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贡市沿滩区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收录时间:2012-09-07来源:自贡市沿滩区统计局

2011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区委、区政府团结带领全区人民,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对接融入、借势发展,坚持项目带动、加快发展,坚持统筹兼顾、科学发展,继续实施“工业强区”战略,突出城市建设、服务业发展、新农村建设、民生改善四项重点,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为全面实施“十二五”规划开了一个好局,为可持续发展夯实了重要基础。

综合

经济总量继续扩大,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建筑业呈现恢复性增长。2011年,全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GDP)718026万元,比上年增长17.39%。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15246万元,比上年增长3.3%;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452080万元,比上年增长23.5%;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50701万元,比上年增长11.48%;按户籍人口计算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8385元,比上年增加3317元,增长16.7%;按常住人口计算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6263元,比上年增加4817元,增长16.4%;一、二、三产业结构比例由上年的17.0:60.9:22.1调整为16.0:63.0:21.0,第一产业、第三产业所占的比重有所下降,第二产业所占的比重明显攀升,并牢固占据着经济发展的主导地位。从生产的角度看,第一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08%,同比下降1.59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82.34%,同比提升3.34个百分点,其中:工业贡献81.58%,建筑业同比贡献率增长7.5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4.58%,同比下降1.75个百分点。在GDP17.4%的增长速度中,一二三次产业分别拉动经济增长0.54、14.31和2.54个百分点,其中:工业拉动增长了14.19个百分点。民营经济增加值440694万元,占GDP的比重为61.38%,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9.64%,同比提升1.11个百分点。其中: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民营经济所占GDP的比重为44.19%和11.68%,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59.19%和9.02%。2011年我区城市化进程继续加快,城镇化率达33.32%,同比提升2.82个百分点。

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总量排位依然处于全市四区两县末位,综合实力不强。经济增长方式仍较粗放,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农业生产方式单一且发展不平衡,产业化程度不高,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新农村建设步伐发展不均衡;工业经济整体实力不强,总量偏小,横比仍滞后,核心竞争力弱,招商引资潜力挖掘不够,聚集度尚不成气候;第三产业发展仍然落后,经济增长质量不高,产业聚集度不高,商气不浓;投资手段仍较单一,投资规模横比相对较小,基本建设投资明显下滑,经济发展基础薄弱;城乡居民特别是农村居民增收渠道狭窄,因市场物价因素影响,总收入实际含金量不高,“三农”问题仍然突出;社会消费质量不高,税源结构不合理,财政收支矛盾仍较突出;城市化水平横比仍然较低、进程偏慢,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

农业

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坚持农业基础地位,努力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在全年出现较长时间干旱的不利情况下,通过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农业生产仍然保持总体平稳发展,农业总产值在上年恢复性增长基础上快速发展。全年实现农林牧渔及服务业总产值191013万元,比上年增长16.2%。其中:农业总产值91431万元,增长15.16%;林业总产值2709万元,增长7.29%;牧业总产值84918万元,增长17.87%;渔业总产值8845万元,增长15.95%;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3110万元,增长11.07%。林牧渔业产值所占的比重由上年的50.0%增长为50.51%,特别是牧业产值增长尤为明显。

种植业生产因全年天气干旱导致发展不平衡。与上年相比,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420720亩,增加3975亩,增长0.95%,粮食总产量160988吨,减少1602吨,下降0.99%;油料作物播种面积41595亩,增加1515亩,增长3.78%,油料总产量6562吨,增加312吨,增长4.99%;蔬菜播种面积130665亩,增加5460亩,增长4.36%,蔬菜总产量190593吨,增加10887吨,增长6.06%;水果总产量31541吨(含果用瓜),增加1002吨,增长3.28%,其中:园林水果4445吨,增加136吨,增长3.16%。

林业工作进展平稳。全年造林面积3000亩,均为配套荒山造林,全区森林面积为113969亩,森林覆盖率达23.25%,同比提高0.81个百分点。

畜牧业发展不平衡,渔业生产稳定发展。全年生猪出栏309459头,下降5.02%;肉牛出栏3605头,下降1.82%;肉羊出栏1302百只,增长0.46%;家禽出栏46806百只,下降1.31%。肉类总产量36850吨,下降2.08%,其中:猪肉产量22686吨,下降5.14%;牛肉产量480吨,下降3.23%;羊肉产量1955吨,增长18.99%;家禽肉产量7301吨,增长7.64%;兔肉产量4330吨,下降9.66%。禽蛋产量10830吨,增长3.53%;水产品产量7793吨,增长4.14%。

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农口部门积极对上争取项目资金,努力增加农业投入,在全年降水极度缺乏的不利环境下狠抓蓄水工程的整治,大力推广微小型工程建设,有计划的深入实施金土地工程、全面整治各型病险水库、乡村道路拓宽和硬化建设、农村沼气池建设、农民新村示范园建设等农业项目,农村基础设施得到根本性改善。农田有效灌溉面积8582公顷,较上年增长0.65%,农业机械总动力16.2万千瓦,较上年提升2.6%;农用化肥施用量15426吨,比上年增长1.39%;农村用电量6325万千瓦时,比上年增长5.14%。

工业和建筑业

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发展思路,继续实施“工业强区”战略。在科学发展观思想引导下,积极改革创新,以应对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和全市产业空间布局调整,全力打造沿滩工业集中区”,夯实昊华化工基地基础建设,坚定不移地走工业园区化发展道路,加大工业基地建设,加强政策扶持和协调服务,鼓励和扶持优势骨干企业加快技术改造步伐,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充分发挥品牌产品优势推进企业扩张,做大做强现有工业企业,不断引进优势企业,调整工业企业产业布局,全区工业经济继续呈现快速、高效和后劲足的良好局面。全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76个,完成现价工业总产值1889310万元,比上年增长49.98%。其中,轻工业产值221360万元,比上年增长50.82%;重工业产值1667950万元,比上年增长49.87%。各种经济类型工业结构性增长变化较大,且增长势头强劲。其中:股份合作工业产值45405万元,同比增长121.57%;股份制工业产值1326146万元,同比增长50.89%;其他经济类型工业产值354615万元,同比增长53.48%;工业销售产值1846767万元,同比增长48.32%;工业产品出口稳定发展,出口交货值达15570万元,同比增长26.99%;工业增加值完成579033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5.8%,增长速度十分明显。工业主要产品产量发展较稳定,除大米生产出现下滑现象外,其余绝大多数产品增速较快。其中:生产合成橡胶42074吨,增长169.46%;生产机制纸28950吨,增长82.58%;生产机制砖135603万块,增长80.18%;生产商品混凝土199.52万立方米,增长68.53%;生产气体压缩机963台,增长62.39%;生产混配合饲料160533吨,增长58.02%。

工业经济效益明显提高。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817686万元,比上年增长46.76%;利润总额117264万元,比上年增长190.3%;利税总额207838万元,比上年增长94.02%;出现少有的无亏损企业可喜现象。总资产贡献率39.65%,较上年提升10.67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62.21%,提升12.69个百分点;成本费用利润率7.86%,提升4.33个百分点;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346.43%,提升43.1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达278635元/人,提高17.37%;产品产销率达97.75%。

建筑业和房地产生产受全球经济回暖现象的带动,全面恢复上升势头,特别是房地产开发业劲头十足,房产、建筑税收呈快速增长。全区三级及三级以上建筑施工企业16个,其中:二级建筑施工企业7个,三级建筑施工企业5个,专业承包企业1个,劳务分包企业3个。建筑业总产值完成102167万元,增长18.3%;本年新签合同额96076万元,增长22.6%;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22.4万平方米,增长30.5%;房屋建筑竣工面积69.03万平方米,增长35.5%;建筑安装企业实现总收入100715万元,增长26.5%;利润总额2194万元,增长54.2%;利税总额6248万元,增长44.4%;全区建筑业累计实现入库税收5323万元,同比增长83.24%,;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总额93549万元,同比增长10.35倍,商品房屋销售额达到106600万元,同比增长25.4倍,房地产业入库税收完成5644万元,净增3978万元,同比增长238.78%,对税收增量的贡献率达到70.15%。房地产业的高速发展势必带动建筑业的良性发展速度,它们持续支撑税收稳步发展,仍为我区地方税收最大支柱产业。

固定资产投资和招商引资

固定资产投资总体较好,总规模不断扩大,其中:更新改造和房地产开发投资发展强劲。但由于统计口径的调整(项目投资为500万元以上,投资总额不含农户投资)和投资项目归口省级部门统一审批方可实施策略后,难以实现结构性全面增长,出现投资项目减少,基建投资总额下滑态势,应努力加大基建投入,为经济快速增长奠定坚实基础。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完成498277万元,比上年增长32.75%。其中:区属投资额完成475909万元,同比增长33.5%;国有单位完成投资58194万元,下降37.1%;非国有单位完成投资440083万元,增长31.47%。按管理渠道分,基本建设投资136269万元,下降45.92%;更新改造项目投资217970万元,增长206.4%;房地产开发投资93546万元,增长9倍。基本建设、更新改造和其他投资施工项目共计137个,同比减少30个,其中:新开工项目45个,减少91个,建成投产项目76个,减少31个,新增固定资产249713万元,净增32206万元,增长14.81%。生产脱硫泵和渣浆泵、板仓沙坪安置房一期工程、起重输送机械制造、重型钢构件生产、川南锻造中心建设、仙市镇箭口村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沿泉花园、鳌头花园等76个大小项目陆续竣工投产或交付使用。自贡华融工业园、一汽商用车西部自贡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废轮胎胶粉改性沥青产业化、自贡市垃圾综合焚烧发电项目、四川省莱美特镁业科技有限公司镁合金项目(一期)、时代大道建设、鸿板大道东段道路工程、龙湖郡房地产开发、众拓商业城、远达龙湖森林、恒大绿洲一期等工程进展顺利,各项建设蓬勃发展。

招商引资工作成效显着。全年新履约重大项目26个,其中:3000万元—1亿元项目15个,1亿元—5亿元项目6个,5亿元以上项目5个;累计引进到位市外资金46.1亿元,同比净增16.71亿元,比上年增长56.9%,其中省外资金45.1亿元,同比净增17.62亿元,比上年增长64.1%。

交通运输和国内贸易

交通运输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年末公路通车总里程达535公里,各等级公路均与上年持平。其中,高速公路里程21公里,一级公路31.7公路,二至四级公路310.8公路。一级公路全面黑化,二至四级公路基本实现硬化。民用汽车拥有量28182辆,比上年净增4691辆,增长20%,其中:私人汽车拥有量22346辆,同比增加2135辆,增长10.56%。

消费品市场继续繁荣活跃,非公经济发展较快。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9012万元,比上年增长17.1%。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244390万元,增长16.5%;餐饮业零售额44105万元,增长20.1%。分经济类型看,国有经济零售额1156万元,增长5.47%;集体经济零售额1445万元,增长6.02%;私营及个体经济零售额247105万元,增长17.37%;股份制及其他经济零售额39306万元,增长18.46%,非公有制经济零售额达286411万元,同比增长17.52%,所占比重为99.1%,较上年提升0.1个百分点,以个体私营经济为代表的民营企业在商品流通中占据主导地位。农贸市场流通保持平稳有序推进,集市贸易成交额达到34740万元,同比增长3.18%。

财政和税收

财政收入总量不断扩大,逐渐走向收支平衡,“国、地”两税收入增幅显着。财税工作牢固树立生产观念,积极培植税源,促进经济发展,强化税收征管,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区乡财政管理体制,增强乡镇发展经济和组织收入的积极性,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支持企业发展生产,地方级财政收入特别是税收性收入持续快速发展。同时加大了对国民经济各行业特别是交通运输、住房保障、城乡社区事务、一般公共服务、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等领域的财政支出力度。全区财政总收入达32502万元,比上年增长52.6%;一般预算收入8103万元,同比增长35.03%,其中:各项税收性收入4954万元,增长48.59%。地方财政总支出112236万元,比上年增长50.81%,一般预算支出75114万元,比上年增长12.48%,其中:交通运输支出1591万元,增长208.33%;住房保障支出3487万元,增长176.97%;城乡社区事务支出5371万元,增长92.65%;一般公共服务支出8489万元,增长23.17%;医疗卫生事业费支出10841万元,增长27.39%;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3486万元,增长22.31%;。全年区国税局组织入库税收收入12673万元,比上年增长50.51%,其中:“增消两税”累计入库10241万元,比上年增长40.92%;第三产业税收累计完成1584万元,同比增长89.47%。区地税局组织地方税收收入(包含基金附加收入,但剔除食品价调基金)17196万元,比上年增长56.8%,其中:税收收入(不含基金附加)完成16053万元,比上年增长54.62%。

教育卫生文化和广播电视

教育工作继续坚持“科教兴区”战略,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全面推行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坚持实行“两免一补”政策,实施优师工程,调整优化中小学布局,有限教育资源得到合理整合,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双高普九”工作有序推进,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全区现有小学67所,在校学生人数22407人,同比增长0.69%;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9.78%。普通中学16所,招生人数4539人,与上年基本持平。其中,初中招生人数3338人,上升1.95%,高中招生人数1201人,下降5.73%;普通中学在校学生数13297人,下降3.39%,其中:初中在校学生数10064人,下降6.89%,高中在校学生数3233人,上升9.41%;普通中学毕业生数4801人,下降4.67%,其中:初中毕业生数3999人,下降3.5%,初中升学人数3990人,升学率99.77%,同比上升13.77个百分点;高中毕业生数802人,下降10.09%,高中升学人数799人,增加68人,增长9.3%,高中升学率99.63%,提升17.63个百分点。

卫生保健工作稳定发展,卫生机构和技术人员全面优化,城市卫生、农村卫生、公共卫生三级医疗防保网建设得到巩固和完善,城乡医疗条件继续改善,公共卫生资源更加优质,医疗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截止年底,全区卫生医疗机构(包括医院、卫生院、医疗站、卫生防疫和妇幼保健机构)202个,同比减少1个,病床729张,同比增加76张,卫生技术人员921人,同比减少31人,其中: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331人,同比减少137人;注册护士196人,同比增加16人。医院2个,卫生技术人员185人,同比增加5人;卫生防疫机构1个,卫生技术人员24人,同比减少2人;妇幼保健机构1个,卫生技术人员39人,同比增加8人;乡镇卫生院13个,卫生技术人员317人,同比增加46人;村设医疗点168个,同比增加1个,乡村医生和卫生人员307人,同比减少58人。

文化体育事业和广播电视事业继续发展。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全民体育健身活动广泛开展,文学艺术创作繁荣活跃。全区举办大型群众文化体育活动8次,创作文学艺术作品150余件,其中:获奖或发表市级以上作品90件;全区有线电视用户达33216户,同比增加2500户,增长8.14%,许可经营网吧29家,全面实现规范化监督管理,互联网和广播电视网络遍布城乡,并得到稳定健康发展。

人口和环境保护

2011年是稳定低生育水平年,计划生育工作继续取得成效,全区进一步深化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坚持落实农村独生子女父母奖励扶助政策,城乡群众生育观念进一步转变。人口继续保持低速增长,全区符合政策生育率为87.15%,出生人口3984人,同比净增323人,人口出生率为10.37‰,比上年提高0.98个百分点;死亡人口2616人,减少9人,人口死亡率为6.81‰,比上年提高0.07个百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56‰,略高于上年水平,基本保持低生育水平状态。全区年末户籍总人口390540人,同比净增2276人,增长0.59%,其中:农业人口301925人,同比下降0.24%,非农业人口88615人,同比增长3.52%,城市化进程逐步加快。人口男女性别比为105.3,同比缩减0.2个百分点,两性比例逐渐往平衡方向发展。全年常住人口27.34万人,较上年增长0.22%。

继续加强环境保护工作,全区仍以减少和控制排污总量、改善环境质量、确保环境安全为根本出发点,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及“三同时”制度,一手抓新污染控制,一手抓老污染治理,继续巩固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成果,加强重点控制污染源专项检查和釜溪河水域污染综合整理,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和生态环境保护有明显改观。全年环境污染治理投入增长较快,但治理效果不理想,环境质量需要得到进一步改善。全年环境污染治理完成投资总额9895万元,比上年增长1.33倍;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为96%,略低于上年水平;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为93.1%,同比下降1.9个百分点;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3390吨,同比下降1.11%;工业废水排放量142.45万吨,同比增长2.16倍;工业烟尘排放量1353.5万吨,同比下降46.08%;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84.5%,较上年提升1.3个百分点。应当尽快修建城市污水处理系统和进一步加大环境监管力度,创造一个清新、舒适的生活环境,全面提高城乡人民生活环境质量。

人民生活社会保障和社会治安

各种经济类型城镇在岗职工人数增减不一,在岗职工工资总额呈快速增长态势;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加,城镇居民生活质量无明显变化,农村居民生活质量显着提高。年末城镇单位在岗职工10990人,比上年增加775人,增长7.59%。其中:国有单位在岗职工4711人,比上年增加286人,增长6.47%;城镇集体单位在岗职工159人,比上年减少102人,下降39.08%;其他各种经济类型单位在岗职工6120人,比上年增加591人,增长10.69%。城镇在岗职工工资总额37185万元,增长37.34%。其中:国有单位在岗职工工资总额15818万元,增长25.15%;城镇集体单位在岗职工工资总额566万元,增长37.72%;其他各种经济类型单位在岗职工工资总额20802万元,增长48.32%。城镇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33385元,增长23.77%。其中:机关行政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35148元,增长11.5%;事业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32693元,增长22.41%;企业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34153元,增长31.6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282元,比上年增加1966元,增长14.76%;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1556元,增长14.48%,恩格尔系数由上年的42.01%上升为44.63%,较上年提高2.62个百分点。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6616元,比上年增加956元,增长16.88%;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032元,比上年增加304元,增长6.43%;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5142元,增长12.2%,恩格尔系数由上年的59.92%下降为46.11%,降低13.81个百分点,生活质量明显攀升。

社会保障工作继续加强,社保体系更加完善,基本做到了应保尽保,贫困人口生活水平得到提高。但失业现象不容忽视。到年底全区纳入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21645人,比上年增加226人,增长1.06%。社会养老、医疗保险(除城镇职工外)覆盖面继续扩展,增量较大;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工作面广量小,进展迟缓。全区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2314人,比上年增加1303人,增长11.83%;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人数44081人,比上年增加8826人,增长25.03%,其中,参加医保的城镇职工11086人,同比下降12.61%,参加医保的城镇居民32995人,同比增长46.19%;参加失业保险的职工人数4248人,同比增长19.66%。按照新农保口径统计,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人数为4946人,与上年基本持平;城镇登记失业人数883人,失业率维持在上年的4.2%总水平,城镇失业现象仍需引起社会各界高度关注。截止年底,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险虽已辐射到全区各村组,但参加农村医保人数为294872人,同比减少10026人,下降3.29%,参合率为97.43%,比上年降低0.68个百分点。

社会治安状况令人担忧,公共安全事故明显反弹,呈现“两升两降”。全区刑事案件发案数506件,同比上升13.2%,破案数仅231件,同比下降5.33%,破案率为45.65%,比上年下降8.94个百分点;犯罪人数103人,比上年增加6人,上升6.19%;民事案件发案数696件,比上年增加135件,上升24.06%;全年发生公共安全事故364起,比上年增加108起,上升42.19%,死亡人数由上年的10人增加至11人,全年无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交通安全事故发生354起,比上年增加114起,上升47.5%,车祸造成8人死亡、167人受伤和9.16万元的经济损失,分别比上年下降20%、9.73%和上升61.84%。社会治安管理尚需进一步强化,有效控制公共安全事故的零增长任重而道远。

注:1、公报中各项数据为辖区正式年报数,经省、市有关部门审查核定。

2、公报中国内生产总值及各项增加值指标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