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成都市锦江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收录时间:2024-03-27来源:成都市锦江区统计局

2018年,锦江区坚持高质量发展根本要求,围绕“新经济、国际化、高品质”主线,以积极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为抓手,产业生态圈培育成效初显,新经济发展取得突破,总部经济加速聚集,主导产业持续壮大,发展质效稳步提升,全年经济总体保持平稳增长,迈入双千亿时代。

一、综合

2018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34.77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7.2%,首次进入千亿元。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0.67亿元,增长0.5%;第二产业增加值113.58亿元,增长2.5%;第三产业增加值920.53亿元,增长7.9%。三次产业结构为0.1:11.0:88.9。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146506元,增长6.7%。

全区实现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602.17亿元,同比增长7.3%,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8.2 %。其中:第二产业实现67.15亿元,同比增长3.4%;第三产业实现535.01亿元,同比增长7.8%。民营经济增加值实现473.69亿元,同比增长7.3%,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5.8%。

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0.13亿元,同口径增长8.0%。其中,税收收入66.32亿元,同口径增长8.6%。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60.36亿元。

二、农业

2018年,全区实现农业总产值1.10亿元,同比增长0.5%。化肥施用量33吨,比去年减少了1吨,农药施用量为1吨,与去年同期持平。全年实现农业增加值0.66亿元,同比增长0.5%。

三、工业和建筑业

2018年,全区实现工业增加值74.17亿元,同比增长5.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6.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产销率94.5%。

全区实现建筑业增加值39.40亿元,同比下降2.9%。建筑业企业完成总产值603.15亿元,竣工产值100.45亿元。本年房屋施工面积为3404.79万平方米,其中新开工面积为1113.38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2018年,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实现342.75亿元,同比增长4.1%。其中:工业投资18.05亿元,同比增长98.7%;服务业投资260.06亿元,同比增长3.5%。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0.26亿元;第二产业投资18.05亿元;第三产业投资324.44亿元,占据着全区固定资产投资的绝对主导地位,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199.82亿元。

全区民间投资完成210.03亿元,同比下降11.5%,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 61.3%。

五、商业

2018年,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043.3亿元,同比增长9.8%。按消费形态看,商品零售额实现947.9亿元,同比增长9.4%;餐饮收入实现95.4亿元,同比增长13.0%。

在限额以上企业商品零售额中,升级类消费增长较快,体育娱乐用品类、家具类、书报杂志类、化妆品类分别增长38.6%、29.6%、14.9%、14%。

六、高质量发展

发展动能持续转换。2018年,能源使用效率提升,单位GDP能耗下降3.78%,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9.9%;规上科技服务业营业收入占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比重达47.2%;规上高技术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占规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71%。

新经济新动能加快培育。聚焦新经济形态和应用场景,加快推动创新驱动战略,积极落实新经济企业梯度培育计划和“双百工程”,成功举办锦创未来“成都?西安?深圳青年创客电视大赛”及数场大型新经济发展论坛,并推荐6个项目参加央视创业英雄会比赛。搭建海外资源对接平台,与美国波士顿举办海外科技项目网络路演。新经济企业户数同比增长22%;双创载体39个,总面积33万平方米;认定高新技术企业46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32家;认定入库种子企业14家、准独角兽企业4家;驹马物流成长为独角兽;启动白鹭湾新经济总部小镇建设,建成全国首个5G示范街区。

七、对外开放

2018年,全区进出口总额实现58.9亿元。

实际到位内资449.66亿人民币,利用外资实际到位17.5037亿美元,新签约重大项目28个,新签约重大项目落地28个。

新引进及新增世界500强2家,全区世界500强企业达133家,占成都市世界500强企业总数285家的46.7%。  

八、科学技术和教育

2018年,全区获得国家、省、市科技项目资金扶持2217.78万元;万人有效发明专利12.6件。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357亿元,有效高新技术企业达到45家;新增市级以上创新平台2家。

全区区属小学35所,普通中学14所,职业高中2所。其中:四川省一级示范性高中3所,四川省二级示范性高中1所,成都市示范性高中2所。注册登记幼儿园93所。在校学生人数100368人,其中幼儿园23025人,小学43321人,初中17849人,高中7107人,职高9005人。全年全区教育经费总额为169284.95万元。全年对18816人次实施教育资助,共资助3110万元。免除了在我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就读的所有学生课本费、作业本费,全年共免除113844人次,免费总额达968.03万元,实现零缴费入学。实现成都市职业教育券对本区户籍中等职业学校学生16人抵扣学费,补助金额达1.92万元。全年2082人享受中等职业国家助学金生活补贴389.84万元。全年2279人享受普高国家助学金生活补贴311.69万元。

九、卫生、文化、体育

2018年,全区拥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 563家,其中医院 32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16家;拥有床位8151张;各类专业卫生技术人员11486人。全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四川药械采购监管平台”采购所有药品 9693.59万元(其中基本药物8598.58万元),基药占比为88.70%,采购目标任务完成率为252.38%,全年平均阳光积分102.48分,实现双达标。继续深化以四川省第四人民医院、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为龙头的纵向型紧凑型医联体内涵建设,建立“锦江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指导中心”和“锦江区慢性病管理指导中心”。创新探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入驻三甲医院”服务模式,逐步建立疾病诊断、方案制定在三级医院,用药服务、监测管理在社区的无缝化慢性病分级诊疗模式。2018年基层医疗机构总诊疗人次同比增长7.65%,医联体实现双向转诊1520人次。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百日攻坚行动,进一步做实做细服务项目,全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率为40.06%,重点人群签约服务率为70.39%。

积极推进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和公共数字文化建设,建设完成公共文化服务大数据绩效管理平台和公共文化服务平台。大力开展送先进文化进社区活动,全年流转图书7万余册,建成小新书屋28个。拓展公共文化服务新空间,根据“总馆+艺术分馆、街道分馆、合作机构”的建设模式,新增乡愁馆等3个特色艺术分馆,同时在16个街道完成了分馆设立,实现了文化馆街道分馆区域全覆盖。稳步推进“一楼文化”项目,首个试点项目“一楼文化?创意成都站”落地博瑞?创意成都大厦,“一楼文化”课题顺利通过文旅部验收,获评“良好”,该项目是四川省同批项目中唯一的“良好”级评定。持续完善“社区10分钟健身圈”,建成了攀成钢片区文体活动中心等5个体育场、馆。全年更新、维修公共体育设施45处,新安装全民健身设施95处。

依托“锦江之夜”“春熙放歌”“社区文化节”等品牌文化活动,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文化活动1000余场。其中高品质举办锦江区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9周年文艺汇演、“锦江之夜”市民音乐厅交响音乐会7场。打造“运动成都、健康锦江”全民健身活动品牌,组织开展锦江区全民健身运动会、首届社区运动联赛、五人制足球比赛、政企足球邀请赛、青少年阳光体育运动等活动,指导街道社区开展全民健身活动165场次,组队参加市级赛事活动40余次。

2018年开展丰富多彩的各类公益讲座及展览近100余场,开展文化艺术类培训936班次,约19800人次。围绕社会和群众需求,提高体质监测的专业化程度和健身指导的科学化程度,全年完成3000人体质监测目标。加强“艺动锦江”信息服务平台运营工作,为市民提供即时化、互动型、菜单式、开放性信息服务,不断提升群众满意度和幸福感。开展“公益电影进影院”、“涉农社区、特殊人群公益电影放映”活动1058场,登记版权作品4700余件。

新增福音医院建筑群等5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建成落虹桥街、拱背桥街等10处文化地标,指导完成水井坊黉文化体验馆建设和贲园书库保护修缮项目,启动实施邱家祠、福音医院建筑群保护维修工程,组织“畅想成都,体验非遗”系列展演活动13场。

深挖大城文化、川剧文化等锦江特色文化资料200余条,梳理区域内文物古迹、历史建筑等历史文化资源100余条,出版了建区以来首部街道辖区志《锦江区水井坊街道志(1991—2015)》和《品位锦江》。协调推进城守东大街唐宋坊市遗址、东门城墙遗址、琉璃厂窑遗址、草皇坟大型明墓等古遗址的考古发掘保护。积极申请国家、省、市资金260万元,启动四圣祠片区、耿家巷片区、大慈坊的不可移动文物进行保护修缮利用工作。

2018年,华熙LIVE?528文博区、文轩体育文化中心二期、德必川报易园、成都竹邀月庐艺术中心等项目竣工投入使用;艺尚锦江、域上和美先锋剧场、爱乐之城等项目开工启动建设;绿地468文创中心、西部文创中心等项目加快建设推进;争取市级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项目9个共255万;配合成都市开展文化消费试点工作,7家商户纳入第一批试点商户名单,完成《锦江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战略与路径研究》、《打造天府文化窗口增强城市发展动能努力建设文化体育旅游商业融合发展示范城区》等指导性文件编制工作;开展各类文化创意活动150余场;新增各类文化创意企业500余家,实现全口径税收5.49亿元,区级实得税收1.8亿元。

2018年,我区累计接待游客1906.82万人次,同比增长5.87%;接待入境游客达49.5万人次,同比增长0.55%;实现旅游总收入202亿元,同比增长3.46%。积极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重点发展以“春熙路—太古里—水井坊片区”为核心的都市休闲游和以“三圣花乡—白鹭湾湿地片区”为主导的乡村体验游。实施三圣花乡景区转型升级,完成经营户的“四改一提升”,制定“红砂村花乡农居景区提升概念性策划设计方案”,深挖景区的生态和文化潜力,打造“艺宿里”“满村”“玫瑰谷”等特色文旅项目,举办“梅花节”等具有锦江特质和巴蜀文化的、互动参与性强的民俗系列活动。

扎实做好文体旅市场监管工作,2018年,共出动执法人员1100余人次,执法车辆300余台次,检查歌舞娱乐场所、互联网经营场所、影剧院、印刷(复制)企业、书刊零售店、音像租赁店共210余户次。责令整改6家次、收缴盗版音像制品795余张。立案查处文化市场行政案件15起,警告9家,罚款3家、取缔3家。检查旅游企业160余家,受理线索案件15起,立案查处4起,共处罚金11.5万元。建立了全面覆盖文体旅行业领域的扫黑除恶法治网,文化市场受理投诉举报67起,通过日常巡查、受理投诉、处理交办件等途径获得案源线索立案并办结案件15起,取缔无证经营场所3家,共处罚金2万元,移交扫黑除恶相关线索1条。

十、城市建设、环境保护

2018年,全区环卫清扫保洁面积达到966万平方米,收运垃圾35万余吨(含自收自运单位垃圾量),新增生活垃圾分类居民4.7万余户。全年清理拆除LED广告位2处,单立柱广告2处,规范整治违法违规户外广告900余处(含:墙面、看板喷绘、道旗、桁架、布幅),违法违规招牌治理数量2100余处(包括缺笔少划、一店多招、楼顶招牌、伸出式招牌、门楣LED等),审批招牌1200余个。新建“文博园”、“运动部落”小游园、微绿地等10处,提升改造“彩蝶园”、“宏济路口”等小游园、微绿地10处。完成华润路等17条行道树增量提质工作,完成太古里片区和中粮片区花园式特色街区打造,完成三圣乡荷塘月色点位、中粮片区等2个点位“增花添彩”工作,完成芙蓉栽植约3800余株,打造中粮片区、华西附二院屋顶等立体绿化2.1万余平方米;完成创建市级园林式居住小区6个,市级园林式单位2个。

全年空气优良天数为256天,PM2.5年均浓度为49.4 ug/m3,PM10年均浓度为81.4ug/m3,对三环路内1191户居民发放燃煤补贴共计114余万元。严格落实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审批建设项目39件,“三同时”验收项目9件,危废跨省转移审批22件。加大环境监管执法,对20家违法企业实施行政处罚,处罚金额约108万余元。依法征收排污费5.89万余元。受理各类环境信访投诉417余件,办结率、回复率均达到100%。

城市更新全力推进。克难破解空间资源制约瓶颈,实现拆迁腾地2026亩,土地供应20宗750亩,供地率全市第一,其中上市土地4宗216.5亩。盘活利用存量低效工业用地92亩,完成闲置土地整改9.38亩,完成增减挂钩指标覆盖994.516亩,新机场高速路项目锦江区段开工建设、交地率全市第一。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社会保障

2018年末锦江区户籍人口为59.71万人,常住人口为70.83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6.54‰。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4747元,同比增长7.9%。

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缴费271596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340769人。

2018年,全区有低保家庭2171户、2590人,全年累计发放低保金1962.93万元。为低保对象解决医疗救助2302人次,救助金额146.82万元,年人均住院救助637.79元;为全区1704名 重点优抚对象发放定补、定抚金2510.62万元;全年为289户义务兵家属发放优待金863.09万元;为1620人次重点优抚对象发放医疗补助费500余万元。为5.5万余名符合条件的老人发放40-160元不等的养老服务券1593.25万元。为1.8万余名80岁以上的锦江区户籍老人发放高龄津贴1511.67万元。

 

注:⒈公报中各项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据。

  ⒉公报中地区生产总值及增加值指标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⒊公报中对外贸易、财政、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农业生产、人口、社会保障等数据来源于锦江区区级相关部门。

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