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成都市郫都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收录时间:2024-03-26来源:成都市郫都区统计局

2021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和国内疫情散发等多重挑战,郫都区委区政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及成都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深入落实省委“一干多支”发展战略和市委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工作部署,有力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经济发展稳中加固、稳中提质。

一、综合

根据成都市区(市)县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初步结果,2021年全年,郫都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24.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0%(下同)(按行政区域,地区生产总值1365.4亿元,增长8.4%)。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6.4亿元,增长4.4%(按行政区域,第一产业增加值26.4亿元,增长4.4%);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46.6亿元,增长8.1%(按行政区域,第二产业增加值768.5亿元,增长8.2%);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451.2亿元,增长8.2%(按行政区域,第三产业增加值570.5亿元,增长8.8%)。三次产业结构为3.6:34.1:62.3;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2.5%、33.5%和64.0%。

全区实现民营经济增加值399.5亿元,比上年增长8.8%,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5.2%,对地区生产总值的贡献率为58.9%。

表1 2021年地区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

二、农业

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45.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口径比上年(下同)增长4.9%,其中农业产值42.9亿元,增长5.1%;畜牧业产值0.2亿元,下降24.5%。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9.2万亩,增长6.0%;油料作物播种面积47424.0亩,下降0.5%;蔬菜播种面积246468.0亩,下降0.3%。全年粮食总产量4.6万吨,增长2.9%;油料产量8474.0吨,下降3.2%;蔬菜产量714178.0吨,增长1.4%。全年出栏生猪4446头,下降36.2%。全年肉类总产量550.0吨,下降19.8%,其中:猪肉产量344.0吨,下降29.7%;禽肉产量205.0吨,增长4.9%。禽蛋产量115.0吨,下降6.2%;牛奶产量79.0吨,下降9.7%。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223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0%;实现营业收入370.5亿元,增长18.7%;实现利税总额34.6亿元,增长13.4%;实现利润总额24.0亿元,增长18.8%。2021年末工业集中发展区企业为190家,增加值增速9.5%。

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73.0亿元,比上年增长5.1%(按行政区域,建筑业增加值80.3亿元,增长4.5%)。年末具有资质等级的施工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39个,施工总承包和专业承包竣工产值100.2亿元,增长12.7%。房屋建筑施工面积501.4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72.2万平方米,房屋竣工率14.4%,其中住宅竣工面积18.2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14.3%,其中民间投资增长6.4%。从投资结构看,第一产业投资增长7.8%;第二产业投资增长9.5%;第三产业投资增长16.5%。全区投资项目395个,其中新开工264个。

全年房地产投资比上年增长1.4%。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达186.7万平方米,其中住宅销售面积143.3万平方米。实现商品房销售额210.8亿元,其中住宅销售额179.0亿元。

五、国内贸易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5.9亿元(按行政区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6.4亿元),同口径比上年(下同)增长17.2%。按消费形态分,商品零售额133.7亿元,增长11.4%;餐饮收入42.2亿元,增长40.0%。按经营地分,城镇实现零售额157.4亿元,增长16.1%;乡村实现零售额18.5亿元,增长27.4%。

六、对外经济

全年开展各类投资促进推介活动38场,对外发布郫都区“城市场景机会清单”“科技合作清单”“科技成果清单”,全年引进高能级产业化重大项目16个。全年完成实际到位内资144.0亿元,外商投资实际到位18.4亿元。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51411万美元,增长11.3%,其中:进口额8707万美元,出口额42704万美元。

七、交通、邮电、电力、天然气、旅游

年末境内公路总里程1207公里。年末拥有出租汽车264辆,公交车873辆,营运公交线路104条,通达里程1601公里,村通公交覆盖率达100%。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60042万元,增长2.1%。完成邮电主营业务收入58000万元,增长2.5%。

全年用电量333365.0万千瓦时,增长15.8%。其中:工业用电97890.0万千瓦时,增长15.3%;居民生活用电量132036.0万千瓦时,增长12.4%。

全年天然气用气量26589.6万立方米,增长9.9%。其中:工业用气量8692.7万立方米,增长11.8%;居民生活用气13960.9万立方米,增长7.5%。

全年接待游客1602.4万人次,增长7.0%,旅游总收入110.8亿元,增长10.5%。

八、财政、金融、保险

全年实现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1.2亿元,增长8.6%,其中税收收入37.5亿元,增长10.7%。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支出69.8亿元,增长0.8%。

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1108.1亿元,增长15.2%,其中住户存款余额788.1亿元,增长22.0%。人民币贷款余额739.4亿元,增长24.4%,其中个人消费贷款余额216.0亿元,增长12.9%。

全年保费收入56981万元,增长1.2%,其中:财产险收入12681万元,增长15.0%;人身险收入44300万元,下降2.2%。全年处理各项赔款金额11615万元,增长26.3%,其中:财产险赔付金额7916万元,增长23.4%;人身险赔付金额3699万元,增长33.0%。

九、教育、科学技术、文化、卫生

年末共有中小学校63所,在校学生99184人,教职工7595人,其中专任教师6381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10所,在校学生25631人,教职工1808人,其中专任教师1338人。幼儿园261所,在园幼儿45533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学生178人。

全年实施国家和省、市科技项目194个,技术交易额增长75.8%。全年新增注册商标数5026件;新增专利授权量4214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246件,全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1096件,实现知识产权融资10540万元。

全区拥有国有博物馆2个,非国有博物馆12个;区级文体艺术中心1个,镇综合文化站10个,公共图书馆1个,馆藏纸质图书39.7万册,增长7.6%。拥有广播电视台1座,全区有线电视注册总用户31.3万户,增长4.3%。

全区拥有医疗卫生机构645个,其中:医院22个,镇卫生院1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9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个、社区卫生服务站7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妇幼保健院1个。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5417张,其中医院床位数4068张。卫生技术人员7429人,增长5.9%,其中:执业(助理)医师3004人,增长7.2%;注册护士3385人,增长7.8%。全年总诊疗738.7万人次,增长8.8%。

十、环境保护、安全生产

加强全域水环境治理,实施水环境治理项目2个,涉及渠系52条,治理排口1194个,新建污水管网160公里;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296天,PM10、臭氧浓度均值同比分别下降4.7%、10.9%。全区建成40公里城区级、社区级绿道,新增绿地107.3万平方米。

全年交通事故立案数112件,死伤人数70人,其中死亡35人;交通事故造成损失额20.6万元。火灾事故249件,死伤人数3人,其中死亡1人;事故造成经济损失1593.5万元。

十一、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7811元,增长8.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3720元,增长8.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802元,增长9.4%。城乡人均收入倍差1.59,比上年缩小0.02。

年末全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35.1万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31.0万人,失业保险17.9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50.1万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10.7万人。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6405人、失业人员再就业3986人、农村富余劳动力新增转移就业4425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低于4%。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覆盖率达96.0%,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覆盖率99.9%。建设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3个;打造养老服务助餐体系,运营老年助餐点位63个;完成居家适老化改造81户,开展居家养老上门服务3400余人次。全区居民健康档案建档83.5万人,建档率96.4%。

十二、人口

年末常住人口139.47万人,比上年增加0.37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74.21%。年末户籍人口696304人,其中:城镇人口426763人,乡村人口269541人;全年出生人口8119人,死亡人口2301人,人口自然增长率8.49‰,与上年相比,全年净增人口22816人。

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