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安市青原区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收录时间:2013-01-30来源:吉安市青原区统计局

2010年,是建区十周年,也是“十一五”的收官之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区上下始终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战胜并克服特大洪灾的不利影响,围绕“靓丽新城区、高效新园区、特色新景区”的战略目标,审时度势,扬优抑劣,凝神聚力,坚持“主攻项目,决战两区”,努力“做大总量、加快集聚”,全区经济与社会发展总量实现平稳较快增长,质量得到明显提升,民生状况得到持续改善,各项社会事业稳步推进。

一、综 合

2010年,初步核算,全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GDP)466328万元,可比增长15.1%,增幅为全市第一;剔除华能、铁路系统后达到359522万元,可比增长13.9%。从三次产业结构看:第一产业增加值54421万元,可比增长2.2%;第二产业增加值279788万元,可比增长18.4%,剔除华能后完成增加值202158万元,可比增长10.6%;第三产业增加值132119万元,可比增长14.6%,剔除铁路系统后实现增加值102943万元,可比增长15.1%。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1.7:60.0:28.3,剔除华能、铁路系统后为15.2:56.2:28.6。

2010年,全区主要经济指标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全市增长水平。地区生产总值增速比全市增速高0.9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高7.9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高3.4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额高0.6个百分点,财政总收入高7.3个百分点,地方财政收入高12.2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纯收入高2.8个百分点。

二、农业

2010年,全区不断加大农业投入力度,大力发展现代城郊高效型生态农业,农业经济活力明显增强。2010年,全区实现农业总产值91818万元,同比增长9.4%。其中农、林、牧、渔、服务业分别实现45379万元、11284万元、21478万元、9157万元、4520万元,分别增长8.8%、17.5%、3.7%、18.9%、7.8%。

2010年,全区粮食作物总面积34.3万亩,比上年增长0.6%;粮食总产量128114吨,增长0.7%。面积和总产在去年的高水平基础上实现了稳中略增。其中:早稻种植面积15.6万亩,比上年略有上升。早稻总产量56003吨,因灾下降6.3%。一晚播面1.3万亩,与上年基本持平,总产量5508吨;二晚播面15.8万亩,总产量64835吨,增长6.5%。油料播面4.8万亩,油料总产量2501吨,增长0.4 %。蔬菜播面5.5万亩,蔬菜总产量71330吨,下降2.1 %。年末生猪出栏64450头,比上年增长13.7%。肉类总产量7618吨 ,比上年增长10.0%。其中:猪肉总产量5213吨,比上年上升11.0%;牛肉总产量1322吨,比上年增长0.1%。水果总产量2029吨,比上年减少13.4%。

2010年,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快。先后启动了8个乡级垃圾中转站建设和288个清洁工程试点村的基础配套建设,全区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平均达85%以上,被评为全省清洁工程先进县(市、区)。生态品牌建设进一步加快,成功申报了华农、新圩炉下、富田陂下无公害草鱼基地“绿标”认证3个,景天花卉、杨糕食品被列为全市农业产业化重点调度项目。截止2010年,全区登记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共有42家。

2010年,农业生产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成功争取了富滩、值夏万亩土地整理项目,被列为全国第二批小农水建设重点县和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县。2010年,全区农业机械总动力达14.46万千瓦。机收面积10.9万亩,机收率达65%。落实购机补贴资金208.39万元,补贴农机具1.3万台。

主要农副产品产量

指标   单位   2010年   2009年   比上年增长%

粮食总产量   吨   128114   127223   0.7

其中:稻谷产量   吨   126346   125468   0.7

其中:早稻   吨   56003   59783   -6.3

二晚   吨   64835   60851   6.5

油料总产量   吨   2501   2492   0.4

水果产量   吨   2029   2344   -13.4

肉类产量   吨   7618   6935   10.0

其中:猪肉   吨   5213   4711   16.2

牛肉   吨   1322   1321   0.1

年末生猪出栏   头   64450   56683   13.7

三、工业、建筑业

2010年,全区全部工业总产值1072574万元,增长66.6%,剔除华能后795026万元,增长48.0 %。工业增加值259281万元,增长39.8%,剔除华能后181651万元,增长27.2%。2010年,纳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统计范围的企业个数为42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972774万元,增长78.8%,剔除华能后为695226万元,增长58.9%;实现工业增加值235329万元,增长45.8%,剔除华能电厂后为157699万元,增长32.7%;实现主营业务收入970600万元,增长79.2%,剔除华能电厂后为693052万元,增长59.7%;实现利润总额33536万元,增长53.8%;实现利税总额59762万元,增长40.3%,剔除华能电厂后为69032万元,增长70.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亏损面为4.8 %,亏损企业亏损额为1.45亿元。

2010年,加大了创建省级生态工业园区工作力度,富滩工业区B区扩展2000亩,规划面积达5000亩,全面完成了《富滩生态工业区分区规划》。园区投资1000万元以上,竣工、在建工业项目50个。为广源科技、思瑞再生铜等12家企业提供3739万元贷款资金支持,解决了部分企业的融资瓶颈。

2010年,全区建筑企业房屋建设竣工面积398110平方米,增长76.6%。其中:厂房仓库20901平方米,占5.3%,住宅314055平方米,占78.9%,办公室用房3000平方米,占0.8%,文化教育用房34374平方米,占8.6%,医疗卫生用房2624平方米,占0.6%,其他用房23156平方米,占5.8%。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指标   单位   2010年   2009年   比上年增长%

火电   亿度   82.51   31.94   158.3

水电   亿度   1.15   0.71   62.0

大米   吨   4910   3592   36.7

水泥   吨   1129412   877647   28.7

机制纸   吨   181881   94911   91.6

砖   万块   8902   4792   85.8

饲料   吨   58911   50410   16.9

塑料制品   吨   9849   1124   776.2

粗铜   吨   51086   38217   33.7

四、固定资产投资、城建、交通

2010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21145万元,增长50.1%。其中城镇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393115万元,占93.3%,农村投资1181万元,占0.3%,房地产开发26849万元,占6.4%。从结构上看,建筑工程完成284638万元,占67.6%,安装工程56507万元,占13.4%。

2010年,重点项目调度达50个,项目建设有序推进。青原大道综合改造、东井冈公园(纪念馆)等项目如期竣工。区污水处理项目完成工业园到污水处理厂主干道管建设及核心区污水收集管网建设,全面完成了华能大道一期工程建设,华能大道二期工程正在进行招投标工作。完成了汽车产业园160亩土地的征用、报批工作。汽车文化城、滨江学校、青少年活动中心等项目正在建设当中。

2010年,完成征地1334亩,拆迁34.48万平方米。城区道路维修面积达6540平方米,彩色人行道板1250平方米,大理石贴面30平方米,全区城镇绿地面积649公顷,公园绿地面积101.9公顷,亮化率达98%,。

2010年,全区农村公路建设总里程为24.2公里,其中:县通乡公路4.6公里,国改项目13.6公里,通达工程项目6公里;新建2座农村候车亭。

五、招商引资、旅游、环境保护

2010年,实际利用省外5000万元以上项目资金9.91亿元,增长41.6%,实际利用外资2583万美元,增长28.5%。成功引进吉安振丰制衣有限公司、江西吉安宇之源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江西量一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吉安英佳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吉安中香天然植物有限公司、江西英博科技实业有限公司、吉安裕财机械工程有限公司等7家工业企业。安利吉安总部、赛丽保灯饰吉安总部、美的日用家电赣南总部、滨江假日大酒店、香港奥世药业江西总部等5个楼宇项目落户青原。

2010年,全区共接待国内游客逐年增加,入境游2296人次,同比增长12.3%。成功举办了“发现江西人文魅力—全国网络媒体青原行”、“第八届渼陂旅游文化节”、“东固畲乡庙会”等活动。富田镇获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国家4A景区渼陂古村再创国家生态村,3A景区青原山创4A通过初检,东固革命烈士纪念园、青原山佛禅文化园等30个项目挤入国家旅游局项目库,红色旧居旧址群维修和古村保护项目基本完成,青原湖整体开发开始启动,景点服务配套不断完善。

2010年,大力开展了森林城市的创建,重点实施了105国道、青原大道、华能大道、青原山旅游通道和工业园区路网绿化,城区园林绿化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2010年,全区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100%,空气质量稳定在二级标准以上。

六、财政、金融

2010年,全区财政总收入完成33154.3万元,同比增收10292万元,增长45%,其中:上划两税9156.7万元,同比增长26.3%;上划所得税3369.9万元,同比增长91.9%;.地方财政收入完成20627.7万元, 同比增收7396万元,增长55.9%。从收入性质看:税收收入完成16389万元,同比增收6098万元,增长59.3%。非税收入完成4239万元,同比增收1298.3万元,增长44.1%。从征收部门看:国税部门完成14266.4万元,同比增长42.4%。地税部门完成13300.1万元,同比增长43.0%。财政部门完成5587.8万元,同比增长57.8%。

2010年,全区地方财政收入完成20627.7万元,同比增收7396万元,增长55.9%。其中:税收收入完成16389万元,同比增收6098万元,增长59.3%。分税种完成情况:增值税25%部分完成3052万元,同比增长26.6%;营业税完成6609万元,同比增长50.5%;个人所得税40%部分完成751万元,同比增长13.8%;城建税完成613万元,同比减少12.8%;耕地占用税完成1349万元,同比增长124.8%。非税收入完成4239万元,同比增收1298.3万元,增长44.1%;主要为:专项收入完成768万元,同比增收273.1万元,增长55.2%;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完成2387万元,同比增收567.3万元,增长31.2%;罚没收入完成465万元,同比少收138万元,下降22.9%;国有资源有偿使用费收入完成619万元,增收595.9万元。

2010年全区累计支出66380万元,同比增加20326万元,增长44.1%。其中:一般公共服务9424万元,增长56.2%;公共安全1800万元,增长32.1%;教育支出11224万元,增长5.1%;科学技术151万元,增长12.0%;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5156万元,增长7.5%;医疗卫生支出5586万元,减少4.6%;城乡社区事务支出7393万元,增长325.3%;农林水事务支出12073万元,增长66.0%。交通运输支出1371万元,增长73.9%。

2010年,经过全区上下的共同努力,全区共向上争资达3.38亿元,同比增长20.3%,有效地支持了全区项目建设,事业发展的资金需要。通过城投公司和财政担保,为华能大道综合改造融资争资2个亿。青原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对2680户农户开展了小额农贷年检工作,对1098户有信贷需求的农户开展了评级授信,授信金额3226万元。

七、消费品市场

2010年,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06751.9万元,增长18.9%。其中:批发业14581.9万元,增长29.2%,零售业79785.6万元 ,增长16.2%,住宿业6393.4万元,增长26.5%,餐饮业5991万元,增长25.6%。全年新增年销售额500万元以上的零售企业6家,新增200万元以上的住宿企业3家,新建、改建、扩建4家农贸市场,6家特色餐饮店取得“旅游定点接待餐饮单位”资格。

2010年,全区出口5446.04万美元,比上年增加3190.58万美元,同比增长141.5%。。新增了对外贸易经营权备案企业5家,新增出口实绩企业3家,森菱实业公司全年出口创汇突破1000万美元。

2010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2.8%,比上年同期上涨了2.8个百分点,物价总水平基本保持了稳定。分类别看,呈现“四降四升”态势。食品、烟酒及日用品、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居住四类价格指数上涨,分别上涨7.8%,1.8%,2.9%,6.3%。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交通和通讯及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呈现下降趋势,降幅分别为6.0%,1.8%,3.3%,1.7%。

八、人口、人民生活

按“户籍管理”原则统计,2010年全区公安户籍人口为204460人,其中:男性107372人,女性97088人;农业人口167032人,非农业人口37428人。年末总户数59811户。按“常住人口”原则测算,2010年全区辖区内常住人口约为21.9万人。2010年,计生系统统计全区出生人口2756人,人口出生率为13.39‰,人口死亡率5.34‰,人口自然增长率8.05‰。

据全区70户农村住户抽样调查,2010年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为5357.94元,增收647.8元,增长13.8%。其中:工资性(劳务)收入增加374.26元;家庭经营性收入增加39.8元,财产性收入增加120.94元;转移性收入增加112.8元。据城镇住户抽样调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5547元,比上年增长10.3%。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达到 32832元,同比增长23.9%,剔除烟草、供电公司、井大、联通、信用社后为23730元,增长10.3%。

九、社会事业

2010年,抗洪抢险取得全面胜利,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得到有力保障。面对历史罕见的洪涝灾害,安全转移群众近3万人,安置受灾群众3000人次。

2010年,社会保障救助体系日益完善。投入261万元资金,全面落实失地农民保障政策;发放救助资金2166.51万元,救助16350人次;落实13个扶贫重点村整村推进扶贫项目资金770.19万元,深山移民搬迁工程在建220户990人,完成167户农村困难群众危房改造工程。我区被评为“全省社会救助工作先进县(市、区)。河东街道敬老院、邓家社区、贸易广场社区分别荣获“全国模范敬老院”、“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社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

2010年,少数民族地区加快发展。在省委苏荣书记的亲自关心下,在全省率先出台了进一步加快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意见,争取各级部门对东固畲族乡项目扶持等总资金量达3800多万元,东固畲族乡仅用一年时间就让333户、1560名长期居住在深山区、地质灾害易发区的群众告别深山、远离危害,实现了整体搬迁。

2010年,教育体育事业日益繁荣。开展了“提升教育质量年”活动,井冈山大学附中一本录取6人,二本以上录取193人。25位村小校长参加中国青基会举办的198期希望工程全国教师培训班。积极组队参加省市各类竞技体育比赛,荣获第十三届省运会团体总分全省第11名、全市第1名,被省体育局评为县市区竞技体育贡献二等奖。

2010年,医疗卫生、计生工作有效开展。全面启动基本药物制度改革试点,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深入推进,2010年,对14648名儿童接种了麻疹疫苗,对672名白内障患者实施手术治疗。全区新农合参合率达98.07%,河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投入使用,区人民医院综合楼主体工程完成封顶。食品安全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未发生一起食品安全事故。通过开展计划生育“四清理六落实”等活动,强势推进全区计生工作,实现了计划生育工作脱“警示县(区)”帽。

2010年,社会治安和谐稳定。全年省、市、区长信箱办理群众信访500余件,排查各类矛盾纠纷与治安隐患506起,成功调处496起,调处成功率达98.1%;年内发生交通事故196起,死亡6人,同比下降25%,伤41人,同比下降14%;“五·五”普法顺利通过省、市验收,新圩居委会被评为“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天网”工程如期完工,治安防控体系进一步健全,公众安全感有效提升。

2010年,全区第二次经济普查全面完成,顺利通过国家的对比核查,并发布了经济普查公报。全区第六次人口普查取得阶段性成果,高效顺利地完成了组织领导、经费落实、宣传动员、业务培训、户口整顿、摸底调查、入户登记、数据处理等环节的工作;顺利地完成了全区62328张普查表的光电扫描,数据校验处理任务,后续工作正有序推进。

说明:1、本公报发布的部分数据为年度统计快报数。

2、本公报部分指标数据系有关部门(行业)提供。

3、公报数与统计年鉴数不一致时以统计年鉴数为准。

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