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收录时间:2013-02-11来源:南平市统计局
2011年,南平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继续打好“五大战役”,积极主动融入海西发展大局,全力推动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努力突破发展瓶颈制约,大干“十二五”开局之年,经济社会发展呈现总量提升、后劲增强、民生改善、社会和谐的良好态势,实现了“十二五”的良好开局。
 
一、综 
 
初步核算,全年实现生产总值897.2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13.74亿元,增长6.0%;第二产业增加值383.32亿元,增长18.5%,其中工业增加值304.14亿元,增长18.5%;第三产业增加值300.13亿元,增长9.1%。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3921元、比上年增长12.8%。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1.9:41.9:36.2调整为23.8:42.7:33.5。一产比重上升1.9个百分点,二产比重上升0.8个百分点,三产比重下降2.7个百分点。
 
居民消费价格一季度同比上涨4.7%,上半年上涨4.9%,前三季度上涨5.3%;全年平均比上年上涨5.0%,其中,城市上涨5.0%,农村上涨5.1%;消费品价格上涨6.1%,服务项目价格上涨2.6%;食品类价格上涨11.0%,居住类价格上涨5.2%,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价格上涨3.7%。工业品出厂价格累计比上年上涨5.3%。 

1:2011年居民消费价格累计指数
 标
累计指数(%)
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
105.0
    食品
111.0
其中:粮食
120.0
      油脂
113.4
        肉禽及其制品
122.5
       
114.3
        水产品
108.6
        鲜菜
95.4
        茶及饮料
102.3
        干鲜瓜果
115.2
        奶及奶制品
102.7
         在外用膳食品
104.2
    烟酒及用品
102.3
    衣着
100.0
    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
101.2
    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
103.7
    交通和通讯
101.0
    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
100.0
    居住
105.2

全市财政总收入77.40亿元,比上年增长25.3%;地方级财政收入48.68亿元,比上年增长26.2%;财政支出116.99亿元,比上年增长35.2%。全市国税税收收入35.25亿元,增长15.3%;全市地税系统组织各项收入59.34亿元,增长38.36%。
 
全市列入减排108个项目基本完成,四项主要污染物指标均完成减排。其中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1.5%,COD排放量下降3.38%,氨氮排放量下降3.52%,氮氧化物排放量下降0.13%。
 
二、农 业
 
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51.76亿元,同比增长6.2%,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2.8个百分点,其中:农业产值168.32亿元,增长7.6%;林业产值68.53亿元,增长1.5%;牧业产值81.65亿元,增长7.9%;渔业产值21.24亿元,增长5.5%;其他服务业产值12.02亿元,增长5.5%。
 
全年完成粮食播种面积374.36万亩,减少2.32万亩;粮食总产量141.65万吨,增产2.52万吨;其中春粮产量3.16万吨,增产0.13万吨;夏粮产量15.80万吨,增产1.37万吨;秋粮产量122.69万吨,增产1.02万吨。全年蔬菜产量177.23万吨,增产2.90万吨;烟叶产量4.20万吨,增产0.71万吨;油料作物产量2.90万吨,增产0.22万吨。茶叶产量5.11万吨,增产0.40万吨;水果产量75.66万吨,增产5.83万吨。 

2:2011年主要农产品产量
 标
产量(万吨)
比增(%)
粮食
141.65
1.8
 春粮
3.16
4.3
 夏粮
15.80
9.5
 秋粮
122.69
0.8
油料
2.90
8.1
其中:花生
2.08
6.5
      油菜籽
0.69
13.7
 甘蔗
8.75
1.8
烟叶
4.20
20.3
茶叶
5.11
8.5
水果
75.66
8.4
蔬菜
177.23
6.1
食用菌(干品)
7.44
24.9
竹笋干(鲜笋折成笋干)
9.94
5.8

全年造林更新总面积123.23万亩,比上年增加71.52万亩,增长138.31%,完成年任务数的104.4%。其中,荒山造林47.41万亩,比上年增加42.1万亩,增长792.8%;更新造林面积34.02万亩,比上年减少0.96万亩,下降2.74%。全市森林覆盖率74.3%,居全省第一位。商品材采伐量177.47万立方米,下降12.3%;商品材销售量180.3万立方米,下降12.3%;毛竹产量8999万根,增长11.2%;篙竹产量3442万根,增长5.7%。
 
生猪出栏233.74万头,比上年增加14.46万头;家禽出栏13376.71万羽,比上年增加2884.27万羽;兔出栏337.59万只,比上年减少52.0万只;羊出栏17.59万只,比上年增加0.17万只;奶牛存栏2.89万头,牛奶产量9.75万吨,比上年增加0.16万吨;禽蛋产量4.68万吨,比上年增加0.08万吨;肉类总产量33.87万吨,比上年增加4.33万吨。
 
全市水产养殖面积17.82万亩,比上年增加0.43万亩。其中,池塘养殖面积7.28万亩,比上年增加0.09万亩;水库养殖面积8.36万亩,比上年增加0.23万亩;网箱养殖1.72万个、37.65万平方米。水产品总产量9.42万吨,增长5.5%。
 
年末全市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173.86万千瓦,比上年增加12.59万千瓦。农用拖拉机保有量3.77万台,比上年增加0.22万台;农用排灌机械12.09万千瓦,比上年增加0.94万千瓦;农用运输车0.73万台,比上年减少14台。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社会工业增加值304.14亿元,比上年增长18.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79.57亿元,增长19.0%。工业产品销售率96.5%,比上年下降0.9个百分点。
 
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国有企业增加值15.31亿元,增长24.0%;集体企业增加值0.91亿元,下降22.2%;股份合作企业增加值0.86亿元,增长19.4%;股份制企业增加值199.93亿元,增长20.9%;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加值47.70亿元,增长13.4%;其他经济类型企业增加值14.86亿元,增长14.0%。非公有制企业和私营企业增加值分别为241.45亿元和146.65亿元,分别增长19.2%和22.1%。
 
全市全社会工业总产值1079.20亿元,同比增长17.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005.88亿元,增长18.3%;规模以下工业总产值73.32亿元,增长13.5%。五大传统重点产业累计完成产值809.13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的80.44%。其中,冶金建材产业增长19.6%,林产加工产业增长18.8%,食品加工产业增长16.9%,纺织服装产业增长16.7%,机械(装备)制造产业增长16.3%。在规模以上工业的35个行业大类中,增长较快的行业主要有:塑料制品业增长74.0%,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长66.6%,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增长32.9%,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18.7%,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增长15.7%,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14.2%,纺织业增长13.9%等。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934.09亿元,同比增长28.4%;实现利润总额44.40亿元,增长9.3%;上交税金总额21.82亿元,增长16.4%;亏损企业亏损面为11.9%,企业亏损总额6.81亿元。 

3 2011年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
 
单 位
产 量
增长(%)
原煤
244000
-10.8
罐头
298496
18.0
饮料酒
千升
71914
-4.0
液体乳
165053
38.6
精制茶
27827
20.1
20269
-10.8
万米
5679
27.4
服装
万件
3977
49.8
人造板
立方米
2595594
9.2
机制纸
398137
4.1
 #新闻纸
175232
9.9
鲜冻肉
244251
33.9
塑料人造革
88356
143.7
氢氧化钠(烧碱)(折100%)
58022
11.8
合成氨
281018
-4.8
农用氮、磷、钾化学肥
59537
-14.9
饲料
905476
50.0
水泥
2835322
8.4
钢材
806856
38.5
146606
37.7
铝材
250723
4.5
轮胎外胎
1576775
48.4
电力电缆
千米
66452
-34.2
通讯电缆
千米
15951
-16.4
发电量
万千瓦时
298949
-31.5
 #水电
万千瓦时
258412
-34.7
原电池(折一号电池)
万只
159294
5.0
蓄电池
千伏安时
1306139
41.7
 

全社会建筑业实现增加值79.18亿元,同比增长18.7%。全市资质等级以上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76.26亿元,增长30.4%;房屋建筑施工面积787.08万平方米,增长33.9%;房屋建筑竣工面积169.17万平方米,增长30.8%。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90.08亿元,同比增长19.3%。其中,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577.67亿元,增长19.8%;农村投资112.41亿元,增长16.8%。
 
城镇项目投资完成509.37亿元,同比增长22.7%。其中,第一产业投资额为22.14亿元,下降8.6%;第二产业投资额为207.08亿元,增长5.6%(其中工业项目的投资额为202.49亿元,增长4.2%);第三产业投资额为280.15亿元,增长43.8%。
 
房地产开发投资68.31亿元,同比增长1.8%。商品房建筑施工面积787.08万平方米,增长33.9%(本年新开工面积321.61万平方米,增长38.9%);商品房竣工面积169.17万平方米,增长30.8%;商品房销售面积150.91万平方米,增长0.1%。
 
全年安排重点项目230项,建重点项目178项,预备重点项目52项,总投资1549.24 亿元,完成投资217.9亿元,占年计划的103.9%,同比增长10%,顺利完成年度计划目标。交通项目全年完成投资121.7亿元,占年计划93.4%,完成投资占全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的58.85%;高速公路总里程632.2公里,总投资467.88亿元,其中在建重点项目4项,全年完成投资67.92亿元,占年计划的114.15%。宁武高速公路完成投资38.6亿元,占年计划的128.5%,其中机场快速通道下坝至武夷山互通段建成通车,浦城至建宁联络线明年1月15日建成通车。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461公里,松建高速公路路基、桥梁、隧道完成工程量99%;合福高速铁路南平段完成投资47.34亿元,占年计划72.84%,路基工程、桥梁工程、隧道工程分别完成总工程量的89.3%、58.7%和47.9%;农村公路网络化建设完成投资2.21亿元,占年计划184.4%,完成路面工程393公里、路基工程431公里,基本实现全市建村以上公路硬化网络化;武夷山机场改扩建项目初设调整后方案报华东局审批,正进行消防设计调整;南平主干电网工程完成投资6.65亿元,占年计划的118.75%。已有8座变电站建成投运,1座变电站正在电气安装,2座变电站正在施工,12座变电站开展前期工作。邵武火电厂列入福建省“十二五”能源发展专项规划。
 
五、国内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6.96亿元,同比增长16.9%。分销售地看,城镇实现消费品零售额242.03亿元,增长18.7%;乡村实现消费品零售额54.94亿元,增长9.3%。分行业看,批发业实现零售额14.16亿元,增长13.8%;零售业实现零售额243.5亿元,增长17.2%;住宿业实现营业额10.63亿元,增长15.0%;餐饮业实现营业额39.49亿元,增长19.6%。按限上限下分,限额以上实现零售额87.21亿元,增长35.6%;限额以下实现零售额209.76亿元,增长10.5%。
 
在限额以上企业商品零售额中,金银珠宝类、服装类、食品类、石油类、音像制品类、化妆品类、汽车类、家电类、药品类、日用品类等商品的零售额增长较快,分别增长了87.42%、45.99%、42.08%、39.32%、39.23%、38.28%、37.29%、26.57%、22.17%和16.85%。
 
六、对外经济
 
全市进出口总额为14.85亿美元,同比增长37.1%。其中,出口总额为11.91亿美元,增长31.0%;进口总额为2.81亿美元,增长61.49%。出口达百万美元以上的企业达131家,出口总额达11.53亿美元;出口百万美元以上商品共计26类,累计出口9.41亿美元,增长36.4%;对香港、日本、拉丁美洲、东南亚、韩国、台湾等主要市场出口额增速明显,分别增长248.37%、53.82%、53.55%、50.80%、49.07%、48.41%。
 
全市新批外商投资企业46家,与上年持平。按历史可比口径,合同利用外资9.70亿美元,同比增长15.7%;实际利用外资5.71亿美元,同比增长10.5%。按验资口径,合同利用外资5.15亿美元,同比增长19.9%;实际利用外资7793万美元,同比增长10.1%。从引资来源看,新批项目以港台投资项目为主。其中,来自香港的投资19项,合同外资4.41亿美元,占合同利用外资总额的45.4%;来自台湾省的投资22项,合同外资4.74亿美元,占合同利用外资总额的48.8%;来自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的投资仅5项,合同外资3122万美元。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全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41.56亿元,同比增长11.4%。年末公路累计通车里程13733.3公里,比上年增长0.51%。其中,二级公路通车里程1065.82公里,增长5.01%。
 
年末全市民用车辆保有量达到63.62万辆,比上年末增长10.1%。其中,私人汽车保有量10.52万辆,增长20.6%;摩托车48.54万辆,增长7.1%。全市有机动车驾驶员63.03万人,增长10.1%。
 
全年邮电业务总量8.04亿元,比上年增长12.3%。其中邮政业务总量2.62亿元,比上年增长19.6%;电信业务收入5.42亿元,比上年增长9.2%。年末全市固定电话用户总数达到54.51万户,减少2.39万户;移动电话用户数43.45万户,增加17.55万户。全市固定电话交换机容量87.48万门,减少0.12万门。互联网用户数26.51万户,增加3.31万户。
 
全年共接待旅游总人数1520.9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5.3%,其中接待境外旅游人数19.69万人次,增长12.3%;实现旅游总收入181.96亿元,增长16.6%,其中旅游创汇6354万美元,增长17.3%。
 
八、金融
 
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870.26亿元,同比增长14.9%;各项贷款余额721.80亿元,同比增长16.9%。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864.93亿元,同比增长15.0%;各项贷款余额718.47亿元,同比增长16.8%。
 

4:2011年金融机构存贷款情况
 标
年末数(亿元)
比增(%)
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
870.26
14.9
  #人民币存款
864.93
15.0
    储蓄存款
457.40
14.2
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
721.80
16.9
  #人民币贷款
718.47
16.8
    #短期贷款
354.85
25.1
     中长期贷款
357.37
9.9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为全市214个幼儿园提供补助238.56万元;落实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1.54亿元,为全市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27.7万人免除学杂费;为全市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和县建制城市义务教育阶段20.16万名学生提供免费教科书366.7万册,免费资金达2038万元;免除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寄宿费1310万元;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寄宿生提供生活补助1906万元,受益学生5.1万人。健全了普通高中、中职学校、高等院校的低保、涉农、困难等学生资助助学政策。支付城乡贫困家庭高中学生助学金754万元,受益学生4880人;认真落实2011年秋季一年级新生免学费政策,免除学费1492万元,受益学生10136人;兑付职业教育国家助学金1542万元,受益人数11302人;为中等职业学校涉农专业学生及农村低保家庭学生免除学杂费264万元。抓好“双高普九”工作。浦城县“双高普九”工作顺利通过省政府评估验收,光泽县“双高普九”工作提前两年通过省政府评估验收。全市八个县(市、区)完成“双高普九”验收任务。目前,全年4所普通高校招生7386人,在校生22942人,毕业生5922人;21所中等职业学校招生7916人,在校生20405人,毕业生9015人;38所普通高中招生18623人,在校生51792人,毕业生16296人;127所初中招生29396人,在校生96267人,毕业生36506人;393所普通小学招生31051人,在校生180625人,毕业生29587人;594所幼儿园在园幼儿104162人;10所特殊教育学校在校生2935人。
 
2011年,全市共有59个项目列入国家、省级相关科技资助项目,争取科技经费3135万元,比上年增长了166%。共收集申报省科技进步奖项目10项,市科技进步奖项目43项,获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稳步跃升,全市专利申请792件,同比增长91.8%。其中,发明专利申请131件,增长111.3%。专利授权596件,同比增长28.7%。其中,发明专利授权41件,增长36.7%;实用新型专利授权348件,增长90.2%。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群众文化活动持续活跃。认真组织开展“新农村大舞台”送戏下乡、“文化三下乡”、“欢乐新农村·移动大舞台”文艺巡演及文化进军营、进社区、进企业活动。据不完全统计,2011年全市专、业余团队送戏下乡近600场,观众10余万人,送书下乡2万余册,举办广场活动100多场,向社会开放各类艺术展览35场;南平大剧院全年举办或引进高品位文艺演出34个场次,完成年初制定任务。举办一期全市文博管理干部和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负责人培训班。联合市消防支队开展了全市范围内的文物单位消防安全大检查,市政府对此次检查情况予以全市通报。跟踪做好“十二五”文物保护工作,编制“十二五”文物项目54项,申报国家补助经费计13622万元。建立文物普查第三阶段资料数据库,市、县两级文博部门基本完成文物调查及数据库管理系统建设工作。做好涉台文物申报和保护工作,今年我市新增涉台文物72处,占全省新增涉台文物的16.0%。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国家文物局、福建省政府共同启动的首批15个“涉台文物保护工程”之一——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李纲祠维修工程竣工,顺利通过省文物局技术验收。组织开展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申报工作,有6个项目被确定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9个类别43人 被市政府确定为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建窑建盏烧制技艺被确定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和“建窑建盏烧制技艺”项目和生产单位被确定为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建瓯挑幡节目《欢庆》荣获全国绝技绝艺展演暨第十届中国民 间文艺山花奖评比金奖。9月15日在省博物院举办的“浦城民间剪纸专题展”,展出作品得到了各级领导的高度评价,并赢得剪纸专家的认可和赞赏。武夷山、浦城、松溪被文化部确定为2011-2013年度“中国民间艺术之乡”。
 
积极开展全市文化产业调研工作,策划了闽北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闽北彩印中心等一批招商储备项目,成立2家网吧连锁经营企业。组织文化企业参加“9.8”投洽会和第四届海峡两岸(厦门)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我局主办的南平主题馆获第四届海峡两岸(厦门)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组委会颁发的铜奖。支持“印象大红袍”山水实景演出做大做强,影响力不断扩大。积极参与“第五届海峡两岸茶业博览会暨武夷山茶节”筹备。武夷山会展业和茶业、工艺美术业(建瓯根雕、松溪版画)、竹木制品业等一批具有闽北特色的文化产业项目已初具规模,发展态势良好。
 
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458个,其中医院41个,卫生院112个;各类卫生技术人员11844人,其中医院7182人,卫生院2110人;卫生机构床位共10583张,其中医院7459张,卫生院2449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稳中有升,2011年全市参合人口224.59万人,参合率达到99.02%;新农合受益面达30.54%,较上年同期提高了8.36%;人均住院补偿1863元,同比提高37%;住院实际补偿比50.09%,同比提高11.09%;住院政策范围内补偿比达67.35%;有1502人获得964.14万元重大疾病补偿。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争取中央及省级财政支持的项目629个,投入资金8769万元,用于加强1个县级医院、3个急救中心、9个卫生监督所、1个县级精神病院、6个乡镇卫生院、1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595个村卫生室建设;项目开工623个,完工612个,开工率99%,完工率97.3%。认真落实省上“四个一批”卫生人才政策。完成招聘特岗执业医师1名,委托培养定向本科生16名,招聘本专科毕业生16名,返聘退休医生31人。同时,198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接受全科医师的各项培训,分别有978名、3614名的在岗乡村医生接受中专学历教育和规范化培训。继续实施城市卫生支农。选派112名医师帮扶全市52所乡镇卫生院,做到每个卫生院至少有两名帮扶医师。妇幼保健工作进一步强化,妇幼卫生主要指标控制较好,全市孕产妇死亡7例,死亡率为20.21/10万。
 
2011年,南平市深入开展“健身、和谐、发展”主题群众体育系列活动,举办了南平市第二届女子气排球比赛、市直机关第九届“奋进杯”拔河比赛、“武夷杯”第三届桥牌邀请赛、健身气功千人展示活动、庆祝“全民健身日”体育系列竞赛、海峡西岸·南平气排球精英邀请赛、南平市青少年脚斗士大赛等活动,共约50余项,参加人数达23000余人。大力加强体育基础设施建设。投入140万元,对田径场、球类训练馆、游泳池、塑胶排球训练场等进行修缮,现已修缮完工,投入使用,得到了广大群众的好评;投入50万元对南武体育馆及附属工程围墙、大门、地面建设进行整改。加快推进青少年校外体育活动中心建设。目前,建阳、建瓯、顺昌、松溪、光泽已封顶,政和、浦城正在进行主体工程建设,邵武正在基础建设,延平区进场施工,武夷山进入招标程序。103个乡镇青少年校外体育活动场所也已完成92个。投资100多万元的3个农民体育活动中心(建阳、邵武、光泽)和一个城市社区多功能体育场(延平)建设,也已经进入选址阶段。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根据公安部门统计,全市2011年年末户籍人口313万人。全市年末常住人口265万人。全年出生人口3.6万人,出生率11.9‰;死亡人口2.8万人,死亡率6.7‰;自然增长率5.2‰。城镇化水平为51.1%。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9735元,同比增长13.9%;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2522元,同比增长11.0%。在城镇居民当年的收入中,人均工薪收入为13885元,增长13.3%;人均经营性收入为2765元,增长43.4%;人均财产性收入为926元,增长45.7%;人均转移性收入为4221元,下降4.8%。农民人均纯收入为7861元,同比增长16.3%;农民人均小生活消费支出为5787元,同比增长15.9%。在农村居民当年的收入中,人均工资性收入为2356元,增长29.8%;人均家庭经营纯收入为4978元,增长11.1%;人均财产性收入为197元,增长17.8%,人均转移性收入为330元,增长11.2%。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1.95%,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5.0%。
 
年末,全市全社会从业人员174.5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3.14万人,其中城镇单位从业人员47.4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3.52万人。全市城镇累计新增就业24933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13191人,城镇就业困难对象再就业5323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45%,控制在4.4%以内;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58213人;全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建立,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全市共计应参保131.38万人,已参保缴费和享受养老金待遇共计106.68万人;城镇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全面启动,全市除建瓯、松溪、政和外,其余7个县(市、区)均已开展试点,登记参保人数28058人,已发放养老金人数20430人,发放金额820.72万元。至年末,全市参加企业养老保险29.79万人,参加工伤保险19.82万人,参加生育保险15.70万人,参加失业保险25.88万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40.5万人,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47.68万人。
 
十二、安全生产
 
全市安全生产各类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全面下降。共发生各类事故1113起,同比减少75起,下降6.31%;死亡208人,同比减少5人,下降2.35%;受伤1174人,同比减少53人,下降4.32%。全市各类事故死亡208人,占省、市政府下达年度控制目标213人的97.65%,有效控制在目标责任内。其中:道路交通事故死亡175人,比控制指标减少3人;火灾事故死亡2人,比控制指标减少2人;工矿商贸企业事故死亡30人,与控制指标持平;农机事故死亡1人,与控制指标持平。亿元国内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0.26,低于控制指标0.27;工矿商贸就业人员10万人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2.19,低于控制指标2.45;道路交通事故万车死亡率2.96,低于控制指标3.08;特种设备万台死亡率0,低于控制指标0.40;发生较大以上安全事故7起(均为道路交通事故),高于控制指标2起。
 
十三、环境保护
 
全市生态环境质量继续保持优良水平,辖区闽江、建溪、富屯溪3条主要水系水质总体良好,水质功能达标率和Ⅰ类-Ⅲ类水质比例均为98.8%,我市闽江送往宁德市黄田断面水质达标率为100%。南平中心城市及各县(市、区)城市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光泽空气环境质量为一级“优”,南平市区和其他县(市)空气环境质量为二级“良”。南平市区功能区噪声昼间达标率为100%。主要污染物减排工作稳步推进,全市列入减排108个项目基本完成。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深入推进,完成综合整治项目25个,总投资4.2亿元。生态建设取得新的成果,南平市生态示范区得国家环保部命名,4项基本条件,6大生态建设项目,26项指标全部达到了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考核验收一类标准。农村环境整治力度加大,实施三批15个连片整治示范项目建设,总投资3.12亿元。生态乡镇、生态村、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环境教育基地等生态创建活动不断推进,覆盖率逐年扩大。新增省级环境教育基地3个,市级绿色社区(小区)14个,新一批市级生态乡镇、生态村、绿色学校正在验收。截止目前,全市有国家级生态乡镇3个,生态村3个,省级生态乡(镇)51个,省级生态村85个。有国家级绿色学校2所,省级绿色学校39所,市级绿色学校172所,省级环境教育基地4个,市级环境教育基地6个。有国家级绿色社区2个,省级绿色社区(小区)9个,市级绿色社区(小区)41个,县级绿色社区(小区)89个,生态创建走在全省前列。
 
注:1、本公报为初步统计数。
2、本公报中,地区生产总值及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本公报中,电信行业的统计数据仅包含电信数据,未包含移动、联通(网通)数据。
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