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市江阳区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收录时间:2012-09-08来源:泸州市江阳区统计局

  2011年,在区委区府的正确领导和带领下,全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高位求进,加快发展”的工作基调,主动融入全市“四个四”发展战略,坚定“全省一流,全市标兵”目标,攻坚克难,开拓创新,扎实工作,用力促发展、用情惠民生、用心保稳定,圆满完成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目标任务,取得了可喜成绩。

  一、综 合

  经济整体发展态势平稳较快。江阳区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50.41亿元,同比增长16.8%,高出全市平均增速0.9个百分点,增速在7个县区中位列第3。其中第一产业15.06亿元,第二产业161.31亿元,第三产业74.04亿元。三次产业分别增长3.0%、24.1%和8.9%,三次产业比重为6.0:64.5:29.5。

  从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来看,第二产业对经济的支撑贡献作用最大,贡献率达81.6%,拉动经济增长13.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中流砥柱地位稳固,贡献率为17.3%,拉动经济增长2.9个百分点。一产业的贡献率为1.1%,对经济拉动相对较弱。

  从经济类型看,全区实现民营经济增加值129.42亿元,占GDP的比重为51.7%,比去年同期提高1.2个百分点,增长速度达到19.6%,高出GDP增速2.8个百分点。对全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9.1%,拉动全区经济增长9.9个百分点。2011年全区个体工商户达16961户, 其中新发展4251户,从业人员达1.96万人;私营企业2518户,其中新发展635户,从业人员达2.36万人。

   消费价格指数居高不下。2011年前三季度江阳区CPI当季涨幅分别为7.3%、8.2%、7.9%,虽然受调控政策影响12月CPI略有回落,同比涨幅为6.7%,但仍分别比全国、全省、全市高出1.3个、1.4个和0.7个百分点。从全年物价监测统计数据看,八大类居民消费品价格呈现“七升一降”格局:食品类价格同比上涨17.6%、烟酒及用品类价格同比上涨2.2%、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价格同比上涨5.4%、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价格同比上涨3.7%、交通和通信类价格同比上涨3.4%、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同比上涨3.5%,居住类价格同比上涨3.5%,衣着类同比下降4.7%。

  二、农业

  以保增收为目标,紧密关注市场导向,积极贯彻推行强农惠农政策,突出江阳特色,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江阳区全年累计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4.22亿元,同比增长3.4%,其中农业、林业、牧业、渔业产值分别增长5.3%、3.7%、-0.2%和4.2%,农林牧渔服务业实现产值0.82亿元,增长5.0%。粮食产量已连续6年保持在20万吨以上,达到20.45万吨。全年出栏肉猪46.7万头,猪肉产量达到3.4万吨,占肉类总产量的比重达80.5%。

  优势产业集群规模已初见成效。2011年全区水果面积达14万亩,产量3.5万吨,产值1.3亿元,初步形成了包含江南片龙眼现代农业示范区及江北片甜橙特色水果产业。全区蔬菜面积达23万亩,产量57.5万吨,产值8.94亿元,依托况场红山村、华阳白湾村、黄舣沿江蔬菜基地建设了三个现代农业万亩蔬菜示范区。积极整合项目资金3200余万元投入高粱产业发展,在6个乡镇的36个村集中打造6.9万亩常规高粱产业建设,据测产调查统计,2011年全区高粱总产量2.28万吨,同比增加0.15万吨,增长7.0%。

  新农村建设全面加强。坚持政府主导、农民主体,完善以奖代补政策,积极探索三产联动发展、农民多元增收的有效机制,名酒名园名村和江北新农村示范片建设扎实推进,覆盖范围逐步拓展。全年新建农房270户,风貌改造355户,新建青锋、卫星等10个聚居点,完善大石、永兴、红山等6个聚居点公共设施。名酒名园名村成为全省唯一由省政府立项的新农村建设项目,其推进模式和发展机制得到了省市领导充分肯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整治病险水库3座,新建和改造山坪塘246口、渠系24公里。新建农村公路47公里,硬化机耕道11公里,新建和改建生产便道138公里。

  三、工业和建筑业

  2011年全区实现全社会工业增加值150.98亿元,同比增长24.1%,对全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81.1%,拉动经济增长13.6个百分点。其中103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123.56亿元,同比增长25.3%,与全市平均水平持平,在全市各县区中列第3位,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0.3%,拉动经济增长10.1个百分点。

  三大支柱行业拉动作用突出。2011年白酒、机械、建材三大支柱行业累计完成增加值112.32亿元,同比增长47.2%,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2.9个百分点。其中酒类行业完成增加值91.7亿元,占比提高到74.2%,同比增长38.8%,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73.0%,居各行业之首,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8.4个百分点,优势作用明显。

  亿元企业是工业增长引擎动力。2011年江阳区工业总产值上亿元的企业由去年的28家增加到37家,实现总产值319.64亿元,同比增长47.1%,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90.9%,拉动江阳区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长42.0个百分点。

  园区工业对工业增长支撑增强。2011年三大园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46.20亿元,同比增长58.6%,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为13.1%,拉动江阳区工业产值增长7.0个百分点。其中:机械园区实现总产值7.51亿元,同比增长44.8,;轻工业园区实现总产值4.60亿元,同比增长74.7%;酒业园区实现总产值34.01亿元,同比增长59.9%。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大幅度增长。在重点监测统计的38个工业产品中,94.7%的工业品产量增长,其中增幅较大的产品玻璃包装增长792.0%,家具增长377.1%、大米增长162.3%、软饮料增长85.2%等。

  工业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2011年全区103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3.55亿元,同比增长40.5%。实现利润总额52.01亿元,同比增长34.5%;实现利税总额79.88亿元,同比增长38.2%;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407.5,高出全市水平5.5个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全员劳动生产率349014元/人,高出全市平均水平8259元/人,企业亏损面为3.9%,较去年同期下降0.1个百分点。

  建筑行业发展壮大。在全域江阳大力推进的背景下,建筑业获得巨大发展机会,呈现持续健康有序发展态势。2011年全区实现建筑业增加值10.33亿元,同比增长2.0%,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0.5%,拉动经济增长0.1个百分点。80家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累计实现总产值47.13亿元,同比增长29.0%,其中建筑工程产值43.8亿元,建筑工程产值占总产值的比重达93.0%。2011年全区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包建筑业企业实现营业利润1.3亿元,同比增长23.1%;实现营业税金及附加1.8亿元,同比增长41.7%。

  四、固定资产投资

  2011年全区投资重点向城市基础设施、产业投资及民生投资转变,投资规模继续扩大,累计实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49.02亿元,总量继续保持全市第一,同比增长20.8%,投资率达59.6%,强力推动经济发展。产业投资力度大,发展后劲倍增力,二、三产业投资额达148亿元。

  大项目贡献突出。全区共有施工项目162个,其中计划总投资5千万元以上项目65个,比上年同期增加了11个,完成投资102.61亿元,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的68.9%;亿元以上项目36个,比去年同期增加3个,完成投资92.18亿元,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的61.9%。三大园区(江南轻工业集中发展区、泸州酒业集中发展区、泸州机械工业集中发展区)累计完成投资额35.4亿元,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额的23.8%;三条高速路( 纳黔路泸州段、川渝路泸州段、成自泸赤(川黔界)路泸州段)累计完成投资额39.86亿元,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额的26.8%。

  房地产市场平稳,投资力度有所减弱。2011年,江阳区实施房地产开发项目78个,计划总投资达43.53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34个。实现房地产开发投资28.71亿元,同比增长28.6%,较上年增速下降19.8 个百分点,超过全市平均增幅2.6个百分点,拉动江阳区投资增长5.2个百分点。全年房地产新开工房屋面积67.36万平方米,同比减少51.5%,商品房销售面积115.02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2%。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下,我区房地产开发投资继续保持稳定增长,但投资力度有所减弱。

  五、国内贸易

  随着全区经济快速发展,流通体系建设加强,消费环境改善,消费领域拓宽,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提高,消费市场繁荣活跃,2011年江阳区消费品市场全面发力,总体保持较快发展,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0.24亿元,同比增长18.7%,高于全市平均增速 0.4个百分点,总量、增速稳居全市第1位。全区批发和零售、住宿和餐饮业累计实现增加值17.42亿元,同比增长14.3%,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6.2%,拉动经济增长1.0个百分点。

  政策拉动效应凸显,乡村消费潜力巨大 。今年以来,受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增速大幅度加快,以及深入实施启动农村市场一系列政策措施影响,江阳区农村市场销售明显加快,初步改变了城市消费“一头热”的状况。1-12月全区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长16.2%,增幅较1-9月上升1.2个百分点;城镇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长19.2%,增速较1-9月回落0.2个百分点。1-9月城市消费增速高出农村4.4个百分点,而1-12月却缩小到了3.0个百分点,说明农村市场正在朝着稳定、健康的方向发展,国家连续多年实施的支农惠农政策初见成效。在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的支持下,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增加,农村巨大的消费潜力必将转化为现实的内需推动力。

  限额以上商贸企业成 “领头羊”。2011年江阳区限额以上商贸企业达52家,1-12月累计实现零售额57.4亿元,占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比重为达到 63.6%,其中26家批发零售业企业实现零售额55.81亿元,同比增长40.1%,26家住宿餐饮企业实现零售额1.59亿元,同比增长20.5%。限额以上商业企业快速发展,在扩大内需、增加就业和促进国民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消费需求旺盛,消费热点不断变换。体育、娱乐用品类、文化办公用品类、金银珠宝、石油及制品类增长均超过40%,其中体育、娱乐用品类消费,增幅达100%,汽车销售经过前几年井喷式消费后,虽有大幅下降,但仍继续保持增长,增幅达到7.8%。

  六、对外经济

  招商引资成绩突出。进一步健全招商工作机制,完善考核奖惩办法,创新招商选资模式,注重招大引强。全年引进投资500万元以上项目(企业)140个,其中,投资 5000 万元以上项目90个。世界500强企业中国远洋物流有限公司、中国500强企业中国物流公司成功入驻我区。引进市外国内实际到位资金87亿元,增长48.3%;引进省外国内实际到位资金70亿元,增长55.0%;到位外资820万美元。

  出口拉动助推加力。积极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扩大对外贸易,拓宽外贸出口各种渠道,2011年全区完成进出口总额1583万美元,同比下降13.1%,降幅较去年同期收窄23.6个百分点。

  七、交通运输和旅游

  交通运输生产及建设实现较快增长。2011年末全区境内公路里程达808.6公里,其中等级公路达653.8公里。全年公路货物周转量81415万吨公里,增长13.3%,公路旅客周转量171867万人公里,增长17.3%。截止12月,已完成农村公路建设任务共计46.9公里,完成计划的117.3%,其中通村水泥路34.4公里,完成计划的114.7%,通乡断头路12.5公里,完成计划的125%。2011年水上运输总周转量175714万吨/公里,增长17.3%。

  旅游业保持兴旺发展。依托区位优势,整合旅游资源,以景区景点开发建设为突破口,以提升旅游服务质量为重点,以旅游市场开发为核心,不断开创我区旅游产业发展的新局面,积极打造乡村旅游、佛教旅游、红色旅游等特色品牌,全年累计接待游客309.18万人次,同比增长20.3%,实现旅游综合收19.69亿元,同比增长37.7%。

  八、财政和金融

  财政收入快速增长。2011年江阳区实现财政总收入34.43亿元,同比增长91.3%,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8.79亿元,同比增长33.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19.87亿元,同比增长33.0%。今年以来,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三大主体税种累计完成4.20亿元,占税收收入总额的55.9%,分别增长68.6%、10.1%、25.1%,体现出财政收入“保稳定,优结构”的总体态势。分级次看,乡镇街财政收入同步增加,18个乡镇街道(景区)财政收入均实现增长,增长面达100%。

  金融业平稳运行。2011年江阳区金融业实现增长值9.98亿元,同比增长2.1%。1-12月金融机构存款余额达412.09亿元,同比增长29.3%,金融机构贷款余额为218.40亿元,同比增长21.7%。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2011年末,全区共有小学17所,在校学生49509人,专任教师3910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100.0%;普通中学25所,在校学生41153人,专任教师2216人。2011年共投入1597.3万元实施校安工程,改造18所中小学危房13950平方米。蓝田幼儿园、江南小学、特殊教育学校、泸州七中城西分校、江阳职高等新(迁)建工程前期工作基本完成。

  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硕果累累。区科协、区文体局、区教育局等单位联合开展以“文明上网,共建文明城”为主题的江阳区2011年“公民道德宣传月暨科普宣传月”启动仪式,中小学生代表200人参加了活动,发放了各种科普传单1万余份,接待群众咨询100余人。“三下乡”活动中,采取悬挂科普挂图、发放传单等形式宣传,发放宣传资料1万余份,接待咨询200余人。选送19个作品参加四川省第26届创新大赛,其中16个作品获奖,1个获得一等奖,8个获得二等奖,7个获得三等奖。科幻画《未来城市能源》在全国第26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获得三等奖,成为此次比赛全市唯一获奖作品,在四川省第26届创新大赛上获得一等奖。大北街小学成功举办我区第27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全区共30余所学校参赛,收到参赛项目906项,评出了奖项475项,并推荐了150项参加泸州市第27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体事业成果丰硕。完成77个农家书屋的配置工作。将660件书架(柜)、3300件图书(合207240册)和部分音像出版物发放到村农家书屋。以七一建党节庆等重大节日为契机,开展《魅力黄舣红歌飞越》等3场声势浩大的唱红比赛,在江阳艺术宫隆重举办了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永远跟党走·盛世中国·激情江阳”大型综艺节目演出,市、区领导和近500名干部职工观看了演出。分别到弥陀镇、石寨乡、通滩镇开展送文化下乡活动,累计书写春联近万幅,送年画5000余张,发宣传资料5000份,向40多名困难群众、留守学生赠送价值近10000元的年货和学习用具。选送戏剧小品《金不换》参加四川省纪念建党90周年作品赛并获得省一等奖,组织编排的舞蹈《红云》参加泸州市2011年第二届“金秋舞韵”舞蹈大赛获一等奖,获四川省第三届“金秋乐”中老年舞蹈大赛银奖。完成2个乡镇文化站和5个农民健身工程建设,举办首届“全域江阳”艺术节,开展文化惠民活动和全民健身活动,有序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

  医疗卫生服务质量提高。乡镇卫生院规范化建设稳步推进,建成11个规范化乡镇卫生院。全区有村卫生站318个,其中甲级村卫生站216个。38名乡镇卫生院管理人员参加清华远程“乡镇医疗卫生管理干部”研修班学习。开展农村卫生适宜技术推广工作,覆盖率100%。全区已累计建成9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成15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率99.53%,实施贫困白内障患者减免手术费用项目50例。

  十一、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

  生态环境优化成效显著。2011年建成区土地面积48.37平方公里,其中绿化覆盖面积达17.04平方公里。全区森林面积达13788公顷。全年成片造林45公顷。全年建成2个市级生态乡镇、8个市级生态村、5826户生态家园、2个绿色校园和4个绿色社区。开展“两线一片天”专项行动,积极实施餐饮业煤油烟治理312家,治理文化娱乐噪声污染15个,治理建筑施工噪声和扬尘污染,整顿建筑施工工地11个,通过强化燃煤、油烟、扬尘噪声等专项整治,大气环境质量得到有效提升,预计化学需氧量削减量95.9吨,氨氮削减量5.1吨,二氧化硫削减量81.6吨,氮氧化物消减量30.5吨。

  城镇建设不断加快。根据泸州“双两百”城市发展规划,完成了“全域江阳”统筹城乡发展总体规划、集镇发展总体规划、县域新村总体规划和50个新村规划编制。主动服务区域性中心城市发展,城区面积逐步扩大。全年新开工建设商品房9.6万平方米,城西、城南新区居住品质迅速提升。依托园区建设、重点项目建设,黄舣、泰安、况场等中心集镇规模不断扩大,辐射带动能力明显增强。

  环境资源更加优化。持续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扎实抓好示范创建工程,大力开展“五乱”治理、农村垃圾生态处理,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泰安镇和先锋村、石虎村等7个村成功创建为省级环境优美示范镇(村)。在全市率先开展住宅小区治理,小区管理逐步规范。城乡风貌塑造和主城区建筑夜景包装工程顺利实施。生态建设有序推进,被评为全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先进单位”。耕地保护全面加强,实现耕地保有量29913公顷,顺利通过国家土地例行督察,完成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区)”创建申报工作。全年节能减排目标任务全面完成。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2011年末全区总人口为64.12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7.74万人,农业人口36.38万人。男性人口32.31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达50.4%,女性人口31.81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达49.6%。据公安部门资料计算,我区人口出生率为10.6‰,死亡率为6.7‰,自然增长率为3.9‰。居住在本区半年以上的常住人口57.94万人,其中:城镇人口39.11万人。2011年我区城镇化率为67.5%,比上年提高1.0个百分点。

  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高。随着经济快速增长,企业效益提升,职工收入增加,就业扩大,收入渠道拓宽,财政收入大幅提高,政府调节收入力度加大,提高中低收入工资,提升养老金和离退休金标准,城乡居民共享经济发展成果。2011年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9916元,增长17.8%,农民人均纯收入7907元,增长20.4%。农村居民收入增速超过城镇2.6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比2.52:1,差距进一步缩小,城乡统筹见成效。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与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点主要来源于工薪(资)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分别增长15.1%、20.3%和15.9%、49.2%。随着收入的增加,居民消费的意愿和能力也不断增加。全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达到13920元,增长17.4%,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达到4048元。江阳区城镇和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已由2010年的35.4%和36.6%分别下降到2011年的34.8%和35.9%。

  民计民生持续改善。2011年我区民生工程目标任务顺利实施,九大项83个子项中,71个子项已完成或超额全年目标任务。其中就业工作再上新台阶,全区城镇新增就业5971人,完成全年目标的116%;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9%;失业人员再就业2225人,完成全年目标的125%,失业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2758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12%;城市低保对象补助212.96元/月/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27.5%;农村低保对象补助88.3元/月/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42.4%,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5546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99.5%;全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共351970人,参合率达98%。

  强化劳动和社会保障。积极开展就业服务和就业援助活动,鼓励自主创业。全年新增城镇就业5140人,下岗失业人员和失地农民再就业1800人,动态消除城镇零就业家庭。加大社会保险扩面力度,实现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参保5.9万人、新农保和居民养老参保10万人、医疗保险参保11万人。大力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完成保障性住房建设2714套,农村危房改造1340户,不断改善城乡群众居住条件。强化劳动保障维权,及时化解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矛盾。全面落实社会保障政策,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健全覆盖城乡的社会救助体系。

  注: 1、本公报主要经济指标为初步统计数,正式数据以《泸州市江阳区统计年鉴(2012年)》为准。

  2、江阳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农业总产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