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通州区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收录时间:2013-03-07来源:北京市通州区统计局

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全区人民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抓住建设现代化国际新城这一前所未有、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凝心聚力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使全区经济社会迈进跨越式发展的新阶段,实现了“十二五”的良好开局。

一、综合

经济增长:初步核算,2011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00.2亿元,按现行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6.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6.6亿元,增长12.8%;第二产业增加值195.4亿元,增长16.6%;第三产业增加值188.3亿元,增长15.9%。

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2887.9元,比上年增长8.6%。三次产业结构由2010年的4.3:48.6:47.1变化为2011年4.2:48.8:47。

财政:全区实现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0.4亿元,比上年增长27.8%。其中,实现营业税14.2亿元,比上年增长15.7%;企业所得税和增值税均为4.9亿元,分别增长8.9%和20.8%;房产税为2.2亿元,增长44.9%。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81.3亿元,比上年增长9.5%。其中,用于住房保障的支出为2.2亿元,增长83.1%;节能环保支出为1.2亿元,增长42.5%;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为12.5亿元,增长29.1%;医疗卫生和教育支出分别为7.1亿元和12亿元,增长19.7%和7.7%。

税收:全区完成税收总额124.7亿元,比上年增长20.7%。其中地税收入64.1亿元,比上年增长20.5%。

二、农业和新农村建设

农业:农业生产继续保持稳步发展。第一产业增加值16.6亿元,增长12.8%。实现农林牧渔业现价总产值45.4亿元,比上年增长14%。其中,农业产值25.8亿元、林业产值0.6亿元、牧业产值15.9亿元、渔业产值2.3亿元、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0.8亿元。

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迅速。构建“三河三路”都市农业生态走廊,基本形成无公害蔬菜、林果花卉、精品养殖、优质籽种四大农业主导产业。2011年,全区农业观光园47处,比上年增长2.2%;全年接待游客63.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3%;实现观光园总收入10206.8万元,增长28%。2011年,通州区种业收入累计6242.9万元,其中销往外埠4834.5万元,分别增长39.9%和55.3%。

全年设施农业收入81199.3万元,增长21.9%。设施农业实际利用面积2500.3公顷,增长7.1%。其中,温室占地面积1819.7公顷,增长4%;大棚占地面积565.5公顷,增长36.2%;中小棚占地面积115公顷,比上年下降32.7%。

新农村建设:2011年,通州区新农村建设坚持“建管并重”原则,在继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加大管护力度,并围绕通州区现代化国际新城建设,将城乡结合部城市化建设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统筹考虑,深化新农村建设,巩固新农村建设成果,加快推进全区农村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进程。

(一)完善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推进“三起来”建设。

2011年,全区投资2.1亿元,确定了农村街坊路、污水处理和“三起来”工程等多项新农村建设任务。

1.农村街坊路修缮工程。全区9个乡镇139个村严重破损的路面得到修复。

2.“亮起来”工程。新建和改造农村节能路灯工程38016盏,超额完成年初制定的20000盏任务数,惠及全区9个乡镇300个村,让农村夜间更明亮,农民夜间出行更方便。

3.“暖起来”工程。改造农村既有节能住宅600户、新翻建抗震节能民居48户。

4.雨洪利用工程。新建张家湾镇皇木厂村和宋庄镇小堡村雨洪利用工程2处。

(二)建立“六有”农村基础设施长效管护机制。

2011年通州区针对农村街坊路、公厕、交流电LED节能路灯、太阳能路灯、大中型沼气站和生物质气化站(两气)、太阳能公共浴室、污水处理站、联村和单村供水、户厕等9项农村基础设施管护,确定了维护标准和办法,明确了各相关部门和乡镇的职责。全区初步建立了有目标、有责任、有人员、有资金、有考核、有监督的“六有”全方位系统的长效管护机制。全区农村公共服务基础设施逐渐走上“平时有人管、坏了有人修、更新有能力”的良性轨道,使得全区农村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社会效益得以充分发挥。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45.7亿元,比上年增长12.3%。规模以上工业现价总产值576.3亿元,比上年增长8.1%;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为630.5亿元,增长8.2%;规模以上工业利润总额为30.8亿元,增长16.6%。

建筑业:2011年,全区有资质的建筑业企业238家。其中,施工总承包企业78家、专业承包企业155家、劳务分包企业5家。

初步核算,2011年,全区实现建筑业增加值49.6亿元,比上年增长31.5%;完成建筑业总产值421.8亿元,增长30.1%;本年新签合同额924.9亿元,增长76.5%;房屋建筑施工面积3426.5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314万平方米,比上年分别增长35.7%和5%。

四、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与房地产开发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15.8亿元,比上年增长20%。其中,基础设施投资49.1亿元,比上年增长24.2%。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18亿元,增长117.2%;第二产业投资41.5亿元,增长69%,其中工业投资40.9亿元,增长71.4%;第三产业投资356.3亿元,增长13.6%。

分城乡看,完成城镇投资(含房地产开发投资)374.9亿元,增长20.3%;完成农村投资40.8亿元,增长17.9%。

房地产开发: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268.1亿元,比上年增长2.7%。其中住宅投资153.8亿元,比上年增长32.3%。

在房地产开发投资中,政策性房屋项目投资65.7亿元,比上年增长82.6%。其中,经济适用房投资2.6亿元,比上年增长0.9%;限价房投资17.2亿元,下降0.5%;完成廉租

开发建设投资0.2亿元,下降5.7%;完成公租房项目投资0.6亿元,下降20.5%;定向安置房项目投资45.1亿元,增长197.7%。

全区政策性房屋施工面积338.9万平方米,增长22.4%。其中,经济适用房施工面积27.2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10.2%;限价房施工面积79.6万平方米,下降33.4%;廉租房施工面积2.3万平方米,与上年持平;公租房施工面积2.9万平方米,下降6.5%;定向安置房施工面积227万平方米,增长86.8%。政策性房屋销售面积58.6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94.7%。其中,经济适用房销售面积8.4万平方米,增长100%;限价房销售面积38.3万平方米,增长48.4%;2011年定向安置房首年销售,销售面积为11.9万平方米。

五、国内贸易、对外经济、旅游

国内贸易: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08亿元,比上年增长16%。从规模看,限额以上为141.5亿元,增长15.1%;限额以下及个体为34.6亿元,增长12.9%;商品交易市场零售额为31.9亿元,增长23.5%。

对外经济:全年新批三资企业32家,比上年减少4家。其中,外商独资企业18家,中外合资企业14家。全年投资总额2.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30.3%;合同利用外资1.4亿美元,增长40.6%;实际利用外资9017万美元,下降0.3%。

从海关统计数据看,2011年,全区进出口总额24.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2%;出口创汇14.1亿美元,下降1.1%。

旅游:全区接待旅游者25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1.3%。实现旅游收入21亿元,比上年增长17.8%。

六、交通运输和邮电

交通运输:2011年,通州区完成300余公里的道路交通建设,形成了内外相连、辐射周边的开放式路网,新增一批公交运营线路。全区郊区客运汽车220辆;营运出租汽车2043辆,出租汽车营运收入3.4亿元;客运人力三轮车839辆。

全区货运汽车拥有量达到2.9万辆。其中普通汽车2.8万辆,社会承载能力10.3万吨,营业收入11.3亿元。2011年水域游船132艘,其中自航船27艘。

全区二类以上汽修企业173家,维修行业营业收入21.2亿元。

邮电:全区共有邮政局所34个,其中农村22个。完成邮政业务收入1.1亿元,比上年增长25.5%。订销杂志56.9万份,下降1.7%;订销报纸2474.1万份,与上年持平。邮政储蓄年末收储余额37.6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3.2%。

全年电信业务收入6.1亿元,比上年增长14.5%。其中,固网业务收入4.9亿元,移动业务收入1.2亿元。年末电话用户到达37.2万户,增长0.4%;宽带用户到达22.4万户,增长5.6%。

七、金融

初步核算,全年完成金融业增加值23.4亿元,比上年增长19.9%。全区金融机构各项人民币存款余额1228.5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1.5%。其中,城乡居民储蓄余额655.1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5.8%;贷款总量扩大,金融机构各项人民币贷款余额达到365.9亿元,比上年末增长7.6%。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2011年,新建和改扩建60多所中小学校和公立幼儿园,成立北京新城职业学校。全区共有幼儿园77所,在园幼儿人数14128人,专任教师958人;共有小学81所,招生人数10503人,在校生50802人,毕业生6422人,专任教师2930人;全区初、高中学校40所,其中,初中招生人数5708人,在校生17326人,毕业生5930人;普通高中招生人数3998人,在校生12059人,毕业生2930人,共有专任教师3479人。

科学技术:科技支撑作用日益显现,先后实施了“北运河通州区城市段水环境改善研究与示范”、“通州现代化国际新城低碳城市标准体系研究”等重大科技项目;科技成果转化进一步加快,36项产品列入北京市自主创新产品范围,“生产力促进型”农村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初步建成。全区科技计划项目31项,比上年增加3项。其中,市级6项,区级25项。完成成果转化项目8项,比上年减少1项。登记技术合同207项,登记技术合同成交额23亿元。科技直通车参与活动67次。全年专利申请数1482件,比上年增加413件,增长38.6%。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大力弘扬运河文化,保护和修缮了一批文物古迹;“面人汤”面塑、骨雕等33个项目分别入选国家、北京和区级非遗名录。台湖国画院、宋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公共服务平台落成开放。全区共有公共图书馆1个,总藏书41.6万册。拥有区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54处,博物馆1座,韩美林艺术馆1座。年末实有有线电视接收用户34.2万户,比上年增加3.8万户。

全区专业电影院1个,电影放映队16个;艺术表演场所1个,基层文化中心15个,文化演出场次3366场;审批文化市场经营单位141家,比上年增加27家;2011年新建基层文化设施49个,投资总额2050万元,比上年减少1175万元。

卫生:全面落实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公共医疗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实现了公共医疗服务全覆盖,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形成。

2011年,全区卫生机构250个。其中,医院1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8个,社区卫生服务站81个。全部卫生机构实有床位2593张,卫生技术人员6278人。其中,执业医师2250人,助理医师146人,注册护士2345人,药师(士)375人。

体育:全年体育活动经费投入811万元。其中,群众体育经费177万元,竞技117万元,体育场馆401万元,体育器材116万元。

全区羽毛球、兵乓球综合馆1个,场馆面积3172平方米;露天灯光篮球场6个,面积3420平方米;体育运动学校1所,在校学生74人;举办全区性各类竞赛77次,举办镇(局)级各类竞赛240次;参加市级各类竞赛获得奖牌71枚。其中,金牌28枚,银牌20枚,铜牌23枚。

十、人口和人民生活

人口:2011年末,全区户籍人口67.3万人,比上年增长1.4%。其中,农业人口32.9万人,占总人口的49%;非农业人口34.3万人,占总人口的51%。全年新出生人口6730人,人口出生率为9.92‰;死亡人口3983人,人口死亡率为5.87‰,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05‰。

人民生活: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加,消费结构逐步优化。城镇住户抽样调查资料显示,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7713.1元,比上年增长13.5%;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7779.2元,增长10.8%;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6.1%。

城镇居民住房条件不断改善。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为35平方米,比上年增加6平方米;人均住房使用面积26.3平方米,比上年增加4.5平方米。

据农村住户抽样调查资料显示,2011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4273元,比上年增长13.8%。

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0253元,比上年增长4.2%,恩格尔系数为36.6%;农村居民年末人均居住住房面积37平方米。

十一、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

劳动就业围绕重点群体积极开展就业帮扶工作,加紧落实促进就业的配套政策,不断强化就业基础工作,就业局势保持基本稳定。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实现就业10515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97%,比去年增加0.1个百分点;失业人员参加培训1091人,比上年下降44.1%;参加职业技能培训人数达22605人,比上年增长8.7%。

社会保障积极贯彻落实各项社会保险政策,大力加强扩面征缴工作,其中,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20.6万人,参保率高达96.2%。参加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保险人数分别为31万人、33.2万人和24.6万人,比上年末净增4.2万人、3万人和4.3万人。城镇五险扩面征缴22.8亿元,比上年增收5.2亿元,比上年增长29.5%。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累计收缴基金1.7亿元。

社会保险体系不断完善,覆盖范围持续扩大,“一老一小”医疗保险、养老助残“九养政策”等保障制度全面落实。社会救助体系日臻完善,在全市率先成立社会福利协会,儿童福利院综合楼投入使用,区慈善协会正式成立,弱势群体、困难群体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2011年,新成立的通州区慈善协会和16个社会捐赠接收工作站共接受捐赠款1759万元,全区共有各类提供住宿的收养性社会福利机构26个。

全年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城市家庭1912户,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3174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3860户,最低生活保障6898人;农村五保供养196人;安置志愿兵、专业干部人数为225人。

十二、环境治理及绿化、

环境治理:大力度推进滨水生态环境建设,实施通惠河综合整治和北运河通州城区段补水净化工程,完成49公里的河道生态治理。工业废水、工业二氧化硫、工业烟尘排放达标率均达到100%。其中,工业废水排放总量5774.1万吨,比上年减少571.2万吨;二氧化硫排放量6212吨,比上年减少395吨;工业烟尘排放量855.5吨,比上年减少46.6吨。全年空气质量二级和好于二级以上天数271天,比上年增加1天,占全年的74%。

绿化:2011年植树造林面积3公顷,森林面积达到1.8万公顷,森林覆盖率为19.7%;湿地面积7910.3公顷;2011年末实有树木455.7万株;年末草坪面积322.4公顷;城市绿化覆盖面积4247.2公顷;城市绿化覆盖率49.3%。

*公报注释:

1.本公报中2011年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与上年相比增速为2011年初步统计数与上年统计年鉴数比较结果。

2.户籍人口数据来源于区公安分局;出生人口、出生率、死亡人口、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数据来源于区计生委;对外经济数据来源于区商务委;财税、交通运输和邮电、金融、教育和科技、文化、卫生和体育、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环境治理及绿化数据来源于相关职能部门的年报。

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全部法人工业企业;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企业和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零售企业。

4.根据国家统计局相关规定,2011年起固定资产投资统计起点由50万元调整至500万元。

5.恩格尔系数是指居民食品支出占消费支出的总额的比重。

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