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县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收录时间:2013-01-23来源:南昌县统计局

2011年,全县上下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拼争全国五十强县市、建设现代化综合新城”的战略目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实施经济转型升级和社会管理创新两 大战略,全力推进“经济大发展、城乡大变样、社会大和谐”三大工程,全县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进步,实现了“十二五”时期的良好开 局。

一、 综合

初步核算,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384.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5.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0.3亿元,增长5.1%;第二产业增加值254.3亿元,增长11.6%;第三产业增加值89.7亿元,增长32.3%;三次产业结构比由上年的12.1:66.9:21.0调整为10.5:66.2:23.3。

全年财政收入累计完成45.5亿元,同比增收9.85亿元,增长27.6%;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累计完成25.9亿元,同比增收6.9亿元,增长33.5%。财政收入、地方一般预算收入首次双双居全省100个县(市区)第一。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重为90.8%,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为11.8%。

二、农业

全年农业总产值68.8亿元,增长6.4%,剔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4.0%。实现增加值40.3亿元,增长5.1%,其中,种植业实现增加值17.8亿元,增长9%;林业实现增加值0.2亿元,增长3.8%;牧业实现增加值14.7亿元,增长2.5%;渔业实现增加值6.9亿元,增长1.4%;农林牧渔服务业实现增加值0.69亿元,增长2.5%。

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4.53万公顷;蔬菜播种面积1.31万公顷;油料播种面积1.03万公顷。

全年粮食产量100.02万吨。其中,早稻产量44.12万吨;双季晚稻产量52.97万吨。

全年蔬菜产量52.25万吨,比上年增加9709吨,增产1.9%。油料产量1.26万吨,比上年增加1359吨,增产12.1%。

全年肉类总产量13.08万吨,增长1.6%。其中,猪肉产量9.79万吨,增长1.2%;牛肉产量1950吨,增长5.1%。生猪年末存栏67.85万头,增长0.5%;生猪出栏116.38万头,增长1.2%。家禽出笼2400.89万羽,增长1.9%。禽蛋产量10.36万吨,增长6.1%。

全年水产品产量12.66万吨,增长3.3%。其中,养殖水产品产量10.97万吨,增长6.4%;捕捞水产品产量1.69万吨,下降13.0%。

2011年,全县共有市级以上龙头企业108家。其中,国家级4家(新增2家),省级25家。一村一品专业村96个,有效使用绿色(有机)食品标志企业14家,绿色食品标志产品138个,全县种植业获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的企业23家,申报认定的无公害产地23个,有效期内的无公害农产品83个。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199.2亿元,比上年增长15.8%,占全县经济总量比重51.8%,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工业拉动经济增长8个百分点,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52.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10.3亿元,增长20.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分注册类型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下降3.24%,股份制企业增长25.97%,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27.18%,私营企业增长48.26%;分五大行业看:食品饮料业累计实现增加值22.3亿元,增长40.3%,轻纺服装业累计实现增加值10.9亿元,增长26.7%,医药医器业累计实现增加值16.3亿元,增长8.7%,汽车汽配业累计实现增加值12.3亿元,增长14.2%,电机电器业累计实现增加值6.6亿元,增长103.7%。全县工业用电量87185万千瓦,增长16.2%。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465.1亿元,增长42.4%;利税37.6亿元,增长76%;利润23.5亿元,增长83.8%;产品产销率98.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户数182家, 新增6家。全员劳动生产率19.16万元/人,同比回落13.05%;反映工业经济效益整体水平的综合指数为268.2%,比上年提高37.2个百分点。

表1 2011年规模以上企业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及其增长速度
产品名称  单 位  产 量  增减%
大米  万吨  31.8  28.6
配混合饲料  万吨  37.8  35.3
汽车  辆  13043  -7.3
水泥  万吨  221.8  -3.3
中成药  万吨  1.5  -8.9
棉纱  吨  12463  61.6
塑料制品  吨  1647  -4.7
服装  万件  2633  61.1
棉布  万米  2984  25.0

年末小蓝经开区落户企业559家,其中投产407家,在建66家。从业人员5.3万人,增长14.1%,完成基础设施投入3.4亿元,增长1.1%。小蓝经开区内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34家,实现工业总产值400.6亿元,增长39.4%;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93.8亿元,增长38.4%;实现利润20.3亿元,增长86.8%。

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实现增加值55.1亿元,下降1.5%。2011年全县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42家,实现总产值134.1亿元,增长21.5%。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41.1亿元,增长26%。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310.6亿元,增长24.7%。从产业构成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4.6亿元,下降12.7%;第二产业完成投资181.1亿元,增长32.7%;第三产业完成投资155.3亿元,增长20.5%。全年共完成工业投资177.7亿元,占投资总量的52.1%,增长30.1%。从本年到位资金来源看,累计到位资金390.9亿元,比去年增加17.3亿元,增长24.6%。其中,自筹资金240.5亿元,增长40.5%,占全部资金来源的61.5%。

五、国内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71.1亿元,增长18.6%。分地域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完成57亿元,增长17.3%,其中:城区消费品零售额完成8.5亿元,增长10.2%;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完成14.1亿元,增长20.4%。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完成61.7亿元,增长18.5%;餐饮业零售额完成9.4亿元,增长24.4%。全年累计销售家电下乡产品77479台,发放补贴资金2.18亿元。

六、对外经济

全年共签约项目58个,新批外商投资企业15家。其中外资项目5个,签约资金1.65亿美元,千万美元以上项目3个;内资项目53个,签约资金99.25亿元,其中5000万元以上项目39个,签约资金95.05亿元,亿元以上内资项目21个,签约资金83.9亿元。合同外资4亿美元,增长0.6%;实际利用外资3.5亿美元,增长11.8%;实际利用内资85.1亿元,比上年同期净增11亿元,增长14.8%;5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进资52.8亿元,增长31.7%;出口创汇6.6亿美元,增长53.6%。

七、交通和邮电

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10.8亿元,增长6.9%。全县公路通车里程3460.44公里;境内桥梁215座,内河航运航道里程298公里。2011年实现客运周转量23.8亿人公里/年,货运周转量33.6亿吨公里/年。

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总量2672.05万元,增长17.7%,发送包裹2.38万件,特快专递3.81万件。电信固定电话年末用户14.3万户。固定电话普及率达到14.2部/百人,电信3G用户5万户,电信宽带用户4.3万户。年末全县手机用户总数达到46.6万户。

八、金融

年末全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255.3亿元,比年初增加60.5亿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144.5亿元,比年初增加25.6亿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155.4亿元,比年初增加34.2亿元。其中,中长期贷款80.8亿元,比年初增加10.6亿元。金融机构实现利润总额4.19亿元,增长32.6%;上交税金6798万元,增长45.54%。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2.0%,较上年同期下降2.5个百分点。

表2 2011年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及其增长速度 单位:亿元
指标  年末数  比上年末增长%
各项存款余额  255.3  31.1
其中:单位存款  102.8  50.8
城乡居民储蓄存款  144.5  21.5
各项贷款余额  155.4  28.3
其中:短期贷款  74.3  46.7
中长期贷款  80.8  15.1

九、文化、卫生和教育

年末全县共有民间剧团8个,文化馆1个,乡镇文化站16个,公共图书馆1个,博物馆1个,电影院16个。全年送戏下乡186余场,送电影下乡4000余场,送书下乡1万册。年末有线电视用户8万户;广播电视覆盖率为98.5%;新建、改建塔城、八一等乡镇综合文化站4个,农家书屋发展到176家,在全省率先实现了城乡电视和电影数字化建设。

年末全县共有卫生机构26个,其中医院4个,妇幼保健院1个,专科疾病防治院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卫生监督所1个,乡镇卫生院19个。卫生技术人员1551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580人,注册护士557人,药师155人。医院和卫生院床位1106张。乡镇卫生院床位496张,卫生技术人员869人。参合农民74.29万人,参合率达到95.94%,居民健康档案建设达标。

全年全县高中招生6151人,在校生16191人,毕业生3872人。全县初中招生13288人,在校生39936人,毕业生13039人。小学招生14638人,在校生78655人,毕业生12886人。特殊教育在校生61人。幼儿园在园幼儿24415人。

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县总人口为1008684人,比上年末增加9800人。全年出生人口13761人,出生率为13.85‰;死亡人口4775人,死亡率为4.81‰;自然增长率为9.04‰。出生人口男女性别比为113.15:100。

表3 2011年人口数及其构成
  单位:人
指 标  年末数  比重%
全县总人口  1008684  100
其中:城镇  192356  19.1
乡村  816294  80.9
末落户  34  0
其中:男性  530313  52.6
女性  478371  47.4
其中:18岁以下  240779  23.9
18-60岁  620257  61.5
60岁以上  147648  14.6

年末全县城镇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26988元,增长11.4%。据抽样调查显示,全年全县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8621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1221元,增长16.5%。农村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恩格尔系数)为44.5%,较上年同期下降1.4个百分点。

2011年,全县用于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与就业等方面的财政支出累计达16.11亿元,比上年多支出4.63亿元,增长40.4%。新增安排6750万元,总量达10亿元,重点推进的8个方面61件民生工程基本完成。启动了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县工作,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2%;养老、失业、工伤、生育和医疗等社会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新增城镇就业人员和转移农村劳动力近2万人,“零就业家庭”安置率达100%,发放小额贷款1.2亿元。全年累计向城镇低保7146户1.72万人发放资金4317万元;累计向农村低保2.12万户3.54万人发放资金5091万元;累计向农村医疗救助4552人救助资金1657万元;累计向城镇医疗救助1803人救助资金370万元。

注:
1.本公报中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
2.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着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3.国内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
4.从2011年开始,纳入规模以上工业统计范围的工业企业起点标准从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提高到2000万元。
5.从2011年开始,固定资产投资统计的起点标准从计划总投资50万元提高到500万元,因此2011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绝对数与2010年不可比,但比上年增速是按可比口径计算的。
6.从2010年起,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统计采用新的分组,即将经营单位所在地分组由“市”、“县”、“县以下”改为“城镇”、“乡村”;取消按行业分组。

资料来源:本公报中财政数据来自县财政局;农业龙头企业数据来自县委农工部;小蓝经开区数据来自小蓝经开区;金融数据来自县人民行;对外经济数据来自县商务局;户籍人口数据来自县公安局;出生、死亡数据来自县人口计生委;公路里程、桥梁、公路运输数据来自县交通运输局;邮政业务总量数据来自县邮政局;通信数 据来自县电信、县移动、县联通公司;艺术表演团体、公共图书馆、文化站、广播电视数据来自县文广局;卫生、新农合数据来自县卫生局;教育、体育数据来自县教体局;城镇新增就业、社会保障数据来自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低保、医疗救助数据来自县民政局;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来自国家统计局南昌县调查队;其他数据均来自县统计局。

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