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〇一八年丹东市振兴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收录时间:2020-06-12来源:丹东市振兴区统计局

根据年快报统计,现将2018年丹东市振兴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公报如下:

2018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全区人民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落实党中央关于东北振兴的一系列决策部署和省市区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继续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扎实推进“重实干、强执行、抓落实”各项重点工作任务,有效遏制经济下滑,全区经济保持平稳发展态势。

一、经济总量

经核算,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27.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4亿元,增长3.4%,第二产业增加值29.5亿元,下降6.1%,第三产业增加值95.8亿元,增长5.4%。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9:23.1:75。

二、农、林、牧、渔业

全年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3054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3%。其中,农业增加值10751万元,增长27.2%;林业增加值16万元,与上年持平;畜牧业增加值1455万元,增长3.1%;渔业增加值10337万元,下降1.9%;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495万元,增长1.3%。

全年农作物播种总面积2001公顷,比上年增长6.27%。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493公顷,经济作物播种面积508公顷,粮经作物种植面积比例3:1。

全年粮食总产量8529吨,比上年减产16.08%。其中,玉米产量4793吨,下降27.98%;稻谷产量3630吨,增长23.04%;大豆产量106吨,下降27.61%。经济作物中,油料产量12吨;水果产量2453吨,下降5.8%;蔬菜及食用菌产量12871吨,下降0.5%;草莓产量4967吨,增长74.9%。

全年肉类总产量1530吨,比上年增长1.7%。其中,猪肉产量675吨,同比增长6.3%;牛羊肉产量4吨;禽肉产量851吨,同比下降1.6%。全年禽蛋产量590吨,同比下降2.6%。其中,鸡蛋产量496吨,下降3.5%。奶类产量436吨,下降31.4%。其中,牛奶产量337吨,下降33.1%。猪年末存栏9102头,增长43.3%;羊年末存栏数746只,下降24.7%;家禽存栏80811只,下降38.6%;大牲畜年末存栏433头,下降24.4%。

初步统计,全年水产品产量4931吨,比上年下降26.07%。其中,淡水产品产量1921吨,下降31.39%;海水产品产量3010吨,下降22.22%。海水产品产量中,贝类产量92吨,下降82.44%。

年末农用机械总动力8720千瓦。拖拉机拥有量52台。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下降7.4%(扣除五兴化纤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

年末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2户,资产总计33.9亿元,负债合计21.05亿元,资产负债率62.09%。全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6.57亿元;利税总额3.06亿元,其中,利润总额2.03亿元;亏损企业亏损总额0.35亿元;工业产品销售率达到96.06%;完成出口交货值3.46亿元。成本费用利润率7.94%。

全区具有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业企业44户,全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78998万元,比上年下降45.2%。其中,建筑工程产值155219万元,下降49.4%;安装工程产值11278万元,下降31.9%。具有建筑业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共签订工程合同额321748万元,比上年下降34%;房屋施工面积268187平方米,下降41.3%。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211226万元,比上年增长12.6%,增速位居全市第3位。其中,建设项目实现投资23794万元,下降11.1%;房地产开发投资187432万元,增长16.5%。

从投资规模看: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建设项目16个,当年竣工投产项目3个。其中,亿元以上建设项目7个,占全部建设项目个数的43.8%,完成投资18252万元,比上年增长15%,占全部建设项目投资完成额的76.7%。

在房地产开发投资中,住宅建设投资102452万元,下降16.4%。房屋施工面积175.6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4.2%,其中,住宅面积124.2万平方米,增长18.1%。房屋竣工面积23.4万平方米,增长667.6%。其中,住宅竣工面积16.1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518.1%。全区商品房销售面积42万平方米,增长21.1%。商品房销售额27.6万元,增长59.4%。年末,全区商品房待售面积15.9万平方米。

五、国内贸易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31926.9万元,比上年增长4.1%。分经营地看,城镇零售额1315074.4万元,增长4.1%;乡村零售额16852.5万元,增长4.9%。分规模看,限额以上零售额479304.5万元,下降2.2%;限额以下零售额852622.4万元,增长8.1%。从行业来看,批发业实现零售额7608.5万元,下降29.6%,零售业实现零售额1205045.1万元,增长4.3%,住宿业实现零售额8507.3万元,增长11.5%,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10766万元,增长5.6%。

六、对外经济贸易

全年外贸出口总额107948万元,下降46.48%,占全市比重8.48%,进口总额9718万元,下降89.91%,占全市比重4.52%。在出口总额中,分贸易方式看,一般贸易出口57427万元,下降0.6%;边境小额贸易出口22627万元,下降69.48%;来料加工贸易出口4729万元,下降81.58%;进料加工贸易出口21428万元,下降10.47%;保税仓库进出境货物出口1734万元,下降87.02%。分商品类型看,机电产品出口37219万元,纺织原料及纺织制品出口19206万元,塑料、橡胶及其制品出口8416万元,化工产品出口9664万元,植物产品出口8120万元。

2018年全区实际利用外资直接投资1.15万美元,全年新办三资8家企业,外资出资780.4万美元,年末三资企业实有94家。

全年引进内资项目到位资金28.1亿元。

七、市场价格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比上年上涨2.5%。八大类商品呈“七涨一降”态势。分类别看,医疗保健类价格上涨幅度最大,比上年上涨12.9%;食品烟酒类上涨居第二位,上涨2.8%;交通和通信类、居住类、生活用品及服务类、其他用品和服务类、教育文化和娱乐类分别上涨2%、1.5%、0.4%、0.4%和0.2%;唯一下降的类别为衣着类,下降0.1%。

全市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比上年增长1.6%;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比上年增长4.3%。

八、财政、税收

全年实现全口径财政收入199092万元,比上年下降3.8%。其中,国税完成税收125042万元,下降8.7%;地税完成税收62860万元,同比增长0.7%。财政征收完成11190万元,比上年增长47.1%。

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06953万元,同比增长2.6%增速位居全市第6位。在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完成95906万元,比上年下降0.7%,占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89.7%;其中,增值税税收收入42428万元,同比增长7.2%;企业所得税11293万元,同比下降32.3%;个人所得税7076万元,同比下降8.7%;营业税收入70万元,同比下降85.6%;非税性收入完成11047万元,同比增长45.2%。

全年财政支出94160万元,比上年下降3.5%。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支出91830万元,下降5%。在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中,公共安全支出2549万元,同比下降47.4%;教育支出15085万元,下降25.5%;科学技术支出200万元,同比增长124.7%;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1404万元,下降1.6%;医疗卫生支出13167万元,增长42.8%;农林水事务支出3528万元,增长0.9%;城乡社区支出9365万元,下降17.3%。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全年受理发明专利申请60件,全区拥有有效发明专利136件;已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3家,其中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家;技术合同成交额9660万元。

2018年末全区共有各级各类学校30所,拥有教职工1317名,其中专职教师1256人。全年共有在校学生15779人,其中初中在校生1374人,小学在校生14341人,幼儿园在校生433人,特殊教育学校在校生64人,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升学率(重点、普高、职专、技校)93%

十、文化和卫生

年末全区拥有文化事业机构1个;镇街文化站10个;社区书屋50个,藏书量10万余册;农家书屋14个,藏书量0.7万多册;村文化广场15个,面积22659平方米;业余群众文化团队203个。

全区共有各类卫生机构131个,其中,医院1个,卫生院1个,妇幼保健院1个,卫生监督所1个。全区各类卫生机构拥有床位(以上均为实有床位数)260张。其中,医院230张,卫生院30张。全区卫生技术人员592人,比上年增长53.8%。其中,执业医师180人,下降32.1%;助理医师67人,下降23.9%;注册护士345人,增长187.5%。全区共设置社区卫生服务站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街道覆盖率100%,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城市人口覆盖率100%。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12774人;参加率为100%。

十一、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据住户调查,全年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453元,比上年增长6.8%。

全年城镇实名登记失业人员4011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5%,比上年增长0.29个百分点。城镇新增就业人员3005人。

全区拥有各类福利院、民办养老院13个,共有床位619张,收养各类福利、养老人员460人。全区城镇建立社区服务中心23个。

全区城乡共有低保户4244户,比上年减少6.25%。其中,城镇享受低保待遇的有3264户,农村享受低保待遇的有960户。全年城乡享受低保待遇人数6013人,比上年减少8.88%。其中,城镇享受低保待遇人数4526人,农村享受低保待遇人数1487人。全年共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3071.78万元,减少1.82%。其中,城镇发放保障金2616.95万元,下降2.26%;农村发放保障金454.83万元,增长0.77%。

十二、城市基础设施和环境保护

全区建成区面积23.4平方公里,其中建成区园林绿地面积1021.8公顷,建成区园林绿化覆盖面积1225.36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率52%。

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49天,与上年增加20天,空气质量达到及好于二级比例为95.6%。可吸入细颗粒物(PM2.5)浓度年均值29微克/立方米,比上年改善17.1%;可吸入颗粒物(PM10)浓度年均值50微克/立方米,比上年改善19.4%

十三、地区人口

根据户籍人口统计,年末总人口371565人,其中城镇人口343553人。总人口中,男性人口180104人,女性人口191461人,男女人口比例94.1:100。全年迁入人口2826人,迁出人口3055人。人口出生率6.68‰,死亡率9.66‰,人口自然增长率-2.98‰。

注释:

[1]本公报有部分数据为部门快报数,部门年报数据出来后,以年报数为准。

[2]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1)规定,第一产业是指农、林、牧、渔业(不含农、林、牧、渔服务业);第二产业是指采矿业(不含开采辅助活动),制造业(不含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第三产业即服务业,是指除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

[3]全区粮食总产量是乡镇上报数。农林牧渔业数据为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修订后数据。

[4]市场价格系全市数据。

[5]非农业人口自2015年起更名为城镇人口。

[6]资料来源:本公报中农作物播种总面积、粮食产量等数据来自辽宁省统计局丹东市调查队;水产品数据、农业机械总动力等数据来自区农业农村局;外贸进出口、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三资企业等数据来自区商务局;引进内资项目到位资金数据来自区营商环境建设服务中心;财政、税收数据来自区财政局;专利数据、科技成果数据来自区科学技术局;教育数据来自区教育局;文化馆、艺术馆、公共图书馆数据来自区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卫生数据来自区卫生健康局;物价、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丹东调查队;城镇登记失业率等数据来自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城乡最低生活保障人数、社会福利等数据来自区民政局;绿化状况等来自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数据来自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地区户籍人口数据来自区公安局;其他数据均来自区统计局。

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