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成都市新都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收录时间:2012-09-07来源:新都区统计局

2011年,区委、区政府带领全区人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高位求进、加快发展”工作基调,以加快转变增长方式为主线,紧紧围绕建设世界生态田园城市示范区的总体要求,积极抢抓各种发展机遇,确保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社会事业取得新进步,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

一、综 合

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94.7亿元,增长18.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1.2亿元,增长3.2%;第二产业增加值255.0亿元,增长20.3%;第三产业增加值118.5亿元,增长16.3%。三次产业对GDP的贡献率为1%、73%和26%,分别拉动经济增长0.2、13.2和4.7个百分点。三次产业比例关系为5.4︰64.6︰30.0。

全年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258.0亿元,增长21.8%,占GDP的比重为65.4%,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77.3%。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比上年上涨5.4%。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12.6%,居住类价格上涨6.5%,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上涨4.0%,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上涨2.8%,烟酒及用品上涨3.5%,衣着类下降1.1%,交通与通信上涨0.7%,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下降2.7%。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上涨5.9%,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IPI)上涨10.0%,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5.4%。

二、农 业

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33.1亿元,增长3.4%。其中种植业15.2亿元,增长10.8%;畜牧业实现产值16.2亿元,下降3.3%。

全区农作物播种面积达74.7万亩,比上年增加1.2 万亩,其中粮食播种面积43.86万亩,减少0.02万亩。粮食产量20.2万吨,与上年持平,其中小麦12.8万亩,产量4.0万吨,稻谷28.7万亩,产量16.0万吨。油菜12.5万亩,产量2.0万吨。蔬菜13.2万亩,产量27.9万吨。水果产量1.8万吨。绿色食品新都柚基地面积达0.4万亩,产量0.6万吨。主要农副产品生产基本稳定。

全区农机总动力达25.3万千瓦,小麦机播3.5万亩,机械化插秧3.5万亩,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67.3%。全区现有设施农业面积2.4万亩,全年新增设施农业面积5122亩。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工业实现增加值230.0亿元,增长20.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174.9亿元,增长21.2%。工业集中度达73.2%,同比提高5.2个百分点,产销率达98.1 %。规模以上企业主要产品生产涨跌各半。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83.7亿元,实现利润42.0亿元。资产负债率为48.0 %,总资产贡献率达13.6 %。企业亏损面为6.5 %,同比下降16.7 %。

全年规模以上机械制造业、电子行业、食品及饮料业、医药行业、家具行业五大主导产业共完成工业增加值118.3亿元,增长22.0%,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67.6%。2011年园区(工业区、家具园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3个,增长16.7%,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个数的52.9%。2011年园区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42.9亿元。

全年建筑业实现增加值25.0亿元,增长19.5%。建筑企业完成总产值127.9亿元,竣工产值94.6亿元;施工面积1093万平方米,其中新开工面积707万平方米,竣工面积542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08.4亿元,增长29.4%。民间投资完成271.0亿元,增长39.3%。全年新增固定资产143.0亿元。

分产业看,一产业完成投资2.0亿元,比上年下降48.8%;二产业完成投资72.4亿元,下降12.4%;三产业完成投资234.0亿元,增长48.2%。

分行业看,交通运输仓储邮政通信业完成投资 13.0亿元,水利环境公共设施管理业完成投资12.2 亿元,制造业完成投资68.1 亿元,电力燃气及水生产供应业投资 4.4 亿元。

全区房地产投资达131.1亿元,增长135.1%,其中建安投资113.7亿元,增长135.9%。商品房销售面积达250.7万平方米,增长21.7%,其中住宅销售面积228万平方米,增长16.0%。

五、国内贸易、对外开放及招商引资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1.2亿元,增长17.0%。从城乡结构看,城镇实现零售额90.5亿元,增长16.4%;乡村实现零售额0.8亿元,增长218.4%。从行业特征看,批发业实现零售额3.6亿元,增长24.9%;零售业实现零售额69.2亿元,增长17.7%;住宿业实现零售额0.9亿元,增长81.5%;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7.5亿元,增长10.8%。

年末,全区有商品交易市场76个,年成交额32.35亿元,其中上亿元的市场1个。

全区实际使用外资13440万美元。实现出口总额2.6亿美元,增长4.2%。

六、交通、邮电和旅游

全区年末公路里程达1023.8公里,其中高速公路47.2公里。境内铁路营运里程47公里。建成农村断头路28.8公里;新改建村社道路17.7公里;完成民生工程农村道路建设目标共28.8公里。

全年公路货运量 5236.3万吨,公路货运周转量311194.9万吨公里,分别增长73.6%和137.4%;公路客运量达4567.3万人,客运周转量达62953.2万人公里,分别增长24.8%和8.6%。

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总量3564万元,增长9.3%。电信业务总量7.5亿元,增长15.4%。年末有固定电话用户13.7万户,增长2.4%;小灵通用户0.4万户,下降67.3%;移动电话用户103.1万户,增长18.0%。国际互联网用户43.5万户。

2011年全区共接待游客505.0万人次,增长28.0%;实现旅游收入9.6亿元,增长22.6%。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

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110.4亿元,增长2.9%。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1.3亿元,增长55.4%;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中,共实现税收收入24.4亿元,增长41.1%。公共财政预算支出34.1亿元,增长48.4%。

年末全部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407.1亿元,比年初增长21.4%;各项贷款余额为187.5亿元,比年初增长23.0%;个人消费贷款余额54.12亿元,增长27.8%。

全年保费收入52586.0万元,增长16.1%,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8102.1万元,增长31.2%;人身险保费收入34484.0万元,增长9.6%。各类保险赔偿、赔付支出10021.3万元,增长34.8%。其中财产险赔付8723.8万元,比上年增长42.2%;人寿险赔付1297.5万元,比上年下降0.07%。

八、科学技术和教育

全年组织实施国家、省、市重大科技项目33项,其中国家级11项,省级7项,市级15项;获专项资金支持2413万元。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3家,国家级高新企业总数达到31家。全年共申请专利3980件,增长28.5%,其中发明187件。

年末全区共有各类学校178所,其中:幼儿园109所,普通小学29所,普通中学36所,职业中学1所,大学3所。在校学生159186人(含幼儿园),其中:小学47360人,初中26003人,高中13998人,职高6054人,本、专科及研究生44285人;专任教师8173人。

九、卫生、文化和体育

年末有卫生机构434个(含村卫生室),其中医院、卫生院共28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妇幼保健院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6个。各类卫生机构床位数3432张,其中医院、卫生院床位数共3064张。全区共有执业医师1359人,执业助理医师191人,注册护士1562人。

全年区内专业表演团体共演出120场,观众达84000人次。年末全区有博物馆2个,文化馆1个,文化站13个,公共图书馆1个,馆藏图书43.7万册。年末全区拥有广播、电视制作节目各1套,电视覆盖率达100%。全区有体育场地467个,公共体育设施98.7万平方米,全民健身路径152条,增加67条,参与全民健身活动的人数达5810万人次。

十、城市建设、公用事业和环境保护

城市铺装道路长度239.1公里,铺装道路面积701.3万平方米。全区建成区面积33.6平方公里,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2.0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2.3%。

年末公交线路达50条。全年新开公交线路1条,公交覆盖全区247个行政村(社区),公交覆盖率达98%,基本实现“村村通”公交。新增出租车企业1家、更新出租车48辆。本区域内通客运班车里程1060公里,比上年增加20公里;年末营运客车520辆,出租汽车205辆。

全年自来水管道长度达843公里,增长22.2%,自来水供水总量达3980万立方米,增长12.1%,用水普及率达95%。

全面完成斑竹园、马家、泰兴、新民、清流5座乡镇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总规模达1.28万立方米/天。2011年上报7个减排项目,可削减化学需氧量(COD)1175吨,氨氮(NH3-N)131吨,二氧化硫(SO2)616吨,氮氧化物(NOX)193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执行率达100%。区域内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工业烟尘排放量达标率和工业废水排放量达标率均为100%。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2011年全区户籍人口69.0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76万人。年末全区常住人口77.69万人,城镇化率达56.5%。全区计划生育率达92.2%,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28‰。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844元,增长15.9%。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6844元,增长18.1%。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0800元,增长20.2%。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25.5亿元,比年初增长21.3%。

全区有各类社会福利机构13个,拥有床位1290张,年末在院总人数895人。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已保人数9497人,其中城镇2109人,农村7388人;农村传统救济人数170人。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支出达1938.42万元,增长21.4%。

年末职业介绍机构13家,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1%。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职工人数9.4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职工数17.4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5.4万人,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人数8.5万人。

全年发生立案交通事故54次,比上年下降25.0%;事故造成损失折款42.1万元,增加6.3%。

注:1、本公报为初步统计数据,正式数据以《新都统计年鉴—2011》为准。

2、生产总值、各行业总产值、增加值的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公共财政收入是指政府凭借国家政治权力,以社会管理者身份筹集以税收为主体的财政收入,与以往年份财政收入指标口径一致。

4、从2011年开始,纳入规模以上工业统计范围的工业企业起点标准提高到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固定资产投资统计起点标准提高到计划总投资500万元。

5、保险资料来源于中国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成都市新都支公司、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成都市新都支公司、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新都支公司、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成都市新都支公司。

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