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是“十二五”时期开局之年,也是瑞昌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一步推进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的关键之年,全市上下围绕“沿江大开发、城市大建设、统筹大发展”,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加大发展方式转变力度,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步伐,经济社会发展延续了“十一五”以来后发快上、积极追赶的态势,“十二五”规划实施顺利开局。
一、综合
2011年我市主要经济指标有了新的突破。生产总值突破80亿元,财政收入首次突破10亿元大关,固定资产投资突破9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200亿元大关,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12384元、7162元,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亿元,实际利用外资6640万美元,外贸出口首次突破1亿美元大关,连续两年荣获全省开放型经济综合先进。
2011年我市生产总值达850802万元,同比增长13.0%,其中一产99593万元,同比增长7.6%,二产604171万元,同比增长13.8%,三产147037万元,同比增长13.1%。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4.0:66.5:19.5调整为11.7:71.0:17.3。非公有制经济完成增加值663150万元,占GDP的77.9%,增长34.0%。其中第一产业34058万元,占一产增加值的34.2%,增长10.3%;第二产业544149万元,占二产增加值的90.1%,增长38.6%;第三产业84943万元,占三产增加值的55.8%,增长18.6%。
全市2011年末从业人员248026人,其中第一产业61737人,第二产业96189人,第三产业90100人。年末私营企业1767户,个体工商户13265户。
二、农业
一年来我市坚持以农业产业化和新农村建设为抓手,“三农”工作亮点不断,农业基础地位更加巩固。
农业产业化取得成效。全年粮食生产总面积达25万余亩,油料种植面积16万亩。全年粮食总产量84342吨,油料总产量18455吨,棉花总产量4661吨,生猪出栏31万头,肉类总产达25349吨;水产品总产量30677吨。2011年我市荣获全省油料生产先进县市;瑞昌山药在第九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上喜获金奖;横港镇范长青被评为全国种粮大户;新建高丰、赛湖两个九江市级蔬菜基地,面积达4500亩,产量达8000余吨,荣获九江市蔬菜生产第一名;新增无公害农产品9个、有机食品1个、江西名牌农产品1个,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获全省先进;农机化综合水平达54%,机耕、机插、机收水平居全省前列。
新农村建设亮点纷呈。投资4000万元,112个新农村建设点“三清七改”工作全面完成,新农村建设荣获全省先进;修通新村道路39公里,新建沼气池720个,栽植绿化苗木6.2万株,修建休闲活动场所86处,成立农民活动室74个;新建垃圾焚烧炉6座、垃圾分类棚屋256间;农村信息化工作扎实推进,荣获全省农村信息化建设先进县市;继续推进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新增造林4.1万亩、森林防火隔离带48条,连续三年荣获全省森林防火平安县市。
基础设施建不断完善。投资8700万元,实施水利建设项目1075个,重点启动了瀼溪河治理、16座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南义、花园等5个乡镇小农水重点县中小灌区工程,新增灌溉面积1万亩;投资5600万元的瑞南公路改造竣工通车,投资1500万元完成范镇至九源、大德至大坳乐园段19.2公里乡道升级改造;投资1688万元完成3座渡改桥和2座危桥改造,完成5座乡镇客运站和20个农村候车亭建设;投入集镇扶持资金400万元,带动投入6500万元,一大批中心集镇面貌焕然一新。
三、工业和建筑业
紧紧围绕“决战工业600亿”目标,吹响沿江大开发的号角,“强工兴城”成效显着。
经济效益不断攀升。2011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094162万元,同比增长48.8%,完成工业增加值476978万元,同比增长39.4%,实现利税总额260731万元,同比增长26.0%,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261.5%,高出上年同期17.43个百分点。
园区建设更加完善。码头工业城核心规划区面积由5平方公里扩展到12平方公里,总投资达9300万元的滨江大道、滨江东大道、理文路、污水处理厂全面开工;投资3455万元的110千伏变电站基本建成,投资1.2亿元的220千伏变电站可研报告编制完成;投资2亿元的亚东大道、沿江大道和工业大道集中开工并快速推进;投资2亿元、总面积达20万平方米的安置区全面建成,近200户拆迁户喜迁新居。投入4000万元启动了城区工业园黄金北路、赤乌东路、杨林湖大道东延改造,筹措资金1.8亿元建成标准厂房17万平方米,可吸纳20家小型企业入驻。
发展后劲明显增强。新引进工业项目15个,合同资金达120亿元,总投资12亿元的喜得龙体育用品、8亿元的泰瑞金属和诚坤国际总部等一批重大项目成功签约。同时,跟踪对接了志高集团、亿通集团、西矿集团、山西甲醇汽油等一批项目信息,为赶超发展积蓄强大后劲。
四、投资和对外经济
2011年我市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增长,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920927万元,同比增长39.4%。城镇以上投资完成909669元,同比增长40.6%。
民间投资是主体。按登记注册类型划分,全年国有投资总额127891万元,同比增长104.0%,非国有投资总额793036万元,同比增长32.6%,其中民间投资729854万元,占总投资的79.3%,同比增长34.2%。
工业投资是主力军。按行业划分,完成工业投资691305万元,增长39.6%,房地产投资54180万元,同比增长6.8%,其他投资175442万元,同比增长52.7%。
重大项目快速推进。理文造纸、理文化工、亚泥五六期、多元金属镍四个项目列入全省重大项目调度,争取省重点项目用地指标2662亩,成为全省最多的县市之一。总投资100亿元的理文造纸一期各单体工程地勘全面完成,造纸车间和成品仓库抓紧推进;65亿元的理文化工有机氯、烧碱、氟化氢等分项目获省发改委和环保厅核准,如期开工;亚泥五六期、多元金属镍土地平整基本完成,凌珂针织、高秀园艺、华瑞三期全面建成投产,宏益冶炼整体搬迁基本结束。
开放型经济成效显着。全年引进外资6640万美元,同比增长10.7%,现汇比达100%;外贸出口首次突破1亿美元大关,达到15587万美元,增长201.5%,
五、物价和贸易
消费市场持续活跃。2011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234089万元,同比增长16.8%。其中限额以上完成52517万元,同比增长37.9%。按地区分:市级182002万元,增长18.2%;市级以下52807万元,增长13.3%。按行业分:批发业17192万元,增长13.7%;零售业190121万元,增长17.5%;住宿业2361万元,增长14.0%;餐饮业25135万元,增长17.7%。
物价持续上涨。2011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5.4%,。“八大类”呈现出“六升二平”的趋势,食品类上涨12.3%,衣着类上升4.9%,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上涨2.3%,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上涨2.5%,居住上涨1.8%,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上涨0.6%,烟酒及交通通讯类持平。
六、交通和邮电
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周转量63938万吨公里,其中,公路51000万吨公里,水运12938万吨公里。旅客周转量31161万人公里,其中,公路31100万人公里,水运61万人公里;公路客运量710万人,公路货运量800万吨;水运客运量12.1万人,水运货运量66.6万吨;港口货物吞吐量900万吨。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收入7418万元,比上年增长10.7%。其中,电信业务收入4200万元,增长1.0%;邮政业务收入2948万元,增长28.3%。年末固定电话用户3.25万户,比上年末减少3.6万户;移动电话用27.9万户,新增7.7万户,每百人拥有61.9部手机;计算机互联网用户7.2万户,比上年末增加5.1万户。
七、财政和金融
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全年财政总收入126600万元,同比增长35.2%,占GDP比重为14.9%;其中完成税收收入111606万元,同比增长30.1%,占财政收入的88.2%;完成地方财政收入84905万元,比上年增长47.1%,其中完成税收收入69911万元,同比增长40.5%,占地方财政收入的82.3%。
财政支出结构不断合理。2011年我市把民生支出放在首要位置,全年财政支出163689万元,比上年增长31.9%。其中,农林水事务支出19847万元,同比增长38.6%,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9751万元,同比增长29.5%,教育支出35198万元,同比增长49.0%,医疗卫生支出17469万元,同比增长29.5%,城乡社区事务支出26338万元,同比增长45.6%,住房保障支出3682万元,同比增长281.6%。
金融运行总体平稳。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771937万元,比年初增加111231万元。其中,企、事业单位存款264449万元,比年初增加31874万元,储蓄存款473612万元,比年初增加69162万元。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为480130万元,比年初增加88605万元。其中,短期贷款141744万元,比年初增加22036万元;中长期贷款335383万元,比年初增加63570万元。
八、文化教育卫生
教育品牌优势更加巩固。中考成绩位居九江市之首,高考成绩排名九江市前列,1人被清华大学录取,2011年分别荣获九江市高考、中考综合质量优胜单位;投资5500万元的赛湖学校主体工程完工,投资650万元的二中科技大楼即将竣工;争取资金620万元,完成5所农村小学教学楼建设,选聘82名教师充实教育一线,城乡教育资源配置更加均衡;体育事业蓬勃发展,瑞昌籍运动员高玉兰获得伦敦奥运会参赛资格。
文化大市建设深入推进。2011年荣获全国、全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铜岭遗址纳入“十二五”国家重点遗址保护纲要,核心保护区系列保护方案设计全面完成;投资1500万元推进城乡数字电视整体转换,投资600万元的瑞昌县苏维埃革命纪念馆主体工程完工,新建乡镇综合文化站4个;瑞昌市文化馆获评国家一级馆,《双百人物剪纸长卷》荣获全国剪纸博览会银奖,以全国特级优秀人民警察周俊军为原型的电影《今天我出警》正式公映。
卫生事业健康发展。投资1.8亿元的人民医院整体搬迁正式启动,乡镇卫生院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药品价格平均下降40%,农村公共服务均等化惠及32万人,对尿毒症困难患者实行免费血透救助;医改工作代表江西省接受国务院检查,村级基本药物制度试点和乡村卫生管理一体化工作受到卫生部表彰。
九、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市总人口为450790人。其中,非农人口118678人。总人口中男性人口为237380人,女性为213410人;人口出生率为12.12‰,出生人口性别比下降为100:113;人口自然增长率为8.45‰。
人民生活质量提升。全年单位在岗职工31426人,职工年平均工资24688元,比上年增加1314元,增长5.6%。农村居民全年人均纯收入7162元,比上年增加1391元,增长24.1%;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5414元,增长11.8%;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42.7%,比上年下降3.1个百分点;人均住房使用面积达到41平方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2834元,比上年增长9.6%;人均消费支出8551元,同比增长10.3%;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4.3%,与上年持平;人均住房使用面积达到45平方米。
社会保障体系日趋完善。民生投入达5.9亿元,其中市本级配套1.96亿元,各项民生任务全面完成。新增城镇就业5964人、下岗人员再就业2275人、发放创业贷款5524.5万元、991户低收入家庭实现创业梦想;纳入全省新型农村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县市,参保人数达11万,参保率51%,发放基础养老金2343万元;新农合参保人数达32.1万,统筹新农合资金7428万元,补偿资金6744万元,资金使用率达94%;城乡低保人数由2.5万增至2.8万,城市低保月标准由260元增至300元、农村低保由130元增至150元,发放城乡医疗救助资金1130万元;投资7610万元新建廉租住房218套、公共租赁住房200套和棚户区改造安置房384套,为928户困难家庭发放廉租住房租赁补贴136万元;争取资金1097万元,完成831户农村困难家庭住房改造;投入资金523万元,资助3161名贫困家庭学生入学;安排资金117万元,为541名90岁以上的老年人发放长寿补贴;免费救治8例儿童白血病、29例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和149名白内障患者。
(1)本公报所列各项数据均为快报统计数。
(2)公报中所列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指标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恩格尔系数是指居民食品消费支出占全部消费性支出的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