家,带动就业11500人。建成会宁路双创示范街;成功举办“2018西部创客节创享大会、创响中国兰州站”主题活动;成功加入“西部地区双创示范基地联盟”,开启区域协同创新新篇章。

教育事业提质增量。大力推进教育发展攻坚行动,着力推进扩总量、提质量、促改革工作,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水平不断提升。

年末拥有普通中学52所,招生17604人,在校生53446人,毕业生16550人;普通小学84所,招生14029人,在校生76397人,毕业生11163人;职业中学27所,招生6494人,在校生19370人,毕业生6879人;特教学校2所,招生21人,在校生325人,毕业生41人;幼儿园306所,招生13376人,在园幼儿39981人。学龄儿童入学率100%,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9.98%,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9.89%。                                                          

新建中小学校、托幼机构19所,新增学位4200个。其中新增民办托幼机构12所,新增学位1500个。通过免费师范生招聘、同工同酬聘用制教师招聘等人才引进方式,选聘优秀教师481名。向新建校、边远薄弱学校及一体化学校交流教师168人。开展学科教师培训13期,培训800余名教师。组织160余名免费师范生赴北京师范大学、四川师范大学开展高端培训。以“名校办分校”“强校带弱校”的方式,大力推进通渭路小学中山分校等12个“一体化”办学体制改革。组织城关区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艺术节、校园“三大球”联赛、民族团结教育宣传月、中小学生诗词成语大赛、传统文化进校园等活动,校园文化生活进一步丰富。

九、文体、旅游

文体活动有序开展。举办群众文化活动120余场,举办音乐、舞蹈、书画、鉴赏等各类专题培训班30余期,培训5000人次。开展“书法进课堂”活动,创作书画作品86件,获得全国奖项3人次,省级奖项5人次,3篇学术论文在书画权威杂志发表。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5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4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9项,建成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5个,认定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15人。投入资金140万元,采购数字图书借阅机24台、图书5.6万册,全部配送到24个街道的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检查文化经营场所1600家,开展专项执法检查56次,关停无证经营场所120家,取缔无证游商89处,收缴盗版音像制品12000余张,盗版书刊20000余册,查扣点歌设备及电子游戏主机110台。

建成全省首个县区智慧体育全民健身大数据平台,新建国民体质监测点2个,累计完成国民体质监测3600余人。新建全民健身小游园10个,完成30条全民健身路径的安装工作,培训社会体育指导员269余人。组织2018年城关区青少年田径运动会等青少年竞赛9项次。完成体育彩票销售9.22亿元。

旅游行业健康发展。新建、改建旅游厕所8座,提升改造标准化农家乐15家。开展全区旅游市场专项整治“利箭行动”13次。举办城关区冰雪旅游节、文化旅游节、文明旅游“五进”等系列主题活动10场次。组团赴广西南宁、武汉、长沙、新疆霍尔果斯等地开展城关区文化旅游宣传推介活动4场次。全年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4449.8万人次,同比增长20.1%;实现旅游总收入418.16亿元,同比增长23%。

十、卫生和社会服务

卫生服务能力不断提高。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高,公共卫生整体实力和疾病防控能力逐步增强,全区卫生与健康事业蓬勃发展。年末全区共有医疗卫生机构502个,其中医院51个,妇幼保健中心2个,专科医院2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102个,诊所、卫生所323个。卫生技术人员19592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7216人,注册护士9290人,药剂、检验人员1688人,其他1398人。在卫生技术人员中,医院卫生技术人员15353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卫生技术人员2836人,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卫生技术人员1610人;专业公共卫生医疗机构卫生技术人员1400人;其他卫生机构卫生技术人员3人。医疗卫生机构拥有床位数1.33万张,其中医院拥有床位1.28万张。全年总诊疗人次762.89万人次,出院人数39.49万人。全区有疾病预防控制中心3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技术人员539人;卫生监督所3个,卫生监督所卫生技术人员202人。儿童保健覆盖率100%,孕产妇保健覆盖率100%,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率0.83‰,婴儿死亡率3.34‰。

社会服务狠抓落实。新建老年日间照料中心11家,建成民办养老机构2家,新增养老床位440张,服务人数达到11.6万人次。大力推行医养融合、分级诊疗模式,试点建设 “康乐荣养”医养托健中心,建立全科医师团队237个,组建新型养老服务团队102个,并与33家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和为老服务中心签订医疗服务协议,家庭医生签约人数为31.11万人,重点人群签约人数为13.86万人,重点人群签约率44.6%,计生特殊家庭签约率100%。

十一、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环境保护扎实推进。持续加强重点领域污染管控,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生态文明建设稳步推进,环境保护各项工作扎实开展。空气质量优良天数245天,剔除沙尘后达标率为77%,PM10为93μg/m3,PM2.5为41μg/m3。改造小火炉2.3万台,受理各类环境污染投诉件2611件,立案查处环境违法案件6起。完成“散乱污”小型企业整治工作,查封不达标21家,搬迁、拆迁99家。完成328家企业污染源调查工作。完成辖区内101个区域环境噪声点位和69个交通噪声监测点位噪声监测及数据汇总工作,全区交通干线噪声平均等效声级为69.2分贝,区域环境噪声昼间平均等效声级为54.9分贝、夜间平均等效声级为45.0分贝。

安全生产持续好转。全年共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19起,同比下降5%;死亡18人,同比下降21.7%;受伤7人,同比下降70.8%;经济损失985.4万元,同比增长108.3%。亿元国内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0.018人/亿元,同比下降25%。其中,工矿企业各类生产安全事故9起,死亡10人;道路交通各类生产安全事故10起,死亡8人。十二类营运车辆道路交通事故万车死亡人数0.67人/万辆,同比下降59.2%。

十二、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全年实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401元,同比增长8.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484元,同比增长9.1%,城乡居民收入比为1.61。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30814元,同比增长14.2%;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 23032 元,同比增长6.9%。

图9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构成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构成

社会保障日臻完善。年末全区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5.03万人,其中灵活就业8.04万人,企业6.99万人。参加城镇居民养老保险人数1.14万人;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人数0.82万人。参加城乡基本医疗保险人数55.61万人。其中,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9.57万人;参加城镇灵活就业人员基本医疗保险人数2.79万人;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43.25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6.13万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6.73万人。参加生育保险人数6.13万人。征缴基本养老保险费113321万元,征缴医疗保险费50430万元,征缴生育保险费3263万元,征缴工伤保险费1202万元,征缴失业保险费2257万元。累计为7170名低保对象发放低保金5171.8万元,为815名贫困患者发放大病医疗救助金468万元,为332名生活困难人员发放临时救助金305万元。

注:1.本公报各项统计数据为初步统计数,统计范围为城关行政辖区内全部社会经济活动。

2.地区生产总值(GDP)、各产业增加值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其他指标增长速度均按现价计算。

3.本公报中城镇登记失业率、城镇新增就业人员数据来自城关区就业服务局;财政、金融数据来自城关区财政局;文化、体育、旅游数据来自城关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局;社会保障数据来自城关区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和城关区医疗保障局;城乡低保、农村特困人员救助供养、社会服务数据来自城关区民政局;教育数据来自城关区教育局;科技数据来自城关区发展和改革局和城关区科学技术局;社会服务数据、卫生数据来自城关区卫生健康局;环境保护数据来自兰州市生态环境局城关分局;安全生产数据来自城关区应急管理局。

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