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大余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收录时间:2013-01-28来源:大余县统计局
  2011年 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起步之年,在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形势下,大余县上下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以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实现进位赶超为目标,牢固树立“发展为先、生态为重、创新为魂、民生为本”的发展理念,大力实施“新型 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生态化”发展战略,强力推进工业强县、旅游活县、生态立县进程,全县经济社会总体呈现“发展稳健,质量趋好,结 构优化,民生改善”的良好发展态势,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了新进展。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地区生产总值(GDP)654092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6052万元,增长4.3%;第二产业增加值343224万元,增长11.4%;第三产业增加值214816万元,增长12.8%。人均生产总值21351元,增长9.9%。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15.0:52.3:32.7调整为14.7:52.5:32.8。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实现增加值44.48亿元,增长11.2%,占GDP的比重达68%。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3.7%,比上年增长1.2个百分点。八大类价格“七升一降”。其中,食品类上涨7.8%;衣着类上涨2.1%;烟酒及用品类上涨0.2%;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上涨2.1%;交通和通讯类上涨2.6%;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上涨1.0%;居住类上涨5.0%;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下降2.9%。
 
  全县财政总收入63405.9万元,比上年增长16.3%,人均财政收入2070元,比上年增长15.5%。地方财政收入37674万元,比上年增长11.5万元。全县财政总收入占GDP的比重为9.7%,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全年财政支出106680.6万元,比上年增长13.2%。其中教育支出18322.2万元,增长43.6%;医疗卫生支出11450.3万元,增长52.4%;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2367.3万元,增长30.2%;住房保障支出3629.2万元,增长11.3%,民生支出力度加大。
 
  二、农业
 
  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397397亩,比上年减少420亩。其中,粮食作物面积255440亩,减少239亩;经济作物面积103363亩,增长2.9%;其他农作物面积38594亩,减少1.1%。在农作物播种面积中,二季晚稻面积101273亩,增加672亩,增长0.7%;玉米面积9749亩,减少2.5%;花生面积17308亩,减少1.4%;蔬菜面积81517亩,减少50亩;果用瓜面积3956亩,减少313亩。年末实有茶园面积1203亩,减少12亩;果园面积75445亩,增加175亩,其中脐橙面积43695亩,增加155亩。
 
  主要农产品产量如下:
产 品 名 称
单位
产量
比上年增长%
  
89206
0.9
#稻 谷
82452
1.0
玉 米
2010
-2.2
  
3492
1.4
#花 生
3477
1.4
 蔗
1070
27.4
果用瓜
7416
-0.6
 菜
139140
 叶
14
-6.7
 果
29890
7.4
#柑桔类
26352
8.3
#脐橙
19493
10.1
 
  当年完成荒山荒地造林面积667公顷,幼林抚育实际面积13333公顷。主要林产品产量:木材22860立方米,竹材156.47万根,油茶籽25吨,油桐籽5吨,松脂220吨,竹笋干30吨。
 
  全年生猪出栏236140头,比上年增加9300头;家禽出笼682.4万只,增加20.52万只。年末生猪存栏124758头,比上年增加4788头;家禽存笼208.12万只,增加5.67万只。全年肉类总产量28354.3吨,比上年增长3.9%;水产品产量9807吨,增长5.5%。
 
  主要畜牧、水产品产量如下:
       产品名称                                 
单位
产量
比上年增长%
肉类总产量  
28354.3
3.9
#猪 肉
18891.2
4.3
当年肉猪出栏
236140
4.1
当年家禽出笼
万只
682.4
3.1
年末生猪存栏  
124758
4.0
年末耕牛存栏  
7685
1.4
水产品产量  
9807
5.5
 #特种水产品  
3782
3.8
 
  年末全县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329678千瓦,比上年增长10%。其中农用运输车1496辆,比上年增加806辆,增长1.2倍;农用排灌动力机械6335台,增长9.7%;农用水泵3672部,增长18%。全年已建成大型水库1座,中型水库3座,小型水库36座,引水工程893处,机电排灌面积2050公顷,全年有效灌溉面积9000公顷,旱涝保收面积8600公顷,机耕面积16068公顷。全年农村用电量3530万千瓦时,增长3.2%;化肥使用量(折纯量)7751吨,增长0.1%。
 
  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49481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5%。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66603万元,比上年增长77%,其中地方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96928万元,增长80.1%。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76892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9.5%,其中地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50287万元,增长22.3%,工业产品销售率93.6%。
 
  全县地方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473092万元,增长73.4%;实现利税总额20415万元,增长134.9%,实现税金12872万元,增长199.9%。
 
  在全县地方规模以上工业中,钨、新材料、新能源、旅游工业、新医药五大产业集群实现工业总产值439642万元,增长91%,占地方规模以上工业的88.5%。
 
  年末工业园区实际开发面积4.03平方公里,入园投产企业51户;全年园区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入1.4亿元,比上年增长12%;全年园区招商实际到位资金9.86亿元,比上年增长72.7%;园区内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35.32亿元,增长85.2%。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如下:
 产品名称
单位
产量
比上年增长%
钨精矿  
22683.85
14.7
   #地 方
17475.3
20.9
 装  
万件
41.38
225.8
 泥
万吨
12.83
10.0
多味花生
4153
148.8
 
  (注:统计范围为辖区内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全县工业增加值305189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8%,工业拉动全县经济增长6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5.2%。工业增加值占全县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6.7%。
 
  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38035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0.1%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2.61亿元,比上年增长24.9%,其中500万元以上投资49.11亿元,增长24.1%。在500万元以上投资中,工业投资35.23亿元,比上年增长21.5%;房地产开发投资2.49亿元,增长59.1%。
 
  五、城乡建设
 
  全年市政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资金1.66亿元,增长12.3%。年末县城建成区面积10.49平方公里,城区拥有公厕13座、垃圾中转站10座。全年新增城镇绿地面积134700平方米,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2.8平方米,绿地率达39.1%。
 
  全县乡村公路建设总投资3160万元,比上年增长76.3%。全县105个行政村通水泥路的行政村105个,通村率100%。100%的行政村通汽车、通电话、通电。
 
  六、国内贸易
 
  全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6526.8万元,比上年增长17.2%。其中,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52609.3万元,增长17.3%,乡村消费品零售额23917.5万元,增长16.6%;按行业分类,批发业零售额49834.2万元,增长5.4%,零售业零售额97233.1万元,增长23.7%,住宿业零售额3527.9万元,增长21.1%,餐饮业零售额25931.6万元,增长18.9%。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全县公路通车里程1160.5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42.18公里,国道46.46公里,省道16.72公里,县道194.38公里,乡村公路860.76公里。年末拥有载客汽车92辆,比上年增长5.7%,载货汽车1145辆,增长5.8%。全年货物周转量33081万吨公里,旅客周转量12721万人公里。
 
  全年邮政业务收入1262万元,比上年增长12.3%,电信业务收入2938万元,比上年增长7.4%。年末全县固定电话用户40145户(含小灵通用户383部),比上年增加290户;移动电话用户141000户,新增17356户。电话普及率达到59部/百人(含移动电话),年末互联网用户数17593户,增长24.1%。
 
  全年接待旅游观光人数80.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9.2%。其中,境外旅游人数4.01万人次,增长33.7%;国内旅游人数76.09万人次,增长29%。旅游创汇收入61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5.6%,国内旅游收入4.94亿元,增长23%。2011年丫山景区通过国家4A级旅游景区验收,入选“江西十大新旅游景区”。
 
  八、对外经济和横向经济联合
 
  全年新签外资合同个数8个,比上年减少17个,新签外资合同金额3781万美元,减少58.9%,实际引进外资6050万美元,增长2.5%。新签内联合同个数22个,比上年增加3个,新签内联合同金额23.38亿元,增长19%,实际引进内联资金14.5亿元,比上年增长11.5%。全年外贸出口总值798.7万美元,比上年减少14.6%。
 
  九、金融和保险业
 
  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565602万元,比年初增加92828万元,增长19.6%。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77824万元,比年初增加59571万元,增长18.7%。全县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69494万元,比年初增加38625万元,增长16.7%。其中短期贷款余额176764万元,比年初增加28172万元;中长期贷款余额86495万元,比年初增加9148万元,在中长期贷款余额中个人中长期消费贷款余额46015万元,比年初增加6582万元。
 
  全年保险机构保费收入7103万元,比上年下降11.1%。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2762万元,增长25.4%;人身险保费收入4341万元,下降24.9%。全年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3304.4万元,其中财产险赔款支出1512万元,人身险各类给付支出1792.4万元。
 
  十、教育、文化和卫生
 
  年末全县共有普通中学14所,普通中学招生5189人,比上年增长12.2%,在校学生14182人,比上年增长4.9%,毕业生4129人,增长0.9%;中等职业学校2所,招生数486人,增长2.7%,在校学生1339人,减少22.6%,毕业生417人,减少56.5%;小学101所,招生数5914人,比上年增长36.4%,在校学生27480人,增长13.3%,毕业生数3832人,增长3.3%。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升学率100%,初中升入高中阶段的比例为58.87%。幼儿园在园人数13917人,比上年增长4.3%。
 
  全县有艺术表演团体1个,全年演出145场;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藏书105千册;博物馆1个,文物藏品1158件;全县村村通广播电视。
 
  年末全县共有各类卫生医疗机构26个,其中医院6个,卫生院11个,皮肤病防治所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乡镇中心防保站5个,妇幼保健院1个,卫生监督所1个。各类卫生技术人员853人;医院实有病床位992床。
 
  十一、人口和人民生活
 
  年末全县总人口307008人,比上年增加1320人,其中农业人口217535人,非农业人口89473人。人口出生率11.83‰,自然增长率5.99‰,分别比上年下降1.68和0.91个千分点。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233元,比上年增加1123元,增长10.1%;农民人均纯收入5381元,比上年增加573元,增长11.9%;全县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25688元,比上年增加2636元,增长11.4%。年末城乡居民人均储蓄存款余额12307元,比年初增加1896元。城乡居民人均居住面积分别达到18.1和33.5平方米,比上年末分别增加1.4平方米和2.8平方米。
 
  十二、就业与社会保障
 
  年末全县从业人员159662人,比上年增加5099人,其中城镇从业人员44418人,农村从业人员115244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3%。
 
  年末全县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含离退休人员)28050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18000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32116人,城镇居民参加合作医疗人数77778人,农民参加新型合作医疗人数20.36万人,参合率达96.69%。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3707人,农村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82743人。
 
  年末全县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210人,城镇低保人数8703人,农村低保人数9215人。
 
  十三、资源和环境
 
  全县年末常用耕地面积149662亩,园地面积76646亩,林地面积1617743亩。年末实有自然保护区1个,自然保护区面积2160公顷。全年森林活立木蓄积量542万立方米,毛竹蓄积量3686万根,森林覆盖率为74.4%。
 
  全县空气质量为二级,饮用水源水质为Ⅲ类,主要河流断面优质水率为100%,城镇噪声达标率100%。
 
  注:1、本公报所列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地区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指标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规模以上工业为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法人企业。

  4、总人口为公安部门统计数据,人口出生率、自然增长率按计划生育部门统计数据。

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