偃师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收录时间:2014-02-21来源:偃师市统计局

2011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以福民强市为目标,以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为带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推进城乡统筹和民生保障,积极构建和谐偃师,基本保持了全市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态势,实现了“十二五”时期良好开局。

一、综  合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初步测算,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864396万元,增长12.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73135万元,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1729566万元, 增长16.2%;第三产业增加值961695万元,增长7.4%。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0.7%、69.0%和30.3%。三次产业所占比重分别为6.0%、60.4%和33.6%。

2011年居民消费价格高位运行。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5.4个百分点,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比上年上涨3.9个百分点。

各类价格指数如下:(以2010年平均价格为100)

项     目                        指  数
商品零售价格       103.9
居民消费价格                  105.4
1.食  品                     109.2
      粮  食                  103.5
      肉禽及其制品             120.6
      蛋  类                   106.8
      油  脂                  98.1
      水产品                 103.9
      鲜  菜                107.6
      瓜  果                  115.9
2.烟酒及用品        111.1
3.衣  着                            99.4
4.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     99.6
5.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               103.6
6.交通和通讯                   100.3
7.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       100.0
8.居  住                     110.8

劳动就业工作继续加强。年末全市城镇从业人员31964人,其中城镇在岗职工30166人。全年新增城镇就业5099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817人,其中就业困难对象再就业560人。

二、农  业

农业结构调整稳步推进。全年粮食播种面积46500公顷,油料面积2550公顷,棉花面积140公顷,蔬菜面积5673公顷,花卉苗木面积1432公顷。

种植业获得较好收成。全年粮食总产量达259188吨,其中,夏粮总产量125109吨,秋粮总产量134079吨。

根据洛阳市反馈结果,全年肉类总产量29204吨,其中,猪肉产量23606吨;牛奶产量110597吨;家禽年末存栏2595562只,家禽当年出栏3393362只;猪年末存栏286275头,猪当年出栏311305头;牛年末存栏35577头,牛当年出栏10813头;羊年末存栏16893只,羊当年出栏10686只。

林业建设取得新进展。全年完成人工造林面积1105公顷,确定林权面积17153公顷,四旁植树1万株,木材采伐量3500立方米。

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年末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547000千瓦,农用拖拉机21800台,农用运输车6220辆。全年农村用电量29444万千瓦时;农田有效灌溉面积34375公顷,其中旱涝保收田面积29420公顷。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013公顷,新增旱涝保收田267公顷,发展节水灌溉面积1873公顷,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0.7平方公里。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2011年,全市完成全部工业增加值1606671万元,同比增长17.2%。其中:市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1226365万元,同比增长24.4%;规模以下企业和个体工业完成增加值380306万元,同比增长4.9%。在市属规模以上工业中,从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完成增加值67066万元,同比增长44.2%;集体企业完成增加值11501万元, 同比下降49.3%;股份制企业完成增加值579743万元,同比增长28.6%;外商和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完成增加值63674万元,同比增长2.2%;其他类型企业完成增加值504384万元,同比增长20.7%。从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完成增加值436924万元,同比增长22.6%;重工业完成增加值789441万元,同比增长25.4%。

市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280261万元,比上年增长35.6%;规模以上工业产销率为97.5%,比上年下降0.5个百分点;实现利税总额567143万元,比上年增长42.3%;实现利润总额445630万元, 比上年增长46.7%;应交增值税85251万元, 比上年增长28.2%;亏损企业3个,比上年同期减少4个,亏损额10582万元,同比下降26.4%。

建筑业平稳增长。全市具有新资质四级及四级以上建筑企业10个,全市完成建筑业增加值12.3亿元,同比增长4.0%。全市施工房屋面积55.2万平方米,同比增长40.5%;竣工房屋面积11.5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7.3%;商品房销售面积10.5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3.2%;商品房销售额3.5亿元,同比增长9.4%。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42945万元,同比增长26.4%。其中,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1293300万元,同比增长27.3%(其中工业投资863454万元,增长13.1%);农户固定资产投资49645万元,同比增长7.2%。在固定资产投资中,房地产开发投资31428万元,同比下降2.4%。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持续繁荣。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95075万元,同比增长17.2%。从销售地区看,城镇的消费品零售额实现746582万元,增长17.3%;乡村的消费品零售额实现148493万元,增长16.5%。从行业类型看,批发业零售额实现41451万元,增长15.8%;零售业零售额实现728132万元,增长17.0%;住宿业零售额实现4655万元,增长27.9%;餐饮业零售额实现120837万元,增长19.4%。从销售方向看,消费升级态势明显,住房、教育和旅游等新的消费热点持续升温,家用轿车、通信产品和体育保健产品等保持旺销势头。

六、对外经济和招商引资

对外贸易取得新突破。全年完成直接出口创汇6623万美元,同比增长107.8%。合同利用外资6760万美元,同比增长7.3%,实际利用外资8020万美元,同比增长31.5%。

招商引资取得新成果。通过花会招商、展会招商和一系列邀商、访商活动,签约投资超千万元项目65个,投资总额280.77亿元,其中超亿元项目29个,投资总额265.38亿元,当年实际利用市外境内资金37.56亿元。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综合运输能力进一步提高。全年交通运输部门完成货物运输量2323万吨,完成货物周转量212091万吨公里;全年完成旅客运输量4942万人,完成旅客周转量198600万人公里。

邮电通信业快速发展。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收入27479万元。全市固定电话年末用户82021户,移动电话年末用户370097户,国际互联网用户达到40284户。

旅游业发展势头良好。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37.1万人次,增长12.2%;旅游业总收入2.33亿元,增长15.3%。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实力不断增强。全年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49684万元,比上年增长45.1%;地方财政支出239216万元,增长21.4%。其中,一般预算收入93100万元,比上年增长13.0%;一般预算支出182870万元,比上年增长15.6%。一般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完成61650万元,同比增长13.1%;财政非税收入完成31450万元,同比增长12.8%。

金融业运行积极。2011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467549万元,比年初增加163521万元,增长12.5%。其中,企业存款余额325763万元,比年初减少4240万元,下降1.3%;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117710万元, 比年初增加152633万元, 增长15.8%。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688038万元,比年初增加60064万元,增长9.6%。其中,短期贷款余额534642万元,比年初增加121289万元,增长29.3%;中长期贷款余额152794万元, 比年初增加2732万元,增长1.8%。

保险业继续发展。全年保费收入27309万元。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2823万元,人寿险保费收入24486万元。在人寿险中,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收入694万元。全年赔付额1874万元。其中,财产险赔付额1488万元,人寿险赔付额386万元。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发展。2011年,全市普通高中8所,毕业生3799人,招生3800人,在校生12713人。普通初中40所,毕业生7922人,招生9282人,在校生27131人。小学175所,毕业生9479人,招生7661人,在校生48994人。幼儿园25所,在园儿童8402人。中等职业学校5所,毕业生891人,招生328人,在校生1259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毕业生16人,招生9人,在校生139人。普通初中入学率100%,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99.9%。参加普通高考5259人,全部录取人数4096人。

科技事业稳步发展。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市),全年共实施各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21项,其中国家级6项,省级3项,洛阳市级2项,偃师市级10项。

科技队伍不断壮大。2011年末,全市国有企事业单位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1931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643人;具有中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3231人;具有初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7362人。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强市战略深入推进。2011年末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2个,文化馆(站)13个,公共图书馆1个,影剧院2个,博物馆1个,档案馆1个,广播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2座。全市广播人口覆盖率100%,电视人口覆盖率100%,有线电视新发展用户10695户,其中市区4000户,农村6695户;有线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工作顺利开展,有线数字电视用户达到20000户。图书馆总藏量达22.3万册,其中古籍图书5837册。全年图书阅览总流通8万人次。全年文艺表演团体演出435场次,丰富了全市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

卫生事业不断进步。2011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22个,床位1639张。疾病控制机构1个,妇幼保健机构1个。卫生技术人员3237人,其中医师1028人,注册护士673人,乡村医生1356人。爱国卫生运动深入开展,创建省级卫生村9个。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进展顺利,参合农民达到498922人,参合率98.8%。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全民健身活动在全市各地普遍展开。成功组织举办了元旦长跑活动、第六届玄奘之路中欧选拔赛、洛阳太极拳大赛、偃师第七届运动会和全民健身日系列活动。

十一、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事业迈出新步伐,环境质量继续得到改善。年末全市环境保护系统共有221人,其中环境监测人员88人,环境监测站1个。伊洛河出境水质COD控制在30mg/L以内,达标率100%,氨氮浓度控制在1.5mg/L以内,确保了伊洛河出境水质满足省定环境质量目标。市污水处理厂运转正常,城市集中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全年削减二氧化硫排放总量3532吨,削减COD排放总量1177吨。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10天。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控制工作取得新成效。2011年末,根据公安部门统计结果,全市总户数181953户,总人口618498人。其中,男性316005人,女性302493人,男女性别比为 104.5:100。在总人口中,非农业人口91337人,农业人口527161人。2011年全市人口出生率为10.84‰,死亡率为5.38‰,自然增长率为5.46‰。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970元,实际增长9.8%;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1845元,比上年增长9.1%。农民人均纯收入9826元, 实际增长12.2%;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3416元,比上年增长28.8%;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6081元,比上年增长10.9%。城乡居民居住条件继续改善,城镇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达到27.9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达到38平方米。

城镇非私营单位职工收入稳定增长。全市城镇非私营单位年末从业人员31964人,比上年下降1.2%;其中在岗职工30166人,比上年下降3.6%。全年城镇非私营单位从业人员劳动报酬93065万元,比上年增长8.0%;其中在岗职工工资总额90750万元,比上年增长7.2%;在岗职工人均工资30033 元,比上年增加2735元,增长10.0%。其中,国有单位职工人均工资32205元,集体单位职工人均工资21571元,其他单位职工人均工资25396元。

社会保障工作进一步加强,各种社会保障制度继续推进。全市参加企业基本养老保险职工26620人,养老保险征缴11650万元,发放退休养老费12078万元。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职工8246人,征缴1547万元,发放退休养老费1336万元。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47298人,征缴5546万元,支付4829万元;参加城镇大病补充医疗保险职工33488人,支付321万元。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57760人。农村低保覆盖面达到4.2%;发放城镇低保金866.7万元、农村低保金2662万元、五保供养金343.6万元。标准化敬老院共有12所。廉租住房4万平方米的三期工程主体全部封顶。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稳步推进,全市参保居民48.79万人,参保率99.6%,10.6万名60岁以上农村老人每月领取最低65元的养老金。

注:
1. 本公报各项统计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 公报中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 从2011年开始,纳入规模以上工业统计范围的工业企业起点标准从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提高到2000万元。
4. 从2011年开始,固定资产投资统计的起点标准从计划总投资50万元提高到500万元,因此2011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绝对数与2010年不可比,但比上年增速是按可比口径计算的。与此同时,月度投资统计制度将统计范围从城镇扩大到城镇和农村企事业组织,并定义为“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

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