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和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全市上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全市经济持续恢复向好,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
一、综 合
初步核算,全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014.51亿元,同比增长3.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93.36亿元,增长1.8%;第二产业增加值1352.45亿元,增长4.2%;第三产业增加值1368.7亿元,增长2.2%。三次产业结构为9.7:44.9:45.4。
全年(不含长垣)城镇新增就业人员81096人,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9741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6827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3.98%。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8792人,返乡下乡创业7586人。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7%。河南省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0.8%,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0.6%,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3.6%,农产品生产者价格上涨16.8%。
全年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94.03亿元,同比增长3.6%。其中税收收入137.84亿元,增长3%,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71%。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73.12亿元,增长1.8%,其中民生支出359.6亿元,增长1.9%,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76%。
二、农 业
全年全市粮食种植面积718.99千公顷,比上年增加2.14千公顷。其中,小麦种植面积384.22千公顷,减少1.61千公顷。油料种植面积77.39千公顷,减少0.86千公顷。其中,花生种植面积76.96千公顷,增加1.06千公顷。蔬菜种植面积66.3千公顷,增加2.54千公顷。
全年粮食产量485.91万吨,比上年增加9.87万吨,同比增长2.1%。其中,夏粮产量279.15万吨,增加6.16万吨,增长2.3%;秋粮产量206.76万吨,增加3.73万吨,增长1.8%。小麦产量279.15万吨,增加6.16万吨,增长2.3%。
全年油料产量34.51万吨,比上年增加0.38万吨,同比增长4.8%。其中,花生产量34.44万吨,增加0.87万吨,增长2.6%。蔬菜产量322.66万吨,增加14.66万吨,增长4.8%。
全年猪牛羊禽肉总产量29.91万吨,同比下降8.9%。其中,猪肉产量18.96万吨,下降15%;牛肉产量1.29万吨,增长0.8%;羊肉产量1.11万吨,增长5.4%;禽肉产量8.55万吨,增长4.5%。禽蛋产量28.36万吨,下降9.3%。牛奶产量15.01万吨,增长14%。年末生猪存栏233.96万头,增长84.5%;生猪出栏254.7万头,下降14.2%。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9%。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增长2.1%;股份制企业增长5.7%,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15.5%;私营企业增长6.1%。分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增长4.3%,制造业增长6.8%,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下降2%。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16.3%,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21.8%;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8.6%,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13.1%;高耗能工业增加值增长5%,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32%。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6%,利润总额增长16.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58.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85.3元,减少1.57元。
全年产业集聚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不含军工企业)同比增长6.2%,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60.5%。
全年建筑业总产值848.55亿元,同比增长4.9%。资质内建筑业企业713家,比上年增加75家;建筑企业本年新签合同额1062.44亿元,增长3.6%。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下同)同比增长6.4%。在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下降35.4%,第二产业投资增长6.3%,第三产业投资增长7.6%。基础设施投资增长36.6%,民间投资增长1%,工业投资增长6.5%。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359.9亿元,同比增长8.6%;其中,住宅投资328.88亿元,增长8.7%。商品房待售面积82.27万平方米,下降4.1%;其中,商品住宅47.55万平方米,下降13.5%。
全年全市亿元及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在建项目466个,完成投资同比增长17.6%。新晋高速块村营至营盘段项目加快实施;兰考到原阳高速公路封丘至原阳段建设如期推进,获嘉县同盟古镇乡村文化旅游项目按计划施工,凤泉湖引黄调蓄及配套工程建设顺利推进;获嘉产业新城起步区项目建设有序开展。
五、国内贸易
全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66.53亿元,同比下降3%。分城乡看,城镇872.51亿元,下降2.7%;乡村94.01亿元,下降5.3%。分行业看,批发零售业863.53亿元,下降1.7%;住宿餐饮业102.99亿元,下降12.2%。
全年限上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销售额4.64亿元,同比下降6.3%。
在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商品零售额中,粮油食品类同比增长39.1%,饮料类增长1.5%,烟酒类增长18.1%,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下降0.3%,金银珠宝类下降18.3%,日用品类增长36.9%,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下降5.2%,中西药品类增长46%,文化办公用品类下降12.8%,家具类增长12.5%,通讯器材类增长32.7%,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142.2%,汽车类增长2.8%。
六、对外经济
全年全市进出口总额101.7亿元,同比增长19.8%。其中,出口总额90亿元,增长27.6%;进口总额11.7亿元,下降18.5%。
全年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新设企业数19个。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13.2亿美元,增长8.5%;实际利用省外资金724亿元,增长3.4%。
全年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新签合同额1569万美元,下降83.2%;完成营业额3080万美元,增长156.2%。
七、交通运输和邮电
全年全市货物运输量1.4亿吨,同比增长0.7%;货物运输周转量360.4亿吨公里,增长4.8%。旅客运输量0.3亿人次,下降40.6%;旅客运输周转量19.7亿人公里,下降32.5%。年末全市铁路营业里程354公里,其中高铁79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268.4公里。
年末全市汽车保有量为126.04万辆,其中个人车辆117.02万辆。全市轿车保有量65.78万辆,其中个人车辆63.82万辆。
全年邮电业务总量557.37亿元,同比增长35.5%。其中,邮政行业业务总量42.94亿元,增长45.4%;电信业务总量514.43亿元,增长34.7%。快递业务总量1.2亿件,增长38.7%;快递业务收入12.65亿元,增长35.7%。年末本地固定电话用户41.72万户,移动电话用户640.04万户。年末互联网用户200.22万户。
八、金融和保险业
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3658.08亿元,同比增长17.4%,其中境内住户存款余额2692.18亿元,增长17.7%;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344.01亿元,增长15.6%,其中境内住户贷款余额1226.31亿元,增长21.2%。
全年保险公司保费收入134.13亿元,同比增长4.1%。其中,财产险28.33亿元,人身险105.8亿元。全年赔付支出30.61亿元。其中,财产险13.18亿元,人身险17.43亿元。
九、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496.8元,同比增长3.8%;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5877.8元,同比增长1.2%。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097.2 元,增长1.4%,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0053.4元,下降1.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471.4 元,增长6.9%,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1981.3元,增长5.4%。
年末(不含长垣)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27.42万人。其中,参保职工92.29万人,参保离退休人员35.13万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76.75万人。其中,参保职工51.02万人,参保退休人员25.73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42.6万人。参加生育保险人数35.28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医保人数422.18万人。
全年发放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和各项补贴5387.2万元,共保障最低生活保障人员11242人;发放农村最低生活保障金和各项补贴30973.1万元,共保障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人员118817人。
截至2020年底,全年累计实现83386户、283997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527个贫困村退出贫困序列。贫困发生率从2016年的3.7%下降为零,全市区域性整体贫困和绝对贫困得到历史性解决。其中,2020年度实现10980户23580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
十、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年全市普通高等教育招生5.4万人,在校生18.2万人,毕业生4.6万人。普通高中招生4.9万人,在校生13.5万人,毕业生3.8万人。初中招生9.2万人,在校生30.5万人,毕业生9.9万人。小学招生10.2万人,在校生64.9万人,毕业生9.2万人。特殊教育招收残疾儿童770人,在校残疾儿童4812人,毕业残疾儿童398人。全年共安排“两免一补”经费10.5亿元,惠及95.42万中小学生。幼儿园在园幼儿26.9万人。
年末共有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126个,其中国家级8个,省级118个;省级以上工程研究中心129个,其中国家级6个,省级123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5个。启动实施25个重大科技专项。全市各类科技成果30项,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0项、三等奖17项,河南省自然科学奖3项。全年申请专利15207件,授权专利10581件。截至年底,有效发明专利2967件。
年末共有通过资质认定的检验检测机构218个。完成产品认证企业496个,法定计量技术机构9个。拥有中国驰名商标36个,拥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19个。年末共有静止极轨卫星接收设备1套,区域气象观测站177个。地震观测台站14个。
十一、文化旅游、卫生健康和体育
年末全市国有文艺表演团体9个,文化馆13个,图书馆14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2处,省文物保护单位58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4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31个,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115个。广播电台9座,广播人口覆盖率99.99%,电视台(含教育台)10座,有线电视用户42.16万户。全年邮政图书累计发行7.2万册,累计订销报纸8733.06万份,累计订销杂志356.02万份。年末共有综合档案馆13个,已开放各类档案28.17万卷(件),档案资料利用1.64万人次。
全年共接待海内外游客3455.48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22.31亿元。其中,接待国内旅客3455.44万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222.31亿元;接待海外来新旅游390人次,实现入境旅游收入3.51万美元。年末共有4A级以上旅游景区11处,其中5A景区1处,4A景区10处。星级酒店11个,旅行社60家。
年末共有卫生机构5357个,其中医院156个,社区服务中心(站)122个,乡镇卫生院146个,村卫生室4109个,妇幼保健院(所、站)13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3个,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 2个,卫生监督所13个。医疗机构实有床位数4.14万张。卫生技术人员4.4万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8万人,注册护士1.86万人。全年总诊疗人次3647.15万人次,总出院人数103.26万人。
全年(不含长垣)共举办县级以上单项赛事17次,参赛人数1万人。获得省级以上第一名71个、第二名52个、第三名68个,总奖牌数191枚。全市共举办市级以上体育健身活动123次,累计参加人数30.8万人次,共获得省级奖项79个。
十二、资源、环境和应急管理
年末全市已发现的矿种27种,载入《河南省矿产资源储量简表》的矿产地30处,包括大型矿床11处,中型矿床8处,小型矿床11处。已查明资源储量的矿种个数为6个。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不含长垣)同比下降0.91%。
全市市控河流监测断面中,地表水质量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比例24%,地表水质量Ⅳ类水体比例64%,地表水质量Ⅴ类水体比例12%,地表水质量劣Ⅴ类水体比例为0%。全年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65.3%,PM10平均浓度(剔除沙尘后)为89μg/m3,PM2.5平均浓度(剔除沙尘后)为51μg/m3。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1个。
全年平均气温15.3℃;年降水量661.6㎜;年日照时数1941.9小时。
全年完成造林面积35.2万亩,其中人工造林面积32.2万亩,中幼林抚育作业面积8.3万亩。年末共有自然保护区2个,森林公园6个。森林覆盖率23.1%。
全年共发生工矿商贸安全生产亡人事故11起,造成死亡人数19人,造成直接经济财产损失2217.58万元。
注:1.本公报2020年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