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水区2018年国民经济发展统计公报

收录时间:2024-04-01来源:金水区统计局

2018年以来,全区紧紧围绕“四重点一稳定一保证”工作总格局,牢牢盯住“全面形成领跑中部城区发展决定性态势”的目标,坚持新发展理念,强力助推金水高质量发展,努力进取,克难攻坚,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保持了健康稳定的良好态势,较好地完成了年初确定的主要发展目标。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地区生产总值1378.8亿元,同比增长9.5%。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0.6亿元,同比下降13.2%;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57.2亿元,同比增长18.3%;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221亿元,同比增长8.5%。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0.06%;第二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0.24%;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88.55%。金融商贸、高技术服务为主的现代服务业完成增加值729.7亿元、占三产的比重达到60%。

二、农业

  2018年总播种面积475.33公顷,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413.33公顷。粮食总产量2211吨,同比下降54.7%。其中,夏粮总产量1121吨,同比下降72%;秋粮总产量1090吨,同比增加31%。油料总产量43.75吨,同比下降9.4%;蔬菜总产量484.6吨,同比下降40.9%。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5%。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7%;股份制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2%;集体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7.2%。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7%;重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6%。四大支柱行业工业增加值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85%。其中: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9%;食品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1%;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7.1%;农副产品加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3.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收入同比增长4.3%;利税总额同比增长6.8%;利润同比增长11%。

全区建筑业实现增加值148.3亿元,同比增长27.8%。全区具有资质等级的建筑施工企业615家,实现利润39.5亿元,同比增长1.4%;税金总额31.2亿元,同比增长7.1%。完成建安工作量1584.8亿元,同比增长15.2%。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1%。分经济类型看: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下降28.3%;港澳台及外商投资增长165.3%;民间投资增长6%。

分产业看:第二产业投资下降33.8%;第三产业投资增长11.1%。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0.7%。其中,住宅投资增长1.1%。房屋施工面积1652.4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4%,其中,住宅1016.4万平方米,同比下降0.8%。商品房销售面积242.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9.8%,其中住宅195.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4.3%。

五、国内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730.9亿元,同比增长7%。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564.4亿元,增长5.4%;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16.6亿元,增长12.6%。在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中,汽车类下降0.4%,粮油类增长4.5%,服装类增长12.4%,日用品类增长10.2%,化妆品类增长5.6%。   

新型商贸业态体系进一步完善,全区262幢商务楼宇完成区级税收18.6亿,入驻企业超过2.45万家,楼宇入驻率达到95.5%;拥有百万以上楼宇137幢,全口径税收超亿元楼宇11幢,建业凯旋等甲级写字楼8幢,5A级高品质楼宇20余幢,2018年度金水区喜获“中国楼宇经济服务创新城区”荣誉;全区18条特色商业街区营业面积增至70万平方米;建业凯旋广场等新投产项目辐射范围不断扩展,有力提升了金水CBD商圈知名度。

    六、对外经济

2018年我区完成实际吸收外资32065万美元,同比增长3.4%;完成外经境外投资额12229万美元,完成进出口120.8亿元,同比增长2.7%。

七、财政

全年财政总收入248.5亿元,同比增长10.8%。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61.4亿元,同比增长10.7%,其中:税收收入58亿元,同比增长9.9%,税收占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比重为94.5%。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66.8亿元,同比增长11.9%,其中:教育支出13.5亿元,同比增长5.2%;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5.3亿元,同比增长23.1%;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0.3亿元,同比增长14.4%;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4.6亿元,同比增长4.2%;节能环保支出0.4亿元,同比下降3%;城乡社区支出23.3亿元,同比增长25.4%。

八、教育、文化、卫生和科技

全区共有区属学校65所,在校学生103345人,包括区属小学50所(含局直属小学40所),在校生86135人;初中6所,在校生7227人;九年一贯制学校3所,在校生小学有5173人、初中有2862人;幼儿园5所,在园幼儿1880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生68人。区属学校在职教职工5145人。在中小学建设中,续建8个中小学建设项目,新建、改扩建7个中小学项目,自行谋划的3个新建项目。按照小学每生每年700元、初中每生每年1210元、特殊教育每生每年6000元标准,拨付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经费9019.97万元,惠及学生12.24万人。资助义务教育阶段建档立卡贫困学生865人次,发放资助金34.6万元;资助学前教育阶段资助建档立卡贫困幼儿76人次,发放资助金3.8万元;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幼儿95人次,发放资助金4.75万元。发放211名家庭经济贫困大学生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155.03万元。区属小学共招收一年级新生16791人,其中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4429人;小升初就近分配11740人,其中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5775人。圆满完成成人高招报名4108人,自考新生报名2929人,普通高招报名12117人,专升本报名15628人。在各级各类教学技能竞赛中,我区教师荣获国家级特等奖1人、一等奖6人、二等奖2人、部级优课奖35人,省级一等奖99人、二等奖90人、三等奖17人,市级奖励303人。全区新增省、市级名优骨干教师55人。

全区新建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88个;完成68场“戏曲进校园”演出活动;开展非遗“进社区、进校园”活动15场;协助承办第六届中国(郑州)国际街舞大赛;区文化馆组织免费开放公益培训课程2600个班次,惠及群众65000余人次;文化志愿者开展“送文化进基层”、“红色文艺轻骑兵”演出150场;区图书馆全年到馆人次28.3万,总借阅册次22.3万,建成街道智能化图书馆分馆3个;区文化馆积极参加各类节庆文化活动,精心组织2018年河南公益无限系列文化活动金水区特别专场、“出彩金水”艺术广场舞大赛,有效丰富了辖区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全区共有各类医疗卫生服务机构616家,医院卫生院数58家,共有床位数19593个,卫生技术人员21032人。辖区13家助产机构开展新生儿两病免费筛查29944人、35种代谢性疾病免费筛查13010人、耳聋基因免费筛查23553人,新生儿听力免费筛查29781人。

全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超过490亿元,增加值达115亿元;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75家,其中国家级4家,省级68家;全区科技型企业达到931家,高新技术企业222家,收入亿元以上的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0家;全区各级孵化载体共58家,其中国家级12家、省级28家。

九、城市建设与管理

全区土地总面积为136.66平方公里,其中城区面积78.37平方公里。道路改造建设顺利实施,2018年度城区新开工道路41条,建设总里程25.4公里;桂圆南路等2条道路建成通车,通车里程1.12公里;完成房屋拆迁4.2万㎡,清运土方57万m³,迁移树木3860棵,迁移绿化面积7289㎡,迁改线杆100余根。科教园区文雅街等13条道路部分路段主路面通车,通车里程19.7公里。全区新建公厕135座、公共停车泊位10142个、综合管廊5.5公里,建成开放公园游园45个,新增绿地168万平方米。

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围绕“治脏、治乱、治差、治软”,创新实施“一模式四体系”工作法,全面推行“路长制”。坚持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统筹、双促进”,332处建筑工地全部纳入“三员”日常监管,82台燃气锅炉完成低氮改造,PM2.5等六项污染物年均浓度全部下降,空气质量持续向好。严格落实“河长制”,全力推进“四水同治”。辖区8条河流水质监测断面全部达标,基本消除黑臭水体。强力推进铁路沿线等区域绿化建设提质提升,拆除违法建设12万平方米,新规划绿化空间230万平方米。

十、人口、人民生活及社会保障

全区常住人口131.6万人,出生人口165558人,出生率12.58‰,死亡人口5382人,死亡率为4.11‰;人口自然增长率8.47%。城镇化率达到91.86%。

全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013元,同比增长8.5%;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2749元,同比增长22.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6012元,同比增长8.2%;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31958元,同比增长21.1%。城市居民人均住房面积21.86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147.78平方米。

全区新增就业26640人,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就业4377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城镇“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失业人员就业技能培训3316人,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920人,新增高技能人才人752人,返乡农民工创业辅导168人。全年共上报贷款17170万元,其中分别为98家企业和49家个体工商户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6340万元和830万元。探索以“居家养老为主、社区养老为辅、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发展模式,建成日间照料中心(社区托老站)11个,养老机构提供养老床位210张,享受居家养老服务对象192人。累计发放社会救助、高龄津贴、双拥优抚等各类资金1.3亿元。

注:1. 本公报中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

       2. 国内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