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城区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收录时间:2024-04-13来源:龙城区统计局

2020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外部环境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全区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主动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全区经济持续稳定恢复,生态环境不断优化,民生福祉持续改善。

一、经济总量

初步核算,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实现81.3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1.60亿元,增长3.9%;第二产业增加值50.31亿元,增长1.3%;第三产业增加值19.48亿元,增长1.1%。三次产业增加值比重为14.25:61.81:23.94。

二、农  业

全年农业总产值实现23.27亿元,比上年增长3.3%。其中:种植业产值7.35亿元;林业产值2.03亿元;畜牧业产值13.6亿元;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0.24亿元。

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6.33千公顷。其中,玉米播种面积14.79千公顷。全年经济作物播种面积510公顷。其中,油料作物播种面积19公顷,蔬菜及食用菌播种面积440公顷。全年果园面积2014公顷。

全年粮食总产量4.86万吨。其中,玉米产量4.07万吨。全年油料产量28吨,蔬菜及食用菌产量3.8万吨。全年水果产量1.16万吨。

全年人工造林作业面积3080公顷,新增封山育(护)林面积131公顷。

全年猪、牛、羊、禽等肉类总产量30747吨。其中,猪肉产量20324吨,牛肉产量3454吨,羊肉产量1953吨,禽肉产量4923吨。全年禽蛋产量13700吨。全年牛奶产量2564吨。全年猪出栏239100头,年末存栏125810头。

全年水产品产量441吨。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工业增加值46.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7%;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1户,全年产值实现178.75亿元,下降1.5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0.5%。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180.92亿元,利润总额13.11亿元,税金总额1.67亿元,全年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178.99亿元,产销率为99.87%。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产品产量中,生铁224.65万吨,比上年增长4.07%;粗钢245.45万吨,下降1.57%;钢材252.96万吨,增长1.76%;铁矿石原矿10.54万吨,增长5.93%;鲜、冷藏肉0.77万吨,下降52.47%;橡胶轮胎外胎340.82万条,增长14.79%;矿山专用设备1.44万吨,下降30.1%;金属冶炼设备0.4万吨,下降25.93%。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80.92亿元,比上年下降0.88%;实现利润13.11亿元,下降16.64%。

全年94户具有建筑业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共签订工程合同额21.02亿元,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2.05亿元。实际施工的房屋建筑面积62.9万平方米。其中,新开工面积42.13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24.39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完成32.18亿元,比上年增长25%。

分领域看,房地产开发投资比上年下降64.4%,建设项目投资增长69.6%。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比上年增长58.93%;第二产业投资下降34.6%,其中工业投资增长下降34.6%;第三产业投资增长105.64%。

分经济类型看,民间投资比上年增长0.73%,国有控股投资增长209.55%。

全年建设项目132个,比上年增加39个。其中,计划总投资超亿元以上项目40个,比上年增加18个;计划总投资超十亿元以上项目5个,比上年增加3个。

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15.95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3.6%,其中住宅销售面积15.65万平方米,下降63.56%;商品房销售额6.9亿元,增长17.9%,其中住宅销售额6.68亿元,增长16.58%。年末商品房待售面积41.69万平方米,比上年末增长154.18%。

五、国内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57亿元,比上年增长4.3%。从不同地域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2.35亿元,增长20.8%;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71亿元,下降11.2%。从消费形态看:批发零售业零售额24.06亿元,增长17.78%,其中限额以上零售额24.06亿元,增长17.77%。

在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商品零售额中,汽车类比上年下降2.77%,机动车燃料类增长2.6%,中西药品类增长44.5%。

六、招商引资和对外经济

2020年上报开工建设项目62个,总投资142亿元,其中京津冀项目18个,总投资71.61亿元。签约未开工项目40个,总投资426亿元。瞻望世纪航空集团有限公司投资80亿元的航空经济区项目、京创数字(北京)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投资30亿元的5G数字经济产业园-商城超级体验中心项目、安徽省西商集团投资10亿元的朝阳西商辽冀蒙农产品(冷链)物流园项目、北京宜成兴远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投资10亿元的集装箱物流园建设项目、承德颈复康药业集团有限公司投资2亿元的现代医药物流配送等项目已签订正式或框架协议。在谈项目70个,总投资约243亿元。引进域外资金25亿元,同比增长24.2%。飞地经济持续发力,共落地项目20个,总投资15.7亿元,6个镇财政收入完成8965万元。

全年进出口总额1.3亿元。其中,出口总额1.15亿元,进口总额0.15亿元,进出口差额1亿元。

七、交通和旅游

全年完成新建农村公路8条,新建里程8.685公里;新建过水路面218米/4条。维修改造工程31.225公里/6条,其中大修6.95公里/4条,中修7.925公里/2条。新建桥梁4座,总长度326.34延米。全年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解决隐患里程49.9公里。恢复水毁桥梁一座,64.78米。

文化旅游业加快发展,朝阳鸟化石国家地质公园提升改造工程完工并开园,兴盛白垩纪旅游小镇已开工建设。成功举办环沿海经济带全国汽车房车巡游、化石公园雕塑灯光秀、龙城区首届汽车展销会等活动。大板村被评为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全年接待游客3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完成21.4亿元,同比增长15%。

八、财  政

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86亿元,比上年增长7.4%。其中,税收收入7.62亿元,增长0.9%。在各项税收中,增值税3.6亿元,下降18.3%;企业所得税0.85亿元,增长66.3%;个人所得税0.28亿元,增长116.2%;城镇土地使用税1.04亿元,增长7.1%;房产税0.36亿元,增长7.5%。

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4.25亿元,比上年增长9.5%。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97亿元,教育支出1.68亿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17亿元,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0.83亿元,城乡社区事务支出1.70亿元,农林水事务支出2.93亿元。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全区高新技术企业14家。全年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9.7亿元。

全年义务教育巩固率100%。全区独立设置幼儿园(所)共有78个,幼儿园及幼儿班人数6303人。全区小学校数36所,小学在校生9517人,小学毛入学率为100%,小学毕业生升学率为100%。全区初中学校数8所(其中民办1所),在校生3358人,初中阶段毛入学率为100%。

十、文化和卫生和体育

年末有群众文化艺术馆1个,龙城区文化馆分馆9个;公共图书馆1个,龙城区图书馆分馆9个;公共博物馆1个,文艺演出团体3个。年末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9%以上,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9%以上。全年完成惠民演出100场。原创小戏《钱大发入党》获辽宁省第十一届文化艺术节小戏小品展演一等奖。

年末有各级各类医疗机构279个。其中,乡镇卫生院5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家,妇幼中心1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20家。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家,社区卫生服务站19家。年末各类卫生机构拥有病床780张,卫生技术人员中医生556人,护士675人。

年末共有养老机构11家,其中公办社会福利机构6家,民办养老机构5家。提供收养床位739张,其中公办床位175张,民办床位564张。入住养员428人,其中公办入住养员79人,民办入住社会化养员349人。

全年新建农民体育健身场所9个、足球场2个、文化广场10个,行政村文化广场实现全覆盖。

十一、人口和劳动就业

年末全区户籍总人口20.29万人。其中,男性人口10.15万人,占全区人口比重50%,女性人口10.14万人,占全区人口比重50%。城镇人口3.77万人,占18.6%;农村人口16.52万人,占81.4%。全年出生人口1375人,出生率6.78‰;死亡人口2875人,死亡率14.17‰;自然增长率-7.4‰。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220元,比上年增加1043元,增长3.7%。

全年累计新就业人员2530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4.46%。

 

注:1.本公报中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

  2.公报中生产总值(GDP)、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为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法人单位;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为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业、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业法人单位;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为年主营业务收入200万元及以上的住宿和餐饮业法人单位;固定资产投资为计划总投资500万元及以上的项目。

4、资料来源:本公报中交通运输等数据来自区交通运输局;文化、旅游数据来自区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财政数据来自区财政局;教育数据来自区教育局;卫生数据来自区卫生健康委员会;养老数据来自区民政局、失业率和劳动就业数据来自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人口等数据来自市公安局;居民人均收支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朝阳调查队;其他数据均来自区统计局。

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