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赶超发展战略深入推进的关键之年。全县上下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建设赣东次中心城市的定位,开拓创新,攻坚克难,扬优成势,进位赶超,实现了社会、经济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一、综合
全县实现生产总值654753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5.0%。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21678万元,同比增长4.1%;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325385万元,同比增长21.6%;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07690万元,同比增长12.7%。三大产业结构比由上年的20.7:46.4:32.9调整为18.6:49.7:31.7。人均生产总值为21313元。
二、农业
全年粮食播种面积56.1万亩,总产达27.93万吨,同比增长3.1%,获全国粮食高产创建整县推进示范县和全省粮食生产先进县称号。建成蔬菜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8000亩;南丰蜜桔标准化示范园3200亩;新增麻姑仙枣4000余亩,总面积达15000亩;蛋鸡突破200万羽,成为全省蛋鸡产业发展重点县;新增鳜鱼养殖10000亩水产养殖总水面达10.5万亩,获全省水产工作先进县称号。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新增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7家,其中国家级1家,市级6家,全县共有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5家。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20家,总数达144家。整合各类资金1.3亿余元,开展了以中小河流治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小农水重点县建设、农村饮水安全等为重点的各类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完成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任务4.75万亩,总体综合成活率达89%。
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56.1万亩,比上年下降0.5%;油料种植面积2.2万亩,同比下降0.2%;药材种植面积0.16万亩,同比下降8.2%;蔬菜种植面积9.4万亩,同比增长0.6%;瓜果类种植面积1.8万亩,同比增长1.5%;水果总面积22.4万亩,同比增长7.9%。全年粮食总产量27.93万吨,比上年增长3.1%;油料产量0.36万吨,下降2.2%;药材产量663吨,下降7.0%;蔬菜产量14.9万吨,增长0.8%;瓜果类产量29.0万吨,增长1.4%;水果产量5.79万吨;增长9.1%。全年肉类总产量2.5万吨,增长0.5%;其中猪肉产量1.8万吨,增长2.4%;禽蛋产量1.2万吨,同比增长65.3%。全年水产品产量3.5万吨,同比增长13.3%。
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全年共投入1253万元,较好地完成了74个新农村建设点任务和139个非新农村建设点农村清洁工程。获全省新农村建设工作先进县称号。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在决战园区中体质增效。全面启动1.2万亩和东工业园区建设,县财政已累计投入1.5亿元用于园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新引进工业企业32家,入园企业总数达126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4.5亿元,同比增长33.6%;实现税金1.47亿元,同比增长27.6%。加大企业发展扶持力度,县财政专门安排工业发展基金2000万元,格担保机构共为企业发放担保贷款8900余万元。全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户,总数达59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13.55亿元,增长20.8%;主营业务收入58.7亿元,增长46.8%;实现利税3.91亿元,增长32.7%。
全部工业增加值29.2亿元,增长22.9%,占GDP的比重44.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3.55亿元,增长20.8%,园区工业增加值12.2亿元,增长24.8%。
全县建筑业企业实现增加值3.38亿元,增长12.2%。资质以上建筑企业完成总产值4.3亿元,增长87.0%;全员劳动生产率186106元/人,增长12.4%;实现利税0.55亿元,增长61.8%。
四、固定资产投资
大力引资、争资和融资,强力推进项目建设,经济发展后劲明显增强。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8.7亿元,增长22.6%,其中固定资产投资66.0亿元、增长36.1%。
全年共实施重点项目68个,其中续建项目39个、新开工项目29个,城市重点项目19个、工业项目49个,累计完成投资42.7亿元,59个项目已基本竣工或投产。
积极开展跑项目争资金攻坚战活动,全县共开发项目80个,争取省2个重大项目用地指标400亩;争得项目资金2.5亿元,比去年增加1亿多元。
五、城镇化建设
坚持开发与整治并举、建设与管理并重,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城市建设。全年新增城区面积1.2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44.49%。总投资9.03亿元的27个城市重点建设项目顺利实施。19个新建项目中,垃圾处理厂二期、污水管网二期、外环线管网一期、三江公园、廉租房和公租房等6个项目完工或完成主体工程,其余项目大道或基本达到时序进度要求。8个续建项目中,河东大桥、泰伯东路、山水大道、银三角农贸市场、迎宾馆、登高公园、老干部活动中心等7个项目竣工,人民医院外科大楼完成主体工程。重点项目建设依法依规征收房屋4.3万平方米,拆迁210户。加大城市管理力度,对全县违法用地和违法建设行为进行了集中整治,共查处“两违”行为200起,拆除“两违”建筑面积2490余平方米,立案查处土地非法买卖案件8起,从根本上遏制了“建设无规、用地无序”的现象。
城市重点项目建设共征收房屋4.3万m2,拆迁210户。大力抓好城市绿化、美化、亮化,市容环境更加优越,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9.26平方米,城市绿地覆盖率40.53%;新安装和改造路灯388盏、景观灯150盏、轮廓灯11800余米,城区路灯亮灯率达到98%以上。
完成了全县小城镇建设控制性详规,共投入4166万元实施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集镇建成区面积达13.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36万人。获2011年度全省统筹城乡发展先进县称号。
六、交通和邮电
物流运输业进一步壮大。全年新增货运汽车490辆,货车保有量3360辆,道路总运力达43800吨;引进船舶37艘、水路总运力19880吨位;新增运输公司和物流企业6家,总数达238家,其中运输物流企业89家;实现税收1.93亿元,同比增长48.5%。
全县邮政业务总量1683万元,比上年下降21.0%;电信业务总量2700余万元,与上年持平;移动业务总量9181万元,增长2.6%。年末固定电话用户3.6万户,移动电话用户17.7万余户,计算机网络用户1.98万户。
七、文化、教育、卫生、科技
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12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和102个村级“农家书屋”建设全面完成。启动了有线电视数字整体转换工作,丰富了城乡人民业余生活。
全县教育工作取得较好成绩,教育投入大幅增加,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教育公平不断推进,教师队伍得到加强,教育质量稳步提高,全县教育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幼儿教育管理日益规范。幼儿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学前一年幼儿入园率县城达100%,农村达80%以上。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政策得到全面落实,惠及学生44500名,顺利通过了省政府对全县教育工作第二轮综合督导评估。
2011年全县现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27个,其中县级医疗卫生单位8个,乡镇卫生院12个,村卫生室168个。全县有病床床位622张,平均每千人口有病床1.91张。全县卫生生技术人员870人,其中高级54人,终极293人。执业医师381人,每千人拥有执业医师1.17人。
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日趋完善,乡镇卫生院服务水平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村卫生室建设达标率达80.4%。县乡村三级疾病预防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基本建成。
科技事业取得新成效,完成省、市级科技成果鉴定5项,组织申报科技计划项目16项,争取国家、省级科技经费265万元。
八、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
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4637万元,同比增长17.2%,从城乡消费品市场来看,城镇市场相对活跃,城镇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4894万元,增长18.1%,乡村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743万元,增长13.4%。从分行业来看:零售业实现199270万元,增长17.2%,住宿餐饮业实现23354万元,增长17.5%。“万村千乡”和“家电下乡”工程扎实推进,全县累计建设农家店156家,销售各类家电7万余台,销售额达1.75亿元。
全县实际引进境外资金1934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5.5%;外贸出口创汇达8535万美元,增长70.8%,总量连续多年居全市前列。
九、财政和金融
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8.73亿元,增长35.1%,税收收入6.51亿元,占财政总收入74.6%。地方一般预算收入6.96亿元,增长45.0%。财政收入占生产总值的13.3%。
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45.90亿元,增长16.0%,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1.92亿元,增长31.0%。
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据初步推算,2011年末全县常住人口30.79万人,人口出生率13.42‰,死亡率6.03‰,自然增长率7.39‰。其中城镇人口13.7万人,占全县人口的44.49%。
全县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25491元,比上年增长18.3%;农民人均纯收入7823元,比上年增长20.5%;城镇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8.7亿元,比上年增长16.0%。
不断加大民生投入,狠抓安全生产和社会稳定,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全面完成市政府下达的8个方面88项民生工程。就业安置工作更加扎实,全县城镇新增就业3205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678人,零就业家庭安置率达100%,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6024人;发放小额担保贷款5898万元。社会保障功能更加有力,实现了城乡低保工作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应退则退”,全年共发放城乡低保金3491万元。社保扩面征缴工作推进有力,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基金征收额均有较大幅度增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不断完善、覆盖面不断扩大,参合人数235496人,参合率达97.69%。
十一、环境
生态环境建设有序进行。2011年有7个乡镇完成了《生态乡镇规划》编制并通过省级评审论证,至此全县12个乡镇的《生态乡镇规划》已全部编制完成并通过省级评审,待县政府批准实施。2011年,沙洲镇、新丰街两个乡镇申报为省级生态乡镇,株良镇双湖村、龙湖镇蔡坊村、竺油村、徐家乡湖东村申报为省级生态村;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创建取得实质性进展,2011年县工业园被确认为省级生态示范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