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鹤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收录时间:2024-03-04来源:鹤岗市统计局

2021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环境和疫情散发等冲击考验,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新发展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科学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市经济保持稳中有进、稳中向好态势,发展质效不断提升,顺利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

一、综合

国民经济。初步核算,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GDP)354.2亿元,比上年增长7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9.4亿元,增长7.2%;第二产业增加值114亿元,增长6.9%;第三产业增加值140.8亿元,增长6.8%。三次产业结构为28.1:32.2:39.7。

物价水平。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比上年上涨0.4%。其中,居住类及交通和通信类均上涨3.1%,衣着类上涨0.6%,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上涨0.3%,食品烟酒类下降0.6%,医疗保健类下降1.3%,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下降1.7%,其他用品和服务类下降2.2%。

就业情况。全市城镇新增就业15820人;失业人员再就业6813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1882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04%。

二、农业

农业生产。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00.6亿元,比上年增长7.5%。其中,种植业产值125.4亿元,增长8.1%;畜牧业产值53.5亿元,增长8.2%;林业产值2.6亿元,增长2.1%;渔业产值3.6亿元,增长3.5%。

粮食生产。粮食作物种植面积818.2万亩,比上年增长2.6%,粮食总产量65亿斤,增长3.6%。其中,水稻种植面积452.1万亩,增长0.1%,产量43.5亿斤,增长0.1%;玉米种植面积248.5万亩,增长57.5%,产量19.8亿斤,增长29.7%;大豆种植面积112.8万亩,下降38.8%,产量2.4亿斤,下降48.9%。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2%。主要行业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增长20.3%,非金属矿采选业增长7.1%,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下降5.1%,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21.3%。

工业经济效益。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327.6亿元,比上年增长16.4%。利润总额15.7亿元,比上年增长10.1%。

工业产品产量。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情况如下:

产品名称

单位

产量

增幅(%)

原      煤

万吨

1046.7

3

洗      煤

万吨

754.0

22.2

发  电  量

亿度

71.1

4.9

焦      炭

万吨

133.2

-5.9

大      米

万吨

46.8

-3.6

白      酒

千升

662

17.8

啤      酒

千升

2176

-3.5

饮      料

2329

0.2

化肥(折含氮100%)

万吨

27.9

-7.3

水      泥

万吨

101.8

24.2

 

建筑业。全市具有总承包或专业承包建筑业资质等级的独立核算企业78户,实现建筑业总产值23.8亿元,比上年增长11.5%。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比上年增长0.5%。其中,第一产业投资增长47%;第二产业投资增长0.1%;第三产业投资下降4.3%。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同比增长5.3%;民间投资同比下降6.8%;外商及港澳台投资同比下降50.9%;基础设施投资同比下降15.8%。

房地产开发投资。全市开发经营活动的房地产企业完成投资6.1亿元,比上年增长146.8%;房屋施工面积48.2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6.1%;商品房销售面积4.6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1.1%,商品房销售额1.7亿元,比上年增长23.7%。

五、国内外贸易

消费市场。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上年增长13.1%。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1.9%;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增长29.3%。按消费类型统计,批发业零售额增长36%;零售业零售额增长7.5%;住宿业零售额增长44.7%;餐饮业零售额增长26.4%。

全年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中,通讯器材类零售额比上年增长55.3%,汽车类增长48.7%,烟酒类增长35.1%,饮料类增长26.6%,粮油食品类增长24.5%,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22.3%,中西药品类增长19.4%,书报杂志类增长17.5%,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3.7%,家具类增长2.5%。

对外贸易。全年完成外贸进出口总值24.5亿元,比上年增长2.8%。其中,出口5亿元,比上年增长9.6倍;进口19.5亿元,比上年下降16.6%。

六、交通运输、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全年公路货运量843万吨,货运周转量9.8亿吨公里;客运量159万人,客运周转量1.2亿人公里。铁路货运量218.7万吨,客运量22.2万人。全市机动车保有量13.2万辆,其中,汽车12.1万辆,摩托车1万辆。

邮电通信。全市完成邮电业务总收入8.6亿元,比上年增长10.3%。其中,电信业务收入6.8亿元,增长21.6%;邮政业务总量1.8亿元,增长11.3%。年末固定电话用户6万户。移动电话用户125.8万户。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31.25万户。

旅游。全市接待国内外旅游人数329.1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06%;实现旅游总收入25.55亿元,比上年增长80%。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

财政收支。实现全口径财政收入47.5亿元,比上年增长22.3%。其中公共财政收入28.3亿元,增长22.9%。公共财政收入中税收收入15.2亿元,增长14.4%;非税收入13亿元,增长34.7%。全口径财政支出140.2亿元,比上年下降11.1%。

金融市场。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965亿元,比上年增长12.5%;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636亿元,比上年增长19.5%。

保险收入和赔付。全年保险行业保费收入31.2亿元,其中,财产险收入6.06亿元,寿险收入25.14亿元。全年赔付金额8.87亿元,其中,财产赔付金额4.17亿元,寿险赔付金额4.7亿元。

八、教育、文化、卫生和体育事业

教育事业。全市拥有全日制高等学校1所,招生1180人,在校生4089人,毕业生719人。中等专业学校6所,招生1670人,在校生4231人,毕业生2115人。普通中学51所,招生11684人,在校生41768人,毕业生13458人。小学33所,招生3045人,在校生20520人,毕业生3774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招生35人,在校生176人。幼儿园136所,在园幼儿12471人。

文化事业。全市共有文化馆9个,博物馆5个,剧场影剧院2个。公共图书馆3个,藏书55.7万册。国有专业艺术表演团体1个,艺术剧院演出33场,观众3.6万人次。群众文艺团体125个,群众文艺演出500余场,群众文艺演出观众50万人次。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为100%,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5%。

医疗卫生。全市共有卫生机构709个,其中,医院42个、卫生院21个、妇幼保健院(站)5个。卫生机构床位数8593张,其中,医院和卫生院床位数7871张。卫生技术人员8534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3131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8个,卫生技术人员129人。卫生监督所9个,卫生技术人员92人。

体育事业。全市共有体育馆1个,市全民健身中心1个,训练馆3个。专职教练员22人,等级裁判员170人。全年共举办各类运动竞赛会5次,参加运动会人数0.7万人次。

九、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情况。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95.6万人,其中,城镇人口77.6万人。全市人口主要构成情况如下:

 

年末数(万人)

比重(%)

总人口

95.6

100.0

 其中:城镇人口

77.6

81.2

 其中:男性

47.5

49.7

       女性

48.1

50.3

 其中:17岁以下

8.9

9.3

       18-34

16.6

17.4

       35-59

45.2

47.3

       60岁及以上

24.9

26.0

 

人民生活。全市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042元,比上年增长6.2%。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463元,比上年增长9.4%。城镇非私营单位从业人员平均工资为65985元。

社会保障。全市养老保险全口径参险200060人,办理新参险2700人;工伤全口径参险111574人,办理新参险1450人;失业保险全口径参险64099人,办理新参险人数85人。

社会福利。全市养老机构全口径数量为123个,床位6918张,收养3349名老人。其中,民办115个,床位6033张,收养3010名老人。

十、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环境保护。全市大气、水环境质量稳中趋好,国控断面水质优良比例77.8%,空气环境优良天数比例98.6%。消除黑臭水体16条,完成污水治理工程7项;完成2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完成7家企业碳排放核查。全市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6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个,省级自然保护区 4个。

安全生产。全年共发生各类安全生产经营事故14起,死亡1人,伤18人。其中,无工矿商贸事故;道路交通事故13起,伤18人;无火灾事故;起重伤害事故1起,死亡1人。

 

注:1、本公报各项统计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

2、公报中地区生产总值及三次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计算。

3、公报中人口数据取自公安局户籍数据。

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