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金昌市金川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收录时间:2012-10-07来源:金昌市金川区统计局

2011年,全区人民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实现跨越式发展为目标,以城乡一体化为主体,按照区六届人大六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着力推进“五化”建设,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全区经济运行呈现出总体平稳较快发展态势,实现了“十二五”时期的良好开局。

一、综合

2011年,全区完成生产总值(GDP)188.35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6.3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81亿元,增长5.28%;第二产业增加值160.45亿元,增长17.1%;第三产业增加值25.09亿元,增长12.38%。人均生产总值达82160元(折合12721美元),增长16%。

2011年,全区完成区级地方财政收入24403万元,比上年增长4.87%;财政支出65861万元,比上年增长6.94%。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5.6%,同比上涨5.6个百分点。其中食品价格指数上涨13.4%;衣着价格指数上涨3.9%;烟酒及用品价格指数上涨4.6%;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价格指数与上年持平;医疗保健价格指数上涨0.1%;交通和通信价格指数上涨0.8%;娱乐教育文化用品价格指数上涨1.1%;居住价格指数上涨2.3%。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上涨6.1%。

二、农业

2011年,全区农作物播种面积达到22.02万亩,较上年增加0.48万亩,同比增长2.23%。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0.55万亩,减少0.59万亩,下降5.3%。小麦播种面积5.91万亩,增加0.46万亩,增长8.44%;大麦播种面积0.26万亩,减少1.29万亩,下降83.23%;玉米面积4.01万亩,增加0.17万亩,增长4.43%。油料面积2.76万亩,减少0.97万亩;果用瓜类面积0.65万亩,减少0.03万亩;蔬菜面积4.74万亩,增加1.05万亩;青饲料1.94万亩,增加0.32万亩。

主要农产品产量如下:

指标 2011年 比上年±%

粮 食 54836吨 6.94

油 料 9309吨 -37.89

蔬 菜 111430吨 19.71

瓜 类 20966吨 23.65

水 果 4380吨 -5.91

2011年,全区当年完成造林面积2952亩。

2011年,新建养殖小区8个、肉牛繁育场2个、高标准暖棚圈舍3313余间,规模养殖户达到2694户。全年猪、羊和肉牛出栏分别为2.07、5.30、0.18万头(只)。

主要畜产品产量和牲畜存栏数如下:

 

指标 2011年 比上年±%

肉类总产量 2598吨    3.51

禽蛋产量 460吨    15.00

牛奶产量  1500吨   -37.50

大牲畜年末存栏 1.08万头   96.36

猪年末存栏 2.15万头 -13.31

羊年末存栏 8.70万只 -5.64

鸡年末存栏 13.49万只 34.77

2011年,全区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23.15万千瓦,农用拖拉机0.82万台,均与上年持平。年末耕地面积达到21.32万亩,机械化肥深施面积达到13.71万亩。全年累计发放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补贴641.67万元,发放农机购置补贴资金 397万元。

2011年,全区共改造农村危旧房2400套,建成6个村级文体活动广场,开工新建了高崖子新村、中牌等2个村级文化中心,硬化宅前道路6.7公里,完成了马家崖、中牌等村道路硬化铺装14.7万平方米,维修改造渠道1169公里,铺设人饮管道114公里,解决了2653人的饮水安全问题。

三、工业、建筑业

2011年,全区工业实现增加值144.58亿元,增长17.63%;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增加值143.29亿元,增长17.67%。地方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12.43亿元,增长15.63%。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如下:

 

指标 2011年   比上年±%

镍 12.70万吨   -2.16

铜 49.52万吨   28.48

硫酸 191.73万吨 12.46

红砖 16800万块 12.00

麦芽 41146吨   10.90

2011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销售收入1243.21亿元,比上年增长24.42%。全年实现利税总额54.61亿元,增长43.79%。

2011年,全区共有建筑企业17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65.6亿元,增长39.07%。

四、固定资产投资

2011年,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2.97亿元,比上年增长37.71%,其中:城镇完成投资90.54亿元,增长35.95%;农村完成投资2.43亿元,增长167.03%。

2011年,全区完成房地产投资5.4亿元,比上年增长59.76%。商品房销售面积42.78万平方米,下降10.39%,其中:住宅41.13万平方米,下降11.45%;商品房销售额9.29亿元,增长5.81%。

五、贸易经济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28亿元,比上年增长18.1%,其中:批发业5.9亿元,增长6.69%;零售业19.42亿元,增长21.38%;住宿餐饮业4.96亿元,增长20.68%。

2011年末,全区个体工商户达6711户,同比增长4.44%;从业人员12403人,增长76.03%;注册资金1.47亿元,增长140.98%。私营企业1281个,增长13.87%;从业人员15838人,增长6.62%;注册资金18.82亿元,增长35.69%。非公经济实现增加值17.54亿元,增长11.22%,占全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9.31%。

  全年共引进及续建招商项目30项,其中:新建项目21项,引进到位资金6.23亿元,同比增长34.27%。

六、金融、证券、保险

2011年末,全区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到161.11亿元,比年初增加34.02亿元, 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26.77%,其中:居民储蓄存款78.73亿元,比年初增加9.21亿元,同比增长13.25%。各项贷款余额为114.15亿元,比年初减少7.76亿元,同比下降6.37%。其中:年末个人消费贷款余额9.98亿元,比上年增长42.57%。

2011年,全区证券市场各类证券成交额为96.84亿元,较上年下降32.95%;托管市值总额为7.77亿元,较上年下降17.43%;2011年新增开户3361户,在册总户数39575户。

各类保险机构全年保费收入63979万元,比上年增长13.37%,其中:财产保险保费收入20819万元,增长26.82%;赔付支出7458万元,增长0.65%。寿险保费收入43160万元,增长7.85%;赔付支出630万元,增长3.28%。

七、交通、邮电

2011年,全年新(改)建农村公路45.22公里,完成投资802万元。全区公路通车总里程520.64公里。现有注册机动车总量34609辆,其中汽车21146辆。全年完成公路客运量469.2万人,客运周转量50675万人公里;货运量达到744万吨,货运周转量48555万吨公里。

2011年,全区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6698万元,比上年增长9.24%。年末城乡电话达3.71万户,其中:城市固定电话用户3.54万户,农村固定电话用户0.17万户。移动电话用户达20.94万户,增长0.34%。全年订阅报纸772.02万份,同比增长1.9%;杂志56.82万份,增长6.19%。

八、科技、教育

2011年,区级共组织实施科技项目11项,引进示范农作物新品种41个,安排区级科技三项费45万元。全年扶持创建科技示范村10个,新发展科技示范户120户;完成各类农业技术培训10期,培训人员3300人次。

全区现有普通中小学35所;在校中小学生31057人,其中:高中生5858人、初中生9409人、小学生15790人;中小学专任教师2236人。现有幼儿园24所,其中:公办7所,民办17所;在园幼儿6749人;教职工人数497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学生86人, 教职工人数31人。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100%,巩固率达到100%;初中学生入学率100%,巩固率达到98.89%;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毕业率和完成率均达到100%。普通高考专科以上上线率89.34%,录取率83.2%。全区成人和青壮年识字率均达到99.37%。

九、文化、旅游和卫生

全区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个,文化馆1个,公共数字图书馆1个,数字图书馆现藏书22类32万册,内设4个电子阅览室,配备60台计算机为群众提供图书阅览,年接待读者2万余人次,是全省第一家县(区)数字图书馆。已建成农家书屋27个,镇综合文化中心2个,村文化室27个,社区文化中心16个。已建成文化共享工程县(区)级支中心1个,文化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10个。全年争取国家资金180万,为两镇27个村配备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配套设施。

全区共发放村村通地面卫星接收设施6790套,安装MMDS多路微波数字电视1470套,广播和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91.95%和91.06%。全年组织放映农村公益电影456场(次)。

2011年,全区接待旅游人数41.84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24亿元。

全区共有公立医疗卫生机构15个, 其中:医院5所,乡镇卫生院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个。年末实有病床数1141张;卫生专业技术人员1249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505人,注册护士478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覆盖率达到100%。孕产妇死亡率为0;孕产妇住院分娩率保持在100%;婴儿、5岁以下儿童和新生儿死亡率分别为9.5‰、9.5‰和8.04‰;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达到95%以上;婚前医学检查率达到82.92%。

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2011年末,全区常住人口为22.97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9.88万人,乡村人口3.09万人,城镇化率达到86.55%。

全区城镇新增就业3260人,失业人员再就业1510人,接收高校毕业生142人,城镇登记失业人员2042人,登记失业率为3.57%。全年培训农村劳动力1439人,输转1.82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1.81亿元。年末在岗职工5.17万人,与上年相比下降1.15%;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54116元,增长12.68%。

2011年,市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0074元,比上年增加2395元,增长13.55%;人均消费性支出16698元,增长17.71%;恩格尔系数为36.23%;人均居住面积31平方米。农民人均纯收入7780元,增长14.11%,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3740元,增长153.04%;恩格尔系数为21.16%;人均住房面积57平方米。

2011年末,区级单位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的职工5440人,参加城镇失业保险人数2537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5434人。全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实际参保人数为58278人,参保率达到99.62%;农村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实际参保人数为44911人,参保率94.15%。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3704人和31628人,参保率达到60.19%和98.08%。

城市低保标准由每月209元提高到了230元,农村低保月人均补助水平由68元提高到了77元。城市低保对象11690人,发放低保资金3004.88万元;农村低保对象3242人,发放低保金304.7万元。全年累计发放各类价格临时补贴167.45万元,保障16.58万人(次)。开工建设城市廉租住房5.3万平方米,发放廉租住房补贴227万元,下拨救灾款30万元,发放社会救助资金21.02万元,救助0.07万人(次)。

十一、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2011年,全区完成工业污染治理项目10项,投入资金3.61亿元。全年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为0.27万吨;氨氮排放量0.06万吨;二氧化硫排放量9.77万吨;氮氧化物排放量1.14万吨。城市污水处理率98.85%;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

2011年末,城区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0.7%;建成区绿地率33.47%;人均公园绿地14.07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8.3平方米。市区环境空气质量污染综合指数为2.13,比上年下降10.99%,市区环境空气质量二级和好于二级标准天数达到344天。全区万元GDP能耗同比下降4.56个百分点。

2011年,全区共发生各类事故92起,同比增加8起,死亡28人,减少4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30.8万元。其中:工矿商贸企业伤亡事故4起,死亡4人;火灾事故16起,死亡1人;道路交通事故74起,死亡21人。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为0.15,工矿商贸企业从业人员10万人死亡率为2.09,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为6.07。

 

注:1、本公报各项数据为初步核实数,如有变动以2011年《统计资料》为准;

2、本公报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本公报所列农业统计数据未包括省属单位农垦公司天生炕分场、小井子分场;

4、2011年,规模以上工业划分标准由原来的500万元以上变更为2000万元以上,规上工业统计数据同比口径相应调整;

5、2011年环境统计数据为环保局初步统计数据,最终统计数据以2011年环境统计公报为准;

6、常住人口、城镇人口、农村人口为省、市评估数。

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