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成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收录时间:2012-09-07来源:成都市统计局

2011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区深入实施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科学发展总体战略,努力建设“生态城区、现代成华”,全区经济社会迈上了又好又快发展的轨道。

一、综 合

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增长。全年全区GDP(地区生产总值)达476.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下同)比上年增长1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0.2亿元,下降22.5%;第二产业增加值141.8亿元,增长13%;第三产业增加值334.8亿元,增长13%。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0.1%、30.1%、70%,三次产业比重分别为0.1%:29.7%:70.2%。全区全口径财政总收入达到80.9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达35亿元。

民营经济较快发展。全区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222亿元,同比增长16.2%,占GDP比重达46.6%,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56.5%。其中:个体私营经济完成增加值192.2亿元,增长17.2%;外资经济完成增加值12.7亿元,增长11.1%;港澳台经济完成增加值17.1亿元,增长8.8%。其中:第一产业实现民营增加值0.1亿元;第二产业实现民营增加值60.7亿元,增长15.6%;第三产业实现民营增加值161.2亿元,增长16.4%。

二、农业和农村经济

农业生产呈现下降趋势。2011年,农、林、牧、渔总产值0.6亿元,农、林、牧、渔业增加值0.2亿元。全区粮食总产量1904吨。

主要农产品生产情况如下:

2011年 比上年增减%

农作物总播种面积 667公顷 -36.8

其中:粮食播种面积 259公顷 -18.8

蔬菜播种面积 408公顷 -44.1

粮食总产量 1904吨 -22.2

稻谷(亩产) 490公斤 -6.7

蔬菜总产量 15890吨 -26.2

水果总产量 163吨 1.2

生猪出栏 18200头 -27.5

肉类总产量 1424吨 -24.5

其中:猪 肉 1270吨 -18.3

牛奶产量 281吨 -5.7

禽蛋产量 298吨 -72

全区全年农村用电量8258万千瓦小时,比上年同期减少22.7%;农用薄膜使用量23吨;农用化肥使用量(折纯)392吨。年末实有耕地6752亩,较去年同期减少1092亩。

三、工业、建筑业

工业经济平稳增长。2011年,全区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96.1亿元(含石油系统),比上年增长11.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71.2亿元,增长11%。年销售收入在20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44家,实现利税总额达7.8亿元,下降19.9%;其中:实现利润5亿元,下降29.1%。工业企业产销衔接良好,产品销售率达99%;资产负债率66.9%;亏损企业6家,亏损面为13.6%。企业综合经济效益指数达到177%。全年工业投资54.5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17.1%。技改投入29.9亿元,同比下降2.6%。

建筑业稳定发展。2011年,全区建筑业完成增加值48.8亿元,同比增长16.2%。有四级以上建筑企业124家,完成建安产值192.3亿元,同比增长3.3%;全年实现工程结算收入211.3亿元,增长32.7%;全年房屋施工面积1479.5万平方米,增长17.7%。

四、固定资产投资、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业

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较高增长速度。2011年,全区累计实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317.9亿元,同比增长13.4%。其中:基本建设154.6亿元,同比增长10.2%。

全区房地产开发投资共完成133.4亿元,同比增长22%;商品房销售面积150.9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2.5%;商品房销售金额106.8亿元,同比增长18.5%;商品房施工面积928.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8.8%;商品房新开工面积217.1万平方米,同比增长64.5%。

全区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完成增加值57.5亿元,比上年增长11.2%。

五、商贸、对外开放

商贸经济快速发展。2011年,全区商贸企业及个体工商户实现商品销售总额360.2亿元,增长27.6%。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5.2亿元,增长18.6%,其中:批发业零售额12.8亿元,增长49.4%;零售业零售额162.5亿元,增长16.9%;住宿业零售额1.4亿元,增长156.2%;餐饮业零售额18.5亿元,增长12.2%。

招商引资工作成果显著。全年到位区外资金400亿元,引进省外资金201.9亿元,合同利用外资65000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70057万美元,全年外贸出口55100万美元。

六、城市建设和管理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加强。圣灯城中村改造实现年度投资6.5亿元,共计拆除旧房面积89.25万平米,拆迁安置房“东城映象”一期项目已开工建设。加快打造城市主干路网,2.5环(成华段)建材路改造工程总投资约5000万元,于9月底完工;龙潭工业园E线西延线三环路节点立交工程总投资约4000万元,于6月完工;建材路北延线建设工程总投资约9600万元,目前正在建设;建设北路道路改造工程总投资约8000万元,于12月下旬已完工;建设南路改造工程总投资约1100万元,于4月完工;新成华大道包括新鸿路改造、杉板桥路东延线建设、成华大道三段维护改造共三条道路建设工程,项目总投资约23000万元已竣工通车;龙潭总部城E线西延线跨东风渠、成华大道立交桥项目完成投资7000万元,立交桥主体结构基本完成;龙潭总部城E线西延线下穿铁路段项目完成投资2500万元;双庆路改造工程建设项目完成投资6000万元,已完成新建段和改建段北侧初通;建设南支路改造项目完成投资700万元,已竣工通车。

积极推进市容环境建设。深化大气和水环境综合治理,及时查处各类扬尘污染行为及非法倒场。全年共检查各类工地4600处次,检查运渣车辆9300多辆,查处违规车辆177台次,查处违规工地18个,取缔非法倒场7个。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以清理积存垃圾、占道经营、废品收购站(点)及河道乱污等“四项”工作为重点,治理全区城乡环境的“脏、乱、差”问题,已取缔三环路内再生资源站点76家。完成15个农村生活垃圾中转房景观化改造工程,完成15座区属直管公厕升级改造。全年共投入经费1306万元,对60余条中小街道进行了维护整治,对90条市政道路雨污水管网进行疏掏,道路及市政设施管理水平有较大提升。

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全区破墙透绿2426米,屋顶绿化1.5万平方米,新建198区域(绕城路)、三环路、杉板桥等处健康绿道共39.9公里。完成成华公园(原游乐园)、多宝寺公园建设,海滨公园、东风渠生态公园(圣灯寺公园)已启动建设,完成新华公园开敞式改造,完成雕塑园绿地清理整治。新建锦华苑二期配套农贸市场和富润生活广场农贸市场。积极拓展住房保障方式,发展公共租赁住房,共解决区内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4427户,其中租赁补贴发放2479户,经济适用房、实物配租共1655户,限价房284户,公共租赁住房9户。惠民工程红线内共签约16677户,约占总户数17033户的97.9%;火车北站扩能改造项目共签约1039户,签约率94.5%;川棉三期已签约939户,占总户数945户的99.4%;锦电东苑规划道路地下管道施工接近尾声;锦绣东方二期项目正进行地下室施工;府青惠园项目主体已完工。全年城市噪音达标区覆盖率达到100%。区域大气质量明显改善,全年环境空气优良天数达到310天。各类环保投诉事件处理回复率达100%,受理环保投诉510件,实施行政处罚11件。

七、科技、教育、文化、广播电视事业

科技事业持续发展。加快科学技术创新,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全年专利申请受理量2006项,专利申请授权量748项,其中:发明242项。全区有高新技术产业企业25户,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65亿元。

教育事业不断推进。2011年末,全区有小学34所,当年招生7524人,当年毕业7709人;普通中学21所,当年招生8981人,当年毕业8512人;职业中学5所,当年招生1938人,当年毕业1419人。全区教育系统中、小学共有教职工4569人,其中:专任教师4096人。在专任教师中,小学教师1939人,普通中学教师1891人。全年投资7300万元新建学校4所,其中川棉片区配套小学已投入使用,保和杨柳片区过渡学校已于2012年1月完工,双水中学教学楼已封顶,东方新城二期配套小学已正式开工建设。投资795万元,完成38中教学楼建设工程和华西中学体育馆装饰、装修工程。投资约1380万元实施了列五高中、成大附中、双庆中学、华林小学、青龙小学、13幼等20余所学校(幼儿园)维修改造项目。全年共支付委托办班经费811万元,用于进城务工就业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确定成华区职工幼儿园等14所幼儿园为成华区公益性幼儿园,秋季学期对各公益性幼儿园补助经费250.8万元。全年共投入经费1012万元实施教育资助“不重不漏全覆盖”,资助各类困难学生3.3万人次。

文化事业蓬勃发展。加强基层文化建设,完成了5个特色街道综合文化活动中心和14个主题社区的打造;完成区图书馆二仙桥分馆的建设,分馆面积约200平方米,新购藏书1.6万册,订报刊100种;建成成华区公共图书流转书库,全年采购流转图书2万册。全年开展各类市民素质提升工程及宣传思想走进基层特色文艺演出活动101场;多层次多渠道开展全民读书系列活动;组织开展各类主题文化活动63场;“公益电影放映社区行”活动走进60个社区(院落),放映数字电影480场,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吸引众多群众参与文化、享受文化。全年开展各类出版物市场专项整治行动29次、校园周边出版物市场集中整治行动17次、印刷行业专项治理行动6次,查处取缔游商地摊和无证照经营摊位500余个,查缴盗版光碟84600余张(盘)、淫秽光碟3600余张(盘)、预装计算机非法软件2200余套(盘)、非法刊物1620余份。

八、卫生、体育事业

医疗卫生事业全面推进。全区卫生系统拥有医疗卫生机构64家(不含门诊部以下医疗机构),其中:医院29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4家,社区卫生服务站18家,妇幼保健院1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家,卫生监督所1家。医院、卫生院共有技术人员5211名,拥有床位4568个。完成成都康乐医院(汇博医院)的改造工程,现已开始运营,府青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完成项目主体修建工作。为有效帮助群众提高防(未)病和治病意识,分别在建设、青龙、龙潭、新鸿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了健康小屋建设工作,目前设施、设备已安装到位开始试运行。

妇幼保健工作进一步加强。全区婴儿死亡率为2.29‰,新生儿死亡率1.88‰,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2.92‰,新生儿疾病筛查率98.83%,均控制在标准内。强化公共卫生管理工作,狠抓疾病预防控制,全年全区急性传染病发病率258.61/10万。

体育事业稳步发展。大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新建(更新)新山(馥郡)社区、院山社区、麻石烟云等14条全民健身路径,建成培华社区和双林中横路社区室内健身点位2个,安装城市小型体育健身设施15条,熊猫体育公园内田径场、游泳池、室内外网球场、室外篮球场、管理用房、小球综合馆已全面竣工验收,新增运动场看台已竣工。

九、人民生活、社会治安

城乡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农民年人均纯收入持续稳定增长,达到14653元,比上年增加2241元,增长18.1%。城市居民家庭年人均总收入27230.4元,人均可支配收入24741元,增长17.2%。在总收入中:工薪收入15758.9元;经营净收入2383.2元;财产性收入2047.6元;转移性收入7040.6元,其中:养老金或离退休金5986.5元。工薪收入和养老金或离退休金之和占总收入的79.9%。城市居民家庭年人均总支出25181.1元,其中日常消费支出19372.2元,占总支出的76.9%。

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符合低保条件的涉农居民全部纳入社会保障体系,全年保障低保户数4180户,保障人数6773人,支出低保金2412万元;全年支出医疗救助资金164万元,支出48万元资助5505人购买城市居民医疗保险。加强新型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发放生活补贴和慰问金71万元。大力开展居家养老资助服务工作,全年为城市孤老、“空巢”困难老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达14700人(次),政府提供购买服务的经费达42.5万元。开展90岁以上老年人免费体检工作,为197户困难老人安装“一键通”呼叫系统。为各类重点优抚对象发放抚恤金、生活费等共计700万元。全年共接收退役士兵256人,共发放退役士兵待安置期间生活补助费29.4万元,发放一次性自谋职业补助费650万元。社会保险覆盖面继续扩大,其中: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7.78万人,增长42.9%;基本医疗保险参保8.9万人,参保率达99.5%;失业保险参保5.76万人,增长27.9%;生育保险参保9.46万人;工伤保险参保4.96万人。

全年城镇登记失业人员23247人次,城镇登记失业率2.95%。全区城镇新增就业17394人,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新增转移就业3482人,城乡失业人员再就业13367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3900人。发放培训券8000份,培训农民工9023人,其中在岗培训2765人,品牌培训580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5707人。加强基层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拓展社会保险经办服务网点建设,将社保业务全面下移到全区14个街道和2个市民中心。加紧基层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完成14个街道和47个点位的选址和布点,并改善全区101个社区和筹委会、家委会的办公设施配置。

公共安全形势良好。通过强化防控,科学布警,打造“网格化”治安防控体系,整合全区综治队伍,壮大群防力量,依托“天网工程”、警综平台和社区警务管理系统,在全区范围内构建点、线、面相结合,全面覆盖,重点防控的“网格化”治安防控体系。全年全区刑事案件立案6513件,比去年下降4.1%;其中,抢劫案同比下降26.3%,诈骗案同比下降18.2%。全年共侦破各类刑事案件2721件,破案率41.8%,依法打击处理刑事犯罪嫌疑人1192人,追捕网上逃犯315人,查处行政案件5233件,行政拘留违法嫌疑人1934人,强制隔离戒毒90人。强化安全生产消防安全监督和管理,全年共开展消防监督检查5383次,发现火灾隐患12191处,已整改火灾隐患11534处;共办理消防行政案件521件,办理火灾调查案件5件,责令停产停业、停止施工177家,临时查封523家。

区法院全年共受理各类案件7018件,同比上升304件;审结6281件,结案率89.5%,同比上升12.53%。着力推进法院诉讼内外联动、多元主体参与、全员全程全域覆盖的司法调解工作格局。注重强化对人民调解工作的指导,切实加强委托调解和立案调解工作,实现对纠纷的多元解决、化解分流和源头治理,全年共邀请特邀调解员参加调解1079件(其中调解成功808件),办理立案调解案件175件,委托调解2件。

十、人口与计划生育

2011年末,全区家庭总户数253054户,总人口660479人,比上年增加17222人,户均人口为2.61人。总人口中:非农业人口660479人,无农业人口;男性人口为335189人,女性人口为325290人,性别比为103.04:100。18岁以下、18-35岁、35-60岁、60岁以上人口分别占总人口的13.45%、24.86%、41.04%、20.65%。全年出生人口5753人,人口出生率8.83‰,比上年增加0.57个千分点;死亡人口3033人,人口死亡率4.65‰,比上年减少2.81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17‰。全区计划生育率达98.34%。

注:1、本公报所列增加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幅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2、本公报所列各数系初步统计数,实际数据以统计年鉴为准。

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