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海盐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收录时间:2013-02-15来源:海盐县县统计局
  2011年,全县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跨越发展和转型升级两大中心任务,扎实开展“两新”推进年、平台建设年、招商引资年、项目推进年和作风建设年活动,全县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民生进一步改善,社会事业全面稳步推进,实现了“十二五”发展的良好开局。
 
  一、综合
 
  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据嘉兴市统计局统一核算,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72.40亿元,可比增长9.5%。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0.63亿元,可比增长3.1%;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71.02亿元,可比增长9.3%,其中:工业增加值159.82亿元,可比增长9.9%;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80.75亿元,可比增长11.7%。剔除核电,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03.33亿元,可比增长11.3%。第一、二、三产业在生产总值中的比例由上年的7.5﹕63.6﹕28.9调整为 7.6﹕62.8 ﹕29.6 。按年平均户籍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72854元(11280美元)。
 
  二、农业
 
  全年农业总产值为29.88亿元,未扣除物价因素,比上年增长15.5%。
 
  种植结构继续调整。总播种面积44848公顷,比上年减少713公顷。粮食播种面积31347公顷,比上年增长2.3%。油菜种植面积3859公顷,比上年下降22.6%。棉花种植面积796公顷,比上年下降1.5%。蔬菜种植面积7552公顷,比上年减少2.9%。
 
  林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年完成造林面积435公顷,全县森林面积 6849公顷,分别比上年增长130.2%和6.8%。
 
  牧业生产基本稳定。全年肥猪出栏67.42万头,比上年增长2.9%,生猪存栏54.12万头,比上年增长2.3%;羊出栏7.99万头,比上年减少8.5%,存栏7.59万头,比上年增加0.1%;家禽养殖较快增长,出栏503.43万羽,比上年增长29.7%。
 
产品名称
计量单位
2011年
2010年
增减%
产品名称
计量单位
2011年
2010年
增减%
粮食
万吨
19.98
20.035
-0.3
茶叶
85
90
-5.6
棉花
957
920
4.0
水果
53409
44185
20.9
油菜籽
10206
12865
-20.7
蚕茧
3081
3153
-2.3
蔬菜
万吨
27.44
26.96
1.8
肉类
51116
48511
5.4
瓜类
30252
32620
-7.3
水产品
13357
12905
3.5
 
  水产养殖略有增长。全年水产品总产量为13357吨,比上年增长3.5%,其中,海水产品产量1224吨,淡水产品产量12133吨。
 
  产业化经营稳步推进。到年底,全县共有农业龙头企业49家,新增11家;建立农业专业合作社76家,新增12家。农产品注册商标115个,新增23个;有省级无公害基地35个,新增4个。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稳定发展。全县工业总产值619.21亿元,比上年增长21.3%,其中核电工业产值97.80亿元,比上年增长12.4%;348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493.55亿元,比上年增长22.1%,县内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395.75亿元,比上年增长24.8%。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重工业总产值304.98亿元,占61.8%,轻工业总产值188.58亿元,占38.2%。
 
产品名称
计量单位
2011年
2010年
增减%
产品名称
计量单位
2011年
2010年
增减%
软饮料
万吨
3695
3077
20.1
机制纸及纸板
万吨
126.09
117.67
7.2
饮料酒
千升
149298
154682
-3.5
水泥
万吨
219.05
206.16
6.3
万米
9244
8244
12.1
金属紧固件
万吨
42.08
39.82
5.7
服装
万件
3107
3542
-12.3
发电量
亿千瓦时
282.72
254.14
11.2
 
  发展能力不断增强。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创新能力继续增强,新产品产值113.56亿元,增长31.1%,新产品产值率23.01%,比上年提高0.48个百分点。
 
  经济效益较快提高。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88.16亿元,比上年增长21.2%,利润总额45.84亿元,比上年增长31.5%,剔除3家核电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5.71亿元,比上年增长31.3%。亏损企业减亏5.1%。
 
  新办工业企业减少。在新办的799家企业中工业企业360家,比上年下降10.4%,注册资本14.71亿元,比上年增长11.2%。
 
  建筑业稳定发展。建筑业增加值11.20亿元,可比增长1.7%。完成建筑业总产值46.08亿元,比上年增长34.4%,实现利润8610.3万元,比上年下降12.7%。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业
 
  投资力度继续加大。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98.1亿元,比上年增长2.6%,扣除核电后县内固定资产投资135.9亿元,比上年增长17.3%。核电投资完成62.2亿元,下降19.4%。
 
  投资结构不断优化。县内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0.35亿元,比上年下降60.6%;第二产业投资70.7亿元,比上年增长17.5%;第三产业投资64.8亿元,比上年增长18.3%。第二产业中工业性投资70.6亿元,比上年增长17.4%,其中制造业投资63.1亿元,比上年增长12.2 %,设备与工器具投资41.2亿元,比上年增长17.3%。
 
  基础设施投入下降。县内基础设施投资额20.8亿元,比上年下降6.5%。其中,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供应业投资额分别为4.3亿元、9.2亿元和3.2亿元,分别比上年下降62.3%、增长143.7%、增长3.1%。
 
  民间投资稳定增长。固定资产投资中非国有投资96.6亿元,比上年增长17.1%,占固定资产投资的48.7%,其中,民间投资86.1亿元,占固定资产投资的43.5%。
 
  房地产业局势稳定。全县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35.2亿元,比上年增长21.5%。房地产施工面积342.4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5.3%,新开工面积138.6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3.1%,其中新开工住宅面积105.3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4.2%。住房竣工57.4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30.6%。全年商品房屋销售面积37.7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2.3%,其中住宅销售面积29.4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6.1%。全部房地产开发企业共发生商品住宅销售2192套,73.9%为期房。全年商品房销售额20.9亿元,比上年下降5.6%。
 
  五、国内贸易
 
  消费市场日益活跃。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1.53亿元,比上年增长18.3%。其中,批发业、零售业、住宿业、餐饮业分别为 3.41亿元、53.58亿元、0.76亿元和8.38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1.7%、20.1% 、30.5 %和9.2 %,城镇和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分别比上年增长18.1%和18.8%。
 
  商品市场欣欣向荣。全县现有商品市场 29个,比上年增加2个;全年成交15.67亿元,比上年增长11.2%。
 
  六、外向型经济
 
  对外贸易较快发展。全县进出口总额为191012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4.1%,其中出口总额为150682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6.1%;进口总额4033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7.3%。
 
  利用外资稳定增长。新批三资企业21家,比上年减少5家,合同利用外资和实际利用外资分别为29453万美元、13233万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0.9%、9.9%。
 
  七、交通运输、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稳步推进。交通运输邮政业实现增加值8.68亿元,比上年增长10.1 %。境内等级公路里程927.95公里,比上年增长2.1%,其中一级以上公路里程107.81公里,比上年增长12.7%。全年公路客运量为757.9万人,比上年增长20.1%;水陆货运量1849.1万吨,比上年增长4.0%。全年旅客周转量25044.9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24.6%;全年货物周转量457875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94.7%。内河港口货物吞吐量1594.3万吨,比上年增长0.3%。年末实有公共汽车营运车辆171辆,比上年增加51辆;公共汽车客运总量1347.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99.9%。
 
  通信网络持续扩大。全年邮电业务收入61355万元,比上年增长17.3%。年末邮电所20处,全年报刊发行量912.28万份,比上年增长14.7%。年末固定电话用户12.83万户,比上年下降23.1%,年末移动电话用户42.58万户,比上年下降0.2%,拥有互联网用户8.66万户,比上年增长17.0%。
 
  旅游经济蒸蒸日上。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330.86万人次,其中国内游客329.85万人次,均比上年增长18.5%,境外入境人数10145人次,比上年增长34.8%。全年旅游总收入27.94亿元,比上年增长20.2%,其中,国内旅游收入26.90亿元,比上年增长20.1%,旅游外汇收入1649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2.9%。
 
  八、财税、金融和保险
 
  财政税收较快增长。全年财政一般预算总收入32.05亿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7.18亿元,分别增长26.9%和25.6%。一般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16.30亿元,增长20.0%。一般预算支出20.71亿元,比上年增长13.0%。国税收入36.68亿元,比上年增长19.1 %,地税收入15.02亿元,比上年增长23.7%。
 
  金融运行健康平稳。年末全县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338.86亿元,比年初增加46.55亿元,比上年增长14.5%,其中储蓄存款174.69亿元,比年初增加21.22亿元,比上年增长13.7%;人民币各项存款334.37亿元,比年初增加45.76亿元,比上年增长14.4%,其中储蓄存款173.95亿元,比年初增加 21.29亿元,比上年增长13.8%。本外币各项贷款347.23亿元,比年初增加55.76亿元,比上年增长19.1%;人民币各项贷款316.20亿元,比年初增加54.09亿元,比上年增长20.6%,其中,中长期贷款188.27亿元,比年初增加26.45亿元,比上年增长16.3%。
 
  保险规模继续拓展。据不完全统计,全县财产、人寿保险公司保费收入50080万元,比上年增长2.6%,其中财产保险保费收入21858万元,比上年增长12.9%;赔款支出11567万元,比上年增长33.9%,其中财产保险赔款支出10267万元,比上年增长43.6%。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学技术加快脚步。全县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5.63亿元,增长22.2%,占GDP的比重为2.1%。全县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中科技支出10310万元,比上年增长25.4%。全县高新技术企业达78家,比上年增加11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103家,比上年增加17家,全县专利申请受理量1154件,专利申请授权量840件,比上年分别增长24.0%、1.0%,专利申请授权量中有发明专利52件,比上年增加1倍。
 
  教育事业协调发展。全县有小学23所,在校学生23238人,教师1461人;普通中学16所,在校学生21603人,教师1625人。九年义务教育对象入学率达到100%。初中、高中毕业生的升学率分别为98.49%和97%。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继续发展,现有职业中学3所,在校学生6032人,教师321人。全县向普通高校输送新生2216人,输送高职(单考单招)460人。
 
  全县共有11640人参加各类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证书的自学考试。
 
  十、文化传媒、体育和卫生
 
  文化传媒健康发展。年末全县有文化馆1个,镇(街道)文化站9个,公共图书馆1个,全县公共图书馆藏书量405.79千册,比上年增长13.0%,博物馆1个,剧场、影剧院数5个。广播电台1座,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100%,电视台1座,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100%。
 
  体育运动蓬勃开展。当年全县体育健儿在市以上体育比赛中,共获奖牌218枚,其中,获得金牌85枚,分别比上年增长72.0%和78.1%。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开展,全县共举办全县运动会350次,共有3.42万人次参加比赛。
 
  卫生事业稳步前进。年末全县有医院、卫生院18个、卫生监督、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各1个,妇保院1个。医院、卫生院病床数1065张,比上年增长20.1%;医院、卫生院技术人员1707人,比上年增长0.7%,其中,医生710人,注册护士619人,分别比上年增长4.3%和4.9%。全县农村自来水普及率99.46%,卫生厕所覆盖率97.51%。
 
  十一、资源、环境、城市建设和安全生产
 
  资源利用集约改善。年末耕地总资源26511.41公顷,常用耕地面积26106.66公顷。年内增加耕地212.44公顷。
 
  县内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源消费量94.8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1.6%;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 10.2%。
 
  生态建设稳步推进。武原镇环境空气优良天数为352天;全年降尘浓度2.6,达标;酸雨率92.2%,PH平均值4.41。饮用水源地水质均为Ⅴ类(三环洞与千亩荡)。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81.89%,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
 
  城市建设加快进行。全县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42494万元,比上年下降39.8%,县城建成区面积14.67平方公里,比上年增长4.7%,建成区人口11.95万人,比上年增长0.9%。年末实有道路面积313.2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0%,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623公顷,比上年增长5.2%,绿化覆盖率为42.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2.89平方米,比上年增长5.2%。
 
  各类事故略有下降。全县发生各类事故148起,比上年下降5.7%,死亡46人,受伤121人,直接经济损失299万元。其中,安全生产事故6起,死亡6人;火灾事故19起,死亡0人;公路交通事故123起,死亡40人;水上交通事故0起。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增长有效控制。抽样调查,年末全县户籍人口374661人,比上年增加1514人。其中,女性人口189078人,男女性别比为98.15︰100 。全年出生人口2766人,出生率为7.38‰;死亡人口2591人,死亡率为6.92‰;迁出人口5955人,迁入人口7306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47‰。全县计划生育率98.58%,已婚妇女综合节育率89.60%。
 
  人民生活质量提高。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3290元,比上年增长13.7%,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6788元,比上年增长19.0%;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性支出和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性支出分别为21023元和9475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5.6%和12.7%。住房条件进一步改善。城镇家庭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7.1平方米;农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69平方米。城乡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分别为29.9%和36.4%。
 
  就业状况逐渐转好。年末城镇单位(含规模以上私营企业)从业人员13.07万人,比上年增长5.3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18%,新增城镇就业岗位6887人,安置失业人员 3429人。
 
  社会保障不断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为16.17万人,比上年增长 9.3%。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12.32万人、8.56万人、14.64万人和9.85万人,分别比上年增长16.1%、6.5%、1.5%和11.6%。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保率99.92%。全县低保对象3955人,其中城镇638人,农村3317人,共享受最低生活保障补贴865.85万元,比上年增长3.1%。
 
  社会福利继续改善。全县有各种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9家,床位数1350张,安置人数达450人。
 
  注:
 
  (1)本公报所列数据大多为年度初步统计数据。
  (2)全县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比上年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全县人均生产总值等按年平均户籍人口计算,2011年美元汇率为6.4588。
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