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县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收录时间:2024-02-29来源:公安县统计局

2021年,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县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十九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和中省市各项决策部署,立足“四个公安”发展方向,全力冲刺全省县域经济二类县市第一方阵,力争经济实力走在中部县域经济百强前列,抢抓疫后重振窗口期,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稳步恢复、持续向好。

一、综合

2021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52.18亿元,可比价格同比增长10.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4.63亿元,可比增长14.0%;第二产业增加值119.15亿元,可比增长11.6%;第三产业增加值148.39亿元,可比增长8.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24.0%,第二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33.8%,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42.1%。

年末户籍人口96.60万人,比上年末减少0.94万人,其中城镇户籍人口30.38万人,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为31.45%,比上年末下降0.14个百分点。全年出生人口4656人,死亡人口4891人,自然增长率为-0.22‰,比上年下降1.56个千分点。

年末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1993人,城镇登记失业人数4172人,城镇登记失业率在2.41%以内。

二、农业经济

2021年,全县实现农业总产值147.89亿元,可比价格增长17.7%。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90.48亿元,可比价格增长13.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4.63亿元,可比价格增长14.0%;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5.85亿元,可比价格增长8.7%。

全县粮食种植面积14.38万公顷,比上年增加0.02万公顷。其中,小麦种植面积4.05万公顷,比上年增加0.01万公顷;稻谷种植面积8.47万公顷,比上年减少0.07万公顷。棉花种植面积1.28万公顷,比上年减少0.05万公顷。油料种植面积3.51万公顷,比上年增加0.17万公顷。蔬菜种植面积1.23万公顷,比上年增加0.02万公顷。园林水果面积0.68万公顷,比上年增加0.03万公顷。水面养殖面积1.29万公顷,比上年增加0.02万公顷。

全县粮食产量88.62万吨,比上年增长1.2%。其中,夏粮产量12.74万吨,比上年下降5.0%;早稻产量3.50万吨,比上年增长9.0%;中稻(含一季晚稻)产量64.01万吨,比上年增长4.4%;双季晚稻产量4.36万吨,比上年下降25.4%。棉花产量1.18万吨,比上年增长19.2%。油料产量10.59万吨,比上年下降0.9%。蔬菜产量47.48万吨,比上年增长4.1%。园林水果21.88万吨,比上年增长0.7%。生猪出栏60.68万头,比上年增长201.3%;牛出栏0.28万头,比上年增长26.7%;羊出栏1.41万只,比上年增长41.4%;家禽出笼609.02万只,比上年增长4.9%;禽蛋产量3.03万吨,比上年下降3.7%;水产品产量13.69万吨,增长3.0%。

三、工业和建筑业

2021年,全县实现全口径工业增加值105.31亿元,可比增长10.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可比增长8.4%。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333.72亿元,比上年增长13.6%;营业收入315.46亿元,比上年增长10.4%;实现利税总额15.59亿元,比上年下降18.4%,其中利润总额10.56亿元,比上年下降24.2%;规模以上工业用电量17.16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43.1%。

全县完成建筑业总产值60.34亿元,比上年增长54.3%,实现建筑业增加值13.84亿元,可比增长23.9%。

四、贸易市场

2021年,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9.69亿元,比上年增长21.5%。其中,限额以上零售额32.49亿元,比上年增长28.4%;限额以下零售额167.20亿元,比上年增长20.5%。其中,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实现零售额28.82亿元,比上年增长24.6%;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实现营业额3.67亿元,比上年增长48.2%。

五、固定资产投资

2021年,全县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30.6%。其中,5000万元以上项目投资比上年增长36.2%,5000万元以下项目投资比上年增长57.6%。

按投资类型划分,房地产投资比上年增长11.2%。工业投资比上年增长19.6%,其中工业技改投资比上年增长42.3%。民间投资比上年增长27.4%。

按产业完成投资划分,第一产业比上年增长41.9%;第二产业比上年增长19.5%;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37.8%。

六、交通、邮电和旅游

2021年,全县共有客运车站2个,货运码头1个,公共汽车运营线路7条,停靠站点195处,公共汽车运营车辆100台。全年公路客运量213.8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93.5%;旅客周转量6415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87.3%;完成公路货运量1909.13万吨,比上年增长58.7%;公路货物周转量336634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78.4%;完成水路货物运输吞吐量382.74万吨,比上年增长93.5%,货物周转量45928.80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93.5%。

全县实现邮电业务总量6.40亿元,比上年增长7.8%。其中,邮政行业业务总量1.52亿元,比上年增长10.2%;电信业务总量1.33亿元,比上年增长9.2%。邮政业全年完成邮政函件业务1.99万件,特快专递18.91万件。全县年末电话用户总数74.73万户,其中移动电话用户70.20万户。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25.57万户,比上年增加2.93万户。

全县共接待国内游客50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56.1%。实现旅游经济总收入40.96亿元,比上年增长147.9%。与伟光汇通集团签订文化旅游综合开发项目框架协议30亿元。已开工、续建文旅产业重点项目8个,完成投资106110万元。争取上级项目资金1365万元。6条旅游线路被纳入全市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新建游客服务中心3个,通景道路16.5公里,旅游厕所1座,旅游停车场5个。

七、财政金融

2021年,全县实现财政总收入20.56亿元,比上年增长46.6%,其中税收收入18.03亿元,比上年增长45.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3.52亿元,比上年增长53.6%,其中税收收入11.0亿元,比上年增长53.8%。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5.83亿元,比上年下降9.8%。

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475.09亿元,比年初增加45.22亿元,其中住户存款407.08亿元,比年初增加45.29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24.87亿元,比年初减少2.07亿元。各项贷款256.83亿元,比年初增加26.35亿元,其中住户贷款99.53亿元,比年初增加15.21亿元;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157.29亿元,比年初增加11.13亿元。

八、教育和卫生

2021年,全县共有学校94所,其中中等职业学校2所,普通中学29所,小学63所。在校学生7.18万人,其中中等职业在校学生2576人,普通中学在校学生3.12万人,小学在校学生3.78万人。专任教师6246人,其中中等职业学校专任教师171人,普通中学专任教师2974人,小学专任教师2409人。初中毕业生升学率99.77%,高中毕业生升学率95.7%,学龄儿童入学率、九年义务教育完成率和义务教育普及程度均为100%。

全县共有医疗卫生机构456个,其中医院8个,乡镇卫生院16个,妇幼保健院1个。年末卫生技术人员4514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1578人,注册护士2018人。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4999张,其中医院3467张,乡镇卫生院1382张。每千人拥有医院床位数6.69张,每千人拥有医生数2.11人。

九、科学技术和文化建设

2021年,全县规上高新技术企业53家,全口径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54.98亿元,比上年增长12.8%。全年有效注册商标总量为6299件,其中新注册1094件,申请1128件。全年专利授权816件。

全县紧紧围绕“文化公安”建设主题,大力提升公共服务效能,推动出台《关于推动新时代“文化公安”建设的实施意见》。规范和加强了农村智能广播网建设管理使用。探索省级公共服务机构功能融合试点,建成16个乡镇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基地。组织送戏下乡100场、戏曲进乡村40场、“红色文艺轻骑兵”非遗进社区14场。圆满完成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红歌赛、干部职工趣味运动会、集中宣誓暨万人健步行和聆听音乐学党史·特色音乐党课走进公安县活动。北闸景区2座旅游厕所改建项目、12个县级新全民健身示范工程等项目竣工。申报公安县第一中学为全市“一校一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公安说鼓子《粤楚两地不了情》《长寿秘方》分别参加湖北艺术节、湖北曲艺“百花书会”展演。组织创作了音乐快板《夸夸我村的乡贤榜》等优秀作品。各乡镇严格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要求,按规定举办节庆文体活动和乡村村晚,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完成红四军、红六军会师旧址环境整治提升工程,推进袁宏道墓园恢复性建设。红四军、红六军会师旧址展示利用工程、县博物馆珍贵文物预防性保护及陶器、瓷器、石质文物保护报省厅立项。

十、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2021年,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397元,比上年增长11.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245元,比上年增长12.9%。

全县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31.81万人,其中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24.39万人,参加城镇失业保险人数4.11万人。全县基本医保参保84.03万人,其中职工医保参保6.12万人、城乡居民医保参保77.91万人,常住人口参保率达112.48%。全县共有3.17万人享受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其中2.65万人享受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年末全县共有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18个,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床位数4781张。

注:

1、本公报部分数据为全县相关部门提供的统计数据;

2、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为初步核算数,其中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