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全市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和中央、省、南平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紧紧围绕建设人居福地、创业福地、生态福地的海峡西岸经济区绿色腹地经济强市目标,全力以赴推动科学发展、跃升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令人鼓舞的成就,实现了“十二五”良好的开局。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6%,比全南平市平均速度快0.2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5.49亿元,增长5.6%;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62.68亿元,增长19.1%;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43.83亿元,增长8.0%,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9.3:47.5:33.2,其中二产比重比上年提高了2.4个百分点。二产中工业增加值为49.86亿元,增长16.4%,对GDP的贡献率达47.8%,拉动GDP增长6.0个百分点。
全市城镇登记年未失业人数1921人,失业率为3.47%,比上年下降了0.02个百分点,全年新登记失业人数2537人,全年新增就业人数2947人。年末单位从业人员36177人,其中,企业单位从业人数25398人,增长3.5%,机关单位从业人数2806人,增长1.3%,事业单位从业人数7964人,增长0.2%。其中在岗职工人数33345人,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31211元,比上年增长16.8%。
全市公安局户籍年末总户数92923户,总人口303662人,当年出生2787人,死亡2177人,迁入人口3362人,迁出人口5751人。
二、农业
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完成42.01亿元,同比增长5.8%,增幅较上年提高了2.8个百分点,其中,种植业产值完成19.87亿元,增长7.9%,林业产值完成9.70亿元,增长4.2%,牧业产值完成6.23亿元,增长3.3%,渔业产值完成4.99亿元,增长4.3%,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完成1.22亿元,增长5.1%。
全市粮食播种面积57.44万亩,增长1.6%,粮食产量20.24万吨,增长0.3%,其中稻谷产量15.9万吨,增长2.8%,食用菌产量0.78万吨,增长6.8%,水果产量4.09万吨,增长1.3%,茶叶产量0.78万吨,增长8.9%,肉类产量1.93万吨,增长0.5%,水产品产量1.67万吨,增长2.8%。
全市商品材29.20万立方米,同比下降5.32%;竹材采伐量1160万根,增长4.88%。全市林产品总产量2.08万吨,增长3.95%,其中板栗、竹笋、油茶籽等特色产品依旧保持良好增长势头,分别增长3.31%、2.03%和2.81%。完成人工造林面积7.06万亩,同比增长15倍;完成更新造林面积7.11万亩,下降2.38%。
全市肉类总产量达1.99万吨,增长3.47%。从结构上看猪肉占肉类比重达81.35%,家禽占肉类比重11.35%。其中,鸡肉产量753吨,比增4.15%;鸭肉产量1431吨,比增5.22%;猪肉产量1.62万吨,比增3.05%。蛋类产量3160吨,比增5.33%;牛奶产量6014吨,增长3%。
全市水产品产量1.66万吨,增长2.36%。其中,草、鲢、鳙、鲤、鲫五大常规鱼类平均增幅均在4%左右。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市全社会工业总产值实现190.1亿元,增长16.0%,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总产值181.67亿元,增长16.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8.69亿元,增长16.1%,从轻重工业看:轻、重工业产值为71.01亿元和110.65亿元,分别增长33.4%和29.3%;国有企业实现产值17.21亿元,增长34.7%,非公有企业实现产值155.35亿元,增长32.5%,在非公有工业中,集体企业实现产值0.95亿元,下降22.1%;股份制企业实现产值130.61亿元,增长29.4%;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实现产值30.56亿元,增长34.3%;其他经济类型企业实现产值2.34亿元,增长101.9%。
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化工、林产、纺织三大支柱产业累计实现产值117.33亿元,增长30.7%,占规模工业产值比重为64.6%,比重与上年持平,对规模工业贡献率达64.6%,拉动规模工业增长10.3个百分点。其中化工实现产值47.52亿元,增长33.9%,占规模工业的比重为26.2%,较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林产加工业实现产值50.92亿元,增长22.7%,占规模工业的比重为28.0%,较上年同期下降1.9个百分点;纺织业实现产值18.89亿元,增长47.6%,占规模工业的比重为10.4%,较上年同期提高1.2个百分点。
全市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23家,本年新增规模工业企业17家。其中,产值达50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90家,较上年增加22家,实现工业产值148.87亿元,占规模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81.9%,较上年同期提高了5.3个百分点,其中亿元企业42家,较上年增加11家,实现工业产值117.54亿元,占规模工业总产值的64.7%,较上年提高5.4个百分点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指数达251.13,比上年同期提高35.76个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6.59亿元,比上年增长40.8%。全年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176.17亿元,增长28.8%,产品销售率达97.0%。纱1.02万吨,增长5.3%,人造板45.17万立方米,增长41.6%,无水氢氟酸6.83万吨,增长32.6%,轮胎外胎157.68万条,增长48.4,钢材30.65万吨,增长25.2%。
全市实现建筑业总产值14.9亿元,同比增加3.71亿元,增长32.9%。资质企业20家,实现建筑业总产值10.08亿元,增长39.2%;签订施工合同16.31亿元,增加6.52亿元,增长66.6%,其中本年新签订合同13.77亿元,增长77.6%;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22.8万平方米,增长116.3%,其中本年新开工面积88.67万平方米,增长112.6%;全市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平均劳动生产率为18.8万元,比上年增加1.9万元,增长11.2%。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7.9亿元,同比增长14.1%,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0.42亿元,同比增长5.0%;房地产投资完成5.5亿元,同比下降9.2%;农村投资17.47亿元,同比增长75.3%。
全市工业投资完成48.25亿元,增长14.1%,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54.9%。在工业投资中,制造业完成投资39.08亿元,增长1.1%,占工业投资的比重81.0%,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44.5%。其中,木材加工及竹、藤、棕、草制品业完成投资8.86亿元,增长147.5%,电力、燃气和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完成投资1.89亿元,下降1.0%。
全市32个省、南平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3.39亿元,占城镇项目投资额的20.6%;
全市新开工项目380个,下降15.0%,其中本年新开工项目237个,下降36.3%。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100.51亿元,平均投资规模由上年的1732万元扩大至4241万元,本年新开工项目中,投资1000万元以上项目个数为181个,计划总投资96.72亿元,本年完成投资45亿元,完成计划的46.5%。
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5.5亿元,下降9.2%。商品房施工面积为77.56万平方米,下降11.8%;竣工面积为18.88万平方米,下降39.5%;商品房销售面积为20.23万平方米,下降21.6%,商品房空置面积2.77万平方米,增长107.1%。
五、消费品市场
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实现51.8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9.0%。其中,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实现零售额15.81亿元,同比增长45.3%;限下贸易业实现零售额36.07亿元,增长10.3%。
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去年上涨4.3%,其中服务项目价格上涨了1.9%。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上涨4.6%。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上涨6.1%。
在居民消费八大类中,有五类上涨,三类下降。上涨的五大类有:食品、烟酒、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交通和通信、居住,分别上涨11.0%、2.6%、3.0%、1.8%、2.8%。下降的三大类有: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分别下降0.4%、0.8%、0.2%。
六、外贸、旅游
全市外贸出口继续保持增长,完成出口总额1.62亿美元,同比增长8.3%。全市合同引资2.0亿美元,同比增长13.1%。实际利用外资1.3亿美元,增长10.3%。
全市接待旅游人数219.8人次,增长20.0%,旅游总收入16.58亿元,增长18.0%,旅游创汇58.77万美元,增长16.0%。
七、财政金融
全市财政收入突破10亿元大关,达10.25亿元,同比增长20.5%;地方财政收入完成6.46亿元,同比增长16.9%,其中,地方税性收入完成5.39亿元,增长13.6%,其中增值税完成0.79亿元,增长22.8%,营业税受多轮调控的影响,房地产开发量和销售量下降,完成1.58亿元,下降4.3%,非税收入完成1.06亿元,增长36.7%。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支出13.3亿元,同比增长39.7%%,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为1.43亿元,增长28.0%,教育支出2.44亿元,增长9.8%,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32亿元,增长26.7%。
至12月未,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98.62亿元,较年初增加12.93亿元,较上年增长15.1%,其中储蓄存款60.91亿元,比年初增加6.68亿元,较上年增长12.3%,占各项存款的61.0%。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77.78亿元,较年初增加11.76亿元,较上年增长17.8%。
八、文教卫生
全市有小学学校数29所,在校学生数16823人,小学专任教师数1543人;普通中学学校数22所,在校学生数15205人,普通中学专任教师数1235人;职业中学2所,在校学生数2363人,专任教师103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小学毕业生升学率97.5%,初中升学率87.8%。
全市共有等级医院、卫生院27个,医院、卫生院床位数1356张,卫生技术人员1545人,其中医师585人。卫生防疫人员数59人。
九、居民生活、社会保障和安全生产
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537元,同比增长13.6%,较上年同期提高了4.3个百分点,其中工薪收入15135元,增长3.0%,人均消费支出12858元,增长11.3%。
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9210元,增长17.2%,其中工资纯收入3065元,增长4.1%,家庭经营纯收入5112元,增长24.0%。
全市城镇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37129人,参加医疗保险人数48184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38348人。进一步完善农村保障体制,参加农村合作医疗人数19.49万人,参加农村养老保险人数11.77万人。建立健全城乡低保制度,全市农村入保6872人,城市入保2635人,基本实现应保尽保。
全市共发生各类事故125起,比上年增长5.9%,死亡35人,增长84.2%,受伤166人,增长39.5%,经济损失299.56万元,增长275.5%,全市亿元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0.27人,增长58.5%,工矿商贸就业人员10万人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1.57人,道路交通万车死亡人数为5.23人,增长58.5%,煤矿百万吨死亡人数为0人。
注:1、本公报为初步统计数。
2、本公报中,地区生产总值及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本公报中的规模以上工业指年主营业务收入为500万元及5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
4、本公报中的固定资产投资指计划总投资500万元及500万元以上的建设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