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光市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收录时间:2023-12-30来源:寿光市统计局

2018年,全市上下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紧紧围绕争当全省县域高质量发展排头兵这一奋斗目标,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为动力,强化责任担当,狠抓工作落实,克服种种不利因素叠加影响,在农业受灾相对较大的情况下,经济仍保持了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总量不断扩大,结构逐步优化,居民收入持续增加,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GDP)902.7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6.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9.4亿元,同比增长0.2%;第二产业增加值355.6亿元,同比增长7.1%;第三产业增加值447.6亿元,同比增长7.4%。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1.0:39.4:49.6。

二、农业

农业以新发展理念加强创新。全年粮食总产56.4万吨,其中夏粮总产29.8万吨。棉花播种面积同比下降7.3%,总产0.2万吨,同比下降60.0%;水果总产量4.1万吨,同比下降6.9%;瓜菜总产417.7万吨,同比下降4.7%。农业技术集成创新持续发展,规划建设了占地800亩现代农业高新技术集成示范区,共引进水肥一体化、高效生态农业等高新技术企业20家,实现了对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新装备的集中展示、集成优化。种业研发能力逐步提升,全市已取得农业农村部植物新品种权证书的蔬菜品种6个、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证书的蔬菜品种58个,另有5个蔬菜品种已拟授权公示。

畜牧业发展增速下降。年末生猪存栏54.5万头,同比下降10.3%,出栏89.0万头,同比下降3.5%;牛存栏0.9万头,同比下降18.0%,出栏0.3万头,同比下降61.0%;羊存栏7.7万只,同比下降31.9%,出栏11.0万只,同比下降25.1%。全年肉类总产量15.5万吨,同比下降4.1%;禽蛋总产量2.4万吨,同比下降7.3%;奶类总产量2.4万吨,同比增长4.9%。

渔业养殖生产稳中有升,渔业捕捞产量下降。全年完成水产品产量19.9万吨,其中海洋捕捞11.5万吨,同比下降21.2%,海水养殖7.5万吨,同比增加0.4%,淡水养殖0.8万吨,同比增加2.5%。

水利基础建设扎实推进。实施了总投资6.3亿元的今冬明春四大水利工程。全力推进了亚行贷款塌河治理和河道生态治理工程建设,到2018年底辖区内阳河、乌阳河、织女河、新织女河生态治理任务已全部完成,塌河治理任务已完成60%,巨淀湖建设项目完成工程量的20%;完成地表水综合利用北部水网灌溉二期工程;实施了2018年农田水利项目县工程,开工建设了高效节水及水肥一体化灌溉工程,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4.9万亩。全市水利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较快增长。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1550.1亿元,同比增长18.0%;增加值同比增长7.0%。其中,轻工业完成产值387.0亿元,同比增长12.3%;重工业完成产值1163.1亿元,同比增长20.0%,轻重工业之比为25.0:75.0。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同比增长13.4%,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52.4%。全市29个行业大类中有19个行业产值实现增长,15个行业过10亿元,10个行业过50亿元,6个行业过百亿元。

企业效益大幅提升。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574.9亿元,同比增长15.6%;实现利润79.1亿元,同比增长24.0%;实现利税134.0亿元,同比增长30.7%。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5.0%,同比提高0.3个百分点。全市349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户均主营业务收入达4.5亿元,同比增加0.6亿元。年主营业务收入过亿元的企业140家;其中,过10亿元的企业27家,过50亿元的企业6家,过100亿元的企业2家,过300亿元的企业1家。

百亿级产业稳步发展。全市八个百亿级产业中橡胶新材料、生物医药、新型防水材料等3个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50亿元。八个百亿级产业共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58.3亿元,同比增长22.5%,增幅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平均水平6.9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全部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达到22.7%。

建筑业发展趋于平缓。全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82.9亿元,同比增长0.6%。签订合同额269.7亿元,同比增长8.4%,其中,本年新签合同额195.0亿元,同比增长10.4%。房屋施工面积1349.0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2.9%,其中,房屋新开工面积612.4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5.4%。竣工产值83.9亿元,同比下降7.6%。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平稳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7.9%,其中计划投资过亿元项目219个,完成投资同比增长18.1%。按产业划分,一产投资同比增长5.8%;二产投资同比增长16.7%;三产投资同比增长0.8%。三次产业投资结构比由上年的2.0:44.0:54.0调整为2.0:47.6:50.4。

房地产投资平稳增长。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7.1%,其中,住宅投资同比增长20.8%,商业营业用房投资同比增长58.6%。房屋供应量增加。房屋施工面积同比增长20.9%,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长17.2%,商品房现房待售面积同比下降17.2%。

五、国内贸易

国内消费市场平稳增长。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3.0亿元,同比增长8.3 %。按消费形态分,批发业零售额85.2亿元,同比增长10.5%;零售业零售额195.4亿元,同比增长7.2%,住宿业零售额4.6亿元,同比增长8.4%,餐饮业零售额27.9亿元,同比增长9.1%。

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稳定增长。118家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65.4亿元,同比增长10.4%,其中交通运输业完成营业收入46.7亿元,同比增长12.0%。

六、对外经济

利用外资和国际经济合作情况稳定。实际到账外资17.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6%。完成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5820万美元,同比增长10%;派出各类劳务人员1388人次,同比增长10.1%;境外实际投资额1.25亿美元,同比增长1747.7%。完成服务外包离岸执行额1.46亿美元。

对外贸易繁荣。全市完成进出口总额353.6亿元,同比增长23.2%,其中出口177.9亿元,进口175.6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9.3%和27.3%。出口过五千万企业61家,过亿元企业36家。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重点交通项目济青高铁青州北站连接线工程主路已全面完工;首条采用PPP新建道路大沂路北伸工程的前期手续已基本完成。灾后重建出台了《道路设施修复重建实施方案》,挖补维修88条县道、镇村道路,修复路肩、边坡8.4万立方,修复一号路丹河桥、李大路弥河桥等13座桥梁,寿尧路弥河大桥、羊田路弥河大桥加固维修工程也已经开工,年内灾后重建项目基本完成。

交通运输业发展稳定。新开通城乡公交线路5条,年末公交车保有量达到772辆。营运性机动车保有量达到26363辆,其中营运货车25199辆、班线客车116辆、出租车376辆、城市公交车424辆、城乡公交车248辆。航运业稳步增长,全年完成货物吞吐量1434万吨,同比增长12.6%,其中寿光港1030万吨,羊口港404万吨。全市共有航运企业23家,船舶49条,67万载重吨。

邮政电信业运行平稳。全年实现邮政业务总量1.2亿元,电信业务总量8亿元。年末电话用户总数为136.21万户,其中固定电话用户8.44万户,移动电话用户127.77万户。

旅游业健康发展。全市共有A级景区9处,其中4A级景区5处,3A级景区2处,2A级景区2处。2018年,成功创建山东省购物旅游示范市,创建山东省旅游休闲购物街区1处,山东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点1处,山东省旅游商品研发基地1处,3A级旅行社3家。

八、财政和金融

财政收支平稳增长。全年财政总收入166.5亿元,同比增长24.5%,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3.5亿元,同比增长3.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增值税完成43.6亿元,同比增长112.3%;企业所得税完成7.1亿元,同比增长40.1%;个人所得税完成1.9亿元,同比增长3.1%。一般公共预算支出99.3亿元,同比增长4.0%。民生支出保障有力。教育支出24.6亿元,同比下降2.6%;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5.1亿元,同比增长15.3%;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6.1亿元,同比增长10.8%;农林水支出10.9亿元,同比增长7.2%;住房保障支出1.2亿元,同比下降55.4%。

金融信贷健康稳定。年末22家驻寿银行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966.0亿元,比年初增加41.0亿元。其中住户存款余额607.9亿元,比年初增加51.2亿元。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734.2亿元,比年初增加0.6亿元。其中,住户贷款余额为162.6亿元,比年初增加17.2亿元;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余额为571.6亿元,比年初减少16.6亿元。

资本市场加快发展。2018年,全市企业直接融资到位资金185.5亿元,新增完成规范改制企业80家,累计完成规范改制企业408家。新增齐鲁股交中心挂牌企业40家,累计达到221家。全市共有9家企业在新三板挂牌,共7家企业10只股票实现资本市场上市交易,其中A股2只、B股1只、H股3只、国外上市交易3只。

保险收支较快增长。2018年,全市67家驻寿保险机构全年实现保费收入25.6亿元,同比增长16.8%,各项赔款支出6.6亿元,同比增长29.2%。其中,财产险实现保费收入7.4亿元,同比增长2.4%,赔款支出5.5亿元,同比增长33%;人寿险实现保费收入18.2亿元,同比增长23.9%,赔款支出1.1亿元,同比增长12.9%。

九、科学技术

科技创新能力稳步提升。省级以上各类科技计划项目立项6项,潍坊市级16项;新认定(备案)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众创空间1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1个、院士工作站3个;新认定潍坊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重点实验室2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1个;获得山东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潍坊市科技奖项27项。截至年末,全市共有潍坊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2个、重点实验室21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8个、科技企业孵化器8个、院士工作站11个、众创空间1个、星创天地3个。

专利申请总量快速增长。全年专利申请总量2580件,同比增长34.9%;专利授权总量1087件,同比下降9.0%。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1068件,同比增长187.9%;发明专利授权189件,同比增长48.8%。

品牌建设成绩显著。全年商标申请量3495件,核准注册量3303件,累计有效注册商标12059件。注册新增马德里商标国际4件,总量达29件。新评山东名牌产品9个,总数达85个;新评山东省服务名牌1个,总数达7个。新申请地理标志证明商标1件,总量达18件。新增中国驰名商标1件,总数达24件。全市拥有潍坊市长质量奖6个,寿光市长质量奖23个。

人才队伍建设实现新突破。全年引进高层次人才397人,外国专家121人次,执行国家高端外国专家项目3个。1人入选“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人入选“山东省突出贡献技师”,1人入选“齐鲁首席技师”。

十、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城乡规划日益完善。启动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推动控制性详细规划实现全覆盖。编制了弥河流域、万达片区、弥水电商小镇等大片区规划设计,初步扎起大片区发展框架。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健全。金光街、渤海路等6条道路建成通车,新建改造城区道路9.62公里、排水管道19.98公里。启动盐业小区改造,13个棚改项目开工建设。推进天然气“镇村通”工程,铺设燃气管网151公里,完成供热计量智能化改造1800户,7个未供暖老旧小区接入集中供热管网。

乡村振兴全面铺开。编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五年规划,扎实推进58个乡村振兴战略重点项目。新建续建农村新型社区38个,洛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创建为省级示范园,入选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创建名单,顺利通过省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监测评估。196个村实施美丽乡村“五化”建设,2个村入选省美丽村居建设试点,5个村入选省美丽乡村示范村创建名单,省定B级及以上标准美丽乡村覆盖率达到80%。

环境保护取得实效。中央和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顺利,35个问题已按期完成21个,其余14个属长期坚持问题,正按整改方案有序推进。全面打响环境污染综合治理十大标志性战役,实施大气、水、土壤环境综合整治,完成577家表面涂装、橡胶制品、防水卷材等涉挥发性有机物行业企业集中整治,完成86处工业企业无组织扬尘排放源治理,15个镇街区全部建成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实现空气质量的全指标实时监控;开展重点河流预警监测,保证河流断面水质达标;建成9000吨/年处置能力的富康北控危废综合处置中心一期工程,补齐危废处置能力短板。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227天,同比增加19天,PM2.5、PM10、二氧化硫、氮氧化物、臭氧同比分别改善11.82%、5%、19.35 %、10%、5.83%;全市重点河流断面全部达到地表水五类水质标准。

全年共发生生产安全事故6起,同比下降57.1%;死亡11人,同比增长37.5%。

十一、教育、文化、卫生和体育

教育事业均衡发展。在全市义务教育学校范围内实施学区制管理。全市跨校竞聘教师557人,到农村学校支教竞聘27人,农村新招聘教师到城区优质学校顶岗实习105人。教育重点工程建设全面推进,实施破解大班额工程和“全面改薄”工程,完成10处农村学校塑胶操场建设,新建改扩建学校12所。全市高考报名9834人,文理一本上线2605人。年末共有普通高校1所,在校生24095人;中职学校2所,在校学生13760人;普通高中7所,在校学生22581人;初中37所,在校学生34352人;小学96所,在校学生69141人;幼儿园172所,在园幼儿38401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学生151人。

公共文化事业健康发展。建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公园102处;推进文化精准扶贫,为5000多户贫困户安装了有线电视,为161个村(社区)文化大院配备文化设施,建成了100处公共文化服务示范点。组织举办了首届乡村文化艺术节和十大文化节会活动,举办农圣文化节、千场公益巡演等主题活动1000多场次,一村一年一场戏、广播电视村村通、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实现全覆盖。免费培训文艺爱好者2万多人次,全市庄户剧团已发展到300余家。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普及学习“五进”活动,依托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成立乡村“讲习所”1000余处,不断巩固乡村意识形态阵地。成立了传统文化宣传教育推广中心,组建230人的传统文化志愿讲师团,组织开展优秀传统文化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等宣传阐释巡讲活动3000余场次,受益群众110余万人次。

卫生事业全面推进。市中医院病房大楼投入使用,镇街卫生院改扩建等项目加快推进,城投·陶然庭投入运营,福缘颐养中心基本建成。组建养老服务集团,探索建立“中医+养老”服务体系,被确定为全省医养结合示范先行市和省健康促进示范市。自主开发了区域人口健康信息服务平台和市域智慧医疗“一卡通”系统。建立居民电子健康档案90.24万份,免疫规划“八苗”全程接种率为93.5%。年末共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812个,其中医院15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790个;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实有床位6307张。卫生技术人员7510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2915人,注册护士3513人。

体育事业取得新成绩。承办了“中国体育彩票杯”2018全国女排四强邀请赛、第四届中国山东国际螳螂拳锦标赛、2018中国城市足球联赛外围赛山东(东部)赛区比赛、“江阴周庄”2018全国象棋业余棋王赛寿光站赛、第五届高职院校乒乓球锦标赛、第九届中国高职院校“校长杯”乒乓球比赛、全国和全省老年人柔力球竞技培训班等13项国内大型赛事;组织举办第八届全民健身运动会和寿光市全民健身日万人健身活动等各类活动比赛102场次;80名寿光籍运动员参加第24届山东省运会并摘得2金。

十二、人口、居民生活、就业和社会保障

人口增长速度放缓。年末户籍总人口1103110人,其中男555745人,女547365人,人口性别比为101.53:100。18周岁以下216084人,18(含)-35周岁249533人,35(含)-60周岁390683人,60周岁(含)以上246810人。全年出生人口16181人,同比减少8660人,户籍人口出生率14.72‰;死亡人口8181人,户籍人口死亡率7.44‰,户籍人口自然增长率7.28‰。出生人口男女性别比为113.53:100。

居民可支配收入不断提高。全市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156元,同比增加2376元,同比增长8.0%。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464元,同比增加2858元, 同比增长7.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627元,同比增加1378元,同比增长7.2%。

城乡社会保障更加健全。参保人员继续增加,年末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9.2万人,其中退休人员4.5万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59.1万人。工伤、失业、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13.6万人、11.8万人、8.4万人。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16.9万人;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86.6万人。社会保险基金总收入41.93亿元,支付社会保险待遇33.46亿元。保障标准和保障力度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提高到每人每月2167元;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提高到每人每年1416元。

 

注:(1)本公报所列数字均为年报快报数或初步统计数,与当年《统计年鉴》不符者,以《年鉴》或最后公布数为准。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着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2)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其余指标无特殊说明外,均未剔除价格因素影响。

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