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龙南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收录时间:2013-01-28来源:龙南县统计局

  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全县上下紧紧围绕发展为先、生态为重、民生为本的理念,围绕县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的奋斗目标和工作部署,审时度势,坚定不移地实施大开放主战略和重大项目带动战略,努力实现龙南转型发展、率先发展,促进了全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一、综合

  经济总量进一步扩大。据初步核算,2011年全县实现生产总(GDP)751607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14.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8915万元,增长1.2%;第二产业增加值408193万元,增长14.6%;第三产业增加值254499万元,增长19.3%。人均生产总值24945元。三次产业结构由去年同期13.8:52.4:33.8调整为11.8:54.3:33.9,第一产业占GDP的比重下降了2个百分点,第二、三产业占GDP的比重分别提高了1.9和0.1个百分点。

  财政收入较快增长。2011年全县财政总收入91003万元,比上年增长37.9%,人均财政收入3020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51301万元,增长24%。全县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为12.1%。全年财政支出131205万元,增长32.3%。

  市场物价有所回升。2011年,全县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4.5%。其中食品类为108.9%,医疗保健类106.8%,居住类105%,烟酒类101.9%,交通和通讯工具类101.2%,家庭设备用品类100.6%,衣着类为100%,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99.3%,。

  二、农业

  农业生产形势稳定。2011年,全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46354万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4.5%。其中农业产值72936万元,同比增长8.09%;林业产值5080万元,增长7.41%;牧业产值59318万元,增长1.59%;渔业产值8442万元,增长5.1%;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578万元,增长4.91%。粮食种植面积18.46万亩,下降1.98%;蔬菜种植面积13.13万亩,增长1.69%;油料种植面积1.3万亩,增长0.77%;薯类种植面积0.87万亩,下降9.26%。全年粮食总产量6.79万吨,比上年下降1.67%。其中,稻谷产量6.35万吨,下降0.16%。生猪出栏21.94万头,增长0.82%;出栏牛0.33万头,增长3.81%;出栏羊1.49万头,下降1.32%。禽蛋产量1.12万吨,增长3.61%,水产品产量0.73万吨,增长1.53%。全年完成荒山荒地造林面积667公顷,四旁植树67万株。主要林产品产量:木材18361立方米,竹材10792根,油桐籽425吨,油茶籽1002吨,竹笋干27吨。年末全县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305543千瓦,比上年增长8.7%,其中拖拉机1490辆,增加5.52%。当年机耕面积达16.2万亩。全年农村用电量3733万千瓦时,增长7.89%;化肥使用量(折纯量)25510吨,增长5.2%。

  三、工业

  工业经济快速增长。2011年,全县实现(现价)工业总产值1592875万元,同比增长38.26%,实现工业增加值363930万元,增长16.5%。2011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8家,共完成工业总产值1571836万元,同比增长53.38%。其中实现增加值361748万元,增长23.32%;完成主营业务收入1579962万元,增长55.93%。工业园区企业是带动全县工业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园区内工业企业有128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4家,园区工业企业共完成主营业务收入1553159万元,其中园区内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516810万元,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的96.0%。

  建筑行业平稳发展。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实现增加值44262万元,比上年增长0.8%。全县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完成产值42380万元,增长37.36%;实现利润823万元,增长137.86%;上缴税金546.1万元。

  四、贸易和旅游

  消费市场繁荣活跃。2011年,我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44亿元,比上年增长18.06%,其中按行业分,住宿餐饮业实现营业额2.14亿元,同比增长25.21%;批发行业实现销售额8.57亿元,增长17.54%;零售业实现零售额8.73亿元,增长16.93%。按销售地区分,农村市场实现零售额3.37亿元,同比增长17.13%;城镇市场实现零售额16.07亿元,增长18.26%。

  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全县引进外引内联项目9个,实际利用内资21.1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1.7%;外资项目10个,实际利用外资7166万美元,同比增长10.23%,实现出口创汇37832万美元,增长54.35%。

  旅游市场形势喜人。2011年,全县共接待旅游观光人数116.28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28.5%。其中:国内游客107.36万人次,同比增长28.7%,境外旅游人数达8.92万人次,增长26.5%,实现国内旅游收入7.21亿元,增长27.8%,累计实现旅游创汇收入1339.27万美元,增长30.6%。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均创历史新高。

  五、固定资产投资和城镇建设

  固定资产投资扩大。2011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50132万元,比上年增长20.34%,其中,500万元以上项目完成投资589969万元,增长28%。在500万元以上投资中,城镇投资589969万元,增长30.36%;农村投资6000万元,下降53.69%。在城镇投资中,工业投资309114万元,比上年增长15.42%;房地产开发投资53267万元,增长58.64%。

  2011年末,全县道路总长度达158.3公里,道路面积178.77万平方米,新扩建城市道路长度23.8公里;城区绿地面积583.33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0.6%。县城中心建成面积达16平方公里。

  六、交通和邮电

  交通运输稳步发展。全年完成货物周转量74879万吨公里,比上年同期增长3.77%,旅客周转量22907万人公里,同比增长8.89%。年末全县拥有汽车2716辆,增长23.01%。其中货车2545辆,增长25.12%;出租车51辆,增长10.87%。

  邮电通信保持增长。2011年,全县共完成邮电业务总量4450万元,同比增长12.89%,移动电话业务收入9325万元,同比增长11.94%。全县拥有电话及移动电话总数达223897部,比上年末增加31748部,增长16.52%。其中固定电话38676部,增加了776部,增长2.05%;移动电话185221部,增加30972部,增长20.08%。

  七、金融和保险

  金融市场平稳运行。2011年,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651258万元,比年初增加124240万元,同比增长23.57%。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432742万元,比年初增加93872万元,增长27.7%。金融机构期末各项贷款余额329900万元,比年初增加40320万元,增长13.92%。其中短期贷款余额180351万元,比年初增加48321万元,增长36.6%;中长期贷款余额149035万元,比年初减少2796万元,下降1.82%。金融机构现金收入2811970万元,现金支出2810462万元,收支相抵,现金净回笼1508万元。

  保险事业不断发展。全年全县保险费总收入9307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38%。其中财产保险费收入3184万元,同比增长33.05%;人寿保险费收入6123万元,同比增长11.96%。财产保险赔款金额1502万元,同比增长36.17%;人寿保险满期给付金额1366万元。

  八、科技和教育

  科技队伍不断壮大。2011年末全县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3968人,比上年增长3.96%。其中:中级技术职称人员1394人,高级技术职称331人。全县用于科技三项经费175万元。

  教育事业稳定发展。2011年高等院校录取1512人,录取率为89.63%,其中本科707人,录取率为41.91%。全县拥有95所学校,在校各类学生42130人,其中小学生23080人,中学生11406人(不含职中)。毕业生9712人,其中普通中学毕业生4501人,职业中学417人。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全县共有各类电影放影单位10个,放影1680场,观众84.5万人次。全县共有文化站17个,文化专业户160个,“送戏下乡”演出85场,观众达6.4万人次,广场文艺活动演出20场,观众达4万人次,组织农民参加各项文体活动105次,全年送图书下乡1500册。

  卫生事业发展良好。年末全县共有卫生机构24个,共有617张床位,比上年增长5.11%,卫生技术人员1167人,比上年同期增长4.76%。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2011年在省、市体育比赛中共夺得奖牌27枚,其中,省田径运动会获得金牌1枚,银牌1枚;市运动会上获金牌8枚,银牌9枚,铜牌8枚。

  十、人口和人民生活

  人口平稳发展。据公安人口统计年报,2011年全县总人口317724人,出生人口5375人,出生率16.92‰,死亡人口1906人,死亡率6‰,人口自然增长率10.92‰,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加。2011年末全县职工工资总额75353万元,比上年增长23.27%;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25390元,人平增加4030元,增长18.87%。农村农民人均纯收入5185元,人平增加559元,增长12.0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640元,人平增加1107元,增长10.51%。

  再就业工程取得新成效。2011年新安排7955人就业,进一步缓解了再就业压力。全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达24.65万人,参合率96.15%,一次性报账率为98%,基金使用率95.44%;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29456人,基金使用率177%,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人数24951人,基金使用率130%,医疗保险参保率为93%,一次性报帐率98%。

  社会福利事业发展有序。2011年全县有152373人参加了新农保,保费收入1702.9万元,县乡办敬老院6所,福利院1个,收养875人;城乡低保对象12914人,其中城镇2548人,农村10366人;全年共安排残疾人219人到县域企业务工。

  注:(1)本公报所列各项数据为年度初步统计数据;

  (2)本公报所列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指标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人均生产总值按常住人口计算;

  (3)本公报与年鉴数不符时,以年鉴为准。

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