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全南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收录时间:2013-01-28来源:全南县统计局

2011年,全南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全力打造“三地一城”,纵深推进“四个全南”建设,紧紧围绕年初确定的各项工作目标,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创新实干,全县经济社会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

一、综合

经济保持平稳发展。初步测算,全县实现生产总值33.01亿元,比上年增长11.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43亿元,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16.07亿元,增长16.9%,第三产业增加值10.51亿元,增长10.2%。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一、二、三产业对GDP的贡献率分别为10.2%、66.5%和23.3%,分别拉动GDP增长1.2、7.9和2.8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由2010年21.5:44.8:33.7调整至2011年的19.5:48.7:31.8。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完成189122万元,比上年增长14.2%,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7.3%。

民生进一步改善。全县实现城镇新增就业人员4121人,有1978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336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499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7%;城镇污水处理率85.0%;新增廉租住房228套;城市治安电子防控系统建设安装监控摄相机382个。城乡居民就业环境改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强,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社会保障工作进一步加强。全县参加企业基本养老保险的人数9396人,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112人,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27270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6.64%,参加工伤保险人数11042人,参加生育保险人数3412人,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100人。全年领取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146户,人数2405人,发放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601.26万元。

二、农业

农业经济稳步发展。全县实现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10.04亿元,增长8.54%,其中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分别为5.85亿元、0.67亿元、2.40亿元、1.06亿元,分别增长8.59%、5.72%、10.57%、5.99%。随着现代农业科技水平的提高,农业单产也随之提高。2011年全县粮食种植面积17.68万亩,下降0.57%,产量6.8万吨,增长1.50%;油料种植面积1.59万亩,下降13.57%,产量0.39万吨,增长10.19%;蔬菜种植面积8.82万亩,下降2.51%,产量17.93万吨,增长10.24%。全年出栏生猪150327头,增长38.88%;出栏牛3753头,增长0.13%;出栏羊1243头,增长20.33%;出笼家禽1.24万只,增长1.9%;水产品产量8002吨,增长5.64%。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快速发展。2011年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15.03亿元,增长18.2%,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64.4%,拉动GDP增长7.7个百分点。特别是规模以上工业,今年以来,在稀土、钨及新投产企业的强力支撑下,规模以上工业实现较快增长。2011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8.16亿元,同比增长88.24%;销售产值56.89亿元,增长85.37%;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3.61亿元,同比增长19.13%。园区经济继续加快。2011年在园区的46个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53.91亿元,增长101.15%,实现税金总额1.92亿元,增长99.81%,实现利润总额4.55亿元,增长307.94%。

建筑业发展趋缓。全县建筑业增加值1.05亿元,增长0.3%,其中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34.60万平方米,下降23.3%;房屋建筑竣工面积13.79万平方米,增长0.8%。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继续增长。全县计划投资500万元以上城镇施工项目42个,其中新开工项目26个,已投产项目24个。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64亿元,同比增长26.0%,其中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4.34亿元,增长27.3%。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0.2亿元;第二产业投资7.76亿元;第三产业投资6.38亿元,第二产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54.1%。

房地产市场适度增长。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2.57亿元,增长17.3%。商品房销售面积11.9万平方米,增长5%;销售金额3.61亿元,增长31.2%。

五、国内贸易

消费需求继续扩大。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64亿元,同比增长17.1%。其中:城镇消费品零售额8.58亿元,增长19.0%,农村消费品零售额1.06亿元,增长5.0%。从商品销售额看:批发和零售商品业实现销售额10.47亿元,同比增长20.5%;住宿和餐饮业实现营业额1.39亿元,同比增长28.0%。

六、对外经济贸易和旅游

出口贸易增势良好。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达6714万美元,同比增长4.5%。其中出口6340万美元,增长6.1%。

招商引资取得新成绩。全县全年新批外商投资企业项目5个,全县实际利用外资4555万美元,同比增长10.1%;新批5000万元以上内资大项目12个,实际到位内资18.1亿元,增长16.8%。

旅游业发展良好。全年共接待游客38.45万人次,增长5.14%;实现旅游总收入2.36亿元,增长12.38%。

七、交通和邮电

交通运输业稳定发展。全县全社会货运量200万吨,增长1.52%;客运量161万人次,增长1.9%;全社会货物周转量1.60亿吨公里,增长1.19%;旅客周转量1.39亿人公里,增长3.57%。

邮电通信业快速发展。年末固定电话用户2.66万户;增长44.94%,移动电话用户10.1万户,增长22.72%。

八、财政和金融

财政收入增长加快。全县财政总收入4.3亿元,增长29.56%。其中国税系统征收2.17亿元,增长40.04%;地税系统征收1.34亿元,增长13.63%;财政系统征收0.79亿元,增长33.89%。完成地方财政收入2.43亿元,增长21.08%。

存贷款余额较快增长。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5.08亿元,比年初增加8.47亿元,同比增长31.82%,其中个人存款余额20.46亿元,新增2.82亿元,同比增长15.99%;单位存款余额13.98亿元,新增5.07亿元,同比增长56.95%。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5.86亿元,新增2.89亿元,同比增长22.26%,其中短期贷款余额6.62亿元,新增2.03亿元,同比增长44.16%;中长期贷款余额9.03亿元,新增0.64亿元,同比增长7.69%。

九、教育、文化和卫生

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全县拥有普通中学12所,在校学生6840人,专任教师588人;中等职业学校2所,在校学生989人,专任教师58人;小学18所,在校学生15219人,专任教师770人;幼儿园在园幼儿7220人。教育投入占GDP的比重达到5.3%。

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全年共举办广场文艺演出40多场、送戏下乡80余场、送电影下乡1200多场。基本完成了图书馆维修工程,完成了5个乡镇综合文化站设备添置工作,率先在全市实现乡镇文化站点建设全覆盖。充分整合“文化中心户”资源,创建“文化庭院”183所、新建农家书屋23家、聘任管理员40名,配送图书6万多册。全县各类文艺人才增加到389人,在市级以上文艺刊物发表作品60余篇。为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全县已认定的文物点总数达到290处。其中《新赣南家训》文告正式入围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百大新发现名单;雅溪石围和雅溪土围参加了赣州市客家围屋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王天祥等4人列入省级“非遗”保护名录代表性传承人名单;县文化馆成功列入国家二级文化馆公示名单。

广播电视升级加快。年末全县拥有电视台1座,广播电台1座,调频转播发射台1座,电视转播发射台2座。年末有线电视用户2.39万户,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达97.27%。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全县拥有医疗卫生机构23个,其中:县直医疗机构2个,直属卫生机构5个,乡镇卫生院15个,现有床位数549张,卫生专业技术人员590人,执业医师145人,执业助理医师48人,注册护士159人。

十、资源和环境

耕地占补得到平衡。全县批准建设用地2068.465亩,建设占用耕地977.346亩,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545.855亩。基本农田保护面积12.77万亩。基础设施、民生工程、园区建设和承接产业转移等重点项目用地需求得到保障,建设占用耕地基本实现占补平衡。

生态环境继续改善。全县主要河流断面优质水率达100%,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为3550吨和874吨,空气质量达到二级;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60%,城市污水处理率达80%,城镇化率达到45.18%;单位GDP能耗比上年降低4.35%。

十一、人口和人民生活

据公安年报统计,全县年末户籍人口19.17万人,其中男性人口9.93万人,女性人口9.24万人;年末总户数6.1万户。

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高。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177元,同比增长10.02%,其中:工资性收入6070元,增长10.32%;居民经营性净收入588元,增长55.62%;转移性收入2311元,增长3.43%。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3666元,同比增长10.28%。

人民生活显著提高。全县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6373元,增长13.56%,其中食品支出3177元,增长14.91%;衣着支出591元,增长7.23%;居住支出518元,增长0.97%;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627元,增长14.26%。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039元,增长18.9%,其中食品、衣着、居住消费支出分别为1353元、90元和504元,分别增长5.0%、3.4%和62.6%。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49.85%,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44.52%。

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