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全区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按照中共日照市岚山区委部署要求,聚焦建设“黄海明珠、钢铁新城”,坚持“创新、落实”工作主旋律,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各项工作,精准施策,聚力攻坚,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一、综合
经济增速平稳较快增长。经日照市统计局首次统一核算并反馈,2019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GDP)490.2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1%。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46.58亿元,增长0.1%;第二产业增加值302.90亿元,增长10.9%;第三产业增加值140.78亿元,增长8.7%。三次产业结构由10.7:61.5:27.8调整为9.5:61.8:28.7。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19751元,增长8.8%。
新旧动能转换加快推进。以打造新旧动能转换先行示范区为目标,项目建设多点发力。省优选项目和区级重点产业项目完成投资105亿元。山钢日照钢铁精品基地一期二步热试生产、宝华新材料连续平整拉矫、总投资25亿元的上海通用重工项目签约即开工。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扎实推进。鲁南高铁日曲段开通运行,全市城区首条分离式隧道仅用时159天实现双向贯通,厦门路三期南延工程顺利通车。特色服务业快速成长。日照数字供应链科技示范园项目顺利签约,物流业实现税收3.7亿元。出台电子商务发展扶持办法,培训电商人才1200人次,线上交易额突破300亿元。
“双招双引”成效显著。完善招商引资决策推进机制,发挥日照(上海)协同创新中心、岚山(北京)协同招引中心等平台作用,精准招引“十强”产业内资和交通基础设施项目30个,其中过10亿元的4个,实际到位资金超过60亿元。与日本蓝桥株式会社达成合作,海外委托招商实现破题。扎实推进招才引智,建成启用区人力资源产业园,成功举办首届黄海院士论坛等活动,引进高层次创业创新团队13个、创新人才81名。
市场主体平稳增长。全区个体工商户发展到2.77万户,注册资金25.89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7.36%和25.55%;从业人员6.11万人,增长1.6%。私营企业发展到7665户,从业人员8.72万人,注册资金594.22亿元,分别增长20.31%、20.27%和0.8%。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1136户,比去年减少185户;从业人员0.99万人,注册资金12.62亿元,分别减少9.1%和0.38%。
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全年城镇新增就业4443人,实施就业创业培训2782人,失业人员再就业524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273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13%,低于年度控制目标2.22个百分点。组织实施高校毕业生基层服务项目,共招募29名“三支一扶”志愿者到基层服务,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97%。
脱贫成效巩固提升。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目标不放松,全区建档立卡贫困户3344户、6339人全部实现脱贫,40个省市定贫困村全部精准退出,区域扶贫综合开发荣获全国民生示范工程。深入推进产业扶贫,高兴镇鲜切花大棚三期等3个项目完成投资1653万元,贫困群众增收致富路进一步拓宽。大力推广小额扶贫信贷工作,累计带动贫困群众增收1800余万元,户均收益达2500元/年。完成贫困户危房改造180户,完成贫困村电网升级。为709名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发放资助金261万元,减免住院医疗费用47.4万元,2331人次,受益贫困群众对美好生活充满信心。
二、农林牧渔业
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全区各级认真落实强农惠农政策,新农村建设迈出新步伐。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49.9亿元,增长0.7%。其中,农业增加值13.2亿元,林业增加值0.8亿元,牧业增加值5.4亿元,渔业增加值27.2亿元,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3.3亿元。
农牧业生产结构调整。全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27.49万亩,下降4.3%;总产量12.15万吨,下降3.0%;单产442.03公斤,增长1.4%。油料作物产量3.22万吨,下降4%。全年猪出栏26.38万头,下降24.7%;羊出栏5.46万只,增长20.3%;牛出栏5885头,下降13.4%。全年肉类产量3.82万吨,下降12.4%;蛋类产量2.27万吨,增长26.1%。发挥特色优势,新发展茶、桑、烟等特色农业1.6万亩。
渔业生产略有下降。全区全年水产品产量24.66万吨,比上年同期下降9.1%,其中,海洋捕捞产量10.32万吨,同比下降3.9%,海洋养殖产量14.22万吨,同比下降12.5%。其中贻贝养殖产量12.65万吨,同比下降14.0%。
农村基础条件继续改善。全年农用柴油使用量5.96万吨,农药使用量559吨。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1.53万吨,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1099吨。年末自来水受益村270个行政村(居),农村自来水普及率100%。
现代农业提质增效。新创建中楼窑里市级田园综合体1个、黄墩板栗、碑廓茶业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2个,新发展特色农业1.8万亩。着力抓好北方茶业科创中心运营管理,成功争创省级巨峰镇现代农业产业园,产业园总共投资1.9亿元,其中争引上级资金3000余万元。新认证无公害农产品16个,争创山东省知名农产品企业产品品牌2个。目前,全区“三品一标”160个,省级知名农产品企业产品品牌9个。
三、工业
工业发展势头强劲。年末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96家(12月快报数),完成工业总产值1580.91亿元,增长12.24%,总量和增速均居全市第一;工业增加值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8%。日钢集团成为全市首家产值过千亿元的企业,入围全省“十强”产业集群领军企业,跃至中国企业500强第201位。工业产销衔接较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销率达100.8%。加快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签约落地全省钢铁业首个5G应用项目,注册上云企业49家。
工业经济效益快速增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总计2220.66亿元,增长19.8%;负债总计1583.43亿元,增长27.1%;受市场需求、部分产成品利润空间加大、人民币汇率波动等因素影响,实现营业收入1868.01亿元,增长35.6%;实现利润111.42亿元,下降8.9;全区有65家规模以上企业营利,营利面67.7%。
电力供应充足稳定。规模以上工业用电量124.43亿千瓦时(包括企业自备用电量)。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建筑业
固定资产投资有所下降。全年全部固定资产投资下降36.0%。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下降80.1%,第二产业投资下降42.2%,第三产业投资下降32.0%。民间投资下降38.1%,制造业技改投资下降71.0%,四新产业投资占全部投资比重的29.8%,比去年同期下降11.5个点。
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10.81亿元,同比增长197.9%。实现增加值5.0亿元,增长14.6%,主要靠房地产销售面积拉动。安澜嘉园、安泰华府、奕兴置业、碧桂园、凯航孟苑、官山悦等7个房地产项目计划总投资51.7亿元,增长244.7%;房屋施工面积77.45万平方米,增长257.8%;商品房销售面积22.65万平方米,增长139.1%;待售面积5.07万平方米。
建筑业平稳发展。全区资质等级三级及三级以上的建筑业企业22家,实现建筑业总产值8.34亿元,下降20.0%;其中,建筑工程产值7.57亿元,下降18.0%,安装工程产值0.78亿元,下降34.64%。建筑业竣工产值0.53亿元,下降80.3%。实现营业收入11.7亿元,增长12.1%。
五、国内贸易、对外经济
市场消费稳定增长。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9%。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总额11.68亿元,下降1.8%。全区贸易业销售额303.24亿元,其中批发业销售额301.57亿元,增长41.1%;零售业销售额1.67亿元,下降7.6%;住宿业营业额223.6万元,下降22.6%;餐饮业营业额0.43亿元,增长48.7%。
对外贸易发展平稳。全年完成外贸进出口总值422.6亿元,同比增长28.7%。其中,出口完成157.7亿元,下降12.9%;进口完成264.9亿元,增长79.8%。进出口总额占全市进出口总额的40.15%。钢铁为主要出口商品,出口额147.5亿元,占全区出口总额的93.5%;亚洲为主要的出口市场,占出口总额的73.6%。铁矿砂为主要进口商品,进口额173.5亿元,占进口总额的65.5%;主要进口市场是大洋洲,占进口总额的43.0%。全区实际使用外资5060万美元。
六、交通、邮政电信、旅游
港口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以建设世界一流海洋强港为目标,全力服务钢铁配套工程建设,岚山国际航贸综合服务区、数字供应链等项目积极推进。全年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20616万吨、增长7.5%,其中,岚山港吞吐量7701万吨、增长8.8%。分主要货种看,金属矿石完成5556万吨,增长4.1%;钢铁2942万吨,减少2.7%;煤炭及制品739.7万吨,增长38.3%;木材621.7万吨,增长9.2%。
全社会运输量稳步提高。地方铁路货运量2200万吨,增长10.0%。地方公路客运量611.4万人次,下降1.0%;旅客周转量249.65百万人公里,下降9.6%;公路货运量4095万吨,增长0.4%;货物周转量26.23亿吨公里,增长4%。
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农村公路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全区农村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708.151公里,其中,县道188.633公里、乡道237.242公里、等级以上村道1282.276公里,公路密度达225.05公里/百平公里。沈海高速新出入口竣工启用,在籍汽车ETC安装率达到80%。区内公交车运行143辆,开通15条公交线路,全年发送乘客405万人次,行驶里程420万公里,行政村客运、公交通达率100%。
汽车保有量持续增长。年末全区民用汽车保有量达到10.9万辆(包括三轮汽车和低速货车1156辆),比上年末增长13.7%。其中,私人汽车保有量10.24万辆,增长10.6%。民用轿车保有量9.06万辆,增长11.8%。其中,私人轿车8.85万辆,增长16.7%。
邮政通信业平稳发展。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总量0.36亿元,增长10.8%。年末本地网电话用户1.77万户,下降4.8%;移动电话用户32.39万户,增长1.4%;国际互联网宽带用户6.93万户,增长12.7%。
旅游业蓬勃发展。精品旅游项目安东阿掖旅游区文化古镇和精品酒店正式开工。官草汪渔港小镇已具备运营条件,将成为市民和游客“忆海、品海、悦海、亲海”的首选目的地。策划推出“有一种味道叫岚山”系列旅游产品,举办和承办首届多岛海沙滩节、中国(日照)第四届海钓节、全国航空模型公开赛等活动,游客人次、消费收入分别增长9.7%、15.2%。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25.29亿元,增长13.1%。年末全区拥有星级宾馆2家、旅行社2家。全区现有A级景区11个,省级农业旅游示范点6个,省级旅游强乡镇3处,省级旅游特色村7处,省级精品采摘园7处,省级旅游商品研发基地7个,被评为山东省购物旅游示范城市。
七、财政、金融
财政综合实力进一步提升。全区全年完成地方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0.48亿元,增长11.1%,其中,税收收入34.84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86.1%,增长6.2%。国内增值税等主体税种共计完成23.87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59.0%,增长5.8%。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累计完成29.59亿元,下降2.0%。其中,教育支出64999万元,增长1.6%;科学技术支出1439万元,增长8.9%;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41088万元,增长15.2%;卫生健康支出28571万元,下降2.2%;农林水支出37721万元,增长27.8%,优先保障脱贫攻坚、农业农村、生态环保等领域。
货币信贷总体稳定。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53.57亿元,增长7.2%,比年初增加17.01亿元;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86.58亿元,增长13.2%,比年初增加21.74亿元;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06.59亿元,下降5.8%,比年初下降12.73亿元。
八、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城市形象不断优化。聚焦建好建靓宜居新城,以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创建、海绵城市建设、城中村改造为重点,实施城建重点工程75项,完成投资59.5亿元。建设亲子公园、砚台山公园等休闲公园绿地17处,绿化提升道路18条、单位庭院和居住小区57处,新增城区绿化面积30万平方米。建成阿掖山环山步道景观廊桥主体工程。新改建珠海路、玉泉四路等道路16条12.7公里,敷设雨污水管网33.2公里,改造铺设供热主管网10公里。争引棚改专项债券、上级无偿资金11.06亿元。拆迁29个村4515户,其中整村搬迁3个,净腾空土地1505亩。新建安置房1.7万套251万平方米,可安置搬迁居民1.1万户。开工房地产项目3个46.8万平方米。组建金牛岭、凤凰山等城市社区10个。区体育中心、双创服务中心加快建设。岚山通用机场获批正式投用。沈海高速新出入口竣工启用,在籍汽车ETC安装率达到80%。改造建筑外立面12.3万平方米,新划停车位1.3万个,建设电动自行车停车棚169处、充电位2000个。城市建设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城市人居环境不断优化,城市居民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生态环境更加优美。严格落实“生态立市”战略,林水会战完成投资9.94亿元,造林1.73万亩、治理河道23.3公里、清退海上养殖14万亩,完成龙王河口岸线修复一期和绣针河口生态湿地海岸整治,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提升。划定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修编畜禽养殖布局规划。坚决打好新一轮污染防治攻坚战,“2019治污风暴”系列专项行动顺利启动,积极推进木材、橡塑、建材等行业环保整治和转型升级,查处取缔问题企业301家。狠抓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处理交办问题20项,办结信访案件833件。日照钢铁精品基地环保提升等项目加快推进,日钢1号60吨转炉完成关停封存,扎实推进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和化工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治理。空气质量进一步改善。
九、科技、教育、文化、体育、卫生事业
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启动省级创新型区建设,出台人才平台载体创建及科技成果转化奖励等政策,全社会研发投入14亿元、增长86.9%。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10家,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20家。全年发明专利申请量231件,发明专利授权量71件,有效发明专利196件。全区现有高新技术企业25家,比上年增加7家。
年末有中国驰名商标1件,已有地理标志证明商标6件,新申报地理标志证明商标4件;中国名牌产品2个;山东省标准化试点单位7个;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2个;山东省优质产品生产基地2个;AAA级以上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7个。
人才战略扎实推进。新建市级以上人才平台26个,其中院士工作站4个、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2个。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培育实现零突破。华源索具焊接专用生产线等6个项目入选省重点研发计划重大科技创新工程。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迈出新步伐,新评齐鲁首席技师2名、市首席技师4名,市技术能手3名,评选区首席技师10名。共培训高技能人才167人,其中技师、高级技师36人。
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年末有普通中等专业学校1所、普通高中2所,初级中学9所,在校学生15846人;小学34所,在校学生21628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和初中入学率均达100%。幼儿园63所,新建公办幼儿园10所,清理整顿无证幼儿园56家。虎山镇中学新校投入使用,玉泉实验中学、国开科教园加快建设。完成校车国有化整合改革,收购社会校车125辆,新购校车23辆。校园“明厨亮灶”达到100%。
文化、体育事业取得新成就。全区现有各类文化机构4处,其中数字影院1个,文化馆1个,博物馆1个,图书馆1个。年末有乡镇综合文化站8处,出版报纸1种。免费开放图书馆、科技馆,建成启用区工人文化宫。高标准建设区融媒体中心,设立岚山电视频道,开播《岚山新闻》。“岚山发布”连续三年荣膺全省最具影响力县级政务微信10强。
全区拥有各类体育协会、俱乐部15个,为全区456处村居(社区)配备了体育设施,覆盖率已经达到70%。从全区各学校精心选出100余名体育后备人才,完成了男子乙组篮球、女子乙组排球和男子乙组排球等三支参赛队伍的组建,并进行专项强化训练。充分发挥海钓、公路自行车等赛事承办经验优势,打造了航空模型公开赛、海钓节等具有岚山特色的自主品牌赛事。对全区体彩销售点进行规范提升,新增网点4处,共销售6000多万元。
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年末有二级综合医院、疾控中心、卫生监督所、妇幼保健院各1处,乡镇卫生院6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处,社区卫生服务站及村卫生室185处,民办医疗机构35处;在岗乡村医生595人。全区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共有编制1309名(含编制备案数),实有各类技术人员1038人。
十、人口、居民生活与社会保障
人口规模保持稳定。公安户籍年报数据显示,年末全区户籍总人口43.63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0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8.67万人。人口出生率11.77‰,人口死亡率5.53‰,人口自然增长率6.24‰。
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871 元,比上年增长9.5%。分城乡看,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081元,增长8.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524 元,增长9.7%。
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全区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4.0万人、2.54万人、1.88万人、2.85万人和2.18万人。认真做好基本养老保险发放工作,共为34443名离退休人员及遗属发放基本养老金、丧葬抚恤补助等各项养老待遇5.1亿元。全面做好居民养老保险工作,全区共征缴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费3930万元,参保人数22.14万人,共为66.5万人次发放居民基本养老金7899万元,被征地政府补贴194.6万元;代发乡医补助金319万元,民办教师补贴243万元;转移居民养老保险关系86人次,转移资金14.47万元。
社会救助体系逐步完善。扎实开展救助工作,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5640元,城市低保标准提高到7080元,城乡特困人员供养标准分别提高到13560元、11520元。城镇低保保障人数511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6772人,实现了动态平衡下的应保尽保。新建农村幸福院5处。发放养老服务业补助资金203.5万元,其中养老机构建设补助70.2万元、示范性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建设补助37.5万元、城市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补助22.5万元、农村幸福院建设补助30万元,农村幸福院开办、运营补助25万元。完善老年人、儿童、残疾人福利政策,为全区10947名老年人、101名儿童、6166名残疾人发放福利资金831.78万元。
平安岚山建设保持稳定。在全市率先出台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规定实施细则,全面抓实网格化实名制监管和双重预防体系建设,从严开展风险隐患排查整治,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大幅“双下降”。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打掉涉黑社会性质组织、恶势力犯罪集团6个,抓获犯罪嫌疑人95名,破获各类案件175件,社会环境安全稳定。
注:1、本公报数字主要是年快报数或初步统计数,最终数据以统计年鉴为准。
2、公报中地区生产总值(GDP)、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为现价,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固定资产投资包括计划总投资500万元及以上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投资、房地产开发项目的投资。
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企业。
5、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企业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业、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业和年主营业务收入200万元及以上的住宿、餐饮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