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和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崇州市坚定以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及成都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为引领,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成都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坚守“西控”定力,聚力绿色转型,全力以赴“三区一地”建设,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经济运行加快恢复,民生福祉明显改善,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生态环境持续优化,顺利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
一、综合
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05.85亿元,按可比价计算(下同),比上年增长5.8%,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50.23亿元,增长4.1%;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90.92亿元,增长7.6%;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64.7亿元,增长3.3%。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7.2%、73.7%和19.1%。三次产业结构为12.4 : 47.0 : 40.6。
全年民营经济增加值225.51亿元,比上年增长4.6%,占GDP的比重为55.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23亿元,增长6.5%;第二产业增加值118.1亿元,增长6.6%;第三产业增加值99.18亿元,增长0.1%。民营经济三次产业结构为3.6: 52.4 : 44.0。
二、农业
农林牧渔业生产稳定。实施“米袋子”“菜篮子”强基行动。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80.3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4%。其中农业总产值42.88亿元,增长3.7%;牧业总产值31.76亿元,增长31.9%。粮食产量22.1万吨,增长1.1%。经济作物稳定增长,中草药材、水果、蔬菜及食用菌、茶叶产量分别增长1.5%、1.7%、3.3%、0.5%。生猪出栏45.02万头,增长23.0%。生猪存栏29.83万头,增长147%。
种植结构持续优化。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79.23万亩,比上年增长0.8%。粮食作物播种面积46.95万亩,增长0.6%;经济作物播种面积32.27万亩,增长1.2%。其中油料作物播种面积17.24万亩,下降0.2%;蔬菜及食用菌播种面积11.22万亩,增长3.63%;中草药材播种面积2.03万亩,增长0.6%。
乡村振兴深入推进。崇州都市农业功能区创建为国家农村创新创业园区,北部粮经旅融合发展产业园创建为成都市四星级现代农业园区。农产品初加工、品牌农产品销售占比均突破90%,园区内农机化率、信息化水平分别达98%、90%。推动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拥有竹艺村、严家弯湾2个“川西林盘绿色发展示范单位”和7个国家3A级林盘景区;培育鲜道·幸福里等5个林盘规上服务业企业,实现年营业收入1.1亿元,乡村资源价值加快转化为发展优势。新建高标准农田2.5万亩,扩大粮食种植面积2683亩;扎实推进巨星农牧等22家标准化养猪场建设,生猪生产得到保障。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工业增加值161.7亿元,比上年增长8.4%,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71.0%。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9户,实现增加值136.4亿元,增长10.5%;年度平均用工人数9.4万人,较上年增长16.0%,对稳就业、保就业发挥了重要作用。
工业经济稳中有进,先进制造业挑大梁。2020年,规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457.7亿元,同比增长7.6%。电子信息、智能家居(含绿色建材)主导产业占规上工业比重提升至88%。其中,电子信息产业实现产值217.1亿元,增长27.3%;平均用工人数51202人,增长40.7%。电子信息产业头部企业龙头效应持续凸显,捷普科技产值从2019年的116亿元增长至155亿元,增幅达33.6%。
聚焦绿色高端转型。索菲亚工业4.0、捷普OP2、惠富康光通讯建成投产,安居天下成功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兰雨精工、更新家具成功创建省级绿色工厂。持续推行“四率考核法”,清理盘活闲置土地617亩、低效厂房13万平方米,规上工业亩均产值从350万元提高到372万元。
建筑业发展保持稳定。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29.2亿元,比上年增长2.3%。资质内建筑企业48家,实现利润2.68亿元,增长56.1%。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13.4%,民间投资增长14.2%,基础设施投资下降12.3%,公共服务投资增长70.8%。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增长2.7%;第二产业投资增长 0.5%,其中工业投资增长0.5%;第三产业投资增长28.4%。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比上年增长79.1%。商品房销售面积136.01万平方米,增长18.0%;商品房销售额112.02亿元,增长28.5%。
五、国内贸易和对外开放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3.5亿元,比上年下降1.9%。按经营地统计,实现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03.9亿元,下降2.0%;乡村消费品零售额9.5亿元,下降1.5%。按消费形态统计,餐饮收入19.2亿元,增长0.6%;商品零售94.3亿元,下降2.4%。
在限额以上企业(单位)中,通过互联网实现的商品零售额20.0亿元,增长4.7%,占全市限上消费品零售额的77.8%。其中典型企业成都全友电子商务有限公司通过与淘宝、京东等平台联手开展一系列促销活动,订单量大幅上涨,全年实现家具类商品零售额增长4.7%。
从限额以上企业(单位)主要商品零售额看,除了家具类,还有汽车类增长4.1%,粮油类增长6.8%,日用品类增长1.3%,中西药品类增长14.7%。
对外贸易逆势上扬。全年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32.65亿元,比上年增长40.5%。其中进口额22.59亿元,增长58.5%;出口额10.06亿元,增长11.9%。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升。全年引进到位内资80.53亿元,实际利用外资5.1亿元。外资企业达27家,营业收入突破160亿元。
六、旅游、交通
绘制完成乡村价值地图,包含10个精品林盘与天府国际慢城、竹艺村、街子古镇和元通古镇4个国家4A级景区,创建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全年接待游客1472.09万人次,恢复至上年同期的76.1%;实现旅游总收入50.17亿元,恢复至上年同期的65.6%。
立足“内部互联互通,外部直连直通”目标,强力推动重点交通项目,2020年,二绕大划互通立交建成通车,三绕崇州段主线形成通车能力,中崇路改建工程、鸡冠山公路灾毁重建项目建成通车。全市公路总里程2460.5公里,公路网密度达226公里/百平方公里,基本建成崇州中心城区到成都中心城区、到周边区(市)县、到各镇街的三个“半小时交通圈”。
全域公交一体化实现突破。85辆新能源公交车上线投运,明湖公交首末站、崇州快铁首末站、羊马快铁首末站建成投用;优化调整城区原有15条公交线路和编号,新增5条线路;在已开通14条乡村客运和4条农村公交的基础上,增加6条农村公交,设置统一的招呼站牌、标识,全面清零农村公路“畅返不畅”、农村客运“通返不通”的问题。
邮政快递业快速发展,实现镇街快递网点全覆盖,寄递网点182个,邮政快递业务量1.53亿件。吸引德邦等9家物流企业入驻。
七、财政、金融
财政运行状况良好。全年财政总收入完成84.5亿元,同比增长11.7%。地方财政收入完成62.3亿元,增长19.9%,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8.3亿元,增长8.5%。税收收入完成20.4亿元,增长4.2%,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达72.1%。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7.6亿元,增长7.8%。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中,教育支出增长7.6%,科学技术支出增长53%,卫生健康支出增长15.8%,农林水支出增长35.5%,一般公共服务支出下降2.7%。
为有效应对疫情、稳定经济运行,崇州市及时出台《应对疫情稳定经济27条政策措施》,新增减税降费2.6亿元,累计减免社保费5亿元,发放贷款31.8亿元,设立中小企业周转贷资金2亿元,发放稳岗补贴6989.9万元,稳定就业岗位17.4万个。财政坚持过紧日子,“三公”经费下降15.3%,实现连续8年下降。
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594.4亿元,比上年末增长7.7%。其中,住户存款余额473.2亿元,增长13.6%。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35.1亿元,增长9.6%。其中,住户贷款余额81.2亿元,增长15.2%。
八、营商环境和科学技术
建立项目招引促建全流程服务机制,推行“代办+帮办”服务模式,协调解决项目供地、用能、用工等方面问题53个,保障重大项目供地1405亩,推介适岗用工5200余人次,解决捷普科技、福蓉科技等项目的电力保障问题。推进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聚焦审批效率“简流程”,升级“容缺受理”、“项目承诺制”等服务,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审批、企业开办总用时分别压缩至80个工作日、4小时以内;企业用水、用气、用电从申报到接通时间分别压减至4、5、10个工作日。
传统行政区经济加快向现代功能区经济转变,3大产业功能区承载90%以上的产业化项目、集聚70%以上高层次人才和创新载体。持续深化与眉山青神县、雅安荥经县、广元昭化区在飞地经济、大数据、产业协同等方面合作。积极推动我市教育、文化、产业等国际交流合作,开展对外交流活动27次。
创新驱动进一步增强。与四川大学等22所高校建立合作关系,拥有国家级工程实验室2个、企业技术中心2个、工业设计中心1个,院士(专家)创新工作站6个、产学研联合试验室2个,省级工程技术中心3个、省市级企业技术中心23个,创新创业载体7个。
推进“政产学研用投”协同创新,研发与试验经费支出2.3亿元,康泰塑胶、川航塑胶分别与四川大学达成科技成果转化和实践教学合作;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工程,新增24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创设“蓉漂·未来派”平台,实施“人才110智力集聚计划”,组建技能人才开发联盟,引进专家人才12名、孵化本土人才477名、带动技能人才增长11.7%。开放合作不断深化。
九、教育、文化和卫生
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学校172所,在校生10.2万人(不含非学历教育注册学生及电大开放教育学生)。其中,驻崇高校3所,学生20294人,教师1231人;职教中心1所,学生2762人,教师251人;普通中学12所,学生23578人,教师2711人;普通小学32所,学生32162人,教师2465人。
2020年,我市成功举办“2020成都·街子国际音乐季”等音乐文创活动。天演博物馆获评国家二级博物馆,小东街入选四川省历史文化街区,怀远藤编获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打造竹艺村“同心彩林”等3个“红点”、“奇点”。
全市逐步形成了以市级医疗卫生机构为龙头,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支撑,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为网底,民营医疗机构、个体诊所为补充的覆盖全域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本构建市、乡、村三级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无空白、无缝隙服务网络。年末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512家,分别为:县级公立医院3家、公共卫生机构2家、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5家、村(社区)卫生站229家、非建制乡镇卫生院5家、民营医院27家、诊所219家、驻崇医院2家。
2020年,全市医疗卫生机构核定床位数5802张,实际开放床位数6396张。卫生专业技术人员5806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2054人,注册护士2667人。全市医疗机构总诊疗人数451.77万人次,门急诊438.3万人次,入院17.22万人次。
十、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聚焦公园城市建设,城市品质持续提升。300亩黑石河公园建成开放,城市中心公园一期启动建设。完成罨画池博物馆景观提升,建成“小游园·微绿地”3个,完成崇庆广场、晚渡广场、滨河路西岸北段园林绿化升级改造,新增绿地面积41万平方米,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5%。累计建成充电桩473个,5G基站500座,核心区域实现5G信号覆盖。12个污水处理厂完成提标扩能,3个污水管网项目建成投用,经开区再生水建设项目建成试运行。
全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298天、同比增加3天,PM2.5平均浓度37.4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1.2%。全市主要河流出境断面水质全面达标,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森林覆盖率达42.1%。
十一、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473元,增长6.5%;人均消费支出22490元,下降3.9%;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33.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747元,增长9.0%;人均消费支出16006元,增长3.8%;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34.4%。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倍差为1.61,比上年缩小0.04。
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含退休人员)255990人,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含退休人员)18795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含退休人员)262046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含退休人员)278350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131719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137711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137669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参保人数422787人。
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6007人,其中,城镇最低生活保障人数452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5555人。城乡特困人员2737人,集中供养1713人。全市共有养老机构21家(公办12家、民办9家),床位4972张(公办3014张、民办1958张)。
十二、人口、就业
2020年末,全市户籍总户数245358户,总人口657925人,其中,男性327588人,女性330337人;城镇人口288968人,乡村人口368957人。
实现城镇新增就业人数9921人;失业人员再就业3674人,其中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366人;农村富裕劳动力向非农业转移就业新增人数6211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下。全年发放失业补助金6361余万元。
注释:
1、公报中各项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正式数据以《崇州市统计年鉴—2020》为准。
2、公报中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根据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对相关指标的历史数据进行了修订。
3、2020年常住人口及相关指标数据,待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发布后另行公布。
4、公报中的对外开放、交通、旅游、财政、金融、教育、科技、文化、卫生、城市建设、环境保护、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等数据来源于相关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