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林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收录时间:2014-02-07来源:虎林市统计局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面对复杂的宏观形势和诸多不利影响,市委、市政府团结和带领全市人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奋力拼搏,创新实干,保持了经济社会事业健康有序、和谐稳定发展,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

一、综   合

初步核算,全年生产总值实现1105948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5.2%。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608637万元,增长13.4%;第二产业增加值226116万元,增长29.9%;第三产业增加值271195万元,增长8.7%。第一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为55.0%,上升0.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20.5%,上升2.0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24.5%,下降2.6个百分点。

市场物价仍处于高位。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5.5%,比上年上涨5.5%,涨幅比上年上涨2.3个百分点。从商品类别看,呈现“七涨一跌”:食品、烟酒及用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居住类价格上升; 交通和通讯类价格下降。

就业形势持续向好。全市城镇新增就业2786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9%,比调控目标低0.5个百分点。

二、农   业

2011年,我市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关于“三农”工作的决策部署,认真落实发展粮食生产各项政策,科学优化组合先进生产要素,加大投入力度,加强基础建设,强化科技支撑,连续九年实现丰产增收,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全年农业总产值实现396410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2%,农业增加值实现250724万元,比上年增长10.3%。全年粮豆薯播种面积160137公顷,比上年增长0.1%,其中:水稻94029公顷,增长8.5%,大豆27873公顷,下降30.4%,玉米36215公顷,增长14.1%,小麦49公顷,下降52.9%。

2011年主要农产品产量

     2011年(吨)      比上年增长(%)
粮豆薯总产 1063582 6.4
    其中:水稻 737658  8.5
小麦 131  -38.5
大豆 60010  -32.1
玉米 260203  14.1
薯类 2736  192.3
    油料 2163  45.8
烤烟  886  -20.0

植树造林工作稳步发展。全年完成造林面积2206公顷,退耕还林面积333公顷。义务植树60万株,森林覆盖率达到31.4%,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畜牧业发展势头良好。全年实现畜牧业总产值35127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4.1%,畜牧业总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比重为8.9%,比上年上升1.3个百分点。全年肉类总产量实现9303吨,比上年增长12.7%,水产品产量实现3881吨,比上年增长7.3%。

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年末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57.6万千瓦,比上年增长4.5%,年末拥有农用拖拉机16199台,比上年增长1.2%,化肥施用量(折纯)16179吨,比上年增长6.9%,农村用电量4132万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0.0%,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825吨,比上年增长2.4%。

三、工业和建筑业

2011年,我市加大对重点项目和骨干企业的扶持力度,初步形成了以绿色农产品加工、生物制药、新型能源、木材加工等产业为支撑的工业主体框架,使全市工业经济增势强劲。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总产值372998万元,比上年增长28.1%,实现增加值62572万元,比上年增长36.8%。

工业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实现362744万元,比上年增长43.4;实现利税38400万元,比上年增长20.7%。

建筑业企业生产放缓。全市具有资质等级的9家建筑业企业完成总产值26199万元,比上年增长12.8%,完成竣工产值22739万元,比上年下降4.1%,实现利税1111万元,比上年增长32.1%。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05865平方米,比上年下降7.8%,房屋建筑竣工面积147465平方米,比上年下降27.5%,。

四、固定资产投资

2011年,我市进一步加大城市建设投资和招商引资的力度,拉动了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大幅增长。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97275万元,比上年增长45.1%。分城乡看:城镇投资195170万元,增长44.7%,农村投资2105万元,增长91.4%。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24584万元,比上年增长83.5%。全年新开工建设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2898套,投资39909万元。全年启动招商引资项目49个,到位资金18.64亿元。大力实施城区道路改扩建和边境口岸城市风貌改造工程,完成了五虎山森林公园、吉祥广场二期、文化广场改建等公园广场建设,城区形象明显改观;启动了农村城镇化建设,实施了饮水安全、泥草房改造和新农村典型示范带建设工程。

全年基本建设、房地产开发建成投产项目18个,建设项目投产率为33.3%,本年新增固定资产31151万元。

五、国内贸易

2011年,我市消费品市场稳中见旺。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7283万元,比上年增长18.0%。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116438万元,增长19.9%;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40845万元,增长12.9%。

六、对外经济

2011年,我市克服了国际金融危机和俄方政策调整带来的影响,口岸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全年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25600万美元(口岸统计数字),比上年增长23.4%,其中出口25010万美元,增长21.9%,进口590万美元,增长151.1%,贸易顺差达24420万美元。全年进出口货物56362吨,增长17.0%。实际利用外资1400万美元。

七、旅   游

旅游业发展进一步加快。二战终结地纪念园、滨江浴场、影视基地等景区建成投入使用,虎头镇进入省级旅游名镇、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行列。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10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6.0%,实现旅游业总收入31133万元,比上年增长121.7%。

八、财政和金融

财政收支稳步增长。2011年,财税部门深化财政改革,不断提高理财水平,实施保收入工程,实现应收尽收, 使财政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全市财政收入完成41877万元,比上年增长34.5%,财政支出134653万元,比上年增长5.2%。

金融市场平稳运行。金融部门积极创新金融产品,努力发挥金融业的杠杆作用,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905482万元,比年初增加98071万元,增长12.1%。其中,单位存款余额,增加98071万元, 增长12.2%;储蓄存款余额710966万元,增加77328万元,增长12.2%。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698525万元,比年初增加207473万元,增长42.3%。其中,短期贷款454670万元,增加98071万元,增长39.8%;中长期贷款243855万元,增加98071万元,增长47.0%。

保险事业健康发展。2011年,我市财产保险和人寿保险两家公司全年保费收入12695万元,比上年增长16.1%,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2107万元,下降1.6%,寿险保费收入10588万元,增长20.4%。支付各类赔款1351万元,比上年下降2.7%,其中,财产险赔付金额940万元,下降12.8%,寿险赔付金额411万元,增长32.6%。其他各类保险公司快速发展。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全市有普通中学19所,在校学生16739人;职业中学1所,在校学生2904人;小学19所,在校学生15171人;幼儿园20所,在园儿童达4428人。全年为各类高等院校输送大专以上学生853人。

科技对经济的支撑作用日益加强。2011年末,全市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5629人。财政用于科技三项费用755万元,全市实施重点科技项目6项。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广播事业健康发展。全市有艺术表演团体1个,群众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藏书5.5万册,全市有广播电台1座,电视台1座,广播人口覆盖率达100%,电视人口覆盖率达100%,达到了村村通广播和有线电视,数字电视用户达到50450户,入户率为97%。

卫生事业规范运行。2011年末,全市(不含农场)共有卫生机构22个,其中综合医院5个,乡镇卫生院11个,妇幼保健院1个,疾病控制中心1个。拥有床位991张,拥有专业卫生技术人员970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387人,注册护士358人。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7%,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100%。

体育事业成绩喜人。2011年,我市体育健儿在省级比赛中,获得金牌16枚,银牌5枚,铜牌1枚;在鸡西市比赛中,获得金牌1枚。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户籍人口总量继续下降。2011年末,全市总人口292032人(公安局统计数据),比上年减少620人,下降0.2%,其中,市属160355人,农场86590人,森工45087人。在总人口中,非农业人口195022人,占总人口比重为66.8%;农业人口97010人,比重为33.2%;男性人口147388人,占总人口比重为50.5%;女性人口144644人,比重为49.5%,性比例为100:102。全市人口出生率5.3‰,死亡率6.6‰,人口自然增长率-1.3‰。

在岗职工人员和工资总额增加。年末全市在岗职工22208人,比上年增加1058人,增长5.0%,其中,市属在岗职工12720人,增加623人,增长5.2%。全市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24034元,比上年增加4350元,增长22.1%,其中,市属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26595元,增加2627元,增长11.0%。全市私营个体从业人员23765人,比上年增长8.1%。

城乡居民生活明显改善。2011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5254.2元,比上年增长17.4%;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0045元,增长37.6%。农民人均收入11775.7元,增长15.7%;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性支出6859.7元,增长38.7%。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0.3平方米,比上年减少0.5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拥有住房面积29.1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1平方米。农村住房砖瓦化率达到84.73%。

社会保障覆盖面继续扩大。2011年,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职工有14947人,离退休人员9512人,总的比上年增加917人,增长,3.9%;参加失业保险职工人数为17182人,比上年增加310人,增长1.8%;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职工和离退休人员为41000人,比上年增加24717人,增长151.8%。

社会福利事业继续发展。2011年我市有收养性社会服务机构3个,拥有床位524张,收养328人。

注:1. 公报中国内生产总值及三次产业增加值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公报中国内生产总值及三次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相关资料